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116部分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116部分

小说: 小学教师在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丙班了如指掌,才能通览全局,有的放矢、科学施教。张籍曾经在外院丙班学习过一段时间,对丙班学子的状态有所了解,至于更为具体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慢慢了解了。

    第四备练习,这个顾名思义就相当于后世的随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是检验学习成果,强化知识记忆理解的最有效最直观的途径。这个做起来就需要费些心思,要先归纳出重点,再根据重点出题。从三十卷的大明律中找出重点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故而原本的讲郎一般都是简单粗暴的让学生熟读背诵。

    有志于做大明版新时代教师和教辅书出版商的张籍当然不会这么做,他就是要整理出一套提纲挈领、包揽重点的试题,通过思维导图和试题将厚厚的几十卷大明律给读“薄”!

    最后一项则是备教法。备教法要切中契合点,就是依据讲师、学生、教材等方面的不同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最能使三者融通的方法,使教师能驾轻就熟,使学生能吸纳接受,使教材能化难为易,使课时能有效节剩时间提高效率。张籍在后世的培训学习中,提法最多的当属“自主、合作、探究”六字课堂教学理念,被当时的同行们戏称为新课标“教学方法六字真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启发式、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还是研究法这些具体的教学手段都要围绕着这六字真言进行。这相比于大明朝当前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流的满堂灌和死记硬背不知道要先进多少倍。

    当然要让学子们适应自己的新式教学法是急不得的,教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培养。毕竟当下学子们哪怕是刚从社学上来的新生也至少经历了两三年的旧式教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需要学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

    张籍正在备课的是大明律中最贴近生活,也是县试中最常考到的《户律》一卷。

    《户律》相当于后世的《民法通则》,分为《户役》﹑《田宅》﹑《婚姻》﹑《仓库》﹑《课程》﹑《钱债》﹑《市廛》七卷﹐共九十五条。此律主要是对时下民间纠纷、社会经济﹑人身关系及婚姻民事内容的立法。

    大明律作为典型的判例法,九十五条中基本上每一条都是一个案件事例,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总结出案例中判决所表达的司法精神和执法依据,再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由浅入深让学生读懂理解,从而去应对科场上的考题。

    此刻书房内炭火正旺,温暖如春,无人出声,安静非常。

    张籍桌角上有一个古拙庄重的螭首香炉,这是城中一个举人缙绅送来的贺礼。张籍读书前杜十娘刚刚放入一颗香丸,少女的焚香手法极其高妙,兼之器具精巧,此时的香炉中烟气几不可见,惟余氤氲香气低回而悠长。

    杜十娘斜坐在张籍的书桌前,左手托着俏脸,右手把玩着耳鬓间的一缕头发,静静的看着张籍在灯下写字备课。

    随着淡淡的香气散发,时间慢慢推移,月亮悄然而升,高悬与夜空中。

    渐渐地桌上砚台中的墨汁快用尽了,不待张籍吩咐,杜十娘伸出一双纤白素手取过放在一边的砚台开始研墨。

    中举人之后的张籍,有家中的免役免税,又有三元书坊的收入,条件较刚入临清城时不知道好了几倍,资产宽裕了自然不用再亏待自己和家人。这书房中的笔墨用具都是杜十娘亲自挑选买来的。

    纸是城中纸坊中的罗纹笺,墨是临清州自产的上好松烟墨,关于研墨,古人有个说法:轻研墨,重舔笔。轻研墨,指的是不要急躁,不要重力压墨锭。时人常说的研墨叫闺阁少女来磨最为合适就是这个道理。

    杜十娘取过砚台后。食指放在墨的顶端,拇指和中指夹在墨条的两侧。开始研磨,按下去时稍微重一点,转的时候轻轻的,均匀用力,好墨研时细润无声,杜十娘研磨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倒是发出了淡淡的墨香。

    正是“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

    就如此,张籍左手持书,右手提笔挥毫不停。

    不知不觉间摞起来十余张书稿,杜十娘一一拿过去细细品读,只见清峻绝妙的小楷落在淡黄的纸笺上,言辞精妙,字斟句酌,层次清析,条理明确。倏尔少女的一双美目再落在张籍的认真的脸庞上,眼中尽显钦慕之情。

    此情此景当真是有几分“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的意境。

第二百零三章 胶泥块与黑漆门板() 
    大明万历十年,冬,十月丙申,苏州、松江诸府大水,冲坏民居以千、万计,漂流田禾十余万顷,死者二万余人,上诏振之,并蠲免钱粮。

    江浙地区水患频起,对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也带来了一些影响,今时较往年的来往商船明显减少,旅人也不多。城内几处码头附近的茶棚中有不少码头民夫和闲散船工。

    在家中备课两日,今天是张籍第一天去清渊书院上课,所以张籍带着随从张成很早就出了家门。

    张籍喜好临清城的各种特色小吃,主仆二人并未在家中吃饭,而是去了狮子坊桥边的馄饨摊吃早餐。在吃早点的时候张籍和馄饨摊的老板闲聊了几句,才知道了南方水灾的消息,又看到水患给沿途运河带来的变化,不禁感慨万千,思绪纷乱。

    现在的大明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初期,天气突变,北方旱灾南方水患时有发生,可以说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也是导致大明帝国迅速衰弱并灭亡的一大原因。因为在内气候突变和水旱灾害,导致大明农作物失收减产,从而农民起义频发;在外则迫使满洲建奴离开白山黑水,四处征讨既为土地也为粮食。

