三国之赤帝-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这是天子的命令。全天下所有官员都交钱。老师的钱由我出,而不像某些人那样,是盘剥百姓的民脂民膏,不丢人。”
“天子为群小蒙蔽,老夫这个州牧不如不当!”卢植仍旧挺大的脾气。
是的,州牧。
原本刘备以为杀了刘焉,这个原本在历史上提出实行州牧制度的野心家后,州牧制度不会再出现的。不过他小看了当今天子的贪婪与愚蠢。
又或者因为这次平定黄巾之乱,卢植的功劳实在太大,一个车骑将军,再加上一个范阳候,食邑九千户还不够。所以才要再加上一个冀州牧?
刘备觉得,朝廷方面这么做有三个理由。
第一是冀州刚遭战乱,需要卢植这样的重臣坐镇,一方面安抚人心,另一方面也震慑黄巾残党。
第二则是卢植的功劳太大,如果不拿冀州牧这样的显爵,那就只能让卢植回朝廷去做三公了。
朝廷的三公一个萝卜一个坑,盯着这位置的人太多。所有人都不想多出一个竞争对手。所以洛阳的官僚们才会推波助澜。
第三就是天子刘宏。。。
与封赏一起来的,还有天子继续卖官鬻爵的通告。
刘宏似乎觉得一场大战,领兵的将领应该捞得金山银海的。自己不好白向卢植讨钱。所以就给他一个州牧的官,在让他拿钱就妥当了。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价钱公道童叟无欺。
这州牧可不是州刺史那种六百石的“小官”。而是与三公一样的五千石。要你五千万钱很正常对不对?更何况你手上也不是没钱。冀州是河北钱粮之地,多富啊。刮两年地皮就刮过来了……
“——老夫宁愿不做这个州牧!”
“老师不做,总会有人做的。他们的操守可未必有老师这么好。”
说到这里,刘备真切的看着卢植说道:“老师,可不能弃冀州百姓不顾啊。”
“老夫知道了。”卢植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罢了罢了,老夫一世清名啊……”
“老师将百姓看的比自己的名声更重,这才是社稷之臣啊。”刘备如此说道。
这倒不是单纯为了拍卢植的马屁,而是他真的这样想。
如今这个世道,务实的人越来越少,务虚,清谈之风则越来越盛。有的是人为了名声矫揉造作,让人觉得恶心。而这股务虚的风潮最终将在东晋到达顶峰,玄谈之风盛行,社会精英们靠着农奴制的庄园出产,过着穷奢极欲的日子,无视北方中原沉沦,吸食着五石散,装疯卖傻,华夏民族的命运就这样掌握在了一批一批畸形,疯狂的废物手里。
这是刘备无论如何都不想看到的。
“也请玄德祝我一臂之力。”
在发过火之后,卢植便郑重其事,向刘备行了一礼,如此说道。
“这是自然。”刘备同样郑重其事的回了一礼。
与卢植一样,刘备同样在此次朝廷议功中收获丰厚。
爵位上,从白身一举成为关内侯。想必再立下功劳就可以成为列侯了。
在官职上,也一步成为了抚军中郎将……虽然刘备现在还搞不清,究竟有哪个军能让自己去抚。不过从一个别部司马,一跃成为两千石。也足够自傲的了。
只有一点让刘备觉得有些失望。
那就是他获得的是军职,想必朝廷还想要他去打仗。而没像他期望的那样,获得一地郡守职务,让他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势力。
“大概是为了平衡吧,毕竟老师已经获得了冀州牧。再加上伯圭兄……这么一想,伯圭兄想设辽州的想法,恐怕更不可能实现了。不过,他们想必还不明白我与老师的关系。”
现在汉室天下,大部分地区还算宁静。黑山,白波,青州南阳等地肆虐的黄巾,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会死灰复燃。
如果非要说哪里的战争重要,那就是西北地区的羌族北宫伯玉造反了。
哦。
现在不是北宫伯玉,而是边张,韩遂了。
被自己强行绑架来的“首领”砍了脑袋,夺走了权力和军队。不知道北宫伯玉死前是否有后悔过。不过韩遂那厮真够狠的啊。简直和残唐五代的藩镇有的一拼了。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那么这支乱军会在今年冬天进逼三辅,兵力发展到十万以上。
为了保卫长安,保卫长安郊外的汉室帝皇陵园,汉室将集中自己最后的力量,抽调最后的精锐与之交战。
这将是汉室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统一帝国发动的最后一场战争。
“如果可以,我倒是不反对见识一下凉州的战事。只不过在这之前……”
刘备已经有所预感,汉室很可能派自己前往军中效力。不过在这之前,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如果事情不出意外,那么以卢植为州牧的冀州,这块极有价值的土地,将会成为自己在汉末军阀混战中的起家的资本。
所以在起身前往凉州前,他需要帮助卢植稳定冀州形势,安抚流民,使政令通达,还要编练州兵,整顿郡兵……
更重要的是,他要在冀州深深地烙上自己的痕迹。
“老师,我们有很多事要做。”
刘备走上前,握着卢植的手,这样说道。
“是啊,很多事。”卢植点点头:“老夫已是知天命之年。不知道未来还有几年好活。就算想多为天下,为百姓做一些事,也力有不逮。
玄德与我不同,正是壮年。无论功勋,能力都是一流。老夫没有许劭那样的名气,不过自问看人的眼力还是有的。
今后这个天下要乱了,甚至比太平道叛乱还要乱。玄德有安定天下的能力,想来也有安定天下的志向。”
“老师……”刘备有些惊讶,不知道卢植为什么突然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
是要托付家人,还是要劝说自己不要行差踏错?
