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176部分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176部分

小说: 小学教师在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张编修中午饭后常在三楼读书小憩,现在许是还在上面,我这就上去看看。”李廷机在王学士几人来之前曾出去过一次,现在他也不清楚张籍是不是还在楼上。

    “尔张,不必去喊,我等一起上去一观,看看探花郎在看什么书。”王家屏哈哈一笑起身道。

    言罢,王家屏当先踏上了楼梯,随后李廷机几人跟上。

    上次见面时王家屏只道张籍是一个少年成名的才子,充其量就是在经史子集上有些建树,这么年轻于实务一道绝对是经验不足。但见到了出自张籍这个仅十六岁的少年之手的藏书库归档管理办法,此刻他对张籍颇感兴趣,这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片刻之间,已快要登上了三楼,木质的楼梯难免会有些响动,但王家屏心中想着,脚步放缓,似是怕打扰了上面的少年读书。

    几个人轻声轻脚的到了三楼,转角后便看到了正在窗前沐浴着阳光捧着一册《永乐大典》看的津津有味的张籍,少年应该是看的很入神,一点也没有注意到上了楼的几人。

    王家屏站定不动,目光从正在读书的张籍身上移开,落到了那一排排百宝阁书架上。他上一次到三楼来寻书已经是半年前的事情了,那时这里的书籍颇为杂乱,有永乐大典也有其他典籍,间或放着,可以说是毫无次序。

    但如今,此处一排排的百宝阁式书架规整的排列着,每个方格中都有数册黄绢包裹的永乐大典竖着排列着,整齐划一,明黄一片,极具美感。

    距离楼梯口近的书架上的一侧还贴着统一大小的字条,用工整的小楷写着这个书架上有什么书。因着永乐大典是以《洪武正韵》为序排列的,故而在楼梯口处还放着几本《洪武正韵》,这定然是为了记不清韵脚之人所准备的,可谓是极其贴心。

    说起来,因为三楼存放的多为永乐大典这一珍贵的书籍,为了不使经典有所损毁,整个三楼都是张籍亲自带人整理的。在整理图书方面,张籍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可以在三楼转过一圈后,记住大部分典籍的位置,这是别人难以企及的优点。

    凭借这一天赋,张籍负责寻找卷册和指挥,书办、库吏和杂役们负责誊写搬运,将所有的百宝阁书架都集中到三楼,每放满一个书架便贴一张明细纸条。经过三天得整理,最终达到现在这般集设计美学和图书馆学为一体的效果。

    刚才王家屏看过了张籍所写的那划时代的翰苑书库管理办法,现在又见到了这宛如天马行空、却又似信手拈来、别具一格的永乐大典藏库,他出声击节赞道:

    “此处书阁莫不是书中黄金屋乎!”

    张籍闻声转身看向楼梯口,见是王家屏等人,放下书本前行几步行礼道:“晚辈拜见诸位大人。”以张籍的年龄和甲次自称晚辈也没什么不妥。

    王家屏平时不苟言笑,极少动容,不过他素来公允,评判起人来,若是心中有了定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那是一定会说的,只听他又道:“维桢请起,你想着这个整理藏书库的法子好啊,如以此法而行,则从此之后,吾翰苑书库可垂拱而治矣!”

    “大人谬赞了,晚辈这个法子整理起来还是慢了好多,这十日下来,才不过堪堪将左书库归档完毕。”张籍似是有些懊恼的道。

    王家屏闻言忽的向左右问道:“陈编修,王编修,你二人一并入得翰林院为庶吉士,那时与藏书库中熟悉翰苑事务,十天之内整理归档了多少?”

    “秉学士,下官等人十日之中整理了左书库中的一层半。”陈、王两位编修说起这事颇有些赧然。

    “那时参与整理的庶吉士有几人?”王家屏又问道。

    “十一人,另有库吏书办杂役等十五人。”

    再次回答时,两位编修看向张籍的眼中也充满了钦佩之色,同样的藏书库,当时自己人多但却还没有今日两个人整理完成的多,真是人与人不同,不可与之比啊,他二人已然是有些被张籍所折服了。

    张籍和李廷机两人听了这一问一答,刚才忐忑的心情转变为了欣喜,原来不是自己完成的慢,而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王家屏又看向张籍,其目光如炬。

    “经维桢如此整理一番,这些典籍排列井井有条,一目了然。刚才我也差陈编修试过了,按图索骥真如探囊取物尔。如此书库管理之制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

    “大人如此盛赞,晚辈着实惶恐,此非独晚辈之功,若无李编修查缺补漏,晚辈还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张籍再次向王家屏行礼,同时不忘提起李廷机的功劳。

    王家屏见张籍如此应答,心道这少年探花郎年纪轻轻,能念着同僚,不居功自傲,真是难得。不禁对张籍又多了几分赏识。

    于是王家屏点点头道:“尔张、维桢,今日散衙前到读讲厅来一趟。”

    张籍两人心知此去定然不是吃挂落,没准还会是奖赏,故而皆是面带欣喜的应声称是。

    王家屏再看了一眼三楼中的排列整齐的百宝阁书柜后,转身带领陈王两位编修下楼去了。

第三百一十一章 微末之功() 
    侍讲学士王家屏对张籍、李廷机两人赞赏一番后下楼,这时藏书库中的库吏们虽然没有两人在指挥,但无论是搬运摆放还是整理归档,又或者书写贴标,都是依旧丝毫不乱、井然有序,称得上极有章法。【,这必然是张籍的那份藏书库管理办法所致。