    我大明命途多舛,真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前一阵子托张百万家的关系在南方沿海诸省打听玉米地瓜土豆的消息,也不知道有没有回信了,得抓紧去催催。

    “老爷等等……”

    张籍的身后传来了一阵气喘呼呼的叫喊声。

    主仆二人吃过饭后,一前一后沿河走在去书院的路上,张籍心中有想着事情足下脚步很快,跟在后面的张成身体瘦弱个头又小跟不上他的脚步,这不知不觉间就拉开了一段距离。

    “张成,你还是有待锻炼啊,走得慢不说,这才几步路就累成这样了。”张籍停下脚步转身笑道。

    张成紧赶几步小跑着到了跟前小声道:“原来吃不饱饭,等我以后再长大些就好了……”

    是啊,吃不饱饭,吃饭问题在古代是一直是困扰着人们,限制着社会发展的问题。想到此,张籍迫切想要得到玉米地瓜土豆这些高产作物的心情更加急切了。

    张籍的课是在下午,所以并不着忙,他先带着张成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地点。说是办公地点其实就是一间客房,和初到清渊书院时张老夫子住的那间格局相似,都是外有客厅内为卧室。

    收拾一番后,将书本教案放好,张籍带着张成出了房门去找书院的斋夫。张籍上午来这么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要自制一块黑板。

    斋夫们都住在前院,张籍到时正好看到那个接待过张籍好几次的老斋夫在院中洒扫,他在书院的后勤人员中算是老资格了,一些书院的琐事找他准没错。

    “老丈,我今天初来清渊任职讲郎,需要一些东西做教具,不知老丈可否帮忙找寻。”张籍走到老斋夫跟前拱手作揖道。

    “诶?这不是解元郎吗,不必多礼不必多礼,王教习昨个儿和我们说了张小郎君你要来书院做讲郎,有什么事小郎君尽管吩咐。”老斋夫把手中的大扫帚立在一旁,双手在围裙上一擦,笑呵呵的道。

    “那有劳老丈给找几块平整的木板,最好是能钉在一起,拼成一大块,大约一丈宽,半丈高吧……对了,还有黑漆。”张籍和气的道。

    “唔,能钉在在一起的木板,还要能拼成一大块……”老斋夫想了想道,“小郎君,不知道门板可以吗,后院菜园的院门前段日子坏掉了,换上了一个新的,那旧木门还放在菜园的草棚中。大小上差不多。”

    “有现成的门板?那也行,正好省去了钉在一起的功夫。那黑漆?”张籍又笑着问道。

    “黑漆得到木匠铺中去找,外院做饭的老王头他儿子是做木工活的,我带你去去菜园看看那扇木门合不合适,看完再去找老王头帮忙。”老斋夫对张籍的事情甚为热心。

    “有劳,有劳。”张籍谢过之后,三人一起走向书院的菜园。

    这菜园张籍是第一次来,就在书院第二进院子角落处的一个大门后,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白菘,也就是大白菜和露着绿色萝卜缨子的白萝卜,冬天的菜园种的东西只有这两种。整个菜园大约有两亩地的样子,平时都是由书院斋夫负责种菜维护。

    菜园的草棚就在不远处,在老斋夫的带领下,几人推开了草棚的栅栏门,正见一扇边缘椽子断裂的破旧门板。正如老斋夫所说的,大小正合适。只不过平整的那一面漆面剥落有凸有凹。张籍走上前去支起这扇门板边看边想着该如何处理。

    看出张籍的不满意门板不平,老斋夫笑道:“小郎君,莫急,不如咱们先去找老王头,他儿子惯做木工活,这不平的一面,可以让他刨平……”

    张籍闻言点了点头,专业的事情就让专业的来做,自己负责出思路就好,当下就放下木板,跟着老斋夫向外院食堂走去。

    “张小郎君?饿不饿?是来食堂吃饭么,这过了饭点了,现在没饭了,要不我再做一份,你稍等,一会儿就好……”老王头是认识张籍这个书院黑马的,因为食堂乃是吃饭之地,人来人往很多,在别人的谈论中老王头知道不是张籍的事迹。这会儿看到张籍和老斋夫,还以为他们是来吃饭的。边说着就要去动炉灶。

    “老王头,张小郎君和我不是来吃饭的,听说你儿子是做木工活的,不知道有没有黑漆,能不能到书院来一趟把一块板子给刨平?”

    “黑漆是有,哪里的板子,做什么用?”老王头疑惑的问道。

    “就是菜园那块旧的门板……”老斋夫催促道。

    “行,张小郎君你们先等一会,我回家一趟把我家大小子给找来。”老王头脱下围裙擦了把手,就向门外走去。

    约莫一柱香后,老王头带着一个背有木盒的青年进了食堂,此人就是他大儿子,因排行老大,故称之为王大。

    有专业的木匠在此,张籍详细的向王大说了自己想法,王大也是一点就通。

    几个人来到后院后,抬出门板夹在案子上,王大先是把板子刨平,露出新鲜木纹后,刷上两边黑漆,最后又打了个支架将黑板放上,一个可移动式的黑板就这样完工了。

    张籍拿出早先在乡下家中时用黄胶泥晒成的硬泥块,抬手在黑板一侧熟练的竖着试写了几个字——壬午年冬。

    字迹清晰,手感不错。

    胶泥块加黑漆门板,教学更配噢。

第二百零四章 自我介绍() 
    冬日午后的阳光虽然明亮但似乎毫无热量,不能在寒风中为世界带来了一丝丝暖意,书院丙班讲堂的前后端各放了一个炭盆,加上几十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