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475部分

重铸清华-第475部分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试一试,世之谓雄才大略之帝王,都是要兴兵整肃武略的,今上亲政数年,必然要效仿皇太后,以兴兵取得胜利作为昭告天下之意,故此我有这样的猜测。老大人,那就是要亲征了?我在外头听到了一些,不过不甚明了,故来请老大人解惑。”

    “不过不是亲征,”李慈铭微微一愣,“只是说要巡幸乌里雅苏台,大约是要去库伦的,”翁同龢看了一眼李慈铭,温言说道,“莼客之言,虽不中亦不远也。”

    “巡幸?”李慈铭喃喃自语,又问,“难道,也未曾宣战?”

    七月的天气,晚上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闷热,但是也有了夜风,凉风习习能解酷暑,翁同龢拿着一把扇子,摇摇头,也摇摇扇子,“没有宣战,除了董元醇几个人之外,别的人,都觉和俄罗斯宣战。不利于国事,嘿嘿,只是今日让董元醇出尽了风头,‘人心向背’?董元醇一番长篇大论。驳倒了沈桂芬、和户部兵部,也是满堂喝彩了。”他把今日在勤政殿发生的事情一一仔细说给了李慈铭听,“沈桂芬奏道若是对俄宣战,诸国担忧,不利于洋务。皇上还是听进去了,不宣战。”

    “宣战只是图其名而已,”李慈铭说道,“如今和宣战,其实亦只是差一张国书罢了。”

    “是,不过名不正言不顺,但是皇上一说,准备去乌里雅苏台巡视,大家伙都也知道了,”翁同龢回想起今日之场景。只觉得峰回路转,从未知道皇帝居然想巡视边境。

    “到底是怎么个说法?只是巡视?”

    “是。”

    “这不过是幌子罢了,”李慈铭摇摇头,“皇上出巡,非同小可,皇上只要去了乌里雅苏台,不用说,将士自然用力。这和亲征差不离,皇上巡幸乌里雅苏台,其实也就是和俄罗斯人宣战了。”

    “可到底是没有宣战。皇帝的意思,反正快到了秋天,木兰围场本来就要去,”翁同龢捻须说道。“今上还未去过热河,再走远点,去库伦也是方便。”

    这是彻头彻尾的假话,大约是日后可以忽悠俄国人的,李慈铭默然,热河在东北。而库伦在北方偏西的地方,根本就是不顺路,“老大人和李相,是什么意思?”

    “这事儿,怕是皇上自己个的主意,”翁同龢点头说道,“我瞧见了董元醇的神色,很是吃惊的样子,估计不是外头人的意思,我不知道,李保定不知道,那就想不通是谁的意思了,大概就是皇上自己个的主意吧。一说出来,倒是大家都惊讶了。”

    “恭亲王自然是极力反对的吧。”

    “不,”翁同龢摇摇头,“恭亲王没有说话。”

    “那这事儿就这样定下来了?”

    “恭亲王不说话,他的那帮子人也自然是不说话,李保定谏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可轻涉险地,皇帝也说了,绝不会前往前线,只是去库伦,最远在库伦。”

    “去了库伦?”李慈铭喃喃,“如此一来,大局可定,且不说十二镇必然是倾巢出动以护圣驾万全,蒙古诸部如今有了皇上亲自监军,也不敢和稀泥了,俄罗斯人?嘿嘿,北海之地就那么几个人,多杀几个,他们要再派人,就要千里之外了,杀一个少一个。北海必然是要落入中国之手了。”

    “莼客何以对十二镇如此有信心?”

    “十二镇从几次大战精选了精锐出来,基础就好,操练甚严,又有了德国教官的操练,虽然我不待见德国人,但看过他们的资料,在西洋三战全胜,借此威势而建国,这其中必然有其独到之处,军队原本就不差,又有了洋人的操练,加之皇上亲自督战,就靠着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总督的几百人,抵什么用?昔日雅克萨之战,俄罗斯八百多人被困了一年,只剩下几十人,这次若是顺利,说不定他们这几百人也要葬送在北海边了,而中国之兵,从来都是人山人海,不值钱。”李慈铭皱眉思索道:“为何皇上不宣战,亦不亲征?”

