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7部分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7部分

小说: 小学教师在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开始还好,林嗣吐字清晰背诵流利,不过上集背到末尾时就磕磕巴巴了,到了下集断断续续背了两三句就再难以为继。

    “下去吧!一下午时间将上集背下也算天资聪颖,不过按今天的水平去清渊书院就不要想了,再回去多背,等待下次考较罢!”张老夫子稍作点评,将之喝退。“张籍,下一个你来!”

    “是,先生。”张籍毫无惧色应声答道,《古今贤文》早已背下,此刻胸有成竹,此次定要一鸣惊人!

    张籍边想着便起身,也是走到讲堂前面对夫子站定,朗声背道。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背诵声字正腔圆,掷地有声,纯熟流利,吐字清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身之计在于勤……。”不一会儿就背到了上集末尾,依旧流利毫无阻塞断续之感。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知者减半,省者全无……”背过了上集的五篇,下集背到了《世风篇》即将结尾,张籍越背心里越畅快,字字如在眼前,微言大义流过心间,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仿佛回到了后世的讲台上,面对自己的学生讲课讲到激情之时。

    “此书传后世,句句必精读,其中礼和义,奉劝告世人。勤奋读,苦发奋,走遍天涯如游刃。”洋洋洒洒四千言,不到半柱香时间已是结尾,字词断句无一错处!

    周围学童从张籍开始背书时的不以为意到最后看得是目瞪口呆,仿佛第一天认识张籍一般。

    张老夫子开始时保持着双手背后,慢慢踱步的状态到最后越走越慢,直直站定讲堂前,要知道张老夫子当年背诵这《古今贤文》也用了四五日,同窗之间天分最高的也是学了两天才背下,而且也没那么纯熟,能半天时间背下的至少是一州之俊杰,这样的人张老夫子是没见过。如果知道张籍只用了一个多时辰就背下来,那估计张籍就要被称为妖孽了。

    “张籍,昨日我给你的书你可是看了,可是提前诵读过?要如实回答。”转念一想,张老夫子对着张籍问道。

    “学生不敢隐瞒,时间不多,昨晚未读,今天在学堂是第一次读到。”张籍回道,是这辈子第一次读到,作为小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上辈子不知翻来覆去研究了多少遍。

    也对,自己只是昨天刚给的张籍书,也未曾透漏要以此作为考较标准。张老夫子暗暗思忖。自己的学生中能出现一个记忆力惊人的固然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是不可放松,伤仲永一文可是流传甚广。

    随即,张老夫子清咳一声,板起脸道:“记忆力好乃是天赋使然,你不可自持天赋,放松功课,岂不闻江郎才尽和伤仲永之事。明天讲解文意,更需加倍努力,如此方可学业有成。回位子上去温书吧。”顿了顿又道“你既然背下了,那今天就定下你去清渊书院交流。”

    “谢先生,谨记教诲。”张籍平复了一下刚才背书的酣畅淋漓之情,转身看向众学童,一道道含义莫名的眼神向张籍射来,有钦佩,有自伤,有羡慕、有嫉妒。

    左宗棠诗云:“能受天磨真铁汉,不招人妒是庸才”,二世为人的张籍毫不理会,在众学童注视中,回到了座位上。

    接下来的背诵检查中,最好的是刘询和范缜也能磕磕巴巴,断断续续,疏漏掉句的背完上集,其余连上集都背不完。最后张氏兄弟三人和胡升闫先又挨了十到三十戒尺。

    张老夫子定下五日后在做考较,选拔最后一个名额,然后宣布散学。

    今天发生了这么多事,众学童一个个如斗败的公鸡,没精打采的各回各家。

第十章 兄弟夜话() 
张籍回到家时又是已近黄昏。

    吃过饭后,张籍回到书房,拿出张老夫子给的《古今贤文》注释版正要细细研读一番,不想随着书房门吱呀一声,弟弟张卫推门而入,面上兴奋之色一如昨日。

    “大哥,今天在茶铺来听我说书的人比昨天更多了!”张卫一进来大嗓门就嚷嚷起来立时打断了张籍读书思路,“昨天路过的去大刘庄的几个,今天又回来听,还带了几个人来。”

    张籍合上书本,并不意外的看着自己的弟弟道:“哦?那今天可有所获,说来听听。”

    “今天张五叔并没有讲,都是我讲的,从第一回到第十四回说了三四遍。最后人多的茶铺没地坐了,张五叔打算明天添几张桌子。”缓了缓张卫又说道,“昨天听你讲的章目有些多,有的细节我记得不大清,今天忘了一点,只能自己意会着补上了。”

    “还有呢?”

    “还有,还有就是……”张卫有些吞吞吐吐了,似乎不好意思说。

    “怎么?我们兄弟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是这样,今天来茶铺听书的人里有一个问我这个话本是谁写的,有多少章节,想不想卖。我答不上来,只说不清楚,得明天才能回复。”张卫听了张籍的话后脸色一松径直说了出来。

    “张五叔怎么说,他认识那人吗?”《封神演义》综合中国古代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史,融合了大量民间传说故事,建立了完整的神话等级、人设、法宝体系,对后世神魔仙侠作品提供了经典模板。好酒不怕巷子深,在这个娱乐活动匮乏的时代,被人发现它的商业价值是迟早的事情,《封神》必能为人所知留名于世。有想买的那是好事,看来无论哪个时代的商人都是识货得,张籍想着又看向张卫。

    “张五叔说他往日见过那人,好像是临清城内的一个酒楼外出采办的伙计,经常在茶铺歇脚。”