    王家屏见道众人有条不紊的忙碌着,再次捻须点头,心道今天这趟翰苑书库之行没有白来。

    时光慢慢流逝,日头逐渐偏西,就要到了翰林院散衙下班之时,张籍两人记着王家屏的话,吩咐一众库吏坐好收尾工作后,便一同向读讲厅走去。

    走过内堂,经过穿堂路上很是遇到了几个同僚,许是张籍两人受到侍讲学士赞赏的事情传了出去,同僚们都对两人多看了几眼。

    来到读讲厅,李廷机在前张籍在后,推门而入,但见王家屏正端坐在上次的那张公案之后看书。

    “下官李廷机(张籍),拜见大人。”张籍两人行礼道。

    看到两人到此,王家屏温言道:“那儿有椅子,坐吧。”

    张籍两人应声道谢,随后入座,又听王家屏说道:“十天的熟悉时间已到,明日即是汝二人的归乡之假。汝二人乃是今科榜眼探花,返回各自乡里,定然有地方官吏阿谀逢迎,身为翰林官,尔等出则一言一行代表的是翰林院的脸面,须谨言慎微,切不可得意忘形……”

    开头便是提醒两人不要在回乡后要低调,不可沉迷于别人的吹捧,张籍两人听后连连道是。

    说完这些王家屏话锋一转,看向张籍道:

    “吾大明置有南北两京,无论是两京皇城之内,还是两地国子监、翰林院中皆有藏书库,何处藏书皆有若烟波浩渺,不知几百万卷,彼时往往苦于查找。隆庆年间天子因朝中之事,下令翰林院查书一册以备参考,但齐整个翰苑之力,耗时两天之久才将书册寻到。此事惹得天子震怒,对翰林院进行了申斥。之后,翰苑书库虽多次整理但收效甚微,依旧屡屡因此事致天子不快,贻误朝廷公务。”

    说道这里王家屏喝了口清茶,润了润嗓子又道:

    “张编修,我今日观汝所做的那一份归纳整理章程颇有见地,汝二人整理归档后的本院藏书库查书寻书甚是便利,此制若能推广开来,实乃我大明各地藏书库之幸事,故而在汝二人归乡期间也不可懈怠,要整理出一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藏书库管理章程。待返回京城时上报给本官,届时本官会以尔等之名上奏朝廷,若可采纳此即为汝等之功。”

    张籍两人一听皆是大喜,王学士这话里是要提拔推荐两人啊,虽然这若经采纳后也不过只是个微末之功,但刚刚踏入官场在同榜进士们还在观政期的时候,就能做出些许成绩,已经是领先了同年很多。

    “下官李廷机(张籍)谢大人提拔。”两人一并起身行礼道。

    “提拔谈不上,若不是你们确是在藏书库一事上下了功夫,费了心思,也不能想出这等办法,这是你们应得的。”王家屏语声一顿又道,“这份章程成与不成还在你们是否尽心,此次归乡汝等要多加思考,查遗补阙,做出个通行的法子并不简单,现在的这个章程还要在完善些才可。”

    张籍两人闻声再次齐声道:“下官必当尽心尽力,不负大人提点之恩。”

    “藏书库的事交代给你们手下的书吏盯着,右书库这边也要归档完毕。”王家屏捻须指着桌上的两份公文帖子又道:“好了,就说这些,这里是你二人的官碟照身和翰林院文书,拿着这个在归乡路上可住驿站,若是有不便之处也可向当地官府知会求助。”

    张籍一听就明白这是什么,这照身就相当于现在后世的身份证,而官碟和文书更是好东西,有这两样出行在外可谓极其方便,这是官员特权的象征。

    有了这两样,如果是坐船南下,在码头上亮明身份后官船漕船自不必说,当然是免费就能乘坐;若是嫌弃漕船环境不好,速度不快,那也有无数的商船抢着想让官员乘坐,还好吃好住好招待,说不准还能有娇俏船娘陪伴渡过这漫漫无聊的旅途呢。商船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有返乡或公干的官员在船上,商船在通过关卡时不仅可以少被检查盘剥,还能不交税!

    这个规定还是洪武皇帝朱元璋那时为了优容在各地奔波的官员们所颁布的,这么说起来,在这大明洪武皇帝那时只要不贪污不嫌俸禄低,其他的好处还是有很多的。

    而在现在的万历时期,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官员的待遇已然不低,而且又有这么多的福利,纵观历史出了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朝,就属此刻的文官政治地位高了。

    在张籍两人取过照身和官碟文书后,王家屏又道:“汝二人明日再来院中一趟,去找王侍讲领取返乡盘缠。”

    说完这话,王家屏端起茶杯,张籍两人行礼后退出了读讲厅。

    “这次能得王学士看重,全靠维桢你的那一份精妙的藏书库整理办法。”走在回编检厅的长廊上,李廷机不由得感慨的说道。

    “此言差矣,若没有尔张兄的点拨我也不能将其完善,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呢。”张籍笑着说道。

    说着话就到了编检厅,此时同僚们早已是散衙回家了,只有几个小吏还在整理着文书,分给张籍和李廷机两人的书办和杂役也都在。

    听王学士的话里的意思,在两人放假之后,翰苑书库的整理工作还要继续,于是张籍两个又加了会儿班,带着四人来到右书库转了一圈,在大方向上做了指点,至于细节上就按照张籍所做的归纳章程行事即可。

    另外张籍还特意强调了若是整理过程中有不明之处,先自己想办法应急,并做出标注,写下是如何做的,等两人回来再看看是否合适,是否还需要修改。

    这样做并不是多此一举,毕竟教导我们说,实践出真知,理论来自于实践,张籍的这套书库管理办法的完善工作还是需要当下群众智慧帮助的。

第三百一十一章 微末之功() 
    侍讲学士王家屏对张籍、李廷机两人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