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懒散初唐 >

第612部分

懒散初唐-第612部分

小说: 懒散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党项人的尸体了。

    “朕之前好心的收留这些党项人,但他们不但不思皇恩,反而在朕的背后插了一刀,简直是狼子野心他们吃点苦头也是应该的,就依齐国公之见,即刻命令党项人动身!”李世民这时却是冷哼一声道,对党项人他现在也是厌恶之极,恨不得将其灭族,现在能够放残存的党项人一条生路,他已经觉得自己无比的仁慈了。

    听到李世民开口,房玄龄也不敢再说什么,当下默默的记下李世民的决定,准备等到散朝后再吩咐下去。这件事已经有了定论,接下来讨论下一件政务,只见李世民这时拿起一份奏折,随手递给旁边的长孙无忌道:“这是新罗使节送上来的求援文书,说是高句丽那边有所异动,似乎准备在今年秋天向新罗动兵,新罗觉得自己无力抵抗,这才向咱们大唐求援,你们以为该如何做?”

    “陛下,新罗是咱们大唐的属国,于情于理都应该派兵支援,我看不如在辽东一带增派兵力,以此来威慑高句丽人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只见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臣站出来说道,这个老臣李休认识,他正是萧皇后的亲弟弟萧瑀。

    说起来萧瑀虽然是前隋的国舅,但他为人严厉刻板、刚正不阿,甚至有时比魏征还要激进,而且他又出身显贵,因此从李渊时,就开始重用萧瑀,只不过萧瑀多次犯颜直上,结果一生中六次被罢相,一年前他再次被李世民启用,不过之前他已经被三次罢相,以后还会有三次罢相的机会。

    萧瑀赞同支援新罗,倒也让另外几位重臣纷纷点头赞同,毕竟新罗是大唐牵制高句丽的一枚棋子,的确不能轻易的放弃。

    “萧相之言臣也赞同,不过辽东除了新罗之外,百济也同样向我们大唐称臣,臣以为可以让百济与新罗结盟,以此来牵制高句丽,这样我们大唐也能省不少力气,只不过新罗与百济之间也有很大的恩怨,所以也需要我们大唐从中调解!”这时只见杜如晦站出来建议道。

    “臣附议!”杜如晦的话音刚落,李休就第一个跳出来赞同道,不过他可没安什么好心,百济为什么那么恨新罗,还不是因为当初新罗在背后插了他们一刀,夺走了他们大片富饶的土地,而大唐想要从中调解,最少也得让新罗将吞并的土地吐出来,以此来平衡两国的国力。

    “难得燕国公你主动发表意见,看来你对杜相的提议十分看好啊!”李世民看到李休主动开口,当下也不由得笑道。

    “辽东的局势复杂,绝对不能让一家坐大,既然我们可以用新罗牵制高句丽,自然也可以用百济来牵制新罗!”李休这时毫不犹豫的道,他对新罗的戒心可从来没有降低过。

    1

第八百五十八章 早朝 下() 
杜如晦的话中虽然没有明说,但谁都明白他是不准备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才将百济也拉了进来,当然这也与之前百济派出王子义慈亲自出使大唐,使得两国关系大为改观有着的关系。

    至于李休则更加直白的指出,拉拢百济就是牵制新罗,毕竟在半岛三国之中,以百济的实力最弱,适当的扶植百济也可以平衡半岛上的局势,至少现在大唐并不希望自己的东北边疆出现什么问题。

    “这样也好,多一个百济,也能让咱们不少的力气,这件事就这么办吧,召集新罗和百济的使节,然后由咱们大唐牵头让他们商谈结盟的事!”李世民最后也点了点头道,虽然他知道这样做肯定会让新罗吃亏,甚至对大唐心生不满,不过只要符合大唐的利益,他才不会在乎这种小国的看法。

