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虎 >

第357部分

明末之虎-第357部分

小说: 明末之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李啸是想在大年三十这一天便和一众将领官员欢宴,以庆贺新年的到来,兼讨论今后台湾的发展方向。但考虑到过年时节,正是家家团聚之刻,李啸也就成人之美,给全军将士放假三天,回家过节,故直到今天才一起饮宴议事。

    宴席上,前来会宴的猛虎军每名将领与官员,皆是一脸喜色,深深为自已有机会与赤凤伯李啸一起饮宴论事而自豪。

    能出席李啸的宴会,说明李啸正是把自已当成心腹看待,这样的重视,自然让他们内心欣喜不已。

    而李啸自已,看着这一众台湾的将领与官员,亦是十分欢喜,他亲自执壶,给多人倒酒对饮,大大消除了上下等级之分别,整个宴席上,觥筹交错,更加和乐融融。

    宴毕,李啸复邀众一同到总督府的会客厅,开始向众人谈论自已对台湾的规划与构想。

    “各位,现在台湾已为我大明领土,故需好生规划才好。”李啸侃侃而道:“首先,要把原来的荷兰城堡,与原先的西班牙人城堡一样,皆需改我中国城池之名。以本伯之见,这赤嵌城,城池高峻,可改名为高雄府可也,并以此地,作为统领台湾之府城。”

    “好一个高雄府,这名字,端的有气势!”

    已因劝降荷兰人之功,被李啸提拔为平南营总监抚的赵文采,首先捋须赞叹道,各人亦纷纷开口称赞。

    见众人皆对这个地名夸赞不已,李啸一脸微笑。

    没想到啊,自已只是照搬后世的台湾重镇之名,却能得到在座的官员交口称赞。李啸暗想,看来自已这个“剽窃”之举,倒算是借花献佛了。

    其实,后世的高雄,并不是在赤嵌城之处。现在的赤嵌城,在后世被改名为台南市,而真正的后世台湾高雄市,则在赤嵌城还要往南的地方。在现在,后世鼎鼎有名的台南重地高雄,仅仅只是一个名叫打狗子的沿海小渔村。

    高雄的正式命名,还是在1920年9月,日本殖民统治者开始进行行政区域改革,方将这个有着全台湾最好最优质的天然深水海港的打狗子小渔村,改名为高雄州,最终又改名成高雄市。

    见众人议论稍息,李啸复道:“各位,以本官之意,那位于大员岛的热兰摭城,则取其拱卫安全之意,改名为安平城。而至于其他如普罗岷西亚堡、热勿非他律砦堡等各类城堡,则由台湾拓殖团长丁佑,拟一份详细的改名方案给本官,只求简单易读便好。”

    丁佑站起来,拱手道:“李大人放心,此事学生会尽快办好。却不知李大人接下来,打算如何设置州县?”

    李啸沉吟了一下道:“以本伯看来,这台湾之地,可划为四大区域。即为高雄府,彰化县,台北县,以及尚未纳入我军统治范围的台东地区。其中高雄府为整个原先荷兰人所据有的台南之地,彰化县则为我军从郑芝龙部收购的台中地区,台北县则是原先西班牙人所盘据之地,这三块地方的具体边界及所属城镇,亦由丁团长与马副团长二人详加堪舆,划清地界,然后于各府县,按我军之官府设制,分设各类官署,以为长久治安之计。”

    丁佑与马华兴二人同时起身,向李啸大声应诺。

    李啸顿了下,复对各人说道:“至于台东地区,以及台中山脉等处,则还是贯彻本伯先前所定之策,大力融化吸收台湾土著为我华夏汉族之新鲜血脉,让他们识汉人书字,着汉人衣饰,识汉人礼仪,与汉族移民互相婚嫁,从而以渐进蚕食的温和方式,将全部的台湾土著部族全融入汉族之中。台东和台中山脉的土地,则可在不发生战争的前提下,亦渐渐为我军所据有。”

    李啸这番话,各人亦是纷纷赞同。

    说实话,现在李啸已基本全据了台湾的膏腴之地,这贫瘠蛮荒的台中山脉与台东地区,经济价值其实不大,以渐进蚕食吞并的方式,当为最好合适的举措。

    这时,李啸忽想到一事,便向丁佑问道:“现在我军收复台南,丁团长可曾统计得台南土地之具体情况么?”

