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挽明 >

第494部分

挽明-第494部分

小说: 挽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池,即便是这座城池已经被烧毁了大半。

    但是黄台吉也不愿意由自己来主张退兵,现在这个局势同西路明军大营前受挫可不是一回事。当时后金军队虽然受挫,但他们对明军还占有着优势,就算是撤退,也可以说是取得了胜利才撤退的。

    之所以黄台吉会如此重视表面上的胜负,也是因为他希望通过这次伐明战争,向草原上的蒙古人证明,明国已经腐朽不堪,而后金国势才是蒸蒸日上。草原上的蒙古人应当臣服或是投奔后金国,跟随女真人一起进攻明国,才是蒙古人最好的选项。

    但是后金军队破关之后,攻城、攻营都遭遇了失败,现在连野战都被明军打胜了。他极力主张的绕道伐明,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让跟随后金入关的蒙古各部意识到,大明还没有腐朽到可以被外敌任意欺凌的地步,一旦让大明缓过来,他们这些跟随后金攻打大明的蒙古部族,恐怕下场就不会太妙了。

    无法达到出兵前设立的目的,黄台吉认为这场战争他已经失败了。不过这场失败的战争也许会动摇蒙古各部对于后金国的信心,但他绝不允许这场失败动摇他在后金国内建立的政治秩序。

    因此,他可以同意撤兵,但绝不会在女真大小贝勒面前表现自己的软弱,主动提出撤兵的提议。黄台吉环顾了帐内众人的神情,他不由有些后悔,早知道他就应当让济尔哈朗同莽古尔泰调换一下,让济尔哈朗坐镇遵化大营,而让莽古尔泰跟随大军的。

    以莽古尔泰急躁的性格,恐怕不用他引诱,便会第一个出声主张退兵了。而现在帐内的众人,不是准备看他的笑话,便是反应过于迟钝,无法了解他的心理,因此不敢站出来支持退兵的主张。

    黄台吉还在思索,应当挑谁来开这个口的时候,年轻的豪格已经忍不住打破了帐内的沉默,愣头愣脑的说道:“这有什么可考虑的,明国皇帝既然在三屯营城,就请汗阿玛准许让我为先锋,明日我带着镶黄旗将三屯营城打下来,拿了那个明国皇帝到汗阿玛面前。汗阿玛想让他做什么,他还敢不做什么么?”

    豪格的话差点让代善将自己的胡子拔了下来,大帐内的众人也脸色古怪的看着豪格,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黄台吉终于无法沉默下去了,他突然板起脸对着豪格怒斥道:“我们在这里商议军国大事,诸位叔伯贝勒都没有出声,要你出来逞什么能?你当作战是儿戏吗?若是你带着镶黄旗就能拿下三屯营城,我和诸位贝勒们还需要如此为难?滚出去清醒清醒脑子再回来,别在诸位贝勒面前胡说八道…” 

第718章 使者人选() 
将豪格斥出大帐之后,黄台吉才重新恢复了平和的语气对着众人说道:“这次入关之后,我军连连受挫,这责任到也不能全丢给那些领兵作战之人。

    比如我就有责任,我此次命人收集了辽东、蓟州、宣大等地的情报,却忘记派人去了解那位明国皇帝的品性。因为我以为一个自幼成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冲龄少年,两年时间说不定连明国朝堂上那些官员都认不熟,更谈不上什么事权一统了。

    明国天子年纪幼小,朝堂上未必不会有跋扈的权臣。因此我军绕道破关之后,明国朝堂之内光是君臣互疑争夺军权浪费的时间,就会给我们留下足够的时间冲入京畿地区。

    然而现在看来,倒是我过于小看了这位明国的少年皇帝,也高估了明国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的能力。想不到我军刚刚绕道破关而入,这位小皇帝就能冲破朝堂上那些大臣的阻扰,亲自带兵出征。还能抽调出这么多兵力和物资到前线来。

    都说明国这些年各地灾荒连连,各地都有流民起事,似乎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现在看来,却也并非如此。明人有句话说的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话说的不错,明国这条长虫,还没有死透啊。”

    黄台吉的亲信们终于听出了主子话语中隐含的退兵意思,于是济尔哈朗迅速接口说道:“这怎么能是汗主的过错,这都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没有能够为汗主分忧,下面的奴才做事不够尽心尽力,没有把明国皇帝的情报给收集回来啊。”

    德格类也随之附和道:“和硕贝勒说的是,汗主心胸宽大,明明是奴才们做错了事,汗主却不愿责备这些奴才,反而自己承担了这个责任。臣以为,古之圣王也不过就是如此了。如果我们将汗主的仁厚当做了汗主的责任,这岂不是对于汗主的大不敬?

    更何况,此次伐明我们也不是一无所获,起码知道了新登基的明国皇帝,并不是一个易于之辈。待到下次伐明,在汗主的关注下,这明国皇帝岂能再如今天这般得意。他日他若敢再冒险亲征,必被汗主所擒,届时明国上下岂敢不对汗主俯首贴命。”

    济尔哈朗和德格类一唱一和之间,不仅洗白了黄台吉所谓的责任,还带出了退兵的提议。某些人听后心里自然很是不满,但是他们却也没有这个勇气,第一个跳出来指责黄台吉的责任。

    代善看了看左右,不得不亲自出马说道:“其他的先不论,你们两人这说了大半天是不是要撤兵?当初我和三贝勒就说过,我军劳师袭远,若粮匮马疲,敌人环攻,则无以为归计。

    现在明军东西两路夹击我军,而遵化城又没有攻下。我军若是就此撤退,你们难道以为明军就不会追击我们么?那么到时候谁来为大军殿后,护卫大军出关?

