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在大明-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我还有事,不耽误你们师徒说话,仁肃兄,我先走一步。”那王助教见身为会试经魁的张籍如此懂得礼数,对张籍的观感也是不错,于是笑着和两人说了一句,拱手告辞了。
“别在这站着了,走,到屋里说话。”陈教习笑的说道,能看得出来,见到自己的得意弟子他心情不错。
不多时,两人来到了陈教习的住处。
在桌边坐下后,陈教习拱手笑道:“还未恭喜维桢你高中经魁呐。”自己虽然只中了副榜,但自己的弟子却高中经魁,有如此拔尖的成绩,他也是极为高兴。
“多谢先生,籍不过侥幸偶着先鞭,非先生,弟子焉有今日。”张籍连忙还礼。
师徒两人一番推让后,张籍问道:“今次副榜的吏部选官先生可有消息了?”
“应该是太仓的一个佐贰官……”陈教习说着把房门关,面色有些严肃的又道:“好了,不说这事,你今天来的凑巧,我正要去找你,有一个事情要提醒你。”
张籍闻言做洗耳恭听状。
陈教习坐回椅子说道:“最近城中流传近些年阁老之子会试中受到颇多照拂,频频取中,此事你可知晓?”
“这……学生这两日未曾出会馆,还没听说。”张籍说完,想了想又道:“阁老之子是说的张甲征和申用懋么?”
“不错,就是此二人。”陈教习点了点头道,“其一人为内阁首辅张四维之子,另一位是大学士申时行之子。除了这两人,还有礼部尚书徐学谟之子徐即登、户部尚书张学颜之子张寿鹏等人,这些人其父不是在朝为阁老,就是为六部主官,父为重臣,子亦登科,科场之弊甚矣!”
陈教习言罢颇有愤愤之色。
张籍一听陈教习提到的几个人名,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不就是大明万历版的拼爹吗,这种现象无论在大明还是在后世都是其实极其常见,常见到让人麻木。
张籍还在想着,只见陈教习长叹一声又道:“维桢,你还年轻,过了殿试即可踏入朝堂官场,正榜进士出身可谓前途无量,我今次要提醒你的是,可千万不要跟那些落第举子瞎掺和,莫听别人蛊惑。”
“弟子明白。”张籍虽然对这种现象也很反感,但是他人微言轻,又名在榜,现在还轮不到他来出头挑起这事,当下便点头称是。
张籍没有注意到的是陈教习眼中的一抹忧愤。
“好了,我这里也无甚事,维桢你还没去拜访座师吧,这事可马虎不得,距离殿试时日虽紧,但也要前去……”陈教习又说起了拜访座师的事情。
张籍连连称是,这事他可不敢忘,师徒二人又聊了一番京城见闻后,张籍便起身告辞。
陈教习将张籍送到门口廊台处,看着自己弟子的远去的背影,他长叹一声,眼神忽的极为坚定,回到房间书案前,拿出纸笔,挥笔写道:
“太祖高皇帝时,开榜多南士,考官刘三吾伏法,世祖肃皇旁时辅臣翟鸾二子登第,革职为民,罢诸考官,此非过防也,进一权门、妨一寒士、得一匪人、失一真才、势不得不然也……”
和满清时大兴文字狱,文人稍有对朝廷不满便会招来杀身之祸不同,国朝自太祖、成祖后,对读书人多有宽免优容,有功名之人皆可书言事。
这一风气在南方尤甚,有众多江浙一带秀才一起抵抗官府苛捐杂税的,也有举子提笔投书御史台的。当然书也不是什么好差事,纵然是成功了,也有一项妄议朝政的罪名给安在头,对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若是没成,下场就有些不妙了,轻则革去功名,重则丢掉性命。
就如国子监中的那座明太祖训示太学生的一通敕谕碑刻背后血淋淋的旧事。
大明开国之时,人才缺少,官吏不够用,洪武皇帝朱元璋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对于办学校非常热心,从社学乡学到县学州学这种官私结合的体系就是他在位时大力推行的。
不过他办学的政策和他的性子一样,只有一个字:严。
他所委任的第一任国子监祭酒宗讷,揣摩意,秉承他的意旨,订出许多规条。对待学子非常残,那时的国子监真的如同监狱一般,完不成学业或者忤逆师长者,轻则不给食,重则板子伺候,学子曾有饿死吊死的。
国子监学子受不了这样的迫害和饥饿,频频反抗,声势较大的有两次,第二次学子起事的是学生赵麟,他首先在国子监墙壁贴出了一张壁报,也就是大字报,直言宗讷种种恶行,尽数国子监严规之弊,朱元璋闻之龙颜大怒,不由分说便着锦衣卫把赵麟下狱,随之枭首,并在国子监立一长竿,把他的脑袋挂在面“枭令”示众,震慑众人。
当然在这件事之后,国子监内也进行了整改,去除了一些严苛的规矩,可以说这是赵麟用他自己的生命换来的。
隔了十年,朱元璋还忘不了这件事,又召集国子监全体官员和学子训话,并将训话原文勒石刻碑,警示后人。
这座碑原本在南京国子监,后来永乐帝迁都北京后,修缮北京国子监也在此立了一块一样的碑文,这一事件足以让后者敬畏。
不过,
杀身以成仁,舍身以取义,
今有不平事,铁笔以担之!
时下大明读书人的风骨犹存,脊梁尚在!
此刻的陈教习为保护自己的弟子谆谆叮嘱不让张籍参与此事,但是他却要自己书言事!
