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第9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恪当然不会去南极洲做企鹅之王,结果最后他竟然和美洲的李承道联络上了,现在两人的关系紧密,李恪也在偷偷的建造海船准备出海,对此李治虽然知道的一清二楚,但也只是派驻官员加强对南方的统治,至于李恪的小动作他也从来不理会。
李休这十年来虽然很少出门,但也一直在关注着大唐各个方面的变化,至于李晋三人的事他也知道的十分清楚,但只要李治不管,他也懒得去管。
不过也就在今年李休的七十大寿快要到时,李治却忽然下旨,召李晋、李承乾和李恪三人回长安,这下也吸引无数人的目光,甚至有传言李治要对李晋三人动手了!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大寿()
李休的七十大寿,虽然他不想大操大办,但身为皇帝的老师,他就算不想办也不行,而且李治等人也一直鼓动着给李休祝寿,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只能吩咐人准备寿宴,而在此之前,他的那些学生也都纷纷从各地赶来为他祝寿。
李晋、李恪和李承乾三人早就接到李治的旨意让他们回京,理由就是为了给李休祝寿,不过外界很多人猜测李治很可能是找个借口让他们三人回京,从而可以一举将他们三人擒拿,彻底的解决掉这三人尾大不掉之势。
不过也同样有不少人猜测,李晋三人恐怕根本不敢进京,毕竟他们这几年在各种“不臣”之举越来越明显,虽然没有明着造反,但却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可是帝王的大忌,所以这次就算李治以祝寿的名义请他们回来,恐怕他们也不敢回来。
只不过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李晋三人不但回来了,而且还一起回来了,好像一点也不避嫌,而李治也没有一点要动手的样子,反而还亲自出城十里前去迎接,甚至四人在见面时,还抱在一起哈哈大笑,最后手牵着手一起来去拜见李休,而且随后李晋和李承乾、李恪三人就直接住在了李休家中。
大寿当天,李休家中也是大排宴宴,不但儿孙学生都来了,李治也率领文武百官前来为他祝寿,而李休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却很健康,这也多亏了他多年坚持不懈的锻炼,所以在寿宴之上,他一高兴也多喝了几杯,结果最后也是不醒人事。
不过李休虽然醉倒了,但是李治等人却没有多喝,反而在寿宴结束之后,李治将李晋三人召进宫中议事,不少阴暗的人以为李治终于要动手了,可是再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第二天李晋三人却高高兴兴的坐宫里回来了,只是谁也不知道他们四个在宫里都说了些什么?
也就在李治带着李晋三人进宫之时,本来在人前喝的酩酊大醉的李休这时却精神抖擞的坐在书房里,而在他的面前,一对头发花白的男女却是泪眼婆娑的向他行礼,而李休这时却是亲自将他们搀扶起来道:“承道、七娘,你们回来就好!”
这对男女正是李承道和远嫁的七娘,他们夫妇也在李休的大寿当天赶到长安,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是在去年就接到李治的消息,让他们今年回来给李休祝寿,所以他们才能回来,不过就算是这样,李承道夫妇也没有出现在人前,而是在内宅悄悄的来见李休。
“大哥,你……你变好了!”七娘这时看着李休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眼睛里也溢满了泪水,她自从远嫁之后,虽然曾经偷偷的回来过几次,但却不敢呆太久,而且也不敢来内陆,只能在沿海一带呆一段时间就走,所以也一直没机会再见李休。
“七娘你却还是不嫌老,倒是承道看起来都快和我一样老了!”李休这时扶着自己的妹妹打量着她道,虽然七娘头发白了一半,脸上也多了不少皱纹,但眼神灵动,皮肤也依然白皙,甚至还能依稀看到她年轻时的风采。
“大哥就会说好听的,我都成老太婆了,怎么能不老?”七娘话虽如此,但脸上的表情却是转悲为喜,毕竟女人哪怕到了七老八十,也依然喜欢听别人夸她年轻漂亮。
“不老不老,七娘你在我眼里依然还是那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这时李承道也凑趣的对妻子夸赞道,不过他的夸赞却是引来七娘的一个白眼。
“好了,你们夫妻就别在我面前打情骂俏了!”李休看到他们夫妻的样子,当下也不由得笑道,随后又问起了他们在美洲的一些情况,而李承道也立刻一一做了回答。
这些年李承道利用各种机会从大唐迁移百姓过去,虽然愿意迁移到美洲的大多都是男子,但他也鼓励手下的汉人与玛雅人通婚,使得美洲那边的汉人数量大增,现在人口已经将近三百余万,而且各行各业也都建立起来了,使得那边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甚至已经与大唐普通城镇水平差不多,当然和长安这种国际大都市还是没办法比。
随着人口的增多,李承道控制的地盘面积也越来越大,而且已经开始从中美洲向北美洲扩张,主要是南美洲那边多山多雨林,而北美洲那边却是一大片平原,十分适合耕种,所以李承道才决定向北方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李承道的四叔,也就是当初的齐王李元吉现在还活着,而且在当初李世民去世时,还曾经高兴的大醉一场,只是这几年李元吉的身体也不太好了,但是李元吉却不服老,去年还亲自率领一支军队灭掉了几个土人部落,不过今年初却是生了一场病,现在总算是在家中安心养病,这次李承道回来,李元吉也托他给李休和平阳公主带了礼物。
