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在大明-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拭去灰尘,书的最外层是黄绢包裹,打开黄绢,里面还有有宣纸裱壳的书衣保护,书衣正面的左方黏有一个长方形的书签,框内题“永乐大典”四字,字下方还有双行小字“卷一之二”,这表示第一册书有两卷,分别是卷一和卷二书衣正面的右方还黏有一个框,里面用墨笔题写这一册所属的韵目,又低一字注明这一册是该韵目的第几册。
这套书是按照时下的洪武正韵编的目录,只要手里有一部洪武正韵,按图索骥,就能十分方便地从一万多册两千多卷大典中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张籍坐在窗边,翻开第一卷,书页洁白,字体漂亮清晰,还有淡淡的书香,就此看下去,张籍不禁沉迷于其中,如果不是李廷机楼来喊自己,怕是连吃午饭都要忘记了。
身如宝库,徜徉书海,连续几天,归档之余,张籍都在这套永乐大典,期间乐在其中的同时,也每每惊叹于古人的智慧。
譬如里面对大明山川河流地理的描述,根据张籍后世的认知两相对照,虽有些许出入,但在这时已经称得及其详实了还有里面关于火器设计的更是让人大开眼界,不仅有文字描写,还有配有插图。
“铳带床共长五尺,筒长三尺三寸,重七斤半。用之城守并车舟中,长四尺,阴阳二机,阳发火,阴启门,对准之时,即有大风,不怕吹散门药,盖机铜板,长九寸四分,半节阔一寸三分,中七分,下一寸一分,中眼机钉于此,下眼乃受螺蛳捎处。机盖、火轮、阴机、阳机、总机、开合形腰箍。”
这是讲的一种重型火铳,从选材到零件制作组装描述的极为详细,设计图将火铳的每一个部件每一个细微的结构都单独分开画了出来,有关键复杂零件还做了不同角度的描绘,可谓是将细枝末节刻画的极为细致,张籍觉得按照述描写和设计图,找几个工匠就能熟练将其打造而出。在设计图纸的后面,林林总总还有它的使用方法和效果,简直就是个先进的火器设计教科书。
不仅如此,永乐大典中工匠一篇中还收录的汉随秦制的标准化生产青铜戟的流程,即首先确定标准形制:第二步根据标准制范,范即用于铸造的模具,第三步量产范并分配给工场第四步,冶炼青铜,并将其浇注在范中第五步,磨砺、铭刻,组装完成。当然还有之后的工匠责任追溯等配套的制度。
看到此处张籍不由得产生了一个念头,若是有人能将永乐大典中关于火器制造和标准化生产这一方面的内容融会贯通,并用强有力的手腕推行下去,怕不是能够让大明的火器部队全员升级,吊打全世界。
这还只是工篇和兵器篇中的一小部分,其中除了有武器、铠甲、船舶、车辆等正统物品的描述图纸,还有各种稀奇古怪,放在后世也能称得脑洞大开的设计,虽看去古怪,但在书中却往往有其妙用。比如这个看去怪怪的大铁桶,按照其描述,这个好似抗日剧中的简易迫击炮,可惜自己不是个动手能力强的理科生,否则真想立刻取来材料实验一番。
另外在海事篇中有大明周边海域的介绍,各港口在宋元时的市舶司资料……
如此珍贵的一套书,竟然被束之高阁,在此地蒙尘。
张籍读书读得累了时,常常会在书柜之间穿行散步,似乎也能感受到身处其中黄绢裹身的永乐大典散发出的不平之气原本,它可以做的更多。
只要读懂它其中的一部分,或许创造出的它的华夏民族就不必被异族铁蹄践踏,就不会有之后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
奈何当今世人重道不重术啊!
若是有可能,自己应该能给大明带来些改变的吧,这几日入睡之前张籍往往会如是想。
第三百零九章 王家屏的巡视()
翰林院十天的实习期过的过得很快,不过因为藏书库极多,时间又短,所以到了最后一天的时候,只堪堪将左书库整理归档完毕,右书库还没开始动工,其实这个结果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给初入翰林院的新人们设定这个整理归档的任务,本意并不是要让新人完成,因为这么短的时间内这其实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这一任务的目的在于考察新翰林的心性和能力。
这天已经是第十日的午后,张籍和李廷机午饭后又来到藏书库中。说起翰林院的午饭,不得不为院里的公厨的大师傅点个赞。
翰林院中的公厨是免费的,按照官员的品级提供不同等级的午饭,张籍两人都是正七品翰林编修,午饭一荤一素,主食可选蒸饼或是米饭。厨房的大师傅不知是从哪请来的高人,鲁菜、淮扬菜皆通,而且他根据翰林官们的不同的籍贯配菜,无论是南方的官员还是北方翰林,都吃的极为满意。
张籍这十天中不仅吃到了香嫩可口的一品豆腐,还尝到了肥而不腻的坛子肉,但就这伙食而言,就已经是冠绝六部,足见朝廷对翰林院的重视。
此刻屋外阳光明艳,从窗户中穿过,洒落在书柜、地面,形成片片明亮的方块。张籍和李廷机两人饭后小憩之时,一个在一楼,一个在三楼,面前皆是一杯香茗,一本好书,随着暖洋洋的光线照射到身,极是惬意。
就在张籍正在藏书库三楼读书时,侍讲学士王家屏带着两名编修来到了翰苑书库中。
“拜过大人。”李廷机见到王学士到来,连忙起身行礼。
“不必多礼,我就过来看看,现在还没到衙之时。”王家屏笑着说道,他身后的一个编修搬来一张椅子,王家屏就此在书案前坐下。
虽然王学士如此说,但李廷机正在还是知晓官员品级下之分的,无论是叙科次还是甲次,王家屏都当得是他的前辈,故而李廷机奉茶水后,也侍立在一旁。
“藏书库归纳的如何了?”王家屏吹了吹茶盏中漂浮的茶叶,略略品了一口问道。
“这……”李廷机有些难言了,他可不知道这是翰林院给新人的考验,两个人十天才整理完一半,这个成绩有些不好说出口啊。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王家屏见到李廷机说话有些迟疑,声音不由得严厉起来。
“啊,没什么,请大人恕罪,我和张编修才刚刚将左书库完成,右书库还没开始。”听出王学士话中的严肃,李廷机只得道。
“嗯?完成了左书库?一至三楼都完成了?”王家屏一听不由得问道。
“下官不敢欺瞒,确是只完成了左书库,一到三层皆已归档完毕,这是整理后的数目,请您过目。”李廷机说着将一摞书稿放在了王家屏面前。
“唔。”王家屏接过书稿看了起来,面也看不出是什么意思,这不禁让李廷机心中极为忐忑。
其实这会儿王家屏心中是颇为吃惊的,并不责怪张籍两人完成的少,而是吃惊于他两人完成的多,当年刚入翰林院时他也曾在藏书库中做过这整理归档的活,当时还有十名庶吉士一起做,可是十天结束后,才只不过完成了一二层,而现在就张籍和李廷机两个人啊,两个人比十几个人完成的还要好,这是真的吗?
