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104部分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104部分

小说: 小学教师在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如此,我才要使其明白学海无涯的道理,让他知道读书入仕没那么简单,让他不忘刻苦攻读的道理。此时便取了解元,为时过早啊。”夏副主考一改原来的力荐,反而成了反对取张籍为解元的一方。

    显然夏副主考官虽然非常欣赏张籍的文才,但是却担心一个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高中解元,怕他以后骄傲自满,慢慢的丧失了上进心,担心把他给毁了。

    “夏大人不必多虑,少年高中本来罕有,但本朝却是人才辈出,远有杨文忠公十二岁中举,杨文襄公十四中举,蒋文定公十五岁中解元;近有张江陵……算了,不提也罢,此几人皆少年中举,传为一时美谈。今日张籍以真才实学,志学之龄而得解元,也不出奇。”又有一名阅卷官道。

    他话中所提到的杨文忠公即是杨廷和,杨文襄公即是杨一清,蒋文定公即是蒋冕,至于欲言又止的张江陵自然是刚去世不久的首辅张居正,这些人都是少年中举,创了一番事业。

    “这几人……”一个同考官脸色复杂的把话说了一半,然后又似是带着告诫的口吻道,“也不知此子日后会成长到何等地步……”在场众人都不是傻瓜,这句话的言外之意都听得清楚。

    上述四人的共同点除了都是少年举人外,还有个共同点即是都当过首辅,都不是一般人,这权倾朝野的张居正才刚刚过世,保不齐以后又会出现一个权相。当然这些想法都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

    这句话一出,大堂中瞬间安静了,众人心思各异。

    此时忽的一个说话声打断了场间的安静。

    “此乃是吾皇圣明,吾辈躬逢盛世,这才有少年英才辈出的盛况。”又见一年老的阅卷官摇头晃脑的又道,“以往那些少年举子皆是南方士子,而今在吾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亦有如此英才,此事岂不美哉!”

    于是乎,现在的情况是:一个副主考,六个同考官,这会儿拆完名,看清张籍年龄后,意见又有些向左,有的赞同,有的有异议。

    意见各自说完,众人都看向乡试总裁官沈鲤。

    何为总裁者?一并事务皆由其裁定也。这就到了沈鲤行使他权力的时候了。

    乡试总裁官沈鲤看了看众人,沉思片刻,摇了摇头沉声道:“考卷糊名之时,诸公皆以为可;而今拆名之后,又生异议。此何也?公心不在者乎!国朝多有神童,此乃国之祥瑞,盛世之兆也,且今此子凭其真才实学得诸公之荐,若仅因年少而弃之,尔等以为可乎!”

    这一番话说的众人皆是一凛。

    沈鲤说完扫了一眼众人表情,又道,“既已批之,不可改也,就此书榜!”

    此语一出,至公堂上众人应诺

    至此乡试中举人选全部落定,

    解元何人也?

    临清州,名张籍者!

第一百八十一章 重阳放榜() 
大明万历十年,九月初九,重阳之日。

    自唐定下重阳节以来,九月初九这天,离人游子思乡吟咏,文人墨客悲秋颂菊。往年的济南府也是如此,人们或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或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习俗即是如此。

    不过今年与往日不同,济南城中登高踏秋的少了,人们都奔向了城中大明湖畔的贡院处。

    九月初九良辰吉日,今日乡试发榜!