    辽东那边的事商议完后,接下来他们又商议了几件政务,有些是李世民亲自提出来的,有些则是房玄龄等人提出来的,每一件事都关系到大唐各地无数百姓的生活,比如西北一带又发生了旱灾,需要朝廷救济,南方某州的官员上书要求兴修当地的水利,因为去年的雨水太大,结果把一些河堤给冲垮了等等。

    当然大唐这么大,也不仅仅只有天灾人祸这些坏事,同样也有不少的喜讯,比如有数个州府几乎是不约而同的上书,说是州府中的粮库告急,因为这几年的粮食产量太高,而大唐又没有发动什么大规模的战争,使得这些粮食只能存储在官仓之中,可是现在连粮仓都不够用了,所以他们请求能够将官仓中的粮食变卖出一些。

    官仓里的粮食几乎每年都需要更换,因为一些粮食在保存了数年之后,再不吃可就要坏了,甚至有些粮食因为保存不善,发生了霉变或虫蛀,根本不能吃,最后只能拿去喂牲口,所以每年官仓里的粮食都需要将一部分阵粮换成新粮,称之为清仓。

    不过官仓每年清仓都是在秋收之后,但现在才八月份,根本还没到秋收,结果各地的州府就要求清仓,因为再不清仓的话,秋收时收的粮食就没地方放了。农业是立国之本,对于大唐来说,粮食竟然多的放不下,自然是一件好事,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甜蜜的烦恼。

    其实自从玉米和红薯推广出去后,大唐的粮食产量就直线上升,甚至出现粮食太多的问题,但是中原百姓估计是饿怕了,对粮食只会嫌少不会嫌多,所以家家户户都存储着不少粮食,以备灾荒年间救命。

    不过现在不但民间不缺粮,连官仓都没地方放了,特别是红薯这东西,晒成红薯干后可以像小麦一样存储,虽然不好吃,但至少可以顶饿,可是这东西的产量太大,存储起来也麻烦,现在也的确到了处理的时候了。

    对于各地官仓的上奏,李世民与大臣们商议过后,也都同意官仓卖出一部分粮食,不过这样的一来,肯定会冲击粮价,甚至发生“谷贱伤农”的事,因此房玄龄建议可以开放禁酒令,允许民间百姓酿酒,另外还可以鼓励百姓饲养牲畜,同样也可以消耗的存粮。

    大唐建立后,曾经多次发布禁酒令,哪怕没有禁酒令,也不允许私人酿酒,主要就是怕浪费粮食,不过现在粮食过多,禁酒令自然也就没有了意义,至于饲养牲畜更是好事,可以改善百姓的饮食结构,使得大唐百姓更加强壮,所以李世民也很快同意,随着禁酒令的放开,以及牲畜的饲养,应该会刺激粮价,不至于让粮价下跌太多。

    最后李休看到似乎没有什么大事需要讨论了,这才上前一步禀报道:“启禀陛下,理财监的银行已经准备完毕,明日就准备开始营业,还请陛下批准!”

    “哦?银行已经可以运营了吗?”李世民听到李休的禀报也不由得眼睛一亮惊喜的道,对于银行他可是期待了很久了,现在听到这个消息自然也十分的高兴。

    “是的,银行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正常运营肯定没有问题,接下来就是要在洛阳也同开办银行,然后开始异地汇兑等业务!”李休信心十足的道,这几天他一直在银行朝廷模拟运营,一些明面上的问题也都解决了,当然可能还有一些暂时察觉不到的问题,但并不影响银行的运营,毕竟哪怕是在后世,也没有一家银行敢保证绝不会出问题。

    “好!朕准了!”李世民看到李休信心十足的样子,当下也更加兴奋,随后他又再次问道,“对了,银行运营可有什么困难,是否需要朝廷出面宣传一下?”

