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探秘-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琳呔隽艘簧砝浜埂U馕抟煊谑窃谙蚴廊诵妫骸妒芳恰纺颂煜率浊恢傅膟inshu。脂批在这句话后面批道:“多大胆量,敢作如此之文。”然而,正是敢做如此之文,敢说如此之话的人,除了有如此大的胆量外,更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不信你就往下看。
宝玉一闻此言,唬得不知如何是好,赶忙解释说:
仙姑差了。我因懒于读书,家父母尚每垂训饬,岂敢再冒“淫”字?况且年纪尚小,不知“淫”字为何物。
宝玉的辩解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淫”和贾瑞的“淫”作了区分,“年纪尚小不知‘淫’字为何物”,是他和贾瑞在“淫”上的本质区别。
见宝玉唬成这样,警幻把话锋一转说道:
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这就明确指出了“淫”和“淫”之间的不同:世俗之“淫”是“皮肤滥淫”,但宝玉的“淫”却是“意淫”。“皮肤滥淫”不难理解,我们从贾瑞身上已经看到,无非是赤裸裸的男女****,体现的是一种纯生理的追求。但宝玉的“意淫”却不同,它是先天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与肉体无关,体现的是思想上的追求。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在太虚幻境,宝玉品味了香茗美酒,听了《红楼梦》十二支仙曲之后,有些“神情朦胧恍惚”,便向警幻“告醉求卧”。警幻命人撤去残席,把他送入一“香闺秀阁”之中,只见里面早有一位女子,“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这个人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秦可卿。
想想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场景,不仅“良辰美景”和“赏心乐事”瞬间一起降临,而且还同时拥有了宝钗之妩媚,黛玉之风流。对宝玉而言,“真乃是从古至今天上人间第一件畅心满意的事”,大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酣畅感。警幻把这个地方称之为“仙闺幻境之风光”,说明这样的景象只有天上才有,人间根本不存在。那么警幻把宝玉领到这里干什么呢?她说:
“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景况哉!尔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说毕,便授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将门掩上自去。
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男女之事,难以尽述。
不知你发现没有,面对风月之情,警幻和跛足道人的态度截然不同。跛足道人极力劝诫贾瑞不可妄动风月之情,而警幻却恰恰相反,她不仅亲自为宝玉牵线搭桥,还一手包办了他的婚姻;不仅向宝玉秘授云雨之事,还强行将他推入房中令其与可卿成婚。同为风月之情,为什么宝玉可以身体力行,贾瑞就不被允许呢?同是男女之爱,为什么发生在宝玉身上可以,发生在贾瑞身上就不行呢?同是成双成对的好事,为什么跛足道人要横加干涉,而警幻却要网开一面呢?对于这个奇怪的现象,恐怕只有一种解释,这就是宝玉的风月之情才是真正的风月之情,贾瑞的风月情只是一种幻觉,一种假象,所以前者受到鼓励,后者受到阻止。(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23章 、《红楼梦》姓“戏”还是姓“史”之谜(11)()
那么,宝玉的风月之情究竟指的是什么呢?这个答案就在秦可卿身上。既然“意淫”指的是宝玉对秦可卿的一往情深,指的是他与秦可卿的“风月之情”,指的是他与秦可卿的共结连理,那么秦可卿就应该是他“情”的全部。“秦”者“情”也,虽然宝玉和她的结合,是以世俗的男女婚配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其中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却不是这种形式可以涵盖的,这就是警幻所说的“淫虽一理,意则有别”的真正含义。谁都看得出,如果没有秦可卿的引导,宝玉根本入不了梦,如果不受秦可卿的诱惑,宝玉也不会有洞房花烛之喜。秦可卿显然是他的精神向导,是他的精神支柱,是他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东西。脂砚斋在秦可卿引梦的情节后这样批道:
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
提出上述疑问后,紧接着他又自问自答地说道:
惟批书人知之。
可见,宝玉的梦是书之关键,而秦可卿又是宝玉梦之关键。那么,对于宝玉的情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警幻说,“意淫”“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也就是说,宝玉和秦可卿的关系所隐含的寓意,不可能一望即知,只能通过心领和神会,凡是能“口传”或“语达”者,皆非宝玉之情,也皆非书之本意。
既然秦可卿是宝玉风月之情的全部,那么这个“色相”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呢?或者说秦可卿究竟代表什么呢?这当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秦可卿的乳名说起。秦可卿的乳名叫“兼美”,意思是兼具薛、林二人之美。这就是说,她不仅是长得像宝钗、黛玉,就连名字中都有她们的影子。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宝钗和黛玉与秦可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她们才是其背后的真相,才是宝玉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才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重心和焦点。
一旦秦可卿和宝钗、黛玉画上等号,那么宝玉与秦可卿的相互爱慕,就等于与宝钗和黛玉的相互爱慕;宝玉与秦可卿的完美结合,就等于与宝钗和黛玉的完美结合;宝玉与秦可卿的情意缠绵,难解难分,就等于与宝钗和黛玉的情意缠绵,难解难分。因此,宝玉和秦可卿的洞房花烛之喜,体现的恰恰是“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美好,反映的恰恰是主人公达到最终目标后的理想状态。
这样一来,我们探索宝玉之情的答案,现在就集中在了黛玉和宝钗身上。那么宝钗和黛玉又意味着什么呢?或者说她们又代表什么呢?这个秘密就隐藏在宝钗和黛玉合并的判词当中。判词是这样写的: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里面除了隐含二人的名字外,还指出了她们具有“金钗”和“玉带”的性质,而这两样东西恰恰是我们正在寻找的答案。“金钗”和“玉带”指的是什么呢?
