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4部分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4部分

小说: 小学教师在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写几个字,让我们学学吧。”

    “好,我再写几个。”张籍边应承着,边从笔架上拿过毛笔,略微在笔洗中冲了冲,化开有些凝结的笔锋,又从砚台中沾了一点墨,略一停顿,便提笔写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晨宿列张。”

    书写完毕,将毛笔放入笔洗,随之言道:“学钟繇书,当谨记两个字,一曰古,二曰活,那么何为古,何为活呢?”说到这里张籍停顿了一下,看向周围的同窗。

    “钟繇乃三国魏人,当时官方以隶书为主,钟书小楷有隶意,此为古。”指着“天”字的那一捺示意道。

    “他发前人所未见,有意无意之间避免了规律化的书写,自成一家隶变为楷,也就是正书,结构疏朗有致,点画精到,逸趣横生,此为活。”又指向“荒”字的点画。

    “这也是钟书被评为‘天然第一’的原因所在。”张籍总结道

    围着的同窗们好似若有所得,原本的羡慕嫉妒慢慢散去,变为钦佩之情,这等心得体会,不是亲近的人谁给说,自己亲近的人又能有几个领悟到的呢。同样是不富裕农家子弟的范缜,刘询更是更是感激,平时就很用功的他们此次收获巨大。

    “好了,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天也不早了,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交流,夫子还等着我过去。”张籍看了看天色,起身道。

    “明天在和我们讲讲,还有地方不甚了解。”一帮同窗们意犹未尽的散去。

    收拾完笔墨纸砚,张籍便出了讲堂,径直往张老夫子屋子走去。

第五章 师徒对话() 
几步就走到张老夫子房前,门口的几株丝瓜已经爬秧,根部湿润,显然刚刚浇过水,那绿叶上的水珠,映着夕阳的余晖煞是好看。

    张籍站在门外两尺之地敲门道:“先生,我来了。”

    “进来吧!”门内传来一声略显疲惫的回应。

    推门而入,只见屋内陈设简单,正中央是一张有些年头、漆面斑驳的八仙桌,桌上一半放着一红泥茶壶,四只红泥茶杯,另一半摊开放着张籍今天下午默写的《千字文》;桌旁放着两张椅子,椅子左右把手磨得发亮;东北角上是土坯盘起的火炕,冬天烧热后想必十分暖和;距火炕一步远的东墙边放着一个掉漆的黑色旧木箱,上层有两个抽屉,里面不知道放了些什么,木箱上整齐的摆放着两排排线装书;南墙边有两个竹编箱笼,大概是存放衣物的。

    张老夫子坐在椅子上,正对着张籍写的《千字文》发怔,不知在想些什么。

    “坐。”张老夫子抬头看了一眼张籍指着另一张椅子道,“你身子可大好了,最近学业有没有落下?”

    “学生已无大碍,今天温了一遍书,三百千千并不曾落下。”张籍半坐的椅子上恭敬的回道,和往日一样并无出格不妥之处。

    “今天你所书应是学自钟元常,和原来字体大不相同,我自问是教不出的,是何人所授?”张老夫子盯着张籍的眼板着脸问道。

    “学生,前几日在家中养病时,无意在祖爷爷留下的书稿中找到了几张临摹的钟繇《荐季直表》,练习了几次,有所领悟。”张籍正视张老夫子的目光回答道。

    该来的还是要来,幸好刚才与同窗解释的时候已经想到了说辞——虽然这个借口有点勉强,明眼人都知道书法大成非一日之功。

    回去得赶快写一遍《荐季直表》,还要做旧把这个谎圆上,没有其他线索,这样人们也只能相信是自己天赋异禀了。

    “好,你既不想说,我也就不再多问,最近你耽误了五六日,更需多加努力。我知你以往课业不错,现在书法又有突破,但也不能骄傲,尤其不可与人好勇狠斗,你可记住了?”目光移开,张老夫子有些严厉的说道,言辞间显然有些不信张籍的解释。

    “学生记住了。”张籍压下心中小小的慌乱回答道。

    “还有,大约十几日后,我们要去州府的清渊书院交流,这也是临清州前几任知州定下的规矩。往年我们社学在去交流的十九所社学中,总是在末位徘徊。按例为师能带两个人前去,按下次考较成绩,取最优者两人前去,纵览社学九人你的课业最好,这次你多加准备,争取拿到课业前两名,这几日能够再有精进。”张老夫子顿了顿,又道:“一定要让这次交流不落于人后。”

    “是的,先生,我会好好准备。”张籍略一迟疑又道“还有一事,请先生帮忙。”

    “何事?”

    “学生想借几本韵书。”

    张籍家中并无学习对联,作诗的韵书,也从未看过这类书,作为一个穿越者,借鉴后世的诗词是必然的了,如果突然做出一两首好诗却没学过,难免惹人生疑,不如提前做好防范。

    生而知之者难当,学而知之者平常,即使一鸣惊人,他人也只道是自己天赋高绝,不同于众罢了。

    “诗词对联乃是小道,我朝不似唐宋能以诗词取士,‘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做好文章才是正道。”张老夫子皱了皱眉,“也罢,过几日去清渊书院,也有诗词唱和,难免用到。”