    “启禀陛下,银行最大的困难就是得到百姓的信任,所以明日开业之时,臣希望陛下可以从内库中拿出一些钱存入银行,到时臣也同样会将家中的钱财存入银行之中,以此来为天下人做表率!”李休十分郑重的开口道。

    银行虽然是由朝廷开办的,而且还打着皇家的名义,但是想要得到更多人的信任,还需要做一些表面文章,比如李世民将自己内库中的钱财存入银行,甚至李休这样的重臣也同样到银行存钱,这才能为别人做个榜样,从而赢取百姓们对银行的信任。

    “陛下,臣也愿意将家中钱财存入银行!”只见长孙无忌这时也大义凛然的站出来道,这时候正是表明态度的时候,而且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对方肯定会答应,所以他自然也不会落后。

    随着长孙无忌的表态,其它的大臣也都纷纷答应将自家的钱财存入银行,做到他们这各位置,些许钱财根本不被他们放在心上,李世民看到这里也是大笑一声道:“好好好!各位爱卿果然都是忠君爱国之人,朕心甚慰,既然各位爱卿都愿意将家财存入银行,朕自然也不会落后,回去后就让皇后清点一下内库,明白大张旗鼓的将钱财送到银行之中!”

    “多谢陛下!”李休这时也急忙向李世民表示感谢道,不过他却在心中暗笑,因为李世民内库的钱财就算送到银行,也会很快再送回去,因为银行建造的比较仓促,并没有建造坚固安全的金库,所以李休事先已经和李世民商议好了,银行的贵重物品都会保存于皇宫中的内库中,那里地方够大,而且又安全,绝对不怕人偷。

    至于铜钱就好办了,因为这东西不比纸币,铜钱根本不怕人偷,毕竟十文就是一两,一百文就是一斤,一般人拼了老命也背不了多少,因此银行那边倒是修建了几座普通的库房,当然说是普通,其实也建造的十分坚固,防守更是十分严密,当然在安全性上,肯定无法与皇宫中的内库相比。

    对于银行的开业,李世民也十分感兴趣,当下又询问了一些问题,李休也一一做了解答,其实李休还有一些与银行有关的事想要向李世民禀报,只不过周围的人太多,李休不想让太多的人事先知道,否则可能会给银行接下来的事带来一些阻力。

    讨论过银行的事后,李世民看到没有人再提出政务,于是这才宣布散朝,只是却将李休和长孙无忌单独留了下来,等到其它人离开大殿后,这才只见李世民严肃的道:“无忌、李休,朕之所以留下你们两个,是想和你们商量一件事!”

    “陛下要商量的事可是与辽东有关?”长孙无忌不愧是最了解李世民的人,当下就猜到李世民要说什么。

    “不错,朕想要出兵高句丽,一来彻底的消灭掉辽东的这个威胁,二来也能为当初惨死在辽东的汉家儿郎报仇雪恨,你们意下如何?”李世民这时再次十分严肃的道。

    李休听到这里却是心中暗笑,因为李世民只说了一半的实话,他出兵高句丽的确是想要解决辽东的这个威胁,至于第二条,说什么为治家儿郎报仇雪恨恐怕就有些言过其实了,真正的原因恐怕是想证明自己比杨广强,毕竟当初杨广三征高句丽,却是让无数汉家儿郎惨死辽东,连尸骨都收不回来,若是他能一举灭掉高句丽,不但证明自己比杨广英明神武,同时也能间接向天下人证明,唐代隋乃是天命所归!

    “高句丽的确是个麻烦,虽然现在他们对大唐表面上臣服,但那也只是因为内乱导致实力大降,这才不得不低头,但若是日后实力恢复,恐怕辽东也将再无宁日。”只见长孙无忌说到这里时,却忽然一皱眉道,“只不过高句丽毕竟不是小国,而且国内多山,兵力也十分强劲,若是一战不能尽功,恐怕会打击我大唐的士气与声望啊!”

    “无忌你说的这些我也都考虑过,不过现在我大唐兵精粮足,反观高句丽却是日渐衰弱,更是一举灭掉他们的好时机,而且朕也不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