另外李休还问了一下七娘和李承道的儿女们,他们两人一共育有三儿四女,而且也早就成婚,最大的一个都已经四十多了,甚至他们连孙子都有一大堆了,只是美洲缺人,七娘的这些儿女们要么镇守一方,要么身兼要职,特别是这次李承道带七娘回来,美洲更需要人坐镇,所以他们也没办法脱身。
不过七娘还是带了一个孙子回来,之前也见过李休了,而李休也将自己这些年写的几本书送给了对方做礼物,希望自己的学识能够在美洲也扎下根来。
虬髯客也早就去世了,张十一也带着曲依回到了美洲,现在张家和李承道一家彼此联姻,双方的联系也极为紧密,只是张家除了张十一外,也没什么出色的人才,所以现在张家的地盘也被合并到李家,这样也从根本上避免了两家的冲突。
“对了,你们和李恪到底是怎么联系的,他是不是也要离开大唐了?”正在这时,李休忽然对李承道问起李恪的事情来。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攻略四方()
李休的大寿过后,李晋、李恪和李承乾三人在与李治商谈过几次后,也陆续离开了长安,而李承道和七娘夫妻二人在李休家中多住了一段时间,但最后也要离开了,毕竟他们要赶在海上风浪小的时节回去,否则就要冒很大的风险。
对于七娘这个妹妹,李休也是万分的不舍,最后带着家人亲自送他们直到洛阳,这才和七娘依依不舍的告别,只是当七娘和李承道的马车消失在路尽头时,李休也不由得老泪纵横,他和七娘都老了,这一别恐怕就再无相见之日了。
送别了七娘夫妇,李休带着家人回到长安,刚休息没两天,李治就再次登门拜访,而李休也请他来到自己的书房详谈,不过就在李治刚一进来,李休就抬眼盯着他道:“你真的确定了吗?”
李休的问题虽然没头没尾,但李治却知道他在问什么,当下也是微微一笑道:“确定了,先生您从小就教给我们这个世界很大,大的超乎我们的想像,等到我长大了,发现这个世界的确像先生说的那么大,而以现在的条件,大唐不可能占据整个世界,与其让那些海外之地便宜了别人,还不如让自己的兄弟去打拼!”
“很好,你果然没有辜负我的教导!”李休听到李治的话也不由得露出赞许的表情道,虽然他早就猜到了李治的想法,但这却是第一次和他公开讨论这件事,而李治淡然的态度也表明他的确是完全看开了。
“先生不必太过夸我,其实我当初也十分的纠结,担心大哥他们若是在外发展壮大,日后可能会威胁到大唐的本土,但是后来我也想通了,若是我的子孙连大唐的本土都守不住,那日后也不必再做大唐的皇帝了。”李治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几分无奈的表情。
其实李治的野心很大,大到想要将整个世界都一口吞掉,可是他并没有让自己的野心冲垮理智,特别是做了皇帝之后,他发现人力终有穷尽之时,大唐的国土已经扩张到了极限,再想增加也只会无法掌控,所以他才会纵容李承乾和李晋他们在海外扩张。
听到李治的坦白,李休反而更放心了,因为李治的反应也是人之常情,不过随即他又想到一件事,当下也再次开口问道:“这次晋儿和承乾他们回来,你们应该商定了一下各自的边界吧,陛下要以哪里为界?”
虽然李治鼓励李承乾等人向外扩张,但现在彼此的势力交织在一起,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边界,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若是不提前商定的话,日后肯定会因此发生争端。
“不错,这次我和大哥他们商量了一下,而且也达成了一些协议,大哥他们可以向外扩张,我也会尽力给他们一些支援,比如人口、物资等方面,不过他们也必须远离大唐,南洋与东南半岛也都将归于大唐的统治!”李治这时再次开口道。
亲情归亲情,但是在国家大事上,李治却一点也不会因亲情而变得糊涂,李晋和李承乾、李恪三人可以去海外,但必须远离大唐,这样才能避免日后的冲突,而且南洋和东南半岛必须在大唐的掌控下,否则他日后睡觉都睡不安稳。
“不错,南洋关系到大唐南方沿海的安全,另外还有倭国和流求大岛,这些连在一起组成了大唐的海外的第一道防线,所以必须掌握在大唐的手中!”李休听到李治的话也赞同的点了点头道,虽然李晋三人也是自己的亲人,但他对大唐也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他也不希望大唐暴露在危险之中。
接下来李休又询问了一下李承乾三人各自的打算,虽然李晋是他儿子,但是李休对这件事却一直持放任的态度,私下里也没有问过李晋这方面的事,所以对于李晋三人的打算,他也不是很清楚。
李治当下也将自己与李晋三人的协议讲了一下,其中李晋会将海军还给大唐,但却可以带走一部分心腹,而李治也答应他可以招募一些百姓跟随,至于李晋的目的地,则暂时选在澳洲,不过现在已经被李晋改名为新洲。
至于李承乾则会向天竺发展,毕竟他的主要势力在东南半岛上,而且也已经入侵天竺,现在只需要将东南半岛还给李治,自己全力攻略天竺,若是日后控制了天竺,还可以进军西亚或非洲。
相比李晋和李承乾,李恪却走上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与李承乾合作去美洲,毕竟美洲太大了,李承道手下的那点人控制的地盘有限,而现在李承道主要向北美洲发展,李恪就去了南美洲,至于他能发展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听完李治的这些介绍,李休脸上也露出欣慰的表情,甚至还有些骄傲,并不仅仅是为李晋他们感到骄傲,同时也是对李治的胸襟感到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