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不在家,元春看完哥哥的心腹送来的书信……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哥哥果然肯连着给王爷实惠的帮助了:谁会小看情报的价值和意义?忧的是,这回又牵扯到了淑妃,而且此事背后也不太简单。
依元春对王爷了解,赵之桢颇能听得进建言,就算直指他本人的过失,也会心平气和听完且反思一回。至少元春有时候说话不那么委婉,赵之桢还不是照章全收?只要他觉得实在有理。
不过批得了王爷,不等于也能说得了淑妃娘娘!再怎么跟淑妃不投脾气,人家也是亲母子。
元春一手捏信,一手扶着小腹,在屋里走动了好几圈儿,终于……决定先把好脾气的赵晗叫来,好歹提前商量一下。
说来也巧,赵晗刚“尾~随”过妹妹见到了那位石家公子,回到王府刚换了件衣裳。
今日的经历让赵晗也有心先跟庶母透点口风,最起码帮着劝劝父王说些好话不是?
至于王妃已经摆明了不想搀和他们兄妹的婚事,就是存了避嫌的心思又或者干脆叫明哲保身,赵晗干脆也就没自讨没趣。
他还没打发人出门,就先见着了匆匆赶来报信的管事。
赵晗等这管事礼毕,面带倦容问道,“侧妃身子如何?”
管事答道:“瞧着气色尚好。”同时心里也在嘀咕:就算侧妃身子不舒坦,她想见大爷您,您也不能拒绝啊,“好像是正事。”
赵晗也没二话,赶到元春的院子,刚进门就听他庶母吩咐,“豆腐要煎得嫩嫩的。”
见他到来,自有丫头先屈膝万福,随后撩起帘子,“见过大爷。大爷来了。”
元春笑意盈盈地说着吃食,见赵晗到来才住了嘴,二人彼此见礼后,她抢先问道,“听说大爷刚回来,可是为了大姑娘有话要跟我说?”
赵晗答道:“正是。”
元春点了点头,“那还是我这边的事情更重要。”她毫无避讳,直接让抱琴把哥哥写给她的信递到了赵晗手上。
这封信很短,赵晗却反反复复看了三回,再抬头时脸色就不那么好看了。
大伯和父王同母,淑妃娘娘历来偏向娘家人,大伯明里暗里挖过好几次父王的墙角……他毕竟跟大伯隔了一层,叔侄两个情分亦十分有限,于是他直白道,“这是耐不住性子,终于向父王出手了?”
按说淑妃给儿孙安排婚事,一定要得着圣上和贵妃的允诺,但是她要给儿子麾下爱将做主指婚,女方还是娘家侄女或是侄孙女……柳桓要是不愿意,可就是不识抬举了。
赵晗虽然年轻,但也看得比较透彻:纵然是没有一二过硬的理由,父王如何就轻易驳了生母的面子?若是再“碰巧”大伯也在淑妃宫中,事情就更难收场……最后再传到柳桓耳中,他又该是什么滋味?
赵晗当着自家人,也是十分坦诚,“柳桓极受父王信任。再说对待心腹爱将必要交心,若因此事生了隔阂,未免太冤枉了!”
柳桓哥哥这一世比前世更加耀眼,元春已经猜到他下一个官职,便出言提醒道,“为何非得是柳桓?前些年大殿下还没看上他吧?据我所知,柳桓回京述职后也该成亲了。”
赵晗立即琢磨过味儿来,“大伯知道柳桓必得重用不成?”难不成皇祖父看重?不然大伯未必舍得用吴家的姑娘来拴住柳桓吧。
元春笑道:“您说呢。”
眼见侧妃这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赵晗思量了下才又开口,“您将这些告诉我,”他折好书信,轻声问道,“您还想我顺便看住我那些表妹不成?”