    我左路军数千人马失陷于明军之中,这些人要不要解救出来?又要怎么去解救?难不成,就这么将他们抛给明军,我们自顾出关?那么将来谁还会跟随我们伐明呢?”

    看到代善出面,岳托赶紧上前替黄台吉解围道:“当初联络各位贝勒、八旗固山坚持伐明的是我,若是有什么罪责,我都愿意一力承担,绝无二话。”

    代善死死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想着是不是就此将镶红旗整个夺回来时。十多位小贝勒和几位八旗固山都单膝跪地,一起向黄台吉请罪,说此事不能完全怪罪于岳托。中途改换出征目标,他们当时也是赞成了的,不能让岳托一个人承担这个责任。

    看着大部分女真亲贵表现出来的支持黄台吉倾向,代善也只能冷冷的“哼”了一声,方才缓缓的坐了回去。

    一直冷眼旁观着帐内众人表现的黄台吉,这才亲热的开口对代善说道:“二兄说的还是有道理的,我当初真的应该坚持听从二兄的意见,今日才不会让左路军遭遇如此失败。

    关于殿后事宜,二兄也勿烦恼。只要我八旗还有一兵一卒留在关内,我便不会出关。两黄旗和两白旗将士同我一起殿后,其他各旗可从大安口先出关。

    至于左路军被俘的人员,我自然不会丢下他们不管。不管是撤退也好,解救这些被俘的人员也好,我们都需要一点时间。

    因此,我明日打算派出使者去三屯营城议和。在议和期间,我军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撤退,而不必担心会受到明军的追击了。

    而且我还顺便打算让人看看这位明国皇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现在遇到的小小挫败,究竟是他有意为之?还是因为年轻人的热情,所以做出了一些我们无法预料的举动,才幸运的挫败了我们的军队。

    如果是前者,也许我们就要重新考虑对于明国的战略。如果是后者,我们只需提高对于这位明国皇帝的关注就可以了。”

    利用议和争取撤兵的时间,帐内的女真亲贵们都没有反对这个方案,不过代善随即下意识的问道:“那么汗主打算派谁去负责议和?”

    黄台吉打量了一眼帐内的众人,方才开口说道:“我看,就让察哈喇戴罪立功,然后给他配备一个汉官通译就可以了。”

    代善看了看身边的女真亲贵,不由摇着头说道:“察哈喇虽然是我正红旗的调遣大臣,但我也不能包庇他。他同武纳格两人率领近万兵力,居然被第一次上战场的明国皇帝打的溃不成军。现在汗主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要是再被他搞砸了,岂不是连我们也要被他拖累了?兹事体大,我们不能将这样的任务交给一个能力不足之人吧。”

    黄台吉看了一眼代善,又看了看其他人的表情,终于退让着问道:“那么大贝勒以为,谁去担任这个议和的使者为好呢?”

    代善的目光扫过了帐内的众人,但是帐内的女真亲贵却都避开了他的目光。虽说那位明国皇帝抓住了多罗贝勒杜度之后还能重新放回来,但是在座的女真亲贵们可不确定,他们能够有杜度这样的待遇。而且,现在这个使者人选,显然成了代善和黄台吉之间的角力,担任这个使者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代善迟疑了半天,终于在某个低头不语的贝勒身上停留了下来,说道:“我们此次议和的对象乃是明国皇帝,这出使的人选不可草率挑选,必须要在我后金国有相当的地位,才能被明人认为我们的确有议和的诚意。

    此外,听闻明国皇帝年仅19,若是我们挑选一位年纪较大的人去,恐怕难以得到明国皇帝的认同,议和之事未必会顺利。我觉得还是挑选一位年纪相近,人品贵重的先汗子孙前去,也许更能获得明国皇帝的好感。

    另外,先汗曾经说过,那些汉人可用而不可信。我们挑选的这位使者,应当懂得一些汉话为好。否则若是充做通译的汉官见到了明国皇帝心生畏惧,议和之中出卖了我军的情报,又或是有辱我后金国的威望,而使者却一无所知,到时岂不是让我后金国成了明人的笑柄?”

    车尔格、恩克等人顿时上前说道:“大贝勒说的不错,这议和一事甚为重要。的确应当慎重挑选,吾等以为,非镶白旗旗主墨尔根戴青贝勒,不能担当此重任。”

    代善此前说了许多条件,但是众人一听便知道,代善想要提议的使者人选究竟是谁。当代善的亲信,指名道姓的点出了多尔衮的名字之后,帐内的女真亲贵们顿时争执了起来。

    两白旗将领和年幼的多铎都积极的反对这个提议,但是两红旗、正蓝旗的将领们则认为,推荐多尔衮充当使者,纯粹是出于公心。毕竟这次被俘的女真将士之中,两白旗的人数最多,身为镶白旗旗主的多尔衮担任使者,可以更好的解救自己的部下。

    黄台吉正迟疑不决,他虽然想将同明人议和之事抓在手里,但是拿多尔衮的生命去冒险,他也觉得有些不划算。多尔衮三兄弟之中,阿济格性格暴躁且毫无脑子,一向不得两白旗将士拥护。

    而多铎年幼,从小就性格怪异。据说还在私下经常抱怨,说他的母妃不是自愿殉葬而是被人害死的。也只有多尔衮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性格稳重,不但能够得到两白旗将士的拥护,还能管住多铎,替黄台吉减少了不少麻烦事。

    当然,也因为多尔衮作为两白旗将士主心骨的存在,黄台吉对于两白旗的分化始终没有多大进展。他虽然可以通过多尔衮兄弟驱使两白旗的将士,但是想要将两白旗变成完全听命于自己的部众,却显得困难重重。

    不过黄台吉还没有在心里下定决心的时候,镶黄旗的固山额真达尔汉却替他下了决心。在这些女真将领争执之际,达尔汉突然出声说道:“我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