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第7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观察员在城区趾高气昂地外出巡游,并在犹太人的带领下察看了他们跟阿拉伯王国政府军对峙的现场,还大张旗鼓地跟阿拉伯政府军的指挥官进行了交谈。意大利人的出现让阿拉伯人恼火却又无奈,他们担心遭到国联制裁,唯恐特拉维夫像耶路撒冷一样变成维和部队代管之地,因而很快解除了对特拉维夫的全面封锁,并令部队后撤了一段距离,但近卫炮兵师的重炮依然可以随时轰击特拉维夫,巴勒斯坦犹太人与阿拉伯王国之间的危机并未真正解除。
数日之后,新联合王国代表在国联理事国会议上提出了巴勒斯坦地区实行自治的提案。在双边谈判桌扯皮无果的情况下,以区域自治的方式制造一个缓冲区确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而包括德国在内,所有国联理事国的政要官员都受到了犹太财阀的游说,尤其在叙利亚入侵巴勒斯坦事件深度发酵后,巴勒斯坦犹太人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同情,此次全体理事国均对新联合王国的提案投出了赞成票。尽管巴勒斯坦的命运还留待三个多月后的国联大会最终裁定,其自治方案的通过已基本成为定局。
至此,犹太人的艰苦斗争终于是冬去春来,巴勒斯坦地区的自治使得他们离独立建国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但前路依然布满荆棘,而且已经走到了无法回头的阶段。要知道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还不到三分之一,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扮演的角色远不足以让他们在公正的选举中成为自治政府的领导阶层,而即便通过某些特殊手段执掌了政权,犹太复国主义者也还面临着如何管理好巴勒斯坦地区众多阿拉伯部落和地主势力这样严峻的问题。
接下来四个星期的军事观察期,国联观察员最终得出了有利于犹太人的观察结论:经过近70年的生活和发展,犹太人已经在这里生根发芽,他们是属于这个地区的一部分,而在阿拉伯王国管制无力、武装暴徒横行的情况下,犹太人组织民兵武装是捍卫居民合法利益、维持地区稳定的举动,阿拉伯王国不应粗暴地将其定义为非法武装。
国联的观察结论无疑让阿拉伯王国政府军失去了强行解散犹太民兵的理由,而在犹太财阀和富商们的积极奔走下,阿拉伯王国上层一些位高权重的官员也向统治者进言,劝说其顺应国联理事会的决议,将巴勒斯坦划为自治地区。另一方面,同样在犹太名流的努力下,参与耶路撒冷维和行动的欧洲国家最终做出了既不增兵也不撤兵的决定,派驻耶路撒冷的国联维和部队继续维持现有规模,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巴勒斯坦地区则通过派遣军事观察员和调查员的方式,帮助当地居民维持区域秩序。
955。第954章 圈羊剪毛?()
细雨蒙蒙的一天,一位身形高瘦、面容青涩的年轻人迈着标准的军人步伐走进利默里克“森林宫殿”的前厅,他穿着一身没有军衔标识的“草原灰”——德国人源自普鲁士时代的标准军服色,外面套了件长摆的军外套——这种装束通常出现在德军退役人员身上,以示他们有过在世界最强军队服役历练的荣誉。
在一名王室侍从官的引领下,这个年轻人得以进入新联合王国国王约阿希姆一世陛下的办公室。侍从官退出之后,年轻人稍显局促地向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君主致意。
夏树一脸随和地说道:“请坐吧!魏茨曼先生!或许……您还不习惯这种平民式的称呼,准尉先生?”
年轻人笑着耸了耸肩:“事实上,我已经适应了这种身份的变化。也许用不了多久,我就会成为某支军队的现役成员呢?”
这位魏茨曼,全名埃泽尔…魏茨曼,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袖哈伊姆…魏茨曼的内甥,目前是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派驻新联合王国的特别联络员兼蒂珀雷里飞行训练学校负责人。有道乱世出英雄,在中东局势风起云涌、犹太复国运动如火如荼的年代,二十出头的埃泽尔已然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者筹备空军的舵手和奠基人。此君出生在特拉维夫,17岁时获得德国国籍并加入第二帝国空军服役,服役期间虽未获得参与实战的机会,但凭借出色的飞行技巧荣获了金质飞行员奖章,并得到了前往慕尼黑航空兵学院进修深造的机会,后以准尉军衔进入第11航空兵团参谋部供职。尽管在德国空军的发展前景不错,埃泽尔…魏茨曼却毅然辞去军职,投身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来。凭借自己在军用航空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他全权担负起为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秘密培训战机飞行员的使命。现如今,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已在爱尔兰南部的蒂珀雷里拥有一处正规的飞行训练营,拥有20架ir…33型双座教练机、36架ir…39型单座战斗机以及12架ik…40型双座轰炸机,受训飞行员已经超过400人。
年轻人的话语让夏树不由得怀念起自己朝气蓬勃的岁月,他笑了笑,道:“来点茶或者咖啡?”
艾泽尔客套地回答说:“听闻陛下这里有最正宗的中国茶,若有机会品尝,在下深感荣幸。”
夏树遂按下桌面的电铃,向侍从吩咐道:“请给我们来一壶西湖龙井。”
接着,他从桌上拿起一张纸,然后走到年轻人跟前坐下,将这张纸递给他看。
年轻人飞快地扫了一眼,抬起头正视这位受爱尔兰和威尔士共同拥戴的君主:“是的,陛下,这份《犹太复国纲领》确实是我们所为。”
夏树收起刚刚的轻松表情,一板一眼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一旦这张纸落在了阿拉伯人手里,被他们提交到国联,而且满世界刊登,你们的复国计划将会陷入何等被动的局面?”