    这天一大早,张籍在天还没亮时就醒了过来,此刻窗外还是一片漆黑,但他的心中却一点睡意也无。

    张籍起身披上衣服,点上蜡烛,转头看向同屋的三名同窗,发现方清之竟然也睁着眼睛没睡,此时他做起身子,正向着张籍看来。张籍将手指放在嘴边做了一个嘘的噤声手势,各自回身穿上了衣服,随后两人轻手轻脚的出了房门。

    “方兄也睡不着啊?”客栈二层的走廊中,张籍出声问道。

    “唉,今日乡试发榜,不知我能否中举……”不曾想平时颇为乐观的阳光青年方清之也有如此抑郁闷闷不乐的时刻。只听他又道:“我外出读书已经五年了,五年来除却岁末回老家,其余时间全在书院中,为的就是能有乡试中举的一天,若能如此……哎……”

    说了一半,方清之又止住了,似是有心事。

    “若能中举又如何?”张籍好奇的问道。

    “若能如此,我当可实现夙愿……”许是平时没有和人说过,憋闷得久了,今时有感而发不禁想找个人倾诉,方清之将他自己的事情缓缓道出。

    原来方清之在老家曾救过一落水的女孩儿,女孩儿是当地有名的乡绅举人老爷家的小姐,因落水相救少男少女互生情愫,方家不过是一乡下小农,勉强算得上中农之家,虽有几亩自留地,但是身份地位如何能举人老爷相比呢。

    方清之缠着母亲去提亲,门不当户不对,结果可想而知,那举人乡绅拒绝了,好在是诗书传家的门第,并未向方清之母亲恶语相向,在得知方清之在社学读书且功课优异后,禁不住女儿的恳求,向方母定了五年之期。

    若是方清之能一路高中举人,则允诺两人婚事。方清之闻听此事后,更加发奋努力,不仅考入了清渊书院,还科场连捷县府院三试顺利通过,成为县学廪生。如今更是前来参加乡试,这最后一道关卡若是过了,他就能抱得美人归。

    五年之期,方清之从当时的十九岁少年,成长为二十四岁的青年;他当时就救下的少女也从十四等到了十九岁。如今已是最后之期,乡试放榜就在今日,前路未知,他的心中岂能不彷徨、岂能不焦躁。

    这是一个老套的情节、是一个老套的故事,但是当它放到你朋友或家人身上时,这就不在是故事,而是真人真事,这让人听后,心中自有那么一分让人动容的悸动。

    对方清之所说的事情,张籍自然是无能为力,只能拍拍自己这位朋友的肩膀以示安慰鼓励,剩下能做的就是安安静静的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就在两人说话的同时,天色也渐渐的亮了起来,客栈中人们渐渐醒来,走动声,说话声也多了。这时,王讲郎组织起想去看榜的同窗们一起前去贡院。

    或许是有的同窗考得不好,或许是心中忐忑不敢面对现实,或许是忧惧大悲大喜怕心脏受不了,有人不想去看榜,若是中了自有报录人前来报喜,若是没中也不必在众人面前失态,王讲郎是过来人,对此表示理解,也没有勉强,到最后共有七人没有前去。

    收拾齐备,王讲郎和十三名书院士子,一同出了客栈,向济南贡院走去。

    这才清早,街道上就有了不少行人,和张籍一行一样,他们也多是向着贡院方向前行。

    不多时,众人便来到了贡院前,远远的就能看见贡院放榜的照壁处挤满了这一次赴乡试的生员和他们的家人。士子们有的双手负后,翘首以盼,有的故作云淡风轻,有的则是抓紧一点,趁着这还没放榜前的时光,和几个朋友闲聊,能开心多久是多久。

    王讲郎来过许多次济南,就近找了个茶铺让众人坐下,四五人一壶清茶,分三桌就做,这也是来的早些,还有就是大多数外地士子不知道有这么个等候的去处,要不然这茶铺肯定一个凳子也不剩了。

    就这样清渊众人,一边谈天说地一边等待着贡院大门开启。

    时间慢慢推移,茶铺里等候的士子也越来越多,茶铺老板笑得合不拢嘴。

    眼看天近午时,茶铺里的张籍并未起身,招手唤来伙计,想要让他续水。这会儿他可不敢轻易离开座位,如今茶铺内外挤人员众多,抢座位是家常便饭,稍有空余就会被人惦记。

    被招呼的手忙脚乱的伙计,刚掂着大茶壶走过来,就听到茶棚外有士子喊道:“出来了!出来了!贡院里彩亭出来了!”

