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楼探秘 >

第69部分

红楼探秘-第69部分

小说: 红楼探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竟“清虚”比“清实”好,起码让她有浑水摸鱼,乘虚而入的机会。贾母为宝玉祈福,她则是为“巧姐”祈福,也就是为自己的投机取巧祈福。因此,她来势汹汹,一进山门就给所有的和尚来了个下马威,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在她的眼里,这里只有“虚”,没有“法”,只有权势,没有正义,所以她对贾母视而不见,对张法官视而不见,对庙堂的“佛”视而不见,只管自己作威作福,任意施为,就好像她才是这里的主人一样。(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133章 、胤祯卒年之谜(6)() 
“清虚观”的戏是戏里有戏,两位历史老人——贾母和张道士,亲自来到事发现场现身说“法”,讲述当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变故,讲述造成“金玉良缘”最终落空的原因。这场戏的主角本是元春,本是宝玉,可是他们的对立面王熙凤不甘寂寞,要在这方舞台上大显身手,在夺嗣野心的驱使下,上演了一出喧宾夺主,偷梁换柱的闹剧。宝玉身后有史太君和张道士,王熙凤的身后有贾珍、贾蓉等一干人。虽然庙里并没有王熙凤的位置,但她的眼睛却始终盯着贾母,始终盯着佛堂的第一把交椅,唯恐被别人抢了先机,让她的图谋落空。贾珍即假真,与张道士“真人”的身份相对应,二人在这里的出现,体现了真和假,正和邪的巅峰对决。

    贾母到这里来的初衷本是为宝玉祈福,可是在这里上演的三出戏,令她倍感失望,倍感神伤,倍感无奈。这三出戏都是贾珍送给他的,她只能被动接受。书中对此是这样描述的:

    贾珍一时来回:“神前点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贾母笑道:“这到是第二本上?也罢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

    很显然,贾母听了这三出戏的内容后,表情凝重,神态忧虑,心情沉重,对这一结果明显感到不快,但又无可奈何。那么在佛前上演的三出戏意味着什么呢?

    《白蛇记》说的是刘邦醉酒之后,半夜在芒砀山斩杀白蛇的故事。传说,刘邦半夜行至芒砀山,见一条蛇挡住去路,便借着酒胆,拔出利剑,将这条蛇拦腰斩断。事后,他从一位哭泣的老妇口中得知,这个蛇是白帝,杀死他的人是赤帝,他们是一对水火不相容的冤家对头。刘邦一闻此言,心中大喜,认为自己定是最终掌管天下的人。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就连史书都有记载。清朝归德知府赵瑗在重修《高祖斩蛇碑》时,曾撰文说:

    中原竞逐鹿,一蛇阻山谷,挥剑斩白帝,蛇母秋郊哭。

    那么,“清虚观”上演这出戏寓意何在呢?它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说明,这里是权力的中心,“逐鹿”之争就发生在这里;另一方面表明,最终“赤蛇”斩杀了“白蛇”,并自立为王,坐上了庙堂的第一把交椅。“白蛇”即“白帝”,他就是“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的北静王。“白”体现的是“清”,体现的是“皇”,体现的是正统与合法。而“赤”体现的是“火”,体现的是悖逆,体现的是无法无天。他们的性质截然不同,他们的区别显而易见,他们结局不言自明。

    在“清虚观”里的“赤蛇”不是别人,正是王熙凤,因为她在为“巧姐”讨要佛前“寄名符”时,张道士就是用一个“搭着大红蟒缎经袱子”的茶盘直接托出来的。张道士的这个举动在向人们暗示:阿凤借合法(女儿)之名,行悖逆之实,“佛”的归宿本应是“白”,现在却被打上了“赤”的烙印。张道士把这一真相在史太君面前和盘托出,就等于是把篡位的事实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暴露在了大众的面前。

    接下来上演的是《满床笏》和《南柯梦》。《满床笏》指的是一家子满门皆是高官显贵,人人都是朝廷重臣。脂砚斋在第四回回目之前的题诗说:

    请君着眼护官符,把笔悲伤说仕途。作者泪痕同我泪,燕山仍旧窦公无。

    这个批注是对《满床笏》的最好注解。护官符顾名思义具有保仕途,保平安,保繁华,保福祉的功效,而《满床笏》就是《护官符》,作者用燕山窦公一家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燕山窦公指窦禹钧,五代周渔阳人,官至谏议大夫。他任官时,他的五个儿子相继登科,时称燕山五龙,给这个家族带来了“一荣俱荣”的繁华,带来了平安和荣耀。所以,《满床笏》指的就是全家都是朝廷的重臣,人人都是国家的栋梁,他们就像众星拱月一样,在天上熠熠生辉。但“燕山仍旧窦公无”的悲叹,恰恰说明这样的景象在贾府并没有出现,一荣俱荣的希望被“一损俱损”所取代。《护官符》究竟保了谁的仕途,谁的平安,谁的福祉,谁的繁华?作者和批书人留给我们的答案是一声叹息。