元春应道:“吴家早就想跟王爷跟您亲上加亲了……这回也是一事不烦二主。”
别在这当口弄出什么丑闻,害得你或是柳桓哥哥都不得不迎娶吴家女儿就好——吴家要是规矩人家,她哪里用得着这样防备?
显然赵晗也想到了这一处,他无奈叹了一声,“责无旁贷啊。”
不过这个“度”可得好生拿捏,若是让他那几位表妹真以为自己对他们有意,今后纠缠不清,就是弄巧成拙了。
元春瞄了眼案上的座钟,又转头吩咐道,“晚上吃锅子,多预备些菜肉。”
赵晗听说,便起身打算告辞。
元春连忙拦住了他,“大爷,一会儿王爷回来,再叫上大姑娘,一起吃个饭……无论是您,大姑娘,还有柳桓的婚事,咱们的确做不得主,但总能劝解王爷不是?”
其实吴家以前也没像如今这样贪婪,想着好处尽在掌握……吴家要么是背后有了硬扎的靠山,有底气如此行事;要么就是他家遇上了大事,为了保命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尽力绑住王爷父子,好靠着他们挣扎出泥潭。
又……或者二者兼有?
书到用时方恨少,重生之后站得高了才恼火前世过得……太稀里糊涂了,元春登时就有点反胃。
一刻钟后回到府中的赵之桢直接为元春解了惑:吴家属于前者。
作者有话要说:君主集权,那些损失利益的世家宗室绝不可能不反抗呀~~当时兴许反抗得不激烈,那是为了攒个大招。
下章就先来一记大招之前的小招。
第69章()
淑妃育有三子,只有小儿子十二皇子是由她抚养长大的,可这小儿子也算聪明懂事,但才华本事都不能跟两个亲哥哥相比,在圣上心里……与其余几位小皇子没什么
指婚时十二皇子也得了个四品的岳父,挺不上不下。淑妃这回算是明白圣上不太看重小十二,于是她在娘家的劝说下,终于倒向了如今势头正盛的大儿子。
当然老七这边也不能疏忽,尤其是有好处可图的时候:赵晗、赵暄,外加一个柳桓,三桩好婚事,就算自家用不上,还不能拿出来做人情吗?
也亏得赵之桢那个便宜小舅舅喝了酒便管不住嘴,在场的“酒友”没费力气便套出了吴家的小心思,当晚送出了消息,经过李家和贵妃之手,转了一小圈儿之后赵之桢也从贵妃的内侍口中知晓了此事。
赵之桢从宫中出来到回府,这一路上都已经气饱了。
一头扎进元春的院子,他便冷声抱怨道:“吴家真是胃口不小!”
“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大爷赵晗也在,元春自然不好一上来就太过随意,“您又不是今天才知道。”
赵之桢真正想跟元春怒吼的是:我究竟比大哥差在哪儿!?既然看不上我,嫌我背后没那么多“老东西”撑腰,也不用一直拿我做垫脚石!
可惜儿子赵晗虽然一直垂头装死,赵之桢却也不能真的旁若无“儿”。他忍了又忍,看向元春道,“你们又有什么事儿一起说。”
元春笑道:“王爷英明!您怎么猜着没好事的?”
若是好事,你们会提前见面商量下怎么跟我说起?赵之桢猛地坐到儿子身边,“有话就说。”
赵晗眨了眨眼,“还不是舅公也盯上了柳桓柳校尉。侧妃和儿子都担心,舅公情急之下会想用对付我的招数招待柳校尉。”
“生米熟饭”这一招虽然又俗又滥……可它一直有效,于是经久不衰。
儿子已经起了话头,赵之桢沉默了一会儿,又问,“你妹妹那边怎么样了?”
“儿子才见上一面,”赵晗忽然正色道,“似是良配。”
别说元春了,连赵之桢也来了兴趣:吴家把这位石家公子引荐给赵暄,未必安了好心,但能让赵晗有此评价,想来品行居然挺过得去?
