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聊斋好莱坞 >

第246部分

聊斋好莱坞-第246部分

小说: 聊斋好莱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要是也走了,夏洛特你一个人孤零零地不是更可怜了吗?”

    好吧,艾丽克西斯是这么说的。

    但是,夏洛特却并不领情,

    “可不可怜不说,你要是不走的话,干脆来给我帮忙吧!”

    “帮忙!?”

    “准备和整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电视动画!”

    夏洛特指了指不远处的图形处理器,

    “英国那边,罗琳的原著即将发布,我们这边也要加紧了!”

    ——因为夏洛特的提前干预,“魔法妈妈”乔安娜·罗琳生活中的麻烦少了很多,《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写作速度也因此加快了不少。

    原本世界中,应该在1997年6月底才在英国出版的作品,现在已经完成了校对和印刷等工作,将要在1997年年初提前面市了。

    这种情况下,早就打算着在北美地区同步播放《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动画版的夏洛特,自然也就相应地采取行动。

    尤其,在初步封印了徐福后,魔法石,或者说其原型贤者之石,就更成了夏洛特之后完成最终封印必须的东西。

    所以,无所事事之下,夏洛特干脆准备趁圣诞节假期的时候,把电视动画的前几集弄出来。

    毕竟,他手里有利用得自邪神的人皮书炼制成的图形处理器,制作动画要容易的多……

    “话说回来,就算你准备好了动画的内容,可哪个电视台会播放这部动画呢?”

    一边按照夏洛特的要求,帮他准备动画的内容,艾丽克西斯一边好奇地问道。

    对此,夏洛特倒是也没有保守秘密,

    “abc!”

    导演先生很干脆地道。

    ps:书友们,我是魔幻的石头,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378章 阿拉丁神灯() 
美国广播公司,简称abc。

    这家电视公司诞生于1945年,是美国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之一。

    ——不过,目前是垫底的一个。

    1995年,在迪斯尼总裁迈克尔·艾斯纳的主导下,迪士尼以19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abc电视台。

    目前,abc的实力有所提升,但仍是桑达商业广播电视公司中垫底的一个。

    abc总部有两个。

    其中一个设在传媒中心纽约的时代广场上。

    而另一个则设在洛杉矶附近的伯班克市。这里靠近娱乐中心好莱坞,并且与迪士尼公司的总部迪士尼摄影棚由人行天桥相连。

    这一点,足以说明abc与迪士尼之间的关系。

    要知道,以后将迪士尼商业帝国的版图推向顶峰的罗伯特·艾格,此时依旧还在abc工作。

    当然,《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电视动画能够在abc电视台播放,倒是跟罗伯特·艾格这个未来的迪士尼总裁关系不大。

    实际上,夏洛特在寻找可以播放的电视台时,并没有花太多功夫。

    总部跟好莱坞比较近,同时因为迪士尼的关系,又对动画片比较宽容——abc本来就是他最先询问的合作对象。

    而abc被迪士尼收购后,也正在积极地增强自身,努力摆脱三大电视网中万年垫底的身份。

    虽然目前,abc的新闻反应速度还偏慢,节目设置也不够丰富和吸引人,但恰恰因为如此,他们对好节目的需求也是最严重的。

    所以,在看到幽灵党工作室制作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试映集后,abc方面的人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没办法,这还是他们看到的第一部完成度这么高的3d电视动画。

    要知道,与20年后不同,此时3d动画电影都刚刚诞生没几年,技术还没有扩散开。

    目前最为擅长3d动画的,可以依旧是皮克斯。

    可皮克斯光是研发新技术,开发新电影,就已经忙不过来了,又怎么会有时间去做收益更小的电视动画。

    所以,现在的3d电视动画,对各大电视网的工作人员来说,还是一种非常高大上的东西。

    abc方面负责采购新片的人,光是看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那精致的3d动画效果,就已经彻底被吸引住了。

    何况,夏洛特还给他们画了个大饼——

    “这部动画改编自一本目前尚未在美国上市的童话故事,不过,作者的故事设计很庞大,光是目前的剧情,就够我们拍摄很长时间了……”

    ——简而言之,其他电视剧或者电视动画最恐惧的故事剧情跟不上的问题,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部电影中,是完全不存在的。而且——

    “等到原著在美国市场面市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做一些联动活动……”

    作为abc电视网中工作了很久的老江湖,负责选片的人,自然知道联动宣传往往会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这样美好的前景,让他们很容易就被夏洛特的ppt攻势所折服,轻易就签下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电视动画版。

    当然,根据美国电视行业的习惯,暂时只签了一季——

    收视率好就续签,收视率不好就腰斩。

    与中国那些全部制作完后才卖给电视台的电视剧不同,美国的电视剧都是现拍的。

    电视剧也好,电视动画也罢,普遍是按照一周一集的播放速度播放的,这让他们的播放内容十分受收视率的影响。

    一旦发现收视率下降到危险区间,编辑们往往就会开大招,或者加肉戏,或者发便当,至少也要搞个大新闻的剧情,来拉动收视率。

    ——当然,加肉戏这种做法,一般也只有这类公共电视台还是要注意影响的。

    总之,美国电视行业的习惯如此。

    签下的第一季,可以说是试水,收视率高的话,一般很快就会续签,要么增加集数,要么直接预订第二季。

    夏洛特觉得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剧情,以及幽灵党工作室制作的3d效果,要获得续订应该并不是难事。

