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第10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前的军事演习中,近卫军已经连续两年获得了优胜,可谓是京畿战斗力最强的一只军队。当然,这只军队虽然驻扎于丰台,却不受京畿都督府和总参谋部的指挥,而是和守卫皇城的御前侍卫部队一样,直接听命于皇帝自己。
皇帝能够把这只部队交给他使用,已经足够证明了他对于这次营口作战的重视程度。而近卫军的性质和地位,自然也不允许总参谋部将其白白消耗掉。毕竟这只军队的骨干都是明军的烈士遗孤出身,好比汉朝的羽林孤儿,是对皇帝最为忠诚的一只军队。
就在孙传庭向皇帝作出保证,表示自己一定会出现在第一线进攻部队中的时候,河南府知府夏允彝、洛阳知县牛金星和一群官吏正站在洛阳东门外的列车站台上等待着,今年南方第一批秋粮的到来。
随着洛阳到襄阳、郑州到汉口、洛阳到徐州这三条列车主干道的修通,河南南北两端和东西两侧已经脱离了运河的运力限制,拥有了更为快速且方便的交通运输方式。这也使得今年湖北、湖南的秋粮不必再经长江、运河水道绕一个大圈子进入到河南地区。
对于今年这样的年景来说,粮食运输效率的提高,不仅在于可以尽快稳定住河南地方的灾情,重要的是可以救活许多本不该死的百姓。当灾区人口开始大批死亡时,地方上的社会秩序也就无力再继续维持下去了。
朝廷的军队驻扎在交通要道还可以,但是别指望把他们派到穷乡僻壤去执行封锁任务。灾民自己都没食物了,如何还供养的起军队。而如果能够把粮食运的进去,又不必要求军队进入维持秩序了,只要有粮食地方上就能重建起秩序来。
因此今年秋粮北运的时间和规模,都决定着河南灾区的百姓能否成功的度过这个荒年。而此时赈济河南灾民最为关键的地区,一在于信阳、一在于开封、一在于洛阳。
信阳乃是河南入湖北地区的交通要道,河南南部灾民逃荒必定聚集于此。而开封、洛阳是河南北部的重镇,又是运河和黄河水道的交通枢纽,灾民逃往此处生存的几率比逃亡他处更高一些。
而朝廷虽然对河南灾区的人口流动进行了严格控制,但是也依然在这三处地方建立了大批的营地,以安顿那些已经逃亡到这些地方的流民。一方面可以引导这些流民中的精壮兴修一些公共工程自食其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这些流民串联作乱,滋扰地方。
在以往的灾年里,灾民优先选择的还是南下湖北或是前往靠近运河的开封,洛阳只有周边地区的灾民才会考虑。但是随着朝廷在洛阳修建了国家储备粮仓,并开始投资建设这个中原重镇之后,洛阳的吸引力却陡然超过了南方的信阳和东面的开封,成为了河南灾民逃荒的首选之地。
虽说在朝廷的大力投资之下,洛阳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几乎没有上限,但是半个河南省的灾民这样不停的流动过来,就算背靠着国家储备粮仓,河南府的士绅百姓也有些承受不了了。毕竟这洛阳粮仓可不是专供洛阳地方的,而灾民也并不都是愿意安分守己的良民。
就算在洛阳的朝廷官军震慑下,城外的灾民没有闹出什么民变来,可流民营地附近村庄偷鸡摸狗的事件却陡然翻了几番。如果不是夏允彝、牛金星等一批青年官吏这两年苦心治理地方,获得了河南府百姓的认同,本地士民对于这些外来流民的排斥早就闹将了起来。
河南府虽然也在灾区范围之内,但是凭借着洛阳本身在发展的工业和利用风车、蒸汽机抽取的地下水,作为一个靠近黄河边缘的地区,洛阳的地下水并不匮乏,因此今年这个旱情也只是让河南府的农业欠收,但是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旱情虽然使得河南府的棉花收成不好,影响了棉纺织业的开工,但是洛阳的玻璃制造业、水泥制造业和小五金手工业却没有受到影响。甚至于因为大批流民的到来,为这些工坊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反而使得工业产值比去年翻了三倍之多。
工业上的产出不仅弥补了农业上的损失,也为洛阳创造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市面,流民不仅仅带来了廉价劳动力,同样也制造了一个巨大的物资需求市场。只要能够让这些流民安顿下来,洛阳起码能够减少20年的发展时间。
而想要把今年的灾害变成洛阳人的好事,这一切的前提还是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粮食。只要有粮在手,夏允彝、牛金星心中就没什么可慌乱的了。这两年来在河南府的执政,两人配合默契,把地方上的士绅都治理的服服帖帖的,只要灾民不出乱子,两人都自信能够把这些流民彻底消化掉,让他们成为洛阳发展的助力而不是威胁。
就在两人翘首以待的时候,一名站在高处观望的车站管理人员,突然兴奋的探头向着站台上的人喊道:“来了,来了,粮车来了…”
听到这个呼喊声后,站台上的官吏们先是一片安静,接着便欢呼了起来。随着粮车的抵达,洛阳城外的威胁总算是消除了。而粮车能够按时抵达,又意味着河南地区的社会秩序依旧没有出现问题,今年的旱情总算是控制住了。
虽然夏允彝、牛金星两人早就收到了今日粮车会按时抵达的消息,但是此刻两人也终于松弛了脸上的紧绷表情,互相对视一笑。直到这一刻,他们的心才算是完全放了下来。
牛金星忍不住感叹道:“幸亏陕西、山西两地的灾民都流向了西域和河套,否则我还真不知道洛阳能不能撑到今天。”