第二百七十一章 余府拜谒()
这边自己走后陈教习的举动,张籍并不知道。
张籍出了国子监,回到会馆后,喊来郑泰和李成一同商议拜会拜谒大小座师及房师的事情。
成为了中式举子后,因为还有一科殿试还未考,读书准备是对的,但拜会座师、房师也是应有之意,科举发展了数百年,这已是形成了一套潜移默化的规矩,而且会试的主副考官也就是中式举子的座师也参与殿试阅卷,提前见面打个招呼总是好的,就算不提殿试的事情,在之后的吏部选官中,主副考官的态度也很重要,若是得了座师赏识,那自然是能挑个好地方任职。
今天已是放榜之后第二天,说起来,张籍三人是去得有些迟了。
正好天气不错,张籍三人写好拜帖便一同前往主考官余有丁、副主考许国及春秋房房官府上投拜帖。
拜谒座师自然不能空手,按照时下规矩,带上几册书卷或是文房四宝做礼物表示心意即可,但是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礼物也越送越重,都想在座师面前留个好印象,故而每逢放榜后京师的笔管胡同等出售文房四宝的地方都是极其热闹,珍墨古砚也能卖出不少。
张籍三人先是到了城中余有丁府上,此刻府外停着不少车马。
向前敲门,有一精干门子出来,三人说出来意,递上门生帖子。那精干门子结果帖子扫了一眼便知所为何事,随即笑道:“原来是新科郎君,几位可是来得晚了些,你们的同年早在里面拜会两位大人,还请随我来到花厅等候。”
说着这门子便引着三人来到花厅,此刻花厅处早已有几名中式举子在此等候,几人都是不熟,互相拱手遥遥示意后便不再说话,生怕在座师府上大声喧哗失了礼仪,至于结交,在殿试过后还有琼林宴,释褐礼等活动让众人结识。
众人在花厅中静静的坐着喝茶,也不言语。
门生和座师初次见面多是通个姓名,报个籍贯,简单说上几句混个脸熟定下关系,故而前来拜谒的中式举子都在余有丁正厅待的时间不长,一盏茶时分就轮到了张籍三人入内。
三人进入书房,但见一名老者端坐在一张圈椅上,他旁边侍立着两名长随,这老者定然是本次会试主考官余有丁了。
张籍当下上前俯首拱手拜到:“弟子张籍拜见大宗师。”随后郑泰和李成口称弟子行礼。
余有丁面色带笑喝了口茶,看向三人,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张籍身上。
“你就是张籍?”
“学生正是。”
“那几篇策论好生大胆。”
余有丁这一句话出口,把张籍惊了一跳。
不过他随机就明白这是余有丁在敲打他,并不是真正的不满,否则直接将自己的卷子黜落就行,也犯不着点自己为第五名经魁。
张籍想到此,收拾心神连忙道:“弟子年少不知分寸,或有狂妄之语,还望大宗师提点。”
见到张籍的反应,余有丁满意的点点头诫勉道:“既知自己年少,那就当修身养性,回去之后多读书。”
“弟子明白。”张籍恭声答道。
听余有丁的这个语气,看起来自己的座师对那几篇文章有点不同的意见,对这张籍也很是无奈,这个世道就是这样以中庸为主,文章激进一点锋芒毕露,诚然是可以引起注意,但是并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即便自己的观点策论言之有物,切实可行也受到了提醒。
年轻啊,是资本,同样也是缺陷,但又有谁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呢,想到此处,张籍即刻便释然了。
随后余有丁又对张籍劝勉鼓励几句,两人说完话后,余有丁身旁的一个长随用茶盘端着一杯茶走到张籍身旁,张籍取过茶杯向余有丁敬茶,自此算是定下了座师与门生的名分。
随后郑泰和李成也分别上前答话,并端茶行了弟子之礼,后面还有士子等着拜谒,张籍等人拜师完毕便离开了。
从余有丁府上出来后,虽然春日里天气温度适宜,但张籍三人还是觉得背后湿透了,这就是阁老之威啊。放到后世余有丁这般官位可比拟高官干部,一般人难得一见,居移体养移气,众人有此感觉也不奇怪。
随后三人又一同去拜见了副主考许国,和房师,流程差不多,都是简单聊几句,敬茶拜师。
一下午跑了三个地方,总算是完成了拜门任务,时已傍晚,众人正好回程之时正好路过鱼跃楼。
“郑兄、李兄,今天我做东,不如我等到鱼跃楼一聚如何?”这些日子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会馆中吃饭,还没来得及尝尝京城的名吃,此刻张籍看到车厢灯火通明的鱼跃楼不由得出言道。
“我等自无不可,只是让维桢破费了。”李成闻言笑道。
“哪里用得着给维桢省钱,我可知道维桢兄是三元书坊的东家,这鱼跃楼中的一餐饭还是吃得起的。”郑泰毫不客气的说道。
见两人都是赞同,于是张籍三人下了马车,踏入鱼跃楼。
此刻酒楼中读书人云集,还是如发榜之前一样热闹,没奈何三人还是坐在了大堂中,好在这次人少,比上次付嘉做东摆宴时松快了许多。
大酒楼就是大酒楼,想来后厨大师傅不少,尽管客人很多,张籍三人点的六样菜还是没用多长时间就上齐了。
就在三人喝着小酒,大快朵颐,品尝京师美味时,在张籍桌子一旁,刚刚坐下五六个人,听了几句话,方知他们都是国子监参加今次会试的监生,只可惜全数落榜了,到这儿许是来一醉解千愁的。
但听一名监生道:“这世道对我等寒门低户学子是何等不公。”
又一名监生道:“是啊,你看那大榜之上,多是阁臣之子,我看其中定有蹊跷。”
“不错,定然是打通了关节,那榜上的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