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940部分

重铸清华-第940部分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都老爷和翰林老爷,说的可都是建这个万国宫是好大喜功,铺张浪费,怎么听着老王你的说法,这里头还有别的说道不成?”

    “自然是有的,”老王神神秘秘的说道,“大家伙兄弟都在兵部当差,还不知道这打仗是最花钱的,是这个理儿不?”

    “是这个理儿没错。”

    “可打仗到底是会死人的,若是仿照着洋人们的例子,大家伙一起开个会,喝喝酒,热热闹闹的把事儿谈下来,大家伙你好我好,免得将来又要兵戎相见,这才是办万国会的真想法!”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七、天津兵备(四)() 
“可这些外国人,就好像老王你说的日本人,也不是愿意善罢甘休的主儿,自然,他们算不得什么大国,好听着些,咱们叫他们东洋人,不好听的,就叫小鬼子,这些人心肠都是坏透了,自己没有三寸高,还鬼鬼祟祟的盯着咱们,想着在咱们这里挖几个宝贝,抢几点好处去呢!”

    “您说的是这个理儿,洋人们都是畏威不怀德,用拳头打服了才叫福气,这开什么劳什子会,开会开会,什么都不会。这开会有什么用处呢?只怕是没什么用处!”

    “是啊,你说这日本人,明里暗里在我们大清国东边动了多少手脚,咱们都这兵部大堂当差,听到的消息可是不老少,日本人国土小,对着朝鲜,琉球这些地方都虎视眈眈的,巴不得要吞进去吃干净才好呢!”

    “那按照老王你的意思,难不成,这日本鬼子还想着和咱们在亚洲一较长短,或者说存了蛇吞象的心思?”

    “这是不能够的,”老王摇了摇头,闵妃的车驾已经迤逦远去,几个人从门厅走了进来,就在正在游廊边上凑着一起晒太阳唠嗑,“日本人狗胆包天,也不可能是这样的痴心妄想,咱们大清国可是苦尽甘来,怎么样的苦日子都过来了,如今正是轰轰烈烈。鲜花着锦的时候了,国力鼎盛,绝不逊于圣祖爷那时候,如今咱们可是接连打了俄罗斯和法国,凭他日本国多厉害,还能和这两个国家比呢?日本人只不过是羡慕咱们家大业大,想着要在咱们这赚一点便宜去而已,在朝鲜,和琉球,不都是如此嘛。”

    “还是你老王有见识,是这个!”边上的人朝着老王竖起了大拇哥,“那你给说说,这万国会,是想要安抚日本人不成?”

    “咱们这家大业大,用乡下人的说法,那就是咱们是穿鞋子的,可日本人不同,他们是光脚,俗话说,光脚不怕穿鞋的,他们是敢豁出去要吃的要穿的,可咱们不敢哪。所以按照我的意思,就把朝鲜这些不要紧的属国丢出去,交给日本人也不打紧,有什么关系呢?朝鲜一向都对着咱们不恭顺,俗话说,两父子已经分家了,儿子若是不孝顺,老子何须强给他出头,还要用自己的体己去补贴什么呢?”

    这个比喻倒是颇为贴切,“这朝鲜国现在还指望着从咱们这里借兵呢,大家伙还不知道,朝鲜哪里投入了多少银子了吗?”

    几个人正在攀谈着,一个眼尖的人看到了前头的小厅之中走出了几个人,连忙互相打招呼收敛声音,静气凝神一溜烟的都散了,清代的兵权,由皇帝独揽,凡用兵大事均由皇帝亲裁,平时由之前的内阁大学士和现在的军机大臣参议谋略,钦命统兵大臣直接指挥。所以说,“名为兵部,但司绿营兵籍武职升转之事,并无统御之权”,以前来说,兵部撑死了只是一个总后勤部的职责,但是自同治朝以来,中枢各部院的职权都是迅速的扩大,无论哪一个部院都是如此,就连昔日被视作为地位稍低的工部,也成为中枢之中最为财源滚滚的部院,比如詹事府这种机构定位为教导太子的机构——本朝自康熙皇帝二废太子之后就从未有过太子这个称号,所以这么多年詹事府一直过的很是惨淡,新官制施行后,如何让这些本来没有任何经验的官员能够迅速的适应,那么詹事府就成了新进官员们的初任培训机关,国子监成了官员升迁的培训机关,这样一来,皆大欢喜,有权才意味着有钱,如果没有差事可做,自然也就不会有任何的户部拨款了。

