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第1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一顶葡萄牙王冠…”
宋献策下意识的就反应了过来,瞪着对方的眼睛说道:“你想要向西班牙国王购买葡萄牙的王冠?”
张国纪轻轻拍了拍手,依旧面带微笑的说道:“正是这个想法,只要西班牙人打输了这场战争,他们就再也无力平息葡萄牙人的反叛了,葡萄牙王国的独立就是一个时间问题。
不过西班牙人还掌握着教廷和旧教联盟,因此葡萄牙人的独立很难被西班牙及欧洲各国所承认,荷兰人的独立不就打了几十年么,葡萄牙人估计也不会例外。
但是有着荷兰人的前车之鉴,西班牙人恐怕还是会好好考虑是否要用武力去征服葡萄牙人了。那么这个时候,葡萄牙王冠对于西班牙国王来说就是一根鸡肋,就算他强行戴在自己的头上,葡萄牙人也是不会承认他这个国王的。
可假如这个时候我们为伊莎贝拉公主出价购买这顶王冠,对于西班牙人来说却是一项极好的选择。既能保住国王的体面,又能为失败于法国后的西班牙王国获得一笔重整军队的资金。
而对于我们来说,拿到了这顶王冠,除了让我们夺取葡属海外殖民地变得名正言顺之外,还能够同布拉干萨公爵进行一些交易。这个想法难道不够好吗?”
不过宋献策显然没有被张国纪描绘的前景给迷惑,他霍的起身在房间内来回踱着脚步,脸色不虞的向张国纪低声呵斥道:“真是见鬼,你们是被黄金冲昏了头脑了吗?埃德蒙船长就该把那个葡萄牙人丢进海里,把这个秘密沉入到海底去…”
张国纪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不解的问道:“为什么?找到黄金究竟有什么错?陛下和朝廷不都是一直鼓励臣民在海外四处寻找黄金和白银的吗?”
宋献策停下了脚步,恶狠狠的盯着他说道:“这些欧洲人向海外殖民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财富,这样一个大金矿如果落在我们手中,又距离欧洲这么近,难道你还指望他们坐在一旁看着我们吃独食?
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都可以找到理由向我们声索金矿的所有权,法国人和英国人又怎么会放过插上一脚的机会。因此,只要金矿的消息传扬出去,我们在欧洲的布局就可能毁于一旦,从而变成欧洲各国联合对付的目标,毕竟大西洋从来不属于大明。
再说了,我们何必要自己去挖掘黄金、白银,只要我们控制着输入欧洲的大宗商品,这些黄金、白银迟早还是会流向大明的…”
张国纪顿时沉默了下去,虽然他觉得宋献策说的不错,但是有这么大一个金矿放在自己面前不拿,那恐怕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了。
可是他心下虽然不服气,面上却不敢表现出来,只能咬着牙说道:“那么照你的意思,这个事情要先中断了?”
宋献策也是沉默不语良久,方才缓和了神情问道:“我们可以停下来,郑侯那边能停下来吗?”
张国纪的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良久才说道:“你知道的,郑侯可不是我们能指挥的。”
宋献策顿时摇着头说道:“那么事情就会变得更糟,没有名义的状况下去进攻葡属殖民地,只会激起西欧各国的反感,让我们很难在欧洲再找到什么盟友了。”
思忖了一会之后,宋献策握拳说道:“这样看来,我们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先拿到葡萄牙的王冠再说。好在英国现在内部混乱的很,无力干涉外务。而法王和黎塞留主教身体都已不大好,如果能够控制住法国的政局,那么到时就能将金矿发现的影响力尽量控制住。也不知,库尔缠在英国究竟在做什么,他都好久没传什么消息过来了…”
第864章 伦敦一()
在宋献策惦念着在英国的库尔缠究竟在做什么时,库尔缠却正在伦敦西郊的住所内写着自己的日记。这是一幢相当不错的英国乡村别墅,从他书房的窗口望去,还能眺望到远处威斯敏斯特城堡高如利剑般的塔楼。
如果在沈阳的老友此时再见到库尔缠时,恐怕已经很难再认出这位满族中少有的秀才了。他不仅剪掉了自己金钱鼠尾的发型,也没有留汉人样式的长发,而是同崇祯一样留了一个短发,身上则穿着近卫军样式的衬衣和长裤。
50出头的他因为长期骑马锻炼,依旧保持着极为健康的身体,贴身的近卫军样式服装也给他增添了几分精神,让他显得很是英气勃勃。
一月的伦敦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而英国式样的石砌建筑虽然看起来很华丽,但是住着可一点都不舒适。不过有着壁炉取暖,英国的上层人士倒也丝毫不会感受到什么寒冷。
一般无事时,库尔缠喜欢坐在壁炉前看书,或是捧着一杯热茶或咖啡站在窗前观看着街道上的行人。当然,在这个时节外面只有连绵不绝的冻雨和偶尔行色匆匆的马车经过。
和中国不同,甚至和欧洲大陆的国家也不同,英王和贵族们并不喜欢居住在伦敦城内,而是选择在城市西面的泰晤士河边修建了一座城堡,把宫廷保卫了起来。在这座城堡内,不仅有着国王的宫廷,也有着教堂和议会,整个英国的头脑都位于其间。
在伦敦待久了之后,库尔缠很快就明白了王室和贵族为什么不待见伦敦城。这座城市简直就是一个露天的垃圾堆,伦敦市民往街道上丢弃的可不仅仅是一点厨房垃圾。在伦敦城内行走,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脚下踩的究竟是屎尿还是烂泥。
