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懒散初唐 >

第4部分

懒散初唐-第4部分

小说: 懒散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虽然闹了蝗灾,但最后不是抢收一些粮食吗,刘叔你们也不要太苦了自己和家人。”李休以为刘老大不舍得吃粮食,所以才开口劝道。

    “主家您有心了,不过粮食虽然有些,但从现在到来年还有三个月,而且之后又要熬过一个春荒,加在一起足有半年时间,家里的那点粮食可不敢乱吃,是要留着救命用的!”刘老大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凝重的神色,他这一生度过了无数次饥荒,早就积累了经验,在他的精打细算中,每一粒粮食都要用到刀刃上。

    “刘叔,我觉得咱们不能只靠苦熬过日子,得想个办法挣点钱改善一下庄子里的情况。”李休听到这里再次暗叹一声,最后终于说出了心中的想法,虽然他暂时还想不到什么挣钱的好办法,但办法迟早会有的,前提是他要把这些佃户们组织起来,否则光靠他一个人恐怕很难成事。

    听到李休的话,刘老大憨厚的脸上也露出兴奋的神色,当下一拍大腿道:“主家这句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只不过我们这些佃户没什么见识,也想不出挣钱的办法,主家您是读书人,肯定比我们这些人有见识,而且主家您对我们这些佃户又有大恩,所以只要您一句话,无论让我们做什么都行!”

    李休等的就是刘老大这句话,不过赚钱的办法他虽然有不少,但适合现在情况的却暂时没有想到,这让他也不由得有些头疼。

    “啪!呜呜~”正在这时,忽然旁边的厨房里先是一声清脆的巴掌响,紧接着又是一个孩子的哭声,以及之后刘家婆娘的怒骂声,这让李休也有些惊讶的扭头看去,结果只见刘家那个最小的孩子正在大哭,脸上还带着一个明显的巴掌印,而刘家婆娘一边骂一边趴在地上捡着什么?

    “瓜婆娘,吵什么吵,没看主家在这里!”刘老大这时也瞪眼对自己的婆娘骂道,毕竟家里有客人,这么吵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怎么了?”李休这时也站起来向前走了几步,结果只见刘家婆娘趴在地上将一粒粒的黄豆捡起来,而那个哭喊的孩子嘴里也有几粒刚刚嚼烂的豆子,这让他一瞬间似乎猜到了什么?

    “弟弟偷吃黄豆!”这时那个最大的名叫素娘的女孩开口解释道,她看起来只有十一二岁,不过在李休的记忆里,素娘好像已经十三四了,按照大唐的习俗,马上就要出嫁了,只是因为常年的营养不良,看起来十分的瘦小,平板似的根本不像是要发育的样子。

    “败家玩意,给我狠狠的打!”刘老大听到这里也气的指着儿子大骂。

    “刘叔,几粒黄豆而已,孩子吃了也就吃了,您也别生气了!”李休急忙劝解道,说完还把自己的那碗粥端起来,并且挟了几块鱼肉放在上面,这才送到正在嚎哭的孩子面前,结果这个小家伙立刻不哭了,两只脏兮兮的小手端起比他脸还大的碗就大吃起来。

    李休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刘老大当下瞪了小儿子几眼,然后这才无奈的对李休道:“主家您不知道,这些黄豆不是我一家的,而是我们五家佃户好不容易才攒下的,而且也不是给人吃,主要是给庄子里唯一的一头耕牛养膘用的,只有秋天让牛养好膘,来年它才有力气干活,其它佃户相信我,才把豆料交给我保管,如果让人知道我儿子偷吃豆料,说出去那可就丢大人了!”

    听到刘老大的话,李休才想起来庄子里还有一头牛,对于庄户人家来说,耕牛的命比人命还金贵,哪怕人挨饿,也不能让牛饿着,因为整个庄子的人都指着这头耕牛干活,所以耕牛的伙食标准比人还要高,平时除了吃草料外,还要吃豆类补充体力,干活时甚至还要吃鸡蛋等高蛋白食品。

    “咦?豆子?我有办法了!”李休这时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一条可行的发财道路,这让他也不由得喜形于色,甚至高兴的差点跳起来!

