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书生-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将军您这是。。。”
范秉正正要询问,常将军一把抓住他的胳膊急道:“丞相,出大事,快与我进宫。”
不管范秉正答没答应常将军拉着他上了马二话不说就朝皇宫而去。骏马疾驰颠簸,范秉正也不好开口询问,就这样一直被带到了金殿之中。
路上范秉正也遇到了和他一样被急忙带进的官员,基本上文武百官都到了。众人交头接耳你问问我我问问你,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却一无所获。
“老将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范秉正再次询问。
“我也不是很清楚,陛下今早收到了一封来自建州的急报后就急忙让我带丞相你进宫。”
“建州?”
就在范秉正疑惑之时,一声太监尖锐的声音响起,皇帝沉着脸色走了出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叩首行礼。
“都平身吧。”
“谢吾皇。”
仪式刚过,皇帝王旭立马说道:“今早朕收到了一封来着建州的急报,信上说建州军士叛变,已经占领建州,现在正招兵买马,威胁到了周边其他州城。”
皇帝话音刚落百官一片哗然。
“陛下,这事什么时候的事了?”范秉正急忙问道。
“六天前。”皇帝说完一个太监走向了范秉正,范秉正接过信一看,脸色随即大变。
信上将建州发生兵变的前因后果写的十分清楚,军士为什么叛变,叛变后又怎么占领建州的,其中写的最为详细的是,曹进如何处理建州丁渭的妹妹被齐南屿奸杀一案,如何引起城中军民不满,之后又细说了曹进守城不力,导致建州城被几千散兵攻破。显然写信之人将建州兵变的事全都怪在了曹进的头上。
范秉正眉头紧皱,这样的细致的详述曹进的所作之事,他怎能不知道其深刻用意。姑且不说别的,攻破建州城的叛军到底是不是散兵,总之他范秉正是不相信的,如若真是一群散兵就攻破州城,大圣军队何至于至于与那些番外蛮夷作战屡战屡败。现在信中内容直指曹进,旁敲侧击地说曹进引起了兵变,又由于指挥不当这才导致了建州失守。但这实则也怪不到曹进身上,曹进乃文官,无守城职责,也非建州官员,要怪也只能怪杭州知州和巡防营的将领,怕是这写信之人别有用心。
“丞相,看完了也给其他同僚悄悄。”皇帝道冷言。
范秉正将行信交给太监,接着太监又将信交给了宁王。
宁王仔细看过后也是眉头紧皱,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
接下来一阵功夫里朝中百官大致也了解了建州的情况,无不皱眉。
“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处置理曹进?”
曹进是范秉正的人,朝中的官员也不敢贸然开口,他们目光在范秉正的身上飘忽不定。
皇帝见他们就不说话,便怒道:“都哑巴了?御史中丞,你且说说!”
御史中丞季大人站了出来:“陛下,信上所述很清楚,整件事的起因是那叫齐南屿的商贾子弟在城中为非作歹造成的,按我朝律法来说,曹大人并没有做错,至于之后叛军攻城,曹大人不懂军阵,吃败仗也情有可原。臣以为这件事需仔细调查,不如暂且将曹进免职,召回京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解释清楚。”
季大人的做法无可厚非,字里行间其实也是在为曹进求情。毕竟曹进的赈灾工作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因为这件事而降罪于他,也说不过去。
范秉正听了季大人的话眉头皱得更狠了,虽然他知道季大人在为曹进求情,但他认为季大人的提议并不可行。如今赈灾正处在关键时期,现在罢免曹进又有谁能代替曹进来主持赈灾。再说曹进在百姓心中的口碑不错,尤其是在光州一带。况且建州的事曹进做的没错,退一步讲建州城被攻破了曹进也没有弃城逃跑,而是孤军奋战到最后。就连叛军也明白这一点,曹进是少有的好官,清楚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并没有为难与他,如果朝廷因为这件事而迁怒于他,那么势必会对民众造成不好的影响,很可能是让百姓对朝廷更加失望,从而是百姓偏向叛军,如此一来朝廷可就真的麻烦了。
皇帝扫了百官一眼,见宁王似乎有话说,便道:“宁王,可有话说?”
宁王面露为难之色,不过还是开口说道:“陛下臣弟以为季大人所言不无道理,曹大人虽然有过,但毕竟乃是五洲转运使,操办赈灾大事,功大于过,如果真要治他的罪,还是要先调查清楚的好。”
宁王刚说完范秉正便道:“陛下,臣反对!”
皇帝看向范秉正冷冷一声:“说!”