事情还要追溯到一个多月前,新联合王国代表在国联理事会上提出了巴勒斯坦地区实行自治的提案。该提案经各理事国代表投票获得通过,将按程序提交国联大会进行最终表决。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迅速以巴勒斯坦居民的名义向国联提交了一份地区自治方案,以供国联大会讨论之用,但他们并没能如愿钻到空子,因为阿拉伯王国派驻国联的代表稍后也向国联提交了他们认可的巴勒斯坦自治方案——根据这份自治方案,巴勒斯坦将采用议会民主制,即以全民选举的方式选出议会成员,再由议会确立自治区首脑和行政体系。毫无疑问,这一方案对人数仅占地区总人口30%的犹太人非常不利,可是在外界看来,该方案符合西方民主思维,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该地区的居民意志,尽可能维护居民利益。
既然国联内部的声音倾向于认同阿拉伯王国官方提交的自治方案,犹太人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此时距离国联大会还有两个月,若自治方案届时获得通过,那么巴勒斯坦地区实行民主选举的日程应在年内完成,也就是说,留给巴勒斯坦犹太人角逐选举的时间最多还有七八个月。于是,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向整个犹太世界发出了移民号召,并得到了积极响应。就在号召发出后不久,就有数千个生活在欧洲国家的犹太家庭经由海路抵达特拉维夫,而在巴勒斯坦地区流传的一些不利于阿拉伯人的传言,则让数以万计的阿拉伯人仓皇出逃。
不过,这种增减速度依然无法改变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占据多数的现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秘密向全世界犹太人发出了《犹太复国纲领》,明确了在巴勒斯坦先自治、后建国的路线,这一通告立即在犹太人世界产生了巨大的精神效应,那些虔诚的、饱受欺凌和压迫的犹太人仿佛在深深的黑暗中看到了一扇发出耀眼光辉的希望之门,许多人迅速变卖家产,拖家带口前往巴勒斯坦。德国、新联合王国、西班牙、意大利、奥匈帝国乃至土耳其的船运公司纷纷开辟了直航特拉维夫的班轮,但船票依然供不应求。为了尽快抵达巴勒斯坦,有许多犹太人搭乘前往开罗、伊斯坦布尔的班轮或班机,再经海路或陆路辗转前往他们心中的圣地。据不完全统计,在《犹太复国纲领》发布后的一个月时间里,通过各种方式抵达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竟达20万之众,尤其到了后面两个星期,每天在特拉维夫港登岸的犹太人就在一万以上,至此巴勒斯坦犹太裔居民的比例已接近40%。照此趋势,人口的量变很快就会引发质变。
诚然,《犹太复国纲领》,简简单单一张纸,寥寥数百字,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注入了巨大的能量,但也可能随时给他们带来无尽的麻烦。若是阿拉伯王国掌握了确凿证据,他们完全能够以打击分裂势力为由对巴勒斯坦犹太人实行武装镇压,而后将他们强行驱逐出境。到了那个时候,犹太复国主义者要么向阿拉伯王国的统治者认输求和,要么打一场实力和道义都不占上风的战争。
面对这般质疑,埃泽尔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解释道:“是的,陛下,在向全世界犹太人发出这份纲领之前,我们已经充分考虑了这种做法的种种潜在风险。巴勒斯坦自治选举留给我们的时间太过紧迫,为了不至于输掉至关重要的第一局,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冒险一试。”
夏树对此不置可否,恰在这个时候,侍从端着刚沏好的茶进来,于是双方的谈话有那么几分钟的缓和。之后,夏树率先开口:“我们的政府官员做了一项分析,目前居住在新联合王国境内的犹太裔居民有37万,近期有意移民巴勒斯坦的约占六成。若我们在移民政策上予以便利,那么短期之**向巴勒斯坦移民的人数可能超过15万人;若不行便利也不加阻挠,短期内的移民人数可能在10万左右;若以合理的方式予以阻挠,那么移民人数将低于5万人。”
年轻的艾泽尔很快回应说:“留得住人,留不住心,如此简单的哲理,明智如陛下者岂会不懂?”
对方这种年轻气盛的表达方式并没有惹恼夏树,他以平缓的语气说道:“犹太裔居民的离开,并不意味着我们失去了朋友,恰恰相反,这样能够让我们的友谊更为深刻、更加长久。我们的政府官员之所以心存顾虑,是担心犹太裔居民大规模移民会对我们的生活秩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当前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存在类似的顾虑。”
在新联合王国,尤其是在爱尔兰岛,犹太裔并不是非常受欢迎的外来族群,但跟在世界各地一样,犹太人凭借他们的精明才智和勤奋作风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在首都利默里克,有9%的商业房产归属于犹太裔居民,约38%的非国营金融机构和17%的非国营企业由犹太人参、控股,仅此几项数据,就可以看出犹太人在这个国家的经济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让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全部财富离开,新联合王国的经济金融秩序确实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爱责任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说:“单纯从国家统治者的立场出发,趁犹太裔居民急于离开,低价收购他们的产业,对他们随身携带的财物征收高额税款,短时间内确实可以充盈国库,但是,法国人在中世纪后期已经这样干过四次,并且沦为世人的笑柄,睿智如陛下岂会步其后尘?”
埃泽尔…魏茨曼所说的历史典故,是指12世纪末至14世纪初,法国曾四次驱逐犹太人,而后为了增加财税收入又四次召回犹太人,特别是在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