    “怎么可能亲征,皇上只是尚武,却不是精通兵法。”翁同龢说道,“前些日子读边塞诗,老夫就知道皇上极为赞许汉唐开边之丰功伟绩,又听闻了你的意见,”翁同龢笑道,“今日我自然是赞成的,就按照莼客的意思去办的,有了董元醇。”

    “那恭党如何?”李慈铭问道。

    “无言以对,恭亲王如今是越发不和皇上唱反调了,”翁同龢得意的微笑,“皇上亲政久了,他也明白了自己的身份,不会拦着皇上。”

    日后就该弘德殿这些师傅们出场了。

    李慈铭摇摇头,“老大人切勿过于乐观,皇上,还是属意洋务的,只是对着恭亲王不悦罢了,犹如秦惠文王厌恶商鞅,却依旧行新法一般。”

    “这”

    “朝中都是新党,”李慈铭厌恶的说道,“治国理政素有偏颇,之前皇上瞧不见,如今也该瞧清楚,恭党是如何阻拦着皇上的,这些人的脊梁是如何的软,若是借此巡幸之事,能削弱恭党之力,让皇上知道,朝中正人都在老大人和李相麾下,办事当差亦是得力,如此方可慢慢扭转劣势,势均力敌,清流之力方有奇效。”(。)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二十四、开边兴兵(六)() 
翁同龢神色有些黯然,“清流之根本在于科举,如今科举都是洋务党人中的进士,詹事科道已经许久没有添新人了,自然,洋务中人已经越来越多了,性质不纯,哎,皇上一力推行洋务,谁都不听。”

    “这且不用担心,老大人,中国人最会的就是见风转舵,若是咱们力量上来了,自然他们也会偃旗息鼓,或者甚至改换门庭,再者,这些通过新式科举中了进士之人,就一定是洋务派吗?”李慈铭微笑道,“不见得,科举是块敲门砖,只要成了官员,自然会有所本性展露,不说别人,就说如今的承恩公,蒙古八旗的状元,崇绮大人,他可是清流之中的翘楚啊。”

    崇绮是清流,这点毫无疑问,但是他又是后戚,又唯皇帝之命是从,所以之前闹出了削减八旗丁银的事儿出来,这事儿完全是秉持皇帝的意思办的,身份很是复杂,翁同龢摇摇头,“若是真如此,就好了,有时候倒真是羡慕崇绮,有这样一个女儿在宫里头,什么时候什么人都不能忘记崇绮。”

    。。。

    崇绮在宅子门口接着自己刚下朝的父亲,“阿玛,”他急切的说道,“皇上准备亲征了吗?”

    “不是亲征,是巡幸。”塞尚阿拿下了顶戴,递给了仆人,坐了下来,对着崇绮怒喝一声,“你打听这些做什么,这事儿还轮不到你操心!”

    “阿玛息怒,”崇绮连忙说道,“我不担心政事,只是担心宫里头,小妹和皇后都还没有好消息,皇上巡幸漠北,这一去又是几个月,我实在是担心。”

    “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塞尚阿喝了口茶,“这事儿轮不到你操心,既然是巡幸,自然会带着嫔妃的,仿康熙爷乾隆爷的例子,南下巡幸都是要带着嫔妃的,皇后自然要去的。”

    “如此就好。”崇绮放下了心。

    “没什么好不好的,”塞尚阿想到了珣嫔流产的事情,心里就十分的不悦,吹起胡子来,“说起来,还是你这个万岁爷的老丈人没出息,到现在还只是一个员外郎,昔日太后的父亲,这个年纪,早就是九卿之一了,若是你得力一些,我在朝中也能说的上话,我早就告诉你了,”塞尚阿重重的拍了拍桌子,“不要和那些言官们厮混,你偏不听,你是中了状元,但是你更是皇上的丈人,这一点,立身之本,你一定要看的清楚!”

