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元春晋升记-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妃眼圈儿都红了,“我要是想得通,何至于如此难受!”
作者有话要说:十一月我有七天没有小红花,不算我曾经补上的,总之就是差了七更。
这章就是补欠七分之一啦。
第56章()
说到这里;夫妻俩相对无言。
毕竟是豪族出身;费大公子兴许性子急了点,但绝不是傻子。按说费家已经有了太子妃;只要好生辅佐太子;从龙之功就稳了大半,又何苦非要铤而走险?
因此费大公子究竟是利欲熏心还是被逼无奈,还真是值得推敲一番。
太子始终倚重这位大舅子,这回的“背后一刀”自然让他愤懑难抑,“他还能有什么难言之隐?!”
为了什么还用问吗?太子一时想不到;太子妃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一旦自己的忧虑成了真,太子妃干脆破罐破摔;放得更开了——她还怕什么?哪怕太子稍微在意点颜面,都不会休她。至于“暴毙”,反正女儿们的前程已定,这样死气沉沉的日子她也已经过够了!
太子胸闷了半天;再抬头就是太子妃那张似笑非笑的脸。
被信赖的人背叛了一回;他如今胸口和太阳穴都是阵阵抽痛;再见太子妃这副模样,难免迁怒,他忍不住质问道:“你是不是早看出来他有异心了?”
这语气若在平时太子妃早就该诚心赔不是了,可如今她却依旧平静,“您看呢?”
说老实话,太子妃比太子心思细腻得多,她早早便发觉哥哥不大对劲儿。只是当时她分不清究竟是哥哥一人,还是娘家已经一致打算……暗中行那“改天换日”之举。
如今看来,果然是大哥一人自作主张,太子妃心中放松大半,卖起哥哥更无需犹豫,甚至还有些微的快意——这些年她因为没儿子,也不能笼络太子,可没少受大哥欺负。
“您若是有心查访,又能有什么真正瞒得过您?只是……”太子妃话锋一转,“您可得赶在圣上之前。”
太子猛地抬头,目光死死钉在太子妃脸上,良久方道,“很是。”
实际上,太平盛世谋反,就算是费大公子本人都不觉得能够成功,能落个爵位就是邀天之幸了。他也是认贼作友,骑虎难下罢了。
他此时哪里想到偶尔有些软弱,又一心偏向娘家的妹妹已经果断地舍弃了他?这会儿正在家里琢磨,如何哄好太子,帮他过好这一关呢。
而太子也下定决心先弄清始末,便找了信得过的门人往南边去给外公送信——他终于发现需要绕过费大公子行事之时,挑个只忠于自己而和费家全无牵扯的心腹都万分艰难。
可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太子忽然意识到自己这些年究竟错过了些什么。
虽然口头上不愿承认,因为耽于享乐,图省事而把若干人与事一并交给大舅子处置,结果便是他已经被架了个半空。好在亡羊补牢还不算晚。
至于北面的情况……太子思来想去,还决定去请七弟过来说话。七弟应邀而来,但太子发觉想让弟弟帮忙却不大容易。
费大公子得罪了赵之桢,那么这个黑锅比如就归了太子。赵之桢心里有气:别以为你是储君,大家就都得顺着你。
而太子并不太迟钝,弟弟的怨气几乎扑面而来,同时太子想清楚始末之后,也只能苦笑连连,“不瞒弟弟你说,二哥这回可真是让他害惨了!”
“亲贤臣远小人,”赵之桢应道,“二哥当奉古之先贤之道。”
这话其实已经挺不客气了。
太子听得也是刺耳,他意外于七弟这个有名的厚道人居然也会“顶撞”自己,虽然他看起来却是直谏。
太子这些日子没怎么跟弟弟们打交道,他倒是忘了:好脾气又不等于没脾气。而且厚道人发起火来都很难哄得回来。
再说,赵之桢也是深受父皇器重,在外也是杀伐果断的人物。
费大公子把他以及他家里人全都得罪个遍,太子这个做哥哥的见面不是先安抚一番,反而倒吐起苦水……赵之桢的苦水还没地方倒呢。当然,更让他恼火的地方,就是太子一味地护短,护住了大舅子,却把兄弟们丢在一边。
亲疏尚且分不清,赵之桢真是不知道他这个二哥怎么了:睡女人睡多了,果然脑袋都跟着不顶用了。
太子猜不到弟弟的心思,但看得出弟弟目前不好说话。太子就算再高傲,也明白七弟如此冷淡,自有原因在。
兄弟俩这回有些不欢而散的意味,太子只好再邀来更温和的三弟过来说话。比起手握兵权的赵之桢,这位无心权势的三皇子更是没少让费大公子挤兑。
因为三皇子再不重钱权,也有些顶用的门人以及相当的家产,而且他的母族和妻族老家也在北边。借着太子的名义,太子妃她哥用自己的心腹顶了三皇子门人的缺,已经足足三次了。
显然费大公子这次“墙倒众人推”,三皇子也是幕后主谋之一。
三皇子此番比他七弟还实在,他不仅承认了自己给了费大公子一个教训,更是直言道,“太子不知道,您那位大舅子在北边只差封疆裂土称王开府了。”
太子一噎,“他……这是吃了豹子胆不成!”
三皇子静等太子平复下来,又补了一句,“臣弟言尽于此,还请二哥仔细思量。”说完,他便告辞了。
说起来,三皇子与七皇子都无心帝位,将来太子登基,只要稍微在意些风评,不那么丧心病狂,就不能把这两个弟弟如何。
而且这两个弟弟也算是厚道了,都提醒了太子:不怕你手下犯错,但二哥你切记要揣摩圣上的心意!