夏允彝今日的心情也是极好,也不由附和了一句道:“是啊,没有朝廷对于西北和漠南草原的扩张,恐怕光凭国内的粮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牛金星沉默了片刻,突然说道:“这样看来,北京城内的争斗应该很快就有结论了吧。这一次,那些南方士人恐怕是要失算了…夏兄,我可不是说你。”
第658章 刑部大狱()
崇祯十二年的刑部大狱之内,一时之间人满为患。因为金圣叹、吴伟业等49名左顺门上书的参与者和后来为他们声援而陆续被抓捕的六、七十名士子,刑部大狱不得不将许多作奸犯科之辈尽快审讯流放,这才让这些读书人和官员在牢笼里有个卧躺的地方。
原本这些人员应当发往诏狱安排才是,但是因为有钱谦益的插手,这些触怒了皇帝妄议朝政的读书人和官员,被弄进了刑部听审。诏狱的住宿条件自然比刑部大狱好的多,但是一旦进入了诏狱,想要再出来就极为困难了。
毕竟刑部大狱归六部管理,而诏狱却得听皇帝的命令。因此被关押在刑部大狱的众人,对于自己的前途还是比较乐观的。而刑部大狱自从袁可立主政后就经过了一场大清理,将这所监狱积攒了上百年的垃圾都清理了出去,并重新做了修缮,因此狱中的环境倒也尚可。
而根据皇帝的命令,所有在押犯人每日都有两次放风时间,以防止犯人染上疾病而无人发现。再加上刑部官员对于这些文官集团的后备力量还是比较重视的,因此这些人虽然关押在刑部大狱之内快2个月了,但也还都是神完气足的。
除了一直没有人来审理他们,他们在生活上倒也没什么不便的。在监狱中无聊之时,金圣叹还有暇给犯人、狱卒看手相算命,倒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模样。
倒是吴伟业从来没受过这等苦,他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出身,但家中也算是太仓当地的书香门第,自小又有神童之称,不管到了什么地方都是被人以礼相待。这还是第一次进官府的大狱,因此虽然**上没受到什么折磨,但精神上却压力极大,颇见萎靡之色。
吴伟业和众人一起商议左顺门上书时,乃是出于一股义气,毕竟张溥可是他的授业恩师,被朝廷逼迫到海外,对他来说就是朝廷不公。而身为复社的魁首之一,他也无法拒绝支持复社的江南士绅的请求,为他们秉公直言,批评朝廷颁发的余粮征集等损坏士绅利益的政策。
作为承继东林志向的复社成员,吴伟业对于东林前后七君子的壮烈事迹可谓是耳濡目染。杨涟的精忠亮节,左光斗的铁骨铮铮…这些东林君子的气节可谓是令他极为仰慕,于是在上书时他是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的。
不过等他被抓进了刑部大狱之后,吴伟业才发觉自己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刑部大狱中的狱卒虽然没有为难他们,但是大狱中其他罪囚过堂时用刑后的惨状,他们可是历历在目。
若是把他们一抓起来就用上了刑罚,凭借着上书时胸中的那点义愤,吴伟业等人大约还能挺过去。刑罚这种事,原本就是还没有处罚时最令人恐惧,一旦刑具落在了**上,人的心反而就不易改变了。
但是刑部抓了他们之后就没审过他们,这让吴伟业等人就有些傻眼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的勇气也就不停的消散了。比起令人痛苦的肉刑,更令人难以忍受的,便是这种看不到尽头的囚禁。
由于没有人来审判他们,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连自己要关押多久都不清楚。有不少人就开始担忧,外面的人是不是就会这样把他们给忘记了,要是这样没名没分的关押十几二十年,天下还会有谁记得他们是为了什么进来的?
他们之所以愿意冒险上书,可不是单纯的为了正义,也是希望能够得到政治上的回报的。毕竟江南士绅在官场上势力雄厚,替他们出声而被皇帝处罚,并不是仕途的结束,而是仕途的开始。大明朝的清流官员想要名动天下,可不就得骂一骂皇帝,然后坐上几天诏狱吗?
不过如果皇帝抓而不审,天下百姓又怎么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而触怒了皇帝的呢?这种被天下人遗忘的感觉,使得吴伟业等人在精神上受到了莫大的压力。他们开始不停的计算时日,生怕忘记了自己被关押进来的日子。
倒是唯有金圣叹还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不时的同友人们开上几句玩笑,为他们化解一些压力。和吴伟业同住一监的他,看到对方皱着眉头板着手指计算时日,不由便从被褥下面抽出了几根稻草,对着他说道:“这破日子有什么好计算的,今日不就是九月二十一了么。再过十天,就满六十日了。你不如过来坐下,让我为你起上一卦,说不准明日就能出去了。”
吴伟业丢下了手中的炭笔,转身向着金圣叹走来,口中苦笑的说道:“若采,你往日自称是泐庵法师,我是不大相信的,不过这一次和你一起入狱,我倒是有些信了。你这既来之则安之的性子,还真是上辈子坐禅坐出来的。”
金圣叹将手中的稻草稍稍折了折,然后便望空一抛,接着他便看着被褥上落下的稻草图案拍着大腿笑道:“梅村,无忧矣。这上乾下震,正是无妄之卦象。
无妄者: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乾为天为刚为健;震为雷为刚为动。动而健,刚阳盛,人心振奋,必有所得,但唯循纯正,不可妄行。无妄必有获,必可致福。
老天爷都告诉我们,只要守住正道,必不致祸啊…”
到了这等时候,不管是什么兆头,吴伟业都是愿意信上一信的。因此他赶紧快走了几步,就想看看究竟是不是无妄之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