赵晗迎着父亲的目光,轻声解释道,“为人看似温厚,先让吴家表妹诳了,与妹妹……撞见了,难得二人竟这样合得来。”顿了顿又补充道,“儿子听说此人爱琴,他也正是因为一把名琴而入彀。”
其实看赵暄这些日子安生又恬静的样子,赵晗已经倾向于把妹妹嫁给这石家小子。就算他并不怎么疼爱这个妹妹,但也希望妹妹能过得如意滋润。
感觉他这番话多少触动了父王的心弦,赵晗又丢了块激起万重浪的“石头”,“妹妹已是‘有恃无恐’了。”
后面那四个字声音很轻,但透着股子十分笃定的意味。
屋里坐着的都是明白人,赵之桢果然怒意上涌,“她敢!”
元春也来了句点火浇油的,“大姑娘真的敢。”又按住王爷的手,“您且听大爷把话说完。”
别说元春肚里还有个小的,纵然没怀孕,赵之桢都舍不得甩开元春不是?他闷声不语,元春依旧笑眯眯地目视赵晗,意思十分清楚:您接着说。
却说赵晗见到那位石家公子,自然和他聊了一会儿。这般仔细观察了一番,赵晗对此人印象越发不坏。
眼见哥哥神色平和,妹妹赵暄便让石家公子暂且回避,自己则拉住哥哥说了实话。
当时赵暄开口便道:“哥哥想不认都难了。”
赵晗神色一变,犹不死心地追问了一句,“你说清楚。”
赵暄道:“就是您想的那样。”
赵晗白净的一张俊脸顿时就红了,纯是气的,“你是父王的女儿!也是我妹妹!纵然……你照样能嫁个好人家!咱们不仗势欺人就该他们烧高香了,哪有老赵家的姑娘为这种事儿委屈的?!”
只要没抓那什么在床,他会怕背后捣鬼的那拨人?
赵暄一下子愣了,等了一会儿,又笑了起来,“头回见哥哥这样。”她摇了摇头,又自顾自道,“果然跟江郎说得一样,父王和哥哥看着凶,其实心里未必没我这个人。”
石家公子单名正是一个江字。
“不过我呢,活了十几年,却只觉着父王哥哥疼我应该,没想过怎么替父王与哥哥分忧。我就算帮不了你们的忙,只要不拖后腿也成啊。”
妹妹简直像换了个人!
赵晗这辈子就没跟这个妹妹怎么亲近过——妹妹没断奶时他也抱过,当然这个不算……不过是多得个~情~郎,这就改好了?!赵晗简直难以置信。
赵暄又诚恳道:“哥哥,我是乐意的。江郎也是情愿的,”旋即话锋一转,咬牙切齿道,“那些藏了坏心思的人注定不得好死!我与江郎也不是他们耍弄得了的,倒是哥哥你……别中了美人计才好。”
当着父王和庶母,赵晗心平气和地说完这段经过,最后还添了一句,“父王,儿子觉得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哪知道赵之桢怒意不减,“这丫头越发妄为,她说什么你竟也信了?”
父王这态度让赵晗吃了一惊:妹妹心甘情愿,对方在他看来亦是上选,这桩婚事对王府又无妨碍,刚刚父王还有所动摇,也没道理不应允不是?
赵晗不曾为人父,哪里想到他父王这会儿是酸怒交加?!
赵之桢不管是严厉训斥还是好言劝说,都没能把女儿“拉回正道”;元春想了好多办法,也不过让女儿安生了一些……这不知道哪里窜出来的臭小子个把月的功夫就把让他头疼了数年的女儿弄得又懂事又肯妥协,他心里不服!
话说赵晗猜不透父亲的心思,但元春却摸了个差不离。
王爷都气得攥了拳头,元春觉得再不说话也不成了。她怀着孩子的时候,比平时更没心没肺,也更口无遮拦一点,“女大不中留,您没听过吗?”
赵之桢直想猛捶扶手,却让元春牢牢拉住。
元春还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