所以伦敦的上层人士出门时,总要在自己的鞋子外面再穿上一双木套鞋。这也是为什么大明生产的橡胶雨衣和橡胶长靴在伦敦这么受欢迎,雨衣可以抵挡头顶的突然袭击,而长靴则能隔绝这些污秽,且容易清洗。
不过和这些肮脏的生活相比,更让人恐惧的是城市内因为卫生问题不断爆发的瘟疫,平均每三年就要爆发一次。
于是远离城市,居住在森林和清澈小河环绕的乡间,也就成为了王室和贵族们提高自己生活品质的好办法。
但是随着伦敦人口的不断扩张,仅仅花了40年时间,伦敦的人口就增长了一倍,现在已经突破了40万人。于是曾经是王室和贵族们的世外桃源的城市西郊,也终于成为了伦敦第五大城区法灵顿区。
当然,能够居住在这里的人非富则贵,最起码也是一个出色的职业者。因此和城内拥挤的街道不同,这里大多是独立的花园建筑,并且有着自家的水井。
不过对于库尔缠来说,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也还是太过糟糕了,甚至比不上那些居住在深山野林里的生女真人。起码那些生女真人尿急了,也不会想着在壁炉里解决,更是和他在北京的生活难以相提并论。
他之所以要减去鞭子换上现在的服装,说到底也是被英国的公共卫生环境给逼迫的。满人的衣服他不能穿,汉人的衣服在这里根本穿不了,他又无法像那些英国贵族学习穿着,便只能穿崇祯设计的军服了。
老实说,库尔缠几乎刚到伦敦就想回国了,但他也知道这是一种奢望。以他的性子,在北京恐怕更为煎熬,不是生活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他虽然喜欢汉人的文化,但却并不想帮助汉人的皇帝对付自己的族人。不过崇祯待他却又是相当的礼遇,并没有拿他当成阶下囚看待,还常常以汉满和谐的名义召问于他。库尔缠虽然忠诚于爱新觉罗氏,但是他心中并不认为努尔哈赤灭绝汉人的政策是对的,否则他也不会劝说黄台吉穿戴汉服,以消除满汉之间缔结下的仇恨了。
因此皇帝将他遣来欧洲,对他来说确实是一种解放了。但问题就在于,他完全不明白自己来这个地方究竟要做什么,皇帝交代他的任务实在是太宽泛了,维护中英两国的友谊,但尽量多观察少干涉英国的内政。
原本作为他副手的宋献策和张国纪,几乎就没有来过英国,一个在荷兰,一个在巴黎,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务,这让他想要找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至于英国这边,英王查理一世很少召见于他。在苏格兰人起义之后,这位英国国王除了每次派人通知要对大明的货物加税之外,更是不愿意和他见面了。
在他的影响中,这位查理一世陛下身材矮小,因为口吃而不愿多说话,在他和议会、苏格兰臣民之间的斗争中又显得优柔寡断,反复无常。
当然,在伦敦待了这么久之后,库尔缠也认识了不少贵族和商人,在和他们的交谈里,他也大致了解了这位英王的过去。
事实上如果不是查理一世的兄长染上天花去世,英格兰的王冠也落不到他的头上。而在查理一世12岁之前,因为其兄长的缘故,也没人关注过这位沉默寡言的王次子。
但是等到查理一世登上了王位之后,英国人才发现这位看似沉默寡言的新王,内心却有着一颗执拗的心。虽然他登基之后对宫廷进行了整顿,堵住了其父时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的风气,让王室的预算渐渐达到了平衡,不过其独断专行的施政方式却引起了议会的不满。
因为英国的政治传统是,国王的政令应当告知议会,征求议会同意之后才能统治下去。而不是宫廷擅自发布命令,直接通知各郡实施。
这种政治的传统应当归结为英王在国内缺乏一种强制性的力量,毕竟在和平时期的英国,既没有常备军也不存在有组织的警察人员,国王在紧急状态下召唤的武装人员还不到100人。
国王身边的宫廷人员虽然有2000,但大多是厨子和仆役,剩下的则是不到1000的文职官员。作为宫廷最重要的官僚机构法院和枢密院,这两个机构的办事人员简直少的可怜,国王想要寻找一些资料以供决策,都往往找不到人替他找出资料来。
在库尔缠看来,国王身边真正可以算的上管事衙门的,大约只有海军管理衙门和财政衙门,起码这两个部门还能找到人做事。
至于地方上的事务,一是由士绅负责,一是由郡政府管理。但是,英国的郡政府掌握在近3000个士绅手里。虽然这些士绅是由王室挑选出来的,但王室也只能从各郡中80个最富有和声望最高的家族中挑选50人左右。至于剩下的200个左右的自治城市,权力则掌握在12—100人的商人和手工业团体内,他们世代垄断着对于这些城市的统治。
而在乡村中,负责治安的治安法官必须得由乡绅担任,至于民兵和临时民警,大多是由这些士绅土地上的农夫轮值。也就是说,失去了士绅阶层的支持,查理一世除了海军和税收部门之外,几乎什么事都做不了。
所以,当查理一世强行解散议会,宣布无限期中止议会召开后,就引起了广大乡绅们的极力不满,私下称他为暴君。
可是在库尔缠看来,这完全是议员们的咎由自取。他并不是以忠君爱国的角度出发,而是以一个局外人看待英王和议会之间冲突的根源得出的结论。
在查理一世刚刚登上王位的时候,他还是依照着传统打算和议会商议着执政的,不过很快议会就给了他迎头一棒。
在他刚登基不久,议员们就鼓吹要向西班牙开战,这是配合丹麦王国向哈布斯堡王朝发起的战争,查理一世选择了服从议会的决定。
但是这位年青的国王低估了这些乡绅们的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