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谋明天下 >

第163部分

谋明天下-第163部分

小说: 谋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是天意,让穿越的吴宗睿,直接去面对反叛的孔友德吗。

    “夫君怎么了,不舒服吗,奴家愿意跟随夫君前往青州,夫君就不要担心了。。。”

    吴宗睿轻轻搂着陈灵雁。

    这两天的时间,陈灵雁忙坏了,安排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宜,事无巨细,都要操心,吴宗睿原来以为陈灵雁有可能考虑不周,其实他想多了,搬家牵涉到的所有事宜,陈灵雁几乎都考虑到了,而且思虑的很细致。

    明日就要离开淮安府城,前往青州府了。

    “灵雁,不到两年的时间,你都搬家好几次了,想起来我很愧疚,南京、滁州、淮安、青州,总是在不停的调整。。。”

    “夫君不要多说了,只要能够跟随在夫君的身边,奴家做什么都情愿。”

    。。。

    天还没有大亮,刘宁亲自率领的五百军士,已经在府邸外面等候了,廖文儒和秦志锐等人也早早来到府邸外面等候。

    家中的一切都收拾完毕了。

    吴宗睿手持房契和地契,走到了秦志锐的面前。

    “秦帮主,房契和地契还是交给你,这座府邸占地很大,信义帮如今的规模不一般,若是有需要,一部分人可以搬到府邸来做事。”

    秦志锐连连摆手。

    “大人万万不要这样说,房契和地契属下是不会拿的,属下会派人专门打扫这座府邸,等到大人有闲暇的时间,回来看看。”

    吴宗睿看了看秦志锐。

    “也好,房契和地契,我就暂时保管。”

    吴宗睿很清楚,短时间之内他是不可能回到淮安府城来了,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崇祯八年初,淮安府城会遭受到一定的冲击,不过城池不会有什么闪失。

    陈灵雁等人走出府邸。

    看到了陈灵雁等人,刘宁连忙走上前去,对着陈灵雁抱拳开口了。

    “请夫人安排,属下和军士已经准备好了。”

    陈灵雁看了看吴宗睿,微微点头。

    “好的,昨日就做好了安排,就按照昨日安排办理,你们前去搬运吧。”

    刘宁带着诸多军士,步伐整齐的进入府邸。

    所有东西都收拾好了,本就是刘宁带着军士,按照陈灵雁的要求收拾的,所以他们很熟悉,将诸多的东西搬运到马车上面。

    足足二十辆马车,都是四匹马拉运的马车,其中乘坐的马车仅有四辆,其余的马车全部用来拖运物品。

    刘宁率领五百名军士,一路护送吴宗睿及其家眷,前往青州府城。

    出发的时间到了。

    吴宗睿看着廖文儒等人,一字一顿的开口了。

    “文儒,接下来的事情就拜托你了,尽早出发前往青州府城,若是杨大人派遣人来找你,想办法推脱,必要的时候,可以丢弃部分的火炮,轻装简从赶赴青州府城。”

    “秦帮主,信义帮的发展势头很好,一定要好好的维护,若是遭遇到什么麻烦,要想尽办法应对,尽量不引发大规模的冲突,不过低调不等于示弱,不等于忍气吞声,若是码头上有帮派有什么异动,毫不留情的打击,杨大人那里,我会写信的,专门说到信义帮的事宜,我想杨大人还是会有所思考的。”

    。。。

    卯时,吴宗睿上马。

    曾永忠带着一名白衣人,急匆匆的走过来了。

    看见了来人,吴宗睿下马了。

    “阳玛诺先生,你怎么来了。”

    “大人不会忘记曾经说过的话语吧。”

    “当然不会忘记,可惜我已经离开淮安府城了,阳玛诺先生是不是已经从澳门找来了不少人。”

    阳玛诺点点头。

    “大人的吩咐,我不会忘记,亨利他们已经从澳门出发,不久就要到淮安了,虽然大人离开了淮安,到青州去了,不过亨利他们也可以到青州去的。”

    吴宗睿点点头。

    “可以,阳玛诺先生让他们全部到青州去就是了,到了青州直接到府衙找我,我会遵守承诺,做好一切的安排,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亨利他们一行到青州去传教是不行的。”

    “大人的意思我明白,亨利他们对于教会的事情不是很熟悉,他们对火炮颇为熟悉,我记得曾经有人邀约他们到京城去,那个时候亨利有些不方便,所以没有去。”

    吴宗睿满意的点头。

    “阳玛诺先生,谢谢你了,你放心,我会善待亨利等人的。”

    “大人说的话,我记住了,亨利曾经到过山东,颇为熟悉当地的情况,而且莱州也有亨利熟悉的人,我希望大人能够信守承诺,让亨利他们能够安心的跟随在大人的身边。”

    阳玛诺是欧洲人,保持了直爽的性格,说话不知道拐弯抹角。

    曾永忠和廖文儒等人的脸色有些变化了,阳玛诺居然质疑吴宗睿,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吴宗睿挥挥手。

    “阳玛诺先生,你很直爽,我们汉人也有一句话,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说出来的话肯定是要做到的,你不用担心,也希望你多多保重。”

第一百九十七章 难题() 
崇祯四年四月初二,吴宗睿离开淮安府城,前往山东青州赴任。

    出任淮安府知府仅仅七个月的时间,就被调整,而且前往的地方远远比不上南直隶和淮安府城,放在其他官员的身上,肯定是难以承受的,吴宗睿却不在乎,也能够接受。

    不管是在南京,还是滁州,乃至于淮安府,吴宗睿的手脚都是被捆的紧紧的,不敢大规模的施展,毫不客气的说,他的绝大部分言行,都在诸多官吏的监控之下,因为这里同样属于京畿地带,处于皇上和朝廷的重点关注之中。