带着这个疑问,王家屏仔细的看起了那些归档后的目录资料。
就在看了片刻后,王家屏便被第一本书册所写的典籍摆放排序以及藏书阁管理办法所深深的惊艳了,聪明如他一下子就看出了这套方法制度的精妙之处。不过老成镇静如他还是面色不惊的淡淡说道:
“陈编修,你去按照这个把这本船工辑要找出来。”
他身后侍立的陈编修应声取了目录便去书库中寻书了。
纸写得再精彩若是无法应用也是白搭,不过是纸谈兵,王家屏是要看看按照这一套管理办法到底有没有实效。
而李廷机见了王家屏的这番作为,心下却是大定:只要王学士没有追究两人未完成任务这事就行,至于按照新整理的书目去寻书,他才不怕呐。他刚接触张籍所编的这套制度时,也是不信,但是在试过好几次后,他已然是深信不疑,心服口服。因为按照张籍的办法重新编纂的书目,若是除去走路下楼的时间简直就和在地捡东西一般,只需俯身便可得到。
果然,王家屏刚端起茶杯才品了几口,就见陈编修拿着一本书从楼下来了。
走到几人跟前他拱手将书递给王家屏道:“大人,书已取到,请大人过目。”
王家屏接过一看,正是船工辑要一书!他心中此刻是真的震惊不已,这才多长时间,不过一百余息而已!这么快就将其找到,这说明这一套藏书库管理办法并不只是写得精彩,也能行之有效!
十天之内就能想出这等办法,眼前之人果然有大才!
此刻王家屏认为榜眼李廷机无论是甲次还是年龄都要比探花张籍要高,藏书库的工作自然是以李廷机为首,那么这样的高妙的办法定然是阅历丰富的李廷机所想出来的。
这时的王家屏还不清楚,这只不过是年仅十六岁的张籍只不过用了晚一个时辰写出来的,若是知晓后,他又不知要作何感想了。
由于这个时代人们见识的局限性,王家屏虽然身为大明顶尖的聪明人,但是他只是精熟与典籍之道而无法想到这等精妙的藏书库管理办法。
如果将翰林院藏书库原本的摆放和管理方法比作大明现在风帆战舰的话,那么张籍所写的这套管理方法和排序方法就是工业革命时期烧煤的蒸汽铁甲舰,无论从航速还是坚固程度,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领先的不是一点半点,而是翻天覆地碾压式的变化。
要知道张籍是将经过国内外数百年图书馆学研究理论成果和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办法、图书摆放排序办法整合之后,又针对时下大明的藏书制度做了修改完善,将两者灵活又接地气的融为了一体。相较于如今大明的书卷管理制度领先了不知凡几!
第三百一十章 赞赏()
却说王家屏带人前来巡视李廷机和张籍两人这十日来的工作后,先是惊讶于张籍、李廷机两人整理藏书库的速度,后又对所见到的新式藏书库归档管理制度暗赞不已。
此刻王家屏心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有此一样惊才绝艳之举,那就定然不是凡人,一向以养气功夫自诩的他合上手中书目,深吸了一口气,终于动容赞道:
“曾闻尔张在乡间之时久负盛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实乃大才也!”
李廷机一听王家屏的赞扬,顿时便明白他定然是误会了,这一套整理藏书库的办法,十之有九乃是张籍的主意,李廷机本来就是个端方君子,此时连忙解释道:
“大人误会了,这一办法并非下官所思,实乃张编修所想,大人之赞,下官不敢居功。”
“嗯?这不是尔张所书?”王家屏又道。
“确实不是,是张编修所著。”李廷机再次肯定的说。
“那张籍在哪儿?此处怎么不见他?这也应该到了上衙的时间了。”王家屏看了看四周并未看到张籍,又瞅见门口几名库吏推门而入几人见礼,不禁说道。
“大人,张编修中午饭后常在三楼读书小憩,现在许是还在上面,我这就上去看看。”李廷机在王学士几人来之前曾出去过一次,现在他也不清楚张籍是不是还在楼上。
“尔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