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当家之寡妇难为-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就有泥巴,这下更是越擦越脏了。
“大嫂,嘿嘿嘿……”崔五郎站在旁边笑了起来:“你脸上一团泥巴哩。”
卢秀珍索性将手放了下来,泥巴就泥巴,崔家这几个人,现在谁不跟泥猴一样?她伸手拍了下崔五郎的脑袋:“笑啥笑,干活去。”
“大嫂,哎呀,你力气可真大!”崔五郎抱着脑袋夸张的怪叫了一声,将腿从泥巴里提起来,朝旁边挪了一步。
崔二郎有些嫉妒,大嫂跟五弟真是亲昵,她都没伸手拍过自己的脑袋呢,他板起脸来朝崔五郎喊了一嗓子:“没大没小的,怎么能跟大嫂开玩笑!”
这兄长的派头,足足的。
“二弟,没事没事,开个玩笑而已。”卢秀珍伸手将伞拿了过来:“不讲不笑,没人会要,五弟嘴巴这么好,肯定以后能娶个好媳妇儿。”
“大嫂,家里没钱,还是个茅草房,谁会愿意嫁给我哇?”崔五郎回过头来朝卢秀珍耸了耸肩:“都说长嫂如母,大嫂,我这终身大事到时候你可要帮我张罗张罗啊。”
崔二郎的心颤了颤,怎么就说到这亲事上边了?难道五弟他也有这心思……不能吧,他今年才十六,比大嫂还少一岁,怎么会打这歪主意呢?崔二郎朝崔五郎看了看,见他一脸嬉笑,是个开玩笑的模样,一颗心才悄悄的又放落下来:“五弟!怎么越来越调皮了?娘还在,你要大嫂给你张罗亲事作甚?还不快去干活,少说废话!”
“二哥,爹娘这么多年才攒够大哥的媳妇本,要是等他们这么攒,我都要七八十岁才能娶上媳妇哩!可是大嫂上次说过了的,咱们劲往一处使,跟着她种田种花啥的,保证给咱们攒上媳妇本儿,我自然要找大嫂帮我张罗媳妇儿的事情啦!”
“五弟,怎么今天这样疯疯癫癫的!”崔二郎赶紧朝崔老实那个方向看了过去,幸亏风大雨大,崔五郎的声音被盖过去了,崔老实一个字也没听到,正低着头与崔四郎在扎竹片。
若是爹听到这话,还不知道该有多难过呢,虽然爹娘本事不大,可这么多年来,他们俩用尽全力将六个孩子养活,每年还要交那么多银子给奶奶去,实在已经是不容易了。五弟也真是说话不过脑子,怎么能这样说爹娘的不是。
“五弟,你这样说就不对了。”卢秀珍也朝崔老实那边看了过去,见他弯腰在干活才松了一口气:“若是没有爹娘,你此刻可能都不在人世了,哪里还能到这里问着要媳妇?爹娘是没有攒够你的媳妇本,可你要想想,若是他们不捡你们回来养活,他们两人过日子还是很轻松的,对不对?”
崔五郎站在那里,脸上调皮的笑容渐渐隐没,他想了想,点了点头:“大嫂,你说得对。”
“咱们一家人力往一处使是对的,家和万事兴,爹娘已经使了吃奶的劲来养活你们,以后你们要来回报他们了。”卢秀珍朝崔五郎笑了笑:“五弟,也别想太多,以后多孝敬咱爹娘就行,至于你那媳妇儿,大嫂可以拍胸脯给你保证,绝对少不了你的!”
崔五郎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大嫂,我知道啦!”他又补上了一句:“我要娶个跟大嫂一样能干又好看的!”
崔二郎再也忍不住了,一把将崔五郎手中的麻绳夺了过来:“净说废话,快去跟你三哥一块儿去干活!”
我要娶个跟大嫂一样能干又好看的……崔二郎脑子里反反复复都是这句话,五弟莫非真的对大嫂有意思?不行不行,大嫂不能嫁他,大嫂……他的脸红了红,爹娘都想着大嫂嫁自己哩,若是过两年大嫂出了孝,他跟大嫂去提成亲的事情,也不知道大嫂会不会答应?