    “只是应酬而已。”崇绮悄声辩解道,崇绮最是敬畏老父,故此不敢十分辩解,只是站在庭中,袖手听着父亲说话。

    “旧日你处置八旗丁银,虽然冒进了些,可皇上还是看在眼里的,你又是皇太后钦点的状元,怎么遭到了这一次挫折,就如此的不像样,反而和那些纸上谈兵的人混在一起了?太后是最忌讳李鸿藻那些人的,你说这样下去,还能有什么出息?”

    “太后最是看重清流了,阿玛,”崇绮抬起头说道,“若不是皇太后存着清流,就靠着李鸿藻那些道德君子,斗得过手握大权的恭亲王?要不致仕,要不就赶到地方去了,绝不会如今一般,继续留在军机处和恭亲王处处作对。”

    “这?”塞尚阿微微一愣,“这是你自己个揣摩的还是别人告诉你的?”

    “是儿子自己揣摩的,”崇绮说道,“旧年行新式科举以来,清流之根基已断,为何这么多年,未见衰退之象,詹事科道还是旧党人居多?若不是太后存着要这些人监督恭亲王,不让军机处成为一言堂,如今局势,怎么可能还安稳一如往昔?李棠阶去世,马上就补了李鸿藻,可见太后必然是有所准备的,不会让恭亲王一家独大,自然,清流也就存留了下来,詹事科道官,当差办事儿或许是差了点,可挑刺寻漏洞找茬是极为厉害的。”

    塞尚阿若有所思,想了想,“你说的倒也是有道理,可你若是也要走这条路子,未免不得正位,毕竟,朝政的主流可是要办事当差的。”

    崇绮笑道:“阿玛不用担心,皇上才亲政,就让阿玛进了军机处,我还用担心什么?我办着八旗丁银的事儿,多多少少有了经验教训,日后自然不会莽撞,如今先挑刺,日后有了机会,自然能办事当差,挑刺只要就事论事,之后再说自己个的意见,不要攻击他人私德,谁都不会觉得儿子讨厌,只会觉得儿子弹劾挑刺只为公心二字而已。”

    “罢了,你自己有主意就好,”塞尚阿起身,“我也不来管你,我自己个忙的紧,我大约是不用去随行的,留在京中也空不了,只是免得舟车劳顿。”

    “阿玛,您说,这皇太后是跟着去库伦呢?还是留在京中?”

    “这库伦又不是风景很好,草原之地,咱们还不知道什么样子,大约和热河是差不离的,”塞尚阿嗤笑,“自然是留在京中吧。”塞尚阿突然说道,“今日朝会倒是奇怪,不少王爷都说请皇上御驾亲征的,难不成,他们想跟着去看看热闹嘛?”

    “若是留在京中,这学问可就讲究了,”崇绮说道,“是就在宫中呢,还是走出来?”

    “走出来?”塞尚阿困惑的复述了一遍,随即明白,“你说的是皇太后继续垂帘,或者是批折子?”

    “是这个意思,皇上出巡,从来都是要指派人留守的,康熙朝是太子留守,乾隆朝是和亲王,今上还没有太子,也没有兄弟,这留守的人就费些思量了,恭亲王么,已经是军机处领班大臣了,但是他也不能够代替皇上决定政务,算来算去,也只有皇太后是最合适了,有经验,也不虞有夺权之危险,”崇绮说道,“阿玛你觉得,我要不要上个折子,探一探宫里头的意思”

    “这?”塞尚阿想了想,“你是后父,这折子,倒是也上的,我只是怕,怕有人别有用心,说咱们要离间天家,皇上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二十四、开边兴兵(七)() 
皇帝下了朝,就来了长春仙馆,太后还不知道外头的消息,但是见到皇帝满脸抑制不住的喜色,就知道是好消息,“怎么今个这么高兴?”

    皇帝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