    兵部也是同理,原本清朝体制,不需要一个和前明一样职权颇大的兵部,明朝的兵部尚书是十分厉害的,于谦在拥立景泰皇帝的时候就凭借了他作为兵部尚书手里的权力。当然那是非常时期,但也证明了兵部尚书作为指挥军队这巨大的权力所在,本朝号称“君臣上下之界最严”,自然兵部尚书的权柄就小了许多,加之之前历代君主视臣下为奴仆,绝不会将最为重要的兵权交托臣下,加上满汉两套领导班子,分权就是意味着扯皮。而到了咸丰朝地方团练纷纷兴起的时候,兵部因为国库空虚而仅有的后勤转运粮草之权也不复残存,地方团练兴起,就地纳粮,根本无关兵部的职权了,这个时候的兵部职权为历史来最低。

    同治朝之后又是好了许多,团练纳入中枢成立新军,两洋水师新建,虽然新军有大臣另外管辖,水师由地方督抚兼管,这也不过是为了方便指挥而已,并不能说明一海一陆已经脱离了兵部的掌控,相反的,因为中央兵权的增加,兵部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起来,而且最为关键视为将军总兵摇篮的相关军事学堂,都已经在荣禄的组织下,形成了十分可观的规模,可以说,兵部尚书已经成为了武官的座师,类似教育部尚书在新考录的官员心中的地位一般无二。

    且慈禧太后对于兵部十分的放权,当然,她有放权的理由,新军大营坐镇的武云迪是她的妹夫,坐镇兵部大堂的荣禄是她的好朋友,左膀右臂十分稳重可靠,昔日的圆明园宫变已经很清楚的证实了这一点,这样一来,丰台大营只管练兵,而练兵之外的武将录用升迁,后勤运转,装备购造招募新军士兵,一概都成了兵部的职权,而且对于各地总督的考核,在军务上的考核也落在了兵部的手里,四年一次的大比武也是由兵部主持的。

    这样的话兵部的职权就前所未有的加大了,现如今已经有不少兵部的官员,暗地来商议,是否要仿照前宋的体制,重建一个枢密院来和军机处内阁分庭抗礼,毕竟从程序上来说,兵部也是直接承接皇帝的旨意当差办事的。差不多是直接越过了军机处。

    情人节开始加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八、宾至如归(一)() 
当然这都是他话了,不过也说明了一点,兵部的堂官们且不说,各司的郎官权柄也是大过以往甚多,更别说“司务厅”这样的部院最为核心部门的郎官了,几个抱着文书苏拉的簇拥下,张佩伦施施然的走了出来,张佩伦如今可是“司务厅”郎中,是堂官之下的第一人,又是翰林出身的清贵,十分的尊贵,他对着身边的苏拉章京等吩咐了几句,挥挥袖子就准备走出兵部大堂,刚才还在一窝蜂议论的门子一股脑儿的上前,“给张老爷请安!”

    张佩伦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矜持的点点头,对着门子们的献媚只是淡然如此,不咸不淡的打发了几句,就走出了兵部大堂,门子们等到张佩伦的身影瞧不见的时候,为首的老王才呸的吐了一口唾沫,忿忿的说道,“得意什么劲儿!无非是仗着李总督的气势,接下去要外放天津罢了,这会子在我们面前充什么大尾巴狼?谁还不知道他暗地里的嘴脸?”

    “听着老王大哥的意思,难不成,”边上的人琢磨出了老王,“张老爷除了喜欢去花街柳巷之外,还有什么暗地里的嘴脸不成?”