    见李啸发问,丁佑忙道:“李大人,据我等这数日统计以及实地堪测,这台南之地,河流众多,地势平旷,堪为全台湾最为肥腴膏泽之处。在荷兰人治下,已开垦土地达30万亩,但整个台南的可开发土地,足有520万亩以上,却是台北地区的两倍有余呢!“

    听了丁佑的回答,李啸十分欣喜。

    因为他记得,据丁佑等人禀报,在台北地区,约有260万亩可开发荒地,台中地区则是320万亩,加上现在台南地区的520万亩土地,那么,在台湾的总共可开发的土地面积,竟达到了1100万亩以上!

    事实上这个数字,还远远不是台湾全岛的真正可开发面积,要知道,在现代台湾,全台现有耕地面积为1620万亩,比李啸现在探明的荒地数量还多得多。

    只不过,据现代台湾大学的统计数字,台湾有20%的耕地,是处于台东地区及台中山脉的散落地带,这些地方山高林密瘴疠多发,现在要开发的成本太大,故李啸暂不加以考虑。毕竟,能把这1100万亩耕地全部开发利用出来,便是需要许多年才能完全的工作呢。

    此时的李啸,心下忽然无比感叹。

    这样丰腴阜盛的宝岛,如何不让诸多列强为之觊觎争夺。而这样的宝岛,那颟顸昏庸的明朝政府,竟极其无知地放弃不要,实实让人无语至极。

    难怪在真实历史上,甲午战争后,清朝向日本割让台湾,让日本从天皇到臣民,皆兴奋地发狂,几乎人人都在欢呼庆祝。因为这些贪婪的强盗都知道,有了这物产丰富的宝岛,日本单在农业方面,便足可使全体岛民丰衣足食了。

    “很好!看来我军还得抓紧从大陆移民过来,尽可能多地开发好台湾的土地,一定要让这块中华的宝岛,永远地为大汉子民所据有,永远地子子孙孙世代传下去!这宝岛台湾,哪怕是用尽汉人的鲜血与生命来守护,亦是在所不惜!”

    李啸说这句话时,明显了动了情,他坚毅的目光中,有莫名的光泽在闪烁。

第三百二十四章 台湾大开发() 
“李大人,在下有个建议,却想和李大人说一下。”台湾拓殖团副团长马华兴,向李啸拱手说道。

    “但讲无妨。”

    “李大人,现在我军在台中之地,由于新来了55万流民,到现在为止,全部已开辟的田土为233万亩,以每亩八斗稻米收税的话,则每季可收186万石粮食,一年二季共可收372多万石稻米,再加上每年466万石的马铃薯产量,哪怕不算山东、济州等地出产的粮食,便足以支撑供应我军全部的军民百姓了。故在下认为,在现在粮食生产足够富余的情况下,可将其余土地辟为棉田、烟田、甘蔗田等经济作物,却可为我军增加更多经济收入呢。”

    马华兴说完这番话,便一脸期待地望向李啸,却没想到,李啸却是沉吟不语。

    其实,李啸在心下,也认为马华兴所说的话语十分有道理,只不过,现在的他,却已完全不在满足于现状,更多地,要着眼全局。

    如果,今后猛虎军的数量还要进一扩大,地盘还要继续增多,治下的百姓与流民还要不断增加,那么,虽然现在全部的粮食产量,能供应现在的猛虎军体量的数倍不止,但真到了地盘与百姓大幅增加的时候,李啸却绝不希望,会发生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再想想现在明朝国内,有多少饥民百姓因为吃不上饭而造反从贼,又有多少军兵士卒因缺粮少饷而哗变投敌,在这些血淋淋的现实面前,这粮食的重要性,实是不言而喻。