“我虽然占着你的老师的名头,但我知道,我教你的东西不多。”卢植摇了摇头:“玄德你先不要说话,听老夫说完。
——老夫要对你说的是,想做,能做,就放手去做。只要时时刻刻保证是为了天下万民。那么无论做什么都是对的。不需要在意那些俗人的评价!”
第三章粮食()
刘备非常惊讶,他想过很多,就是没想过卢植会对他说出这样的话。
这之前,刘备一直以为卢植会像皇甫嵩,朱儁那样,做一辈子的汉室忠臣。
不过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
刘备并不明白,卢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是昨天离开的那个叫阎忠的凉州名士?
或者卢子干自己本身就有这种倾向?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更加确认的可能性。
那就是,卢植这样是受自己影响,所以才会产生这种想法的。
“我知道了,老师。”刘备深呼吸了一下,然后郑重其事的对卢植说道:“谨受教。”
行了一礼,刘备与卢植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
在说完这些事之后,再接下来就该聊聊正事了。
曾经的产粮大州,现在因为战乱变得满目疮痍,流民遍地。这种情况下,冀州要如何走出困境,大量的流民应该如何救济。应该如何恢复,发展。都是摆在刘备与卢植面前的重大问题。
“老师是列侯,又是天下名士,现在幕府空虚,可以多招募一些有用的人才来帮忙。”刘备这样对卢植说。
“嗯。”卢植点点头:“卢氏族人里,还有两个干练的人才,我至交好友也有几个愿意来帮忙的。不过单靠这几个人远远不够。玄德,你手下的学生……”
“我手下的学生,大概能抽调二十人。”刘备说:“州兵也要扩充,学生这里实在抽不出太多人手,老师见谅。”
“哦……”卢植点点头,稍微有点失望。
不过他也理解,毕竟刘备手下的人就只有这么多。
“看来,实在不行,就只有征辟了。”卢植这样感叹道。
说起来,他的人脉实际上非常广。
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的他,与大儒郑玄,管宁,华歆师出同门。同时又曾经与马日磾、蔡邕一起合作,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
大儒郑玄门生无数,而管宁,华歆,马日磾,蔡邕等人,也是天下名士。
这一群人几乎可以代表汉末儒家的最高学问者了。
然而与刘备接触的时间长后,更加注重实务的卢植,却隐约产生了这样的感觉:这些人大部分的学问或许不错。不过如果说实际的动手能力的话……
他不觉得这些人有足够能力出任州郡。
这些住在象牙塔里的人才,恐怕连治理一个县的能力都没有。
用刘备的话说,就是不接地气。
尤其是在见识过刘备的那些学生之后。。。
这些人与儒生完全不同。他们更加积极,更加开明,更加务实并且更有能力。
如果以现如今选拔人才的角度讲,这些学问不明,也做不出什么好文章的人,无疑只能做个小吏。根本不是儒家士子的对手。
但以实际能力论,这些学生前途无量。
有珠玉在前,卢植再看别的儒生,就总觉得不对头了。
征辟啊。
他当然明白,以他一声令下,有的是士子争着抢着要来为他效劳。但这些人真的是他想要的吗?
“郑师精通数术。门下应该也有擅长数学的人才,可以请他介绍一些过来。”刘备想了想,然后这样说:“老师可以为其他好友去信。只要务实的人才。”
“嗯,这样也好。”
“除此之外,备还有一策。”
“有什么?”
“考试。”刘备平静的说:“庶务,数学,文字,策论。可以出题考察。通过的就留下,通不过的不管有多大的名声也不要。或者养起来,让他们做个文案就是。”
“这……”卢植犹豫了一下:“好像和朝廷现行的选才制度不符,是不是……”
“特事特办嘛。而且老师选的也不是朝廷的官员。而是幕府私人。
既然是幕府之人。那自然随便老师怎么样都行。”
“说的也有道理。”卢植点了点头:“好,按玄德说的做就是了。出题考试为师不太懂,就麻烦玄德了。”
“玄德领命。”
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了。接下来出什么题,如何考试,刘备心里有数。
而写给其他人的求援信,卢植也会自己动笔。这些暂时不在话下,现在要讨论的是另外一件,更加重要的事。
就是粮食。
管理,管理。
需要人们都安静下来,才能执行管理。
而想要灾民们都安静下来,那就需要足够的粮食。
否则的话这些人只有两条路可走。
强壮的会被冀州世家领走做奴隶,老弱多半就会饿死……
所以,比起选拔人才,筹集粮食才是最重要的。但同时,筹集粮食比招募人才更困难。
前者,汉室重视文教,天下有数不清的英才等着出头呢。
而后者……这可是战乱之后啊……
“从黄巾军那里缴获了一些粮食,但数量完全不够。”卢植有些苦恼的说:“从其他地区买粮也不是不行,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