在中国的官场文化中,玉带是官宦的代表,金钗则是冠冕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玉带”只有出入朝廷的达官贵人才有资格佩戴,贾府的宁荣二祖的遗像皆为“披蟒腰玉”,反映了他们身着蟒袍,腰缠玉带的样子。毫无疑问,“玉带”正是高贵地位的象征。古时候官员多用簪子来固定官帽,杜甫的《望春》诗中就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说的是自己头发短得无法戴帽子,因为簪子在头上已固定不住。可见,簪子隐含“冠冕”的意思。簪子即钏钗,《红楼梦》中凡钏钗出现的地方,皆暗指“冠冕”。而“金钗”又和一般的钏钗不同,它特指“金冠”,其高贵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黛玉和宝钗实际上是“冠带”的意思。这个寓意说明什么?说明宝玉的梦,宝玉的情与“冠带”有关,与朝廷有关,与政治有关。中国古代的官位分作三六九等,宝玉梦中的“冠带”属于哪一类呢?答案就在宝玉所推崇的“明明德”当中。
宝玉的心目中除了女儿之外,还有“明明德”。他从小不爱读书,凡读书上进的人都给人家起个名字叫“禄蠹”,而“蠹”就是“蛀虫”的意思。“禄蠹”指带有功利之心看书的人,这种人眼光短浅,跳不出世俗局限,对书的理解有害无益,所以被称之为“禄蠹”。宝玉读书的眼光与“禄蠹”不同,他只对圣人的“明明德”情有独钟,他说:“除了‘明明德’外无书”,其它的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这种独尊“明明德”的做法,恰恰说明“明明德”里大有文章。
“明明德”来自《大学》,原文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明明德”里有什么?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内圣外王”的大学之道。然而,正是这些内容透露了宝钗和黛玉所代表的那个官位的性质和等级。这个官位集个人、家族、国家、天下于一身,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辅国治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官位?不用说大家恐怕已经猜到了。(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24章 、《红楼梦》姓“戏”还是姓“史”之谜(12)()
《红楼梦》是作者的自传,这是“考证”派研究出来的成果,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虽说在谁的自传上尚有些分歧,但大多数人还是接受了“曹学芹自传说”的观点。这一理论认为:《红楼梦》里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就是江宁织造府曹寅家,在主人公贾宝玉的身上有曹寅的孙子曹雪芹的影子。甚至还有人认为,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就是以曹雪芹的经历为基础,为原型加工而成。其依据主要来自书中提到的两件事:第一件接驾,第二件抄家。这两件事在曹家都发生过,而且史料上也有明确记载。从各方掌握的情况看,这两件事对曹家的影响颇为深刻,直接决定了它的兴盛和衰败,也直接决定了它的大起大落的命运,为什么这么说?
接驾与康熙有关,抄家与雍正有关,这两件事牵扯到曹家与皇家扯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也牵扯到前后两个皇帝对这个家族截然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康熙南巡时,曹家在江宁织造任上四次参与接驾,这不仅反映了曹家与康熙皇帝的关系非同一般,也体现了康熙对曹家的信任远远超出了君臣关系。康熙的信任和关照为曹家不仅带来了显赫的地位,也带来了荣华富贵的生活,成就了曹家从未有过的辉煌。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康熙死后曹家的境遇一落千丈,曾经的恩宠被失落所取代,曾经的辉煌被恐惧所笼罩,一夜之间这个在江宁织造府任上干了六十年的大家族一下子跌入了深渊。那是雍正初年,曹家因银两亏空遭到官府的查抄,随后又被罢免官职押送北京查办。正是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曹家一蹶不振,从此衰落下去,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这件事反映了康熙的继任者雍正对曹家早已心存不满,一上台就毫不留情的痛下毒手,丝毫不念及康熙当日的旧情。
那么曹家的经历与红楼梦里的贾府有关系吗?只能说,曹家的遭遇与贾府有几分相似,但基本面却截然不同。曹家无论是兴盛还是衰败,都具有深刻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外因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与《红楼梦》所反映的“这样大家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