一想到这事,心里头忽然有一种甜滋滋的味道,从心底开始慢慢升起,一直甜到了舌尖,带着浓浓的香味,鼻尖心肺里全是那种甜甜的香,像漫山梨花开遍时的那种味道,仿佛蜜汁与清晨的露水交织在一处,让他忽然间头都有些晕眩起来。
稳了稳心神,崔二郎将麻绳递给站在一旁的卢秀珍:“大嫂,你拿着绳子,我力气大让我来立竹片桩子。”
卢秀珍点了点头,接过了麻绳,心中暗暗道,崔二郎方才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是不是吹了冷风淋了冷雨受了寒?等会回去要熬些姜汤给他们喝才行,春寒料峭,很容易得病。
第72章 雨万重(三)()
从屋顶茅草上的雨珠慢慢的少了许多,屋檐下的珠帘此刻已经不再如先前那般密不透风,滴滴答答,中间有根线串着一样,走得急,可看得清楚外头的东西。
厨房里放着几个盆子罐子,屋顶漏下的水珠滴在盆子里,叮叮咚咚的响着,崔家几个儿郎都围着厨房的火坐着,一边烧着火,一边取暖,还不住的吸着鼻子喊:“真香,真香!”
从地里头回来,卢秀珍去菜园那边挖了些生姜,洗干净以后放到汤锅里开始熬汤,姜汤能怯寒生热,方才在地里头淋了雨,可要喝一点才行。卢秀珍用锅铲捞了两下,切成片的姜在热腾腾的水里上下翻滚着,颜色淡黄,看上去格外鲜嫩,姜香随着热腾腾的水雾弥漫在小小的农舍里,甜香里带着一丝微微的辣味,很是好闻。
崔大娘拿着抹布到处在擦水,今日风雨太大,屋顶上的茅草被风刮走了很多,雨水从茅草缝隙里滴了下来,屋子里头到处都是,卢秀珍抬头看了看屋顶,心里头合计着,也不知道内室那边怎么样了,床上有没有被淋湿?一想到要睡到湿漉漉的炕上,她心里头就有些发憷,吃苦是一回事,受罪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看起来这盖房要赶紧实施才行。
“娘,我们盖新房吧。”卢秀珍咬咬牙,伸手摸了摸荷包,那里边装着两张银票,一张五十两,一张一百三十,合计起来盖一幢五进的青砖大瓦房已经是绰绰有余,只不过崔家如何会忽然间这么阔,竟然还能盖青砖瓦房——这可是乡绅土豪才能过上的日子哩,由不得村里人会议论纷纷。
卢秀珍考虑这个盖房的事情已经有很久了,如何才能有适合的理由盖一幢舒适的新房又不被人议论,这确实得考虑周到。
目前在村里人的传言里,崔家至少有二十二两银子节余下来了,卖了四棵树,五两银子一棵,还有崔老实家那个六丫头给别人做厨娘去了,主家人好,提前给了二两银子的工钱。可还有一百多两怎么样变出来,还得想想办法。
若是要盖普通的土砖房子,花不了几个钱,十多两银子也就修好了,可卢秀珍想要盖的不是一般的土砖房,她打听过,若是用顶好的青砖和瓦片,光只这两样就得差不多七八十两银子,加上木材与人工,没有百一二十两拿不下来,房子盖好还只是第一步,五进的青砖大瓦房,屋子里头要添置的东西也多,各色家具弄下来,内里的装修啥的,怎着也该挨到一百六七十两上去了,再节省,也得一百五十两。
卢秀珍前世学的是园林艺术,也选修了中国古代建筑为专业课程,在大学里念了那么多书,她对于住房的要求比较高,要她出手,绝不会只是一两间土砖房就能解决问题。每每想到早上起来就能见着阳光透过茜纱窗户照进来,温暖的金色里带着一点点微红,将雕花窗投影在地上,她心里就格外的向往。
“盖房?”崔大娘的手停了下来:“唉,是该盖房了,这房子实在太破旧了。”
没想到崔大娘竟然跟自己想法一致?卢秀珍有些意外,她还以为崔大娘就会将银子收起来,攒着几个儿子的媳妇本呢。
“秀珍哇,”崔大娘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不安的看了卢秀珍一眼:“我们也早想着要盖房子了,可手里头一直没银子,就连给你家的那聘礼银子,都是省吃俭用好多年才攒下来的,唉……现儿手里头没钱,可房子确实太破旧了,少不得要跟你借点银子,到时候再慢慢还你,也不用多了,借个十两就差不多了。”
“十两?”卢秀珍吃了一惊,原来崔大娘只打算盖个土砖房呢:“十两怎么够,再怎么样咱们也要用青砖。”
“青砖!”崔大娘惊呼了一声,脸都要憋红了:“秀珍哇,你知道青砖啥价钱不?”