    顿时整个茶铺里就像火山爆发了,声浪一下子几乎要掀翻房顶,然后人潮汹涌,争先恐后的冲出茶铺。

    消息已经传开。街头俨然是人山人海,走也走不动,狮子桥上也满是人,士子们只好站在道旁,对着贡院方向翘首以待。王讲郎三次带队前来乡试,见惯了这般场景,当下安抚清渊众人不要去挤,等到茶棚里人不多时,他才让众人站起身来凑到一扇窗前——人们都只顾往外跑往前挤了,不曾想在这扇窗前也能看到贡院照壁前的情形。

    按照以往的规矩,乡试上榜名录要先填好后要放入彩亭,然后再抬到照壁上张贴。

    不多时,众人果然远远地望见贡院内至公堂方向出来几十名兵丁,他们簇拥着一顶彩亭,身后有乐师唢呐锣鼓,吹吹打打,就这样穿过三大牌坊,好不喜庆。

    彩亭身后便是乡试总裁官沈鲤,夏副主考,六位同考官,提调官、监试官、监临官、山东布政使等一行朝廷大员,他们在一众官兵的护卫之下,从另一旁登上了贡院旁的唱经楼。

    这时,彩亭也已经到了照壁处。

    诸事齐备,乡试发榜就在此刻!

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极而泣,莫不如是() 
万历十年,九月,丙辰,帝以皇长子生颁诏天下,大赦,免各省田租三之一。八月下旬皇长子常洛出生,因万历皇帝对其不喜,故而直到九月初才晓谕四方,并大赦天下,减免全国田租以做庆贺。又时逢山东乡试放榜,此为山东百姓两喜。

    朝堂之事尚远,暂且不表,单看济南贡院发榜事。

    贡院前照壁就那么大,不是所有士子都能看见的,所以必须另立一楼,由贡院衙役唱名,此楼即为总裁官沈鲤等人所在的唱经楼。

    蟾宫折桂,放榜唱名。这是每一个读书人一辈子的荣耀。

    此刻照壁墙这边早已准备完毕,不仅在下方围了一圈栅栏,还有两队兵丁严密把守。以阻止看榜人靠的太近从而毁坏榜文。

    尽管如此,在这栅栏外面也已经里三层外三层被围的水泄不通。在兵丁和衙役的呼和下,装着乡试榜文的彩亭终于来的了照壁前。

    “轰、轰、轰!”

    “轰、轰、轰!”

    只听场景楼上传来六声炮响,在万众瞩目之下五名书办从彩亭中请出乡试桂榜,两人持卷,两人刷墙,一人接应,各自分工明确,自有成法,小心翼翼的将榜文张贴在照壁上。

    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忽然一静,倏尔又人声鼎沸,好似开了锅一般,人人睁大着眼睛去仔细看榜。榜文上的字体有茶碗口大小,行列整整齐齐,不用靠得太近也能看得清楚。

    这时大街上喧闹非常,人与人前拥后挤,十分混乱。唱经楼上的沈鲤居高临下将此看的清清楚楚,眉头一皱招来一名书办吩咐几声。

    “哐哐哐!”一阵锣声响起,人们听得高处传来锣声,纷纷看向唱经楼,场中一时安静下来。

    沈鲤见此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走到门楼栏杆处,大声道:“承吾皇之恩德,举抡才之大典,惟公惟德……”照例一番讲话,沈鲤向随身书办示意后返身归座。

    当下书吏安排一众大嗓门衙役开始唱名。按照乡试的规矩,先唱名的是副榜,然后是正榜,最后是五经魁。

    唱名内容包含考生名次及籍贯住址,中了副榜的被称为贡生,今科副榜贡生十名,贡生也被称为副魁,回到家里也可以打块牌匾,挂在门上了,不过与正榜举人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