“陛下,现在正是赈灾的关键时刻,曹进就算有真的有罪,也应该等这次赈灾过去之后再说。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建州的情况,以防止叛军再占领其他城池。”
范秉正的话多数清醒的官员能还是赞成的,只是现在出现了军士叛变,谁也不愿淌这浑水,惹得一身脏。
皇帝此刻正在气头上,只想找个出气,所以对于范秉正的话他最多能听进去一分。
“难道百官中就没有谁能主持这赈灾一事了吗,我就不信了。”
说着皇帝便看向宁王:“宁王,朕现在就将赈灾任务交给你,你接替曹进的职务。”
宁王露出一丝为难,正要说话皇帝便道:“宁王你不必多言,昔日你曾执掌吏部、刑部、太学院,先皇极为看中你的能力,朕也相信你有此能力担起赈灾一责,再则你代表的是皇家,有你出任转运使,一来可以震慑那些皇亲国戚,二来也能稳定民心,因此你最合适不过了。”
宁王本想拒绝的,但见皇帝表情不悦,赶紧点头答应了:“臣弟领旨。”
范秉正见皇帝心意已决,叹息一声。之后朝中再没有其他官员提出异议,他无比惋惜和痛心,之所以会痛心是因为他知道朝中不是没有明白事理的官员,他不做声不作为不出力,只想着如何明哲保身,安稳渡过一生,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人在朝廷如此被外族欺压。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是因为其他原因,比如季大人,他是个明事理的,只是他身居御史台主要的职责就是监察百官,他首要考虑的是维持法令的公正,其他事则不是他率先考虑的了。
朝中范秉正第一次感觉如此人微言轻,竟有一种心凉的感觉。为了大圣朝的安定,他怎么也要要忤逆皇帝一回,只见他上前一步,跪倒在地,俯首磕头。
“陛下,微臣有话说。”
皇帝知道他要说什么,回道:“丞相,你不必多言了,此事就这么决定了。”
范斌正对皇帝话置若罔闻,继续说道:“眼下时局混乱不能没有曹进,就算换人代替他,微臣以为也不如他做的一成好,而且曹大人所做的事,百姓有目共睹,百姓多盼着曹大人能将大家带出苦海,现在陛下突然换下曹进只怕会引起百姓不满,导致民心向背,陛下可要三思啊。”
范秉正的话表面是在说曹进的好实则在提醒皇帝曹进乃民心所向,不能换。他的这些话虽说得比较隐晦,但朝中之人都听得出来其中含义。
作为皇帝,天下万民都是他的,他岂会容许这样一个臣子在民间的威望要高于自己,这对皇帝而言就是大忌。果不其然皇帝听完后大怒:
“放肆,这天下都是朕的,这千千万万的百姓也是朕的,朕换谁就换谁,难道其他人还要说三道四吗,难道这天下是他的不成吗?”
百官一听吓得一缩脖子,大气也不敢喘。
“陛下,微臣不是这个意思,微臣只是想说曹进现在换不得。。。”
“够了!”皇帝猛地一拍桌子:“朕决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如若你要是在敢说个不字,朕就。。”
说到这皇帝却也不知道说什么来威吓范秉正了,他知道这范秉正一旦撅起来,那是连命都不要的,为这点事也不至于真的要了他的命,但自己作为皇帝既然已经决定的事,那就不能改变,尤其是被别人的强行要求着改变,这样有损他皇帝的威严。
稍顿了一会后皇帝说道:“算了,朕看你气色不好,就准你回去歇息吧。来人,送丞相回府。”
这摆明了就是赶范秉正走,而这种事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发生还是梁宇被刺杀一案后,皇帝也是这样让范秉正回家休养,其目的无非就是想警告范秉正。
“陛下,微臣不累,如若陛下不同意,微臣就长跪不起了。”
这样明目张胆的威胁皇帝再也忍不住了,皱着眉头怒道:“常将军何在!”
一直守在殿门的常老将军上前来:“末将在。”
“常将军,将此人打将出去。”皇帝直指范秉正。
常将军一愣,噗挡一声也跪了下来:“陛下,不可啊,范丞相为朝廷鞠躬尽瘁,这是我朝的栋梁啊,而且丞相也已年近花甲,万万打不得啊。”
一听说要将范秉正打出去,百官听得也心惊肉跳,此刻他们要是在没有反应,就真的说不过去了,这一会基本上大殿中的所有官员都跪了下来一齐求道:“陛下,三思啊。”
就连宁王也恳求道:“陛下,丞相忠君爱国,乃贤臣也,还请三思。”
季大人此刻也说道:“陛下,历朝历代从来没有过将丞相打出金殿的,这实在有失体统,还妄陛下三思。”
第195章 建州起义(五)()
百官求情,皇帝并没有再执意将范秉正打出去,而是由他跪着。也没有在说曹进的事,与大臣们就如何处理建州叛军的事商量起来。
范秉正几次说话但是皇帝就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将其弃之一边,就这样直到早朝结束。
至于处理叛军的事,皇帝决定派兵围剿,这一方法一提出来就被文官否定了,他们的想法和范秉正的一样,如今天下百姓正饱受灾难摧残,如果在这种时候在掀起兵祸,势必让百姓雪上加霜。他们建议等眼下形势好转了些后在出兵。而朝中武官主战的,他们认为兵贵神速,趁着叛军还没有做大,即刻派兵将之剿灭。
皇帝憋着一肚子火没处撒,可想而知文官的建议并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可,最后皇帝采取了武将的建议,决定立即对建州用兵。
之后就有两名将军站了出来,表示他们愿意领兵出征。皇帝问他们需要多少兵马,用多少时日方能剿灭叛军,二位将军表示叛军不过是一些厢军和贼寇阻止起来的队伍,不成气候,他们只需要二万兵马,兵锋所指叛军皆败。皇帝一听龙颜大悦,当即便封二位将军为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各领军一万于三日后出发。
随后早朝结束,皇帝看了一眼仍旧跪地不起的范秉正转身离开。皇帝走后范秉正依旧跪着。有官员劝说了他一番不过也没什么效果。
这一跪就是一天一夜,期间他滴水未蘸,颗米未进。
第二天拂晓,淑妃的所在了宣宁宫内,皇帝早早的就起了床,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因为范秉正已经在金殿上了跪了一天一夜,如果再这么跪下去,皇帝怕他那把老骨头就交代了,于是便了起了床。
皇帝才起床没多久,淑妃披着件着绣凤红白的长衣坐了起来,她疑惑地看着急起床的皇帝不解道:“陛下,这会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