“娘,你想想看,四个弟弟要娶媳妇,总得要有像样的房子,咱们拆了这个棚子盖房,依旧还是土砖,只不过把屋顶换成瓦片,那有啥意思哩?更何况我还寻思着要将这房子盖大一点,四个弟弟都要娶媳妇,每人有一进小院子吧?到时候孩子满地跑,就都挤到小小院子里,怎么够?娘你们俩和我与六丫一道,也得有住的地方啊。”
“可是……”崔大娘听着这话,犹豫了下:“咱们家哪有那么多银子?照你说要盖五进的屋子,怎么着也该有一百多两银子,这要攒到啥时候去?”
“娘,我现在琢磨着,我这里有二十两银子,然后让六丫去给她东家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提前支取几年的工钱?”卢秀珍想了好半天,当下也只有这个法子能搪塞过去了:“六丫那东家人挺和善,心肠好,和他说说,签个五年的约,也能有一百多两银子了。再说了,我听他们讲这大户人家逢年过节都要发节礼,额外有点小碎银子打发,那家公子很喜欢吃六丫做的饭菜,要是哪天一高兴,打赏个几两银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卢秀珍娓娓而谈,屋子里的人都支起耳朵听她说,脸上有着向往的神色,崔五郎嚷了起来:“阿娘,明天我也要去江州城寻事情做,我们全家哪能只靠着六丫来过日子?我是哥哥,本来就该是我去外边做事的。”
“不行不行,你们出去了,家里的田地怎么办?”崔大娘连连摇头:“有六丫就够了,你们几个到家里把咱们的地里弄好就行。”
崔二郎蹙眉,好半日没有说话,心里头却在暗地里琢磨,地里头也就半年农忙时间,还有半年去江州城里寻份活干,多少也能攒些银子——六丫是个姑娘家都能寻到活干,自己堂堂一个男子汉还能在家里吃白饭?
“娘,咱们先不说这些,等六丫回来我们和她商议看看,若是她主家愿意先支付工钱,那咱们就准备买青砖建房子。”卢秀珍点了点头:“至于弟弟们说要去江州城找事情做,其实完全没必要,我这里有不少事要请他们帮忙哩。”
“真的?大嫂,要我们做啥,你只管说!”崔五郎站了起来拍了拍胸脯:“有我们哥几个哪,大嫂你想要做啥只管说,我们兄弟几个一定会出力的!”
崔三郎与崔四郎连忙点头应和,崔二郎猫腰抓住崔五郎的肩膀将他按了下来:“好生烧火!到时候多出力就行,别先急巴巴的来说大话!”
这五弟怎么就抢着将他要说的话给说了呢,崔二郎有些不满,心中又有几分嫉妒,自己总想着不能对大嫂想入非非,可看着五弟献殷勤,心里却很是不爽,这到底是咋一回事哪?
“二弟,我还正想跟你说件事儿呢,”卢秀珍一低头,就对上了崔二郎的一双眼睛,见他满脸尴尬飞快的转过头去,卢秀珍有些奇怪,顺手摸了一把自己的脸,回家以后就把脸给洗了,该没有脏东西了啊,怎么崔二郎还是一副这模样?
“大嫂,你说。”崔二郎慌慌张张的坐了下来,拿了一把柴火就往灶膛里塞:“我们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