    言毕,张老夫子起身走到那个东墙边的大木箱,附身打开一个抽屉,略一沉吟,拿出三本书,拂去上面的灰尘正要转身,又想了想折转回去打开另一个抽屉抽出两本。

    看到张老夫子就要把书递过来,张籍连忙起身接过道:“谢谢先生。”目光微微向书上一扫,有三本是《对类》,《洪武正韵》,《训蒙骈句》,还有两本压在最下面,没有看清。

    将书交给张籍后,张老夫子面色严肃看向张籍道:“这五本书都是关于诗词韵律,对联骈句的,你可回去自行阅读,有不明之处再来找我。你一定要记住,诗词小道,不可沉迷于此,李后主词文天授,不过丧家亡国之君;柳三变才情高绝,只成眠花宿柳之徒,与家与国无半点裨益……”

    不知道为何,对于诗词张老夫子大有意见,对张老夫子的家事和过往经历不甚了解,难道年少时曾在这方面吃过亏?张籍恶意腹诽道。

    “这本《古今贤文》和《幼学琼林》是我读书时用的,有些许读书心得在一旁注释,你也看看,一样不懂就来问。”

    《古今贤文》又名《增广贤文》,是道家整理编写的一部启蒙书,绝大多数句子来自于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包,而且语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让人能够在其中领会到人生智慧,处世之道。在后世的小学课本中就选编了其中的名言佳句按内容分为了《劝学篇》《读书篇》《真理篇》《立志篇》等,这些也是每次考试的重点内容,从内容到释义张籍早已滚瓜烂熟。

    至于《幼学琼林》则是由许多蕴含哲理的故事组成,以骈体文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有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其在古代蒙学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一代伟人共和国领袖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这也是后世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指定经典读本。

    这两本书都是明朝社学中的基本读物,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在明朝的官方教育体系中,学校分为府学,州学,县学(卫学)三级和乡村的社学。

    大明官方教育读物中的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属小学教育阶段,这也是社学初级阶段的主要读物;《古今贤文》《幼学琼林》属初中教育阶段,是社学第二阶段的读物;四书五经是高中读物,目的直指高考,《训蒙骈句》之类的韵书,和其他文章名篇是课外读物,属于课外书,是各大主科的有益补充。

    张老夫子让自己提前学习这两本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从小学提前学习初中知识,为跳级高中做准备,看来张老夫子对自己的期望很高。

    读完这两本就可以学习四书五经正式进学,踏入科举征途了。

    “天也不早了,你先下去吧。”说了许多,张老夫子面色有些疲惫,下了逐客令。

    “先生你也早休息。”张籍再次谢过张老夫子,拿着书起身离开了。

第六章 再讲《封神》() 
走在乡间小路上,凉风拂面,吹去了几分暑意,远处是无边的微黄麦浪,路边有不知名的野花,在文人骚客眼中这是田园诗意,在乡下农民眼中这却最平常不过。

    今天张老夫子提到的清渊书院,作为前后两世都是临清人的张籍,对其知之甚详。

    清渊书院始建于明宣德五年,位于鳌头矶以西,建院之时,首任山长光谦先生杨益与学子一起在书院西侧的池塘中栽莲花、荷花以示“为官廉洁清正,为民泽披乡里”,至今日每逢夏天池内莲叶相接,荷香四溢,现已成为临清州十景之一“书院荷香”。

    成立之日起清渊书院就是临清州学所在,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历史悠久,科举一途人才辈出,有杨益、李锡、赵缮、刘涟、刘玑、李宪、郑端、陈玑、黄堂、王淞、金鲤等四十几位进士,官位最高的当属宣德七年戊戌科二甲三十五名进士程輌,曾任三边总制,陕西总督。

    书院声名远播的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大儒名士前来,或讲学、或题诗。成化年间,心学创始人大儒阳明子及其弟子曾多次来此讲学;正德年间,内阁首辅大臣李东阳过临清州时,曾与清渊书院内赋诗赞曰“天涯故旧还青眼,清渊门下总俊才”;隆庆年间,曾在清渊学习的“后七子”布衣诗豪谢臻与书院墙壁题诗,回忆求学生活,曰“当时儿曹今老大,垂髫旧识我独”。

    清渊文风之鼎盛一时无两,比东昌府府学启文书院名气都要响亮。

    这次去清渊书院交流的机会是展示自己的好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表现好了,对将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正想着,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家门口,虽然夏日的白天有些长,但是因为在夫子那谈话耽搁了时间,所以到家时天已擦黑。

    就要推门而入,突然传来一阵惊喜的叫喊声:“大哥,你可回来,我盼得好苦!你都不知道,我今天在村口说书,可把茶铺老板张五叔给比下去了,大家听腻了《三国》,都愿意听我讲的《封神》,来来去去讲了四五遍,不过只有五回,听得不甚过瘾……”原来是自己的二弟张卫,看来他今天说书收获不小,很受欢迎。

    “今天你可得多给我讲一些,我可是答应他们明天继续讲新篇的。”

    看着弟弟兴奋不已,喋喋不休的样子,张籍正要搭话。突然又传来清脆的女声,“哥,你别管二哥,他今天嚷嚷了一下午了,说自己如何如何风光。今天你回来的晚,我们都吃过了,灶上还有些饭,我热热,你先吃饭。”妹妹张姝从厨房冒出头来,身上还系着件围裙。

    “二郎,我先吃饭,吃过饭再和你讲,不要急,时间长着呢,你先把书放到我桌子上。”边说着边把夹着的书递给了张卫,又转向张姝,“妹妹,我先见过爹娘,这就过去。”说罢就走向正屋。

    “爹、娘,我回来了。”

    “今天在社学怎么样,功课有没有落下,可把东西给了夫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