    不过,为了避免阴沟里翻船,他还是小心翼翼地做着准备。

    虽然圣诞节假期来加班准备后面的部分,并不是因为担心。

    ——纯粹是因为一个人无所事事而已。

    反正有了那个融合了人皮书的图形处理器,夏洛特输出动画十分容易——

    他根本不需要像其他动画的制作公司那样,要一帧一帧地去处理动画。

    只要设计好了人物模型和场景模型,再有具体的故事,他就可以轻易靠人皮书,直接合成出精度足够的动画来。

    ——用作动画电影或许不够,但在放在电视上放映,却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虽然这个过程也需要消耗法力,但终归是比消耗大量的人工和时间,要划算的多。

    何况,夏洛特还有艾丽克西斯这个苦力可用。

    二人在圣诞节假期期间,整整弄出了十二集的动画内容,这倒是把幽灵党工作室动画部门的一干人震得一愣一愣的。

    ——毕竟,圣诞节之前,他们也只是准备好了各种3d模型和设定,并做好了试映集的一部,怎么现在只过了一个多星期,就搞出来这么多集?

    “老板,你是搞到了阿拉丁的神灯吗?”

    负责3d技术支持的程序员西顿·威特开着玩笑问道,语气间却难掩好奇。

    “对啊!我是拿到了神灯。”

    夏洛特耸了耸肩,实话实说。

    毕竟,被他封印的徐福,就是灯神的原型——所以说他得到了阿拉丁的神灯,也没有错。

    当然,这个神灯是没法用来许愿的。

    而且,夏洛特也知道,他说的这种真话,工作室中除了老枪等几个知道法术真相的人外,其他人是不会信的。

    他还需要一个更加“可信”的说法——

    “我之前说过,会找外包公司来加快制作速度,现在找到了——中国有一家名叫“神灯”的动画工作室,接受了这个工作,这是他们最近一段时间的成果。”

    “中国人虽然在3d设计和技术方面还不擅长,但他们的人力还是很丰富的,尤其——他们不过圣诞节!”

    夏洛特对着自己的员工眨了眨眼。

    ps:书友们,我是魔幻的石头,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379章 大学新生() 
21世纪后,随着中国大学扩招,中国的软件和动画行业的可调用人力资源出现了井喷。

    虽然高端人才方面,因为时间积累不够,以及培养机制不完善等原因,还无法赶上世界顶端水平。

    但在基础人才方面,中国却做到了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白菜价!

    在美国一直算是中高端技术工种的程序员和美术师,在中国基本可以批发量产。

    虽然水平一般,但架不住基数大啊!

    甚至到了后期,“码农”和“美工”已经代替了听起来比较高端的“程序员”和“美术师”,成了中国这两个行业从业者的代称。

    这种情况下,中低端人力资源丰富无比,成本相对低廉的中国,就成了欧美很多软件和动画制作方最佳的外包市场。

    像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就经常将一些难度较低,且不涉及保密的工作,外包给中国的外包商们。

    而软件行业,甚至出现过一个神一样的传闻——

    传说美国一家软件公司,一个程序员无比强悍。不但精通前后端所有程序语言,而且工作效率无人能敌。

    往往别人累死累活才能完成的工作,他轻轻松松就能搞定,剩下的时间,甚至还够他没事儿去度个假happy一下。

    此君唯一的问题,就是他特别喜欢在家里办公,以及他在一些特别的时间,如中国的春节等时候,会突然工作效率大幅下降。

    长久下去,老板也起了疑心。

    他偷偷检查了此君在公司电脑中的通讯记录,发现其经常和中国沈阳的一家软件公司联系……

    然后,真相终于大白——

    原来,此君在很早以前,就把自己的所有工作,都外包给了中国的这家软件公司,他每天要做的工作,只是跟这家中国公司对进度而已。

    因为这家中国公司有不少程序员,自然也就精通多种语言,而多个人干活嘛,速度自然也比一个人要快……

    比较搞笑的是,以此君在美国的薪资水平,他把工作外包出去后,还能剩下一半左右的钱用来享受生活……

    这个故事并没有结局。

    在被老板发现秘密后,此君到底是直接被开了,还是被老板调整工作,专门管理外包事物,没人知道。

    实际上,就连这个故事本身,都透着一股夸张的味道。

    真正对比中美两国的收入水准,一个美国程序员的工资,就足够雇佣一群中国程序员为其工作虽然不是不可能,但像达到那么悠哉的程序却不太现实。

    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就像中国曾经流行的“美国霸气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这类传闻一样,夸张而不真实的故事,其实都是基于某种社会现实才会流行起来的。

    就连西方世界,不也曾经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