第五章 发豆芽() 
李休家的厨房里,一个火炉旺盛的燃烧着,使得房间里暖烘烘的,李休费力的端着一个大木盆进来,盆里装了半盆的井水,随后他又把炉子上的水壶取下来,将里面的热水倒进盆里,并且不时用手搅拌,直到感觉水温和室温差不多时,这才放下水壶,拿起水瓢将盆里的温水细心的撒在地面上的一座水缸里。

    厨房里有水缸本来是件很普通的事,但是李休厨房中的这个水缸却有些特别,一来水缸里没有水,反而盛的全都是沙子,沙子下面好像还有什么东西,但却暂时看不到,而且整个水缸被架在两条长凳上,下面还放着一个盆子,当李休在上面倒水时,水流透过重重的沙子流到缸底,然后顺着底部的一个破洞流到下面的盆子里。

    李休倒水时十分的小心,尽量的将水缸的地方都浇到,等到一盆水浇完后,他这才将下面盆子里的水倒掉,又小心的检查了一个水缸和火炉,然后这才放心的离开,之后的几天里,李休不时的进来给火炉添加燃料,使得房间里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温度。

    就这样一直等到四天之后,水缸的沙子表面已经隆起一个又一个的小突起,当他把上面的沙子抚掉时,露出下面的白嫩的小芽,顶上黄嫩的子叶依然套着绿衣的芽衣,正是后世十分常见的绿豆芽。

    “哈哈,果然成功了!”李休看着沙子下面的绿豆芽,也不由得高声大笑道。几天前他在刘老大家时,看到撒在地上的黄豆灵光一闪,终于想到一个投入小见效快的赚钱办法,那就是做豆芽,本来他还担心唐朝已经出现了豆芽,不过询问过刘老大后才知道,冬天的菜市上根本没有豆芽,至少长安城里没有,这也更加坚定了李休的决心。

    事实上李休不知道的是,豆芽这东西出现的历史很早,但是和很多食物的命运一样,刚开始只是做为一种药材,直到宋朝时,才开始做为一种食物,特别是冬天的蔬菜出现在菜市场上,至于初唐时期根本没有人想到用豆芽做菜。

    豆芽这东西不难做,关键是保持温度和定期的浇水,前世时因为“毒豆芽”的事情,使得李休的妻子担心市场上买到的豆芽不安全,所以就在家自己发豆芽,反正冬天时家里的暖气,温度不用担心,只需要每隔四五个小时浇水就行了,李休见过几次也就记住了。

    当下李休把沙土里的豆芽取出来,之前他做豆芽时,撒一层豆子盖一层沙土,所以整个水缸里的豆芽产量很高,最后装满了几大竹篮,不过他发现水缸这个容器不太好取出豆芽,如果换成一个底部可以去掉的木桶就简单多了,这是个可以改进的办法,可以等到以后再说。

    豆芽取出来后,李休发现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上层的豆芽比较长,中间和下层的豆芽比较短,看起来有些参差不齐,不过这并不影响豆芽的食用。另外他之所以选择做绿豆芽,一是绿豆芽味道清新,不像黄豆芽带着一股豆腥气,从味道上比较让人容易接受,毕竟一种新食物的出现,肯定需要别人的认同,二来他也比较喜欢吃绿豆芽,既然都是做豆芽,自然要选一种自己。

    这时已经是夜晚了,不过李休却还是兴冲冲的出了门,手上端着一大碗的绿豆芽,他要把自己的发明的带去给刘老大瞧瞧,最好是让他们带着豆芽去长安城里试一试,看看能否卖出高价,虽然他觉得对于整个冬天都难得见到蔬菜的长安贵族们来说,豆芽肯定可以引起他们的追捧,但毕竟也需要事实的检验才行,所以他这时也有些忐忑。