可惜向来为圣上百般疼爱的太子一时半会儿都没往这边琢磨……他只想自己该如何替大舅子收场。
却说赵之桢从太子那儿出来,难免有些感慨,回府后便叫上赵晗到书房里说话。
赵之桢疼爱赵晗,与圣上偏心太子,别无二致。但宠来宠去,把这份爱子之心当成理所应当之事,可就不甚美妙了。
不过赵晗显然比太子要贴心多了,他不仅能哄好父亲,十四五岁时就能为了父亲高兴连庶母都能哄得很好。
你来我往之下,元春更是放心地把儿子健儿都交给他教导。两个心尖儿处得很好,再有太子当对比,赵之桢看着儿子,真是越看越满意。
话说自打入了冬,元春日渐忙碌——韩绪嫁入王府,元春便主动把王府中馈交了出来,但王爷让她管着的店铺和庄子,以及若干人手依旧在她手里攥着……赵之桢特地吩咐,这些都是给她的体己。
转眼便是一年,元春自觉定要给王爷个过得去的交代,经营起这些体己比自己的嫁妆产业还要用心。
于是到了年底,带着账目前来管事们一拨拨地往她院子里扎堆儿,元春自然比王妃韩绪还忙上好几分。
无奈之下,她干脆把健儿交托给赵晗照顾。
众人看在眼里,反应自是不同。至少韩绪的大丫头暗中有些不屑,“这么早就开始巴结大爷。”果然侧妃就是没底气!
韩绪听说微微一笑,合上手中王府账目,“我若是生了儿子,也要让他去巴结大爷。”
大丫头低下头,不敢再说话。
韩绪又问,“哥哥那边儿可有消息?”
费大公子如今已经回家思过去了,韩绪觉得哥哥差不多该收手了。
只凭自家的本事,肯定没法如愿收集齐让费大公子就此回家的证据……因此背后那些“贵人”,韩绪不觉得自家惹得起,也最好别多掺合。而费家也不是什么善茬儿,若想报复,别全落在娘家身上就好。
她已经察觉,王爷对自己的哥哥……态度一般。她自己有心说和,同时让哥哥过府陪个不是……可惜这两个人,没有一个肯听她的。
王府里……就更甭提了。如今王爷对她宠信皆无,就算管着王府中馈,也只因为这是王妃分内事而已。因此她想逞威风根本没戏,那就只能从施恩开始了。
韩绪思来想去,大姑娘赵暄正是头一个人选。
不过在赵暄看来,占了母亲屋子的新王妃韩绪可比庶母贾侧妃更碍眼。
只是她跟侧妃听了这么久的史书也有所长进,最起码知道不可随意顶撞韩绪——自从母亲去世,父王一直对她很冷淡,于是府中上下便都对她不再热切,以前奉承的姐妹们也都没了踪影……她是真的有些怕了。
她不敢惹怒父王,可是王妃若是和侧妃斗个不停,她也能好生痛快一阵就是。
韩绪自是不知赵暄这一番心思,还关切道,“大姑娘断了什么,尽管跟我说。”
赵暄语出惊人,“我就缺个母亲。”
韩绪一怔,旋即笑了,“我不是你的母亲?”
赵暄故作无辜,“您是王妃啊。”
韩绪意味深长,“是啊。”心中却道:笼络大姑娘的主意还是算了吧,她还不如去讨好贾侧妃。
赵暄到王妃韩绪的房中说话,不多时便传遍了王府。
赵晗把健儿“归还”之时,还跟元春道,“王妃倒是慈母心肠。”
元春笑道:“我这儿从不半途而废,只要大姑娘下午接着在我这儿听书练字就好。”
这会儿,赵之桢可顾不上女儿让继室惦记人到来:柳桓回京了。述职之后,今日正要上门拜访。
这些年,赵之桢一直压着柳桓那个不省事的老爹柳芳:不管心爱的小娇妻如何吹风,柳芳也没能给儿子胡乱娶个媳妇。如今小娇妻身死,更让柳桓出了口恶气!
话说柳桓在南方屡立战功,同时也时常给赵之桢送些消息,这回他更是在帖子中直言“面见王爷,有要事禀告”,赵之桢自然要认真对待。
二人见面,少不得一番嘘寒问暖,之后柳桓说起南面的情况,还低声问道,“王爷可知道前朝余孽一直躲在西南?”
赵之桢眼睛一眯,“与平南王有牵扯?”
“没牵扯如何能躲得住?”柳桓声音越发低沉,“王爷可知道平南王妻族早先可是大盐商?”
赵之桢默然良久,才自问自答道,“居然出手便要动摇国本!”
柳桓应道:“王爷……在下倒觉得,早先那位谋反,里面怕也有平南王的手笔。”
作者有话要说:刚忙完私活,又双更了一下,然后……就乐极生悲,感冒了囧。
这是第一更,后面还有,今天保底两更,争取三更~~
第57章()
先帝驾崩;虽把帝位传给了圣上;但委实是儿子留下了个烂摊子。
圣上登基初年,可谓夙兴夜寐,励精图治;花了十年的功夫,把除去湖广和西南之外的地方又收回囊中——意即圣上的政令出得了京城,到地方也有官员仔细施行;且大多数官员不会阳奉阴违。
湖广那位有先帝诏命护身;他不“发作”,圣上便不能对他动兵。可惜那位觉得积攒足够,好歹捞个真正的封疆裂土之时;竟没能支撑几年,便直接身败名裂了。
随着他自尽国除,那些对大齐虎视眈眈的大敌们……比如北狄人和平南王;便也暂且偃旗息鼓了。毕竟他们的心思都差不太多,大齐在内患不断的前提下消耗实力;等时机到了便可趁火打劫;但率先出头跟大齐直接作战……不就是便宜了对方吗。
于是双方又暗中拆起台来。
受命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