    “那好,二弟,明天你见到那人就说这书是前几年一个到咱们村行乞的老者讲的,你又做了些删减增补改成了评书。”

    “这,这,这样好吗,这是大哥你编的故事啊。”张卫惊讶不解,又有些兴奋和小激动。

    这才是小孩子心性,喜怒形于色,藏不住事,自己这弟弟估计心里有过这故事如果是自己编的就好了这个想法吧。张籍笑笑道“二弟,我志在科举,写话本这事在士林可上不了台面,于名声有碍,还不如托名与你。”

    “这怎么好,大哥,这能行吗?”张卫在小小的房间内不停来回走,脸上神情一会儿犹豫,一会儿兴奋,一会儿矛盾,尽是纠结之色。

    “当然能行,二弟,你爱好此道,听了那么多书,能想出一个新话本也不足为奇,如果有人问起,你也可以说润色的过程中向我请教过。”张籍给自己弟弟打打气,增加点自信心。“不过,为了不让人怀疑,你至少得认识点字,略通文墨,过几日闲下来你随我学学,如何?”凭那些学自后世的教学方法,张籍觉得多训练、多教育、多关注,让自己这个弟弟会读几本书,能写几个字还是可以做到的。

    张卫听到着,一时间停在那里,面露坚毅之色,似乎做了决定:“没问题,我学,我认真学!”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古人诚不欺我,弟弟张卫对说书的兴趣大过了对读书的厌烦,竟答应了重新拿起书本,要知道当时张卫只读了三天书就回家不读了,宁可挨张父三天板子炒肉也不再去社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嗯,那就这样说定了,明天那个临清城的酒楼伙计要是再去,你就说《封神演义》这话本是你改编的,大约一百回,只是后面的情节还没写好,等写完之后去临清城找他,到时再商议卖话本的事。”张籍起身走出座位对着张卫交待道,卖是一定要卖,只是如何卖何时卖这就有的商量了。

    “去看看咱妹妹收拾完没,收拾完,我再讲几个章节给你明日说书用。”

    “我这就去。”见事情安排妥当,迫不及待要听下几回的张卫赶忙跑出去叫张姝去了。

    重新坐回椅子上,张籍倚着靠背,双手放在脑后向后仰着舒展了一下。

    时不我待,要忙的事情越来越多,改善家里的生活这件事应在卖书上了,《封神演义》这部书只口述是不行的,要写在纸上才能成书卖出去,近七十万字都用毛笔写出来这可是一项大工程;

    社学这边,虽然张老夫子已经答应带自己去清渊书院交流了,但是功课可不能落下,夫子还打算在去清渊书院之前把《幼学琼林》讲完,完成社学阶段的所有课程。而自己能否在大明闯出一番名头就看这次清渊之行的表现了,就算自己有先知先觉后世诗文和优秀的记忆力那也不能小瞧古人的才智,容不得半点放松。

    正想着,弟弟和小妹都进了书房。

    “哥,快说给我们听,快说给我们听,我想知道哪吒最后怎么样了,他变成莲藕做的身体,使用风火轮这个宝贝不怕被烧着吗……”

    “对呀,上次末尾说的这个姜子牙是何许人物,比黄飞虎厉害吗,比之李靖哪吒父子两人又如何……”

    耳边传来弟弟妹妹的催促声。

    “别催别催,我这就讲。”看着弟弟妹妹在床边坐好,眼巴巴的望着自己,张籍面露微笑,清了清嗓子道。

    “书接上回,上次说到哪吒二次出世于陈塘关,后子牙下山。此人唤作姜子牙,乃是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门下弟子……”

    “话说伯邑考要往朝歌为父赎罪。时有上大夫散宜生阻谏,公子立意不允,随进宫辞母太姬,要往朝歌赎罪……速命厨役,将邑考肉作饼,差官押送羑里,赐与姬昌。”不知西伯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一口气从姜子牙下山讲到伯邑考被害,被惨无人道的制成肉饼送往西伯侯姬昌处。

    张籍讲的声情并茂,随着故事情节语气时而高昂,时而平和,时而低沉。弟弟妹妹二人听的也是时而紧张,时而神往,时而愤怒……

    月亮渐渐升高,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倾泻在这一座小院中。

    缓缓的那西厢房人影散去。

    慢慢的那一豆烛光熄灭。

    徐徐的那月色越来越朦胧。

第十一章 《贤文》对答() 
时值仲夏,本该暑热难当,不过今日天公作美,早上几大片白云遮住了太阳,日头不甚毒辣,树枝摇曳,略有微风,带来丝丝凉意,温度适宜,正是读书好时节。

    同窗们都早早的来到了讲堂,一本正经的读着书。

    张籍也在自己座位上看着书,不过不是昨天那本《古今贤文》,而是《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比之《古今贤文》艰深许多,张籍前世也只是大略看过,并未通读,因为其中用典较多,许多名词和现代语义相差甚远,而且张老夫子的注释不全,所以此时翻看起来有些吃力。

    张籍现在看的是卷一,内有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六篇,长短不一,每篇一文,以古人的角度展现出了时人对于天文地理四季节气的认知和典章制度著名文臣武将。

    读着读着,张籍慢慢沉浸其中。

    蓦然,讲堂内一片寂静。不知何时,张老夫子进了讲堂,此时正站在张籍的身后,而张籍正读得起劲,对此毫无所觉。

    “咳、咳!”张老夫子几声干咳。

    “先生好。”张籍猛地惊起,回头看到了张老夫子。

    “《古今贤文》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