    军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在任何时候,粮食生产都是第一紧要事务,故满足现状的思维,却是要不得的。

    “马副团长之话有理,只是本伯以为,还是需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方好。毕竟在将来,我军的军兵与百姓数量,只会不断增加,所需的粮食数量亦会不断上涨,故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是十分必要的。哪怕就算现在粮食太多,皆可暂时贮存起来,无论是将来应对灾荒或救济贫民,甚至支援售卖给他部明军,都是可以的。”

    李啸说完这番话,众人亦是点头,平南营营长李定国就附合道:“李大人说得是!民以食为天,哪里还有嫌粮食太多的道理。李某不怕对各位说,想当初李某之所以成为流寇,还不是因为没粮食吃活不下去,而不得不加入流贼以图活命啊!再说直白些,就算这粮食真到了我军民百姓吃不完的地步,还可以售卖出去嘛。现在我大明国中粮食这般缺乏,只要我军肯卖,相信各地的米商,皆要来我军中蜂拥而购了。”

    马华兴见众人这般说话,一时脸上讪然,不过这时,李啸却微笑着对他说道:“马副团长,以本伯看来,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论,你的意见亦是有相当的可取之处。故本官认为,两者折衷,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生产为辅,当为最好之方式。”

    李啸顿了下,继续道:“本官初步规划一下,从今之后,台北地区那260万亩可开发土地中,200万亩作为普通耕地,另60万亩田土品质较差者,全部改为棉田生产各类布匹。而台中地区的320亩可开发土地,因现在已开发233万亩田地,可再开发到260万亩耕地,其余的60万亩低品质土地,则全部改为桑田,养蚕织绸。而台南的520万亩可开垦荒地,则将其中400万亩土地,全部开发成稻田,另外120万亩荒地,因台南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则全部开发成甘蔗田,用于榨糖制糖。而至于烟田,因其产量一年大一年小的特点,则等各地的稻田开发完毕后,再进行轮作产出即可。”

    从历史到今天,白糖一直和茶叶一样,都是一个需求极多紧销产品,无论是贩到日本还是欧洲,利润均是极高,而台湾南部这样湿热平旷的土地,却是最适合种植甘蔗,并发展制糖业的。象在真实历史上,被郑成功尊为“当世卧龙”的陈永华,他就曾教人们在土质稍差的荒地上,大量种植甘蔗,用来榨糖,然后贩卖到国外,赚取利润。

    在陈永华主持下,台湾总共开发了大约1万亩的蔗田。由于台湾气候湿热,光照充足,环境特别适合甘蔗生长,新种植的蔗田,每一年里,能平均亩产16担左右的甘蔗。压榨蔗糖并提纯脱色后,出糖率约为10:1左右,也就是说,每亩蔗田可以生产1。6担白糖,总计就是1。6万担。而据《明末清初贸易史》一书资料,这白糖一旦运到日本,一担糖的出口价格是6两多银子,若是运到吕宋转贩欧洲,还可更多些,可达7两至8两。因此这将近1万亩的蔗田,每年可以为郑氏台湾换为10多万两银子。

    “李大人,那棉田与桑田皆有前例可循,但这种甘蔗制糖,李大人打算要如何经营呢?”一旁的拓殖团长丁佑问了一句。

    “各位,这甘蔗田,因其产品特殊性,且为了尽快扩大种植面积,本官打算让每户蔗农可分得田土二十亩,并把粮税亦折合在其中,可给要收购的甘蔗定价为,每担甘蔗1钱5分银子,这样的话,每户蔗农一年可产320担甘蔗,总共可获银钱48两,除去成本,利润可最少有35两银子,这样一来,足可让这户家庭的生活优裕有加了。”

    李啸笑着继续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