    山东青州府的情况肯定不一样,而且即将到来的巨大动荡,将使山东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管控的真空之中,缺乏朝廷的监管。

    这就是吴宗睿的机会,他可以趁此机会,迅速壮大军队的规模,壮大自身的实力。

    辽东汉人善战,而且打战不怕死,这是优点,缺点就是纪律涣散,不遵守军规军纪。

    这一点,正是吴宗睿统领军队之优势,其麾下的五千多军士,纪律是相当严明的。

    其实军队的军规军纪是不是严明,军士是不是秋毫无犯,最为关键的还是军官,只要军官循规蹈矩,军士自然也老老实实。

    所以说,到了山东的青州,吴宗睿可以抓住机会,大量的招募辽东汉人。

    相信这些辽东汉人到了吴宗睿的麾下,会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至于孔友德一类的军官,还是算了,这些人桀骜不驯,散淡涣慢,有些恶习已经深入骨子里面,难以改正,进入军中就是老鼠屎。

    如何应对这一场声势浩大、状况惨烈的登莱兵变,吴宗睿也有自身的打算,那就是密切关注、审时度势,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壮大自身的实力。

    登莱兵变,是吴宗睿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能够完全把握机会,经过了这次兵变,吴宗睿的力量将要空前壮大起来,虽然不足以与朝廷直接抗衡,但也能够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当然,韬光养晦的策略还是要施行的,毕竟大明王朝还没有到摇摇欲坠的边缘。

    从淮安府知府调任青州府知府,吴宗睿也认真分析过了,从南直隶的淮安府到山东的青州,从南京督察院的右佥都御史,到督察院的右佥都御史,怎么看都是平调,而且京城的督察院,其权威是远远大于南京督察院的,不过这其实是一次带着贬斥的调整。

    南直隶与山东是无法比较的,南直隶的兵部尚书,以及镇守太监等人,可以直接向朝廷举荐官员,更不用说以户部尚书兼任漕运总督一职的杨一鹏,那都是很有话语权的,相对来说,山东巡抚的地位就要低很多了,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皇上和朝廷关注的目标,一方面是辽东,另外一方面就是南直隶,辽东的后金鞑子虎视眈眈,已经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而南直隶则是大明王朝的粮仓,不容有丝毫的闪失。

    尽管农民起义军在陕西等地肆虐,可朝廷还是没有特别关注陕西和山西等地。

    如果要说的直白一些,那就是在杨一鹏的运作之下,吴宗睿已经淡出了皇上和朝廷的视野,恐怕在皇上身边的贺逢圣,也说不上多少话语了。

    在其他人看来,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可吴宗睿无所谓,他需要的是官场的这个平台,至于说是不是受到皇上和朝廷的关注,他压根不在乎,集聚自身的实力、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变、真正掌控自身的命运,才是最为主要的。

    淮安府城到青州府城,近九百里地,按照骑兵急行军的速度,两日之内能够抵达,不过若是举家搬迁,就不好说了,好在刘宁等人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大队人马一路行进的速度快很多,每天行进接近两百里地,算算时间,六日之内也能够抵达。

    尽管从淮安府城到青州府城,一路上都是陆路,不可能很安全,不过队伍过于的庞大,军士都是骑着战马,隐隐的展现出来杀气,沿途的土匪是绝不敢觊觎的。

    按照吴宗睿的要求,大队人马就地宿营,不进入城池之中,不准侵扰沿途的百姓。

    这样做,倒是少去很多的麻烦。

    吴宗睿还是老习惯,沿路都要关注情况,特别是官道附近村庄以及百姓的情况。

    沿途看到的情形不是很好,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缺衣少粮的百姓,甚至遇见过几股人数不多的流民,离开南直隶,进入山东境内之后,沿途看到的情形更加的荒凉。

    这大大出乎了吴宗睿的预料和想象。

    大明王朝的山东,曾经也是鱼米之乡,看来崇祯年间极端恶劣的气候,让这里的百姓也陷入到了绝境之中。

    穿越四年时间,吴宗睿已经感受到大明王朝病入膏肓,很多地方表面上的繁华都不存在了,南方的情形相对来说好一些,但缺衣少食的百姓依旧大量存在,极度贫困的农户比比皆是,北方就更不用说了,遭受了后金鞑子的肆虐,遭受了农民起义军的洗劫,很多地方已经是荒无人烟,百姓早就活不下去了。

    可惜的是,地方上绝大部分的官吏是不会重视这些情况的,他们想到的就是搜刮钱财,就是讨好上面的官吏,就是升官发财,如果可能,他们会想尽一切的办法盘剥百姓,哪里还管的上百姓的死活。

    难怪大明王朝轰然倒塌的时候,绝大部分的百姓是无所谓的,他们对那个遥不可及的大明王朝,早就没有了丝毫的感情。

    距离青州府城已经不足百里地,天色已经暗下来,到了安营扎寨的时候了。

    吴宗睿朝着官道的前方而去,曾永忠和刘宁等人跟随身边。

    沿途看到的情形,让吴宗睿的心情不是很好,尽管他有了思想准备,可是看见太多挣扎在生死线上面的百姓和农户,想想官府内的尔虞我诈,内心的触动还是巨大的。

    这一切,曾永忠注意到了。

    “大人,这几年的时间,北方各地屡屡遭遇到灾荒,前年和去年,陕西和山西等地,甚至有粮食绝收的情况存在,南方相对来说好一些,大人沿途看到的情形,还算是好一些的。”

    吴宗睿面容严肃的摇摇头。

    “先生,我想到的不是这些,要说这些年各地遭遇到了灾荒,百姓和农户的日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