    “这翰林雅士嘛,不是去陕西巷,就是去象姑堂子,咱们是羡慕都羡慕不来的,老王,你可别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边上的一个见着老王有些犹豫,连忙激将,老王果然受不了激,“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的鬼心思!”他的脸涨得通红,“这寻花问柳,张老爷没有妻室,想去哪儿就是哪儿,根本就是算不什么,可若是为了外面的脏东西,坏了天赐良缘,这就不是什么雅士什么学士所为吧!”

    老王说到这里就索性痛痛快快的把他知晓的事儿都说出来,“之前李总督就任直隶的时候,就想着把宝贝女儿嫁给这张老爷,可是呢,那位在太后面前都得宠的三小姐,最是讨厌咱们兵部的这位张老爷在外面寻花问柳,一副雅士的样子,很是闹了一大场,总督大人面上下不来台,连带着对着咱们这位张老爷也厌恶了起来,原本李总督,最喜欢用的是自己人,可张老爷这位自己人,过了三年才出任天津呢!这算是哪门子自己人?这三年,咱们这位高高在上的张老爷,可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呢?只不过是比咱们厉害多了,能把威风朝着咱们使罢了。”

    “这话的意思,难不成李总督的三小姐,原本是要嫁给张老爷的?”边上的人听了这么一番话,才是恍然大悟,“难怪三小姐到如今都还是独自一人,也不成婚呢,大约是见到张老爷这样的风雅之士有些恶心了吧?”

    大家哈哈大笑,“少说这些废话了,”老王心意阑珊的摇摇手,“私德虽然不怎么样,可这位张老爷是官运亨通啊,在兵部就是堂官之下的第一人,之前听说在南洋闹了些笑话,可这么多年在兵部早就历练出来了,去天津也是镀金,李督台难道还真的不用这位自己人?要知道他当着兵备道,还加了什么衔儿?布政使的衔!接下去,只怕是要马上接布政使的印儿了。再过几年又回到中枢来当堂官,到时候咱们就是拍马屁也赶不上了。”

    几个人啧啧称奇的时候,张佩伦已经坐上了马车,回到了自己的寓居之所,他并非京中人士,北京大,且居不易,想要在左近买一套院子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儿,他又极为喜爱字画古籍等,凡是有一些钱,都丢在琉璃厂潘家园去了,家中堪称是家徒四壁,只有诗书而已,他回到了寓居之所,才换了朝服坐下一会,门子就来报,有访客至,他看了看拜帖,“弟徐世昌敬拜”不由得嗤笑,“这些人,真是消息灵通,正经主人没来,倒是底下的小虾米先来了,让客人进来吧。”

    客人须臾就至,只见来客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穿着一件暗红色长袍,带着**帽,左手大拇指上有一个紫玉扳指,张佩伦笑吟吟的站了起来,客人见到张佩伦拱手,连忙弯腰打千,又作揖到底,“哎哟,张前辈,您这样的客气,弟委实是担当不起。”

    “哈哈,菊人,何须如此谦虚?”张佩伦虚扶一把,把客人扶了起来,“咱们可都是翰林院出身的,一脉相承,将来恐怕又要一起共事,自然是无需如此客气。”

    来人十分英俊潇洒,神采飞扬,望之不俗,见到张佩纶如此客气,不由得十分的感动,“哎,承蒙幼樵兄青眼,这会子已然飞黄腾达之际,还肯折节下交,看得起世昌这呆在翰林院里头**年不曾做过什么实事不成器的晚辈。”

    “菊人何须如此,”张佩纶洒脱一笑,“翰林院就是如此清苦,但是蛰伏越久,将来成就越大,这是愚兄的一点浅见。”

    “是,兄说的极是,”徐世昌拿出了扇子挥了挥,“说来也是有缘,两位李相国相互看不顺眼,倒是咱们两个可以坐下来谈谈话喝喝茶,这的确是旁人的不来的缘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