    借着灯笼昏黄的烛光走过高低不平的田间小路,这时才晚上七八点钟左右,但这个时代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手段,而且穷人家又不愿意消耗灯油,所以一般人都是早早入睡,当李休来到李家庄子时,整个庄子里已经静悄悄一片,只有看家的土狗不时叫唤几声。

    李休拍着刘老大家的门柱叫了几声,估计里面的刘老大也没有睡着,很快披着衣服跑出房门,当看到外面的李休时也十分惊讶的道:“主家您怎么这么晚来了?”

    “刘叔,我成功了!”李休这时终于有机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啥成功了?”刘老大这时还没有搞清楚状况,不过还是开门请李休进来。

    “你看这个!”李休把手中的大碗送到刘老大面前,并且将灯笼靠近,好让他看清豆芽。

    “这……这是豆芽?”刘老大看到碗里的豆芽也十分惊讶的道,他种了这么多年的地,自然一眼就认出了豆芽,而且他记得之前李休也向他打听过豆芽,这让他隐约间好像明白了什么?

    “没错,就是豆芽,而且这也是一种蔬菜,如果咱们把它拿到菜市上去卖的话,应该会有不少人买,有了这桩生意,咱们庄子里也就不愁冬天缺粮了!”李休再次兴奋的道。

    “可是……可是豆芽真的能吃吗?”刘老大还是有些不敢相信的道,虽然他种过不少年的豆子,但还真没吃过豆芽,毕竟对于庄户人家来说,一棵豆芽就是一棵庄稼,哪怕死一棵都会让他心疼半天,更别说拿到厨房做菜了。

    “当然能吃,而且味道还特别的好,刘叔你去庄子里其它几家的当家男人都叫来,咱们商量一下怎么做这桩豆芽的生意!”李休这时却表现出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道,虽然他也不确定豆芽是否在刚开始就受到欢迎,但如果连他都没有信心的话,刘老大他们恐怕就更没有信心了。

    刘老大对李休十分的尊敬,所以听到他的话想也没想就答应一声,转身出了门去叫其它人,不一会的功夫,另外四家的男人也都披着衣服来了,庄子里的五户人家其实都算是一家人,其中有两个是刘老大的弟弟,另外两个则是刘老大的小舅子,姓张,一个叫张丰,一个叫张收,听名字就知道庄户人家。

    事实上当初李休的娘将庄子交给刘老大打理,佃户也是请他自己找,所以刘老大自然要优待照顾自己的亲人,而且无论他的两个弟弟还是他的两个小舅子,都是老实巴交的庄户人,这些人又以刘老大的年纪最大,威望也最高,平时也方便他。

    几个庄户汉子全都聚在刘老大家的院子里,因为天黑又冷,所以刘老大在院子里升了堆火,李休坐在中间,拿着豆芽讲解了一番,然后又让他们传阅了一下,每个人也都品尝了一下豆芽的味道,虽然是生的,但也不难吃。

    “主家,这豆芽吃起来倒是挺爽口的,但就是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买,毕竟这东西以前谁都没吃过。”这时坐在李休右手边的一个中年人开口道,这个人长得十分有特点,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眼睛一只大一只小,看起来有些滑稽,这人正是刘老大的二弟,人送外刘大眼,因为他小点的那只眼睛看起来还算正常,另外一只眼睛却比普通人大上几圈,所以才有了大眼的外,连晚辈们也都叫他“大眼叔”。

    “大眼叔想得周到,咱们的豆芽是种新蔬菜,想要让别人迅速的打开市场,自然需要一种推销的手段……”李休说到这里忽然一愣,他竟然犯了职业病,把后世给员工们开会的说辞都讲了出来,完全忘记了这里是初唐时期,而且眼前刘老大这些人也不是自己的员工,现在一个个全都茫然的看着他,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李休话中那些什么“市场、推销”之类是什么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