    正因为如此,最后在这方舞台上上演的是《南柯梦》,预示了主人公红楼一梦的结局。《南柯梦》的上演,说明贾府的繁华被杀戮所取代,“满床笏”被“树倒猢狲散”所取代,“宁荣”被血雨腥风所取代,人间天堂最终变成了地狱。《白蛇记》、《满床笏》和《南柯梦》这三出戏,实际上是在影射雍正从篡位到残害手足的三部曲。《白蛇记》说的是他非法篡位,欺世盗名的罪恶行径;《满床笏》说是登基之初,做贼心虚的他,为了平息这场篡位风波,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手法,先给诸位兄弟加官进爵,在庙堂之上刻意营造了一派君臣和谐,家族兴旺的繁荣景象,展示了”星辉辅弼“的美好。《南柯梦》说的是,好景不长,等他站稳脚跟之后,立刻露出了本来面目,把屠刀指向了手足兄弟,把《满床笏》变成了《南柯梦》,让”星辉辅弼“成了“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成了过眼烟云。(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134章 、胤祯卒年之谜(7)() 
“清虚观”上演的三出戏,与天香楼上演的三出戏(《双官诰》、《还魂》、《弹词》)遥相呼应,前者反映的是“树倒猢狲散”的全过程,后者反映的是雍正篡位的全过程。同是三步曲,虽表现的角度不同,内容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戏剧的形式和内容,将雍正篡位的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造成的影响和恶果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展现在历史面前,让世人对此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比较深刻的认识。

    其实,贾母和张道士就是青埂峰下的一僧一道,张道士称贾母为“无量寿佛”,贾母称他为“老神仙”,这两个称呼直接把他们与僧道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故事一开始,在大荒山青埂峰下坐而论道的两位神仙。一僧一道就是“一芹一脂”,他们都有前世今生。他们的前世:一个是王法,一个是真嗣子。他们的今生:一个是历史,一个作者。正因为如此,贾母对张道士的恭敬,一点也不亚于张道士对她的恭敬。当听到贾珍前来报告说:“张爷爷进来请安”时,贾母一点都不敢怠慢,急忙说道:“搀他来”。贾珍随即“忙去搀了过来”。两位历史老人见面后,话题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宝玉,没有离开过宝玉的婚姻大事。他俩的对话,把宝玉没有公开成婚的原因说的清清楚楚,把宝玉有实无名的婚姻所造成的恶果,通过佛堂上演的三出戏,也说得清清楚楚。他们是明白人,也希望读者是明白人,所以借元春之名,在“清虚观”现身说法,将历史的真相和盘托出。

    那么,张道士的“大幻仙人”和“终了真人”究竟代表什么呢?又意味着什么呢?“仙人”就是皇帝,“真人”就是真嗣子,前者是先皇所封,后者是当今所赐。这恰恰说明,他作为皇嗣的身份不仅得到了先皇的承认,也得到了当今皇帝的承认;不仅得到了前后两位皇帝的承认,也得到了王公藩镇的承认。“先皇”指康熙,“当今”指乾隆,“王公藩镇”指各位皇子和皇亲国戚以及文武大臣。这就足以说明,当时胤祯的这个身份是公开的秘密,皇族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文武大臣也都心知肚明。张道士自称贾母门下出身,言外之意,指这个身份来自“王法”,来自“皇权”,来自正当的途径。

    由此可见,张道士的这些头衔说明,他和贾道士(贾敬)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就是:张道士的“神仙”是经先皇御口亲封,走的是正统路线;贾道士的“神仙”却是自封的,走的是歪门邪道。所以“清虚观”的“清”体现的是“白”,而“玄真观”的“玄”体现的是“黑”。两位神仙谁真谁假,谁正谁邪,谁清谁浊,在比较中不就一目了然了吗?张道士有幸成为荣国公的“替身”,恰恰说明他就是那个“一荣俱荣”的关键人物。

    张道士称赞宝玉“就同当年国公爷一个稿子”,和北静王称赞宝玉“真乃龙驹凤雏”性质一样,都是在借宝玉说自己,都是在借宝玉来点明自己的身份。所不同的是,北静王是宝玉的前身,张道士是宝玉的后身,虽是同一个人,但形象不同,年龄不同,处境不同。北静王通过向宝玉赠送“鹡鸰香念珠”,以表明自己真嗣子的身份;张道士通过向宝玉赠送“金麒麟”,以表明自己皇子的身份。“鹡鸰香念珠”与“金麒麟”遥相呼应,把北静王和张道士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也把宝玉和他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金麒麟”有以下几点寓意:第一,它是一品武官的象征。我们都知道,清朝的文官和武官分别以飞禽和走兽作为官阶的标志。一品武官是麒麟,凡是这个级别的官员,官服上都有一个麒麟补子。康熙生前任命胤祯为抚远大将军,位列武官一品,他的官服上肯定是麒麟补子无疑。第二,麒麟又有麟子或贵子的寓意,金麒麟则表明,他是最受宠爱、最为珍贵的那个皇子。第三,金麒麟又是《红楼梦》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部作品来自有金麒麟之称的皇子,那么它自然也是一个金麒麟了。张道士用盘子托出金麒麟的举动,与其用盘子托出王熙凤的“寄名符”的举动相呼应,都包含了将真相和盘托出的寓意。那么,张道士这次托出的真相是什么呢?就是他本人是金麒麟,是真宝玉,而《红楼梦》直接来自于他。这就是金麒麟带给我们的历史信息。

    第三十一回的题目叫“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个题目前半部分还好理解,说的是晴雯撕扇的情节,但后半部分却让人有些莫不着头脑,不知道“白首双星”指的是什么。从内容上看,似乎指宝玉和史湘云,但从前后文分析,似乎又有指张道士和贾母的意思。对此学者们很纠结,说指宝玉和史湘云吧,“白首双星”跟他们又对不上号,说指贾母和张道士吧,但故事的主角又是宝玉和史湘云。究竟指的是谁,谁也说不清楚,这也成了又一个有待破解的谜团。其实两种说法都对,“白首双星”既指史太君和张道士,也指宝玉和史湘云,因为这两对的性质完全一样,体现的都是“金玉良缘”,都是天作之合。

    “白首”并不是指年龄,而是“流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