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09年第22期 >

第3部分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09年第22期-第3部分

小说: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09年第22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练成了梯云纵
作者:姚啸宇
今古传奇·武侠版 年22期 字数:3665 字体: 【大 中 小 】 

  出题人:小椴 
  释题:我跃起,左脚蹬右脚,突破了物理定律——注,我不是在物理课上睡觉。 
  入围选手:姚啸宇,男,18岁,狮子座,江苏人氏,读武侠版四年。 
  入围理由:文字流畅,立意清新,故事完整,具有少年人特有的风趣与幽默。 
   
  (一) 
   
  师父用手指指着天空,对我们说:“梯云纵的秘笈就在上头,你们四个去拿吧。” 
  我仰头望天,一座山峰直插天宇,直上直下。天柱峰,就连天门子弟,也不知道天拄峰有多高……我揉了揉脖子,对师父说:“那……那要是掉下来呢?” 
  师父对我们一笑“我在下面接着。”我们四个齐齐吸了一口凉气,师父这个老头子向来捉摸不透,我们也不知道师父的功力有多深,但……我瞥了瞥师父的那条跛腿——从这么高的地方摔下来,他真能接住吗? 
  师父看了看天色道:“时候不早了,你们现在就上去吧,明天日落之前,谁第一个登顶,便是我派掌门。” 
  我忍不住还是问了一句:“那师父当年上去了没有?” 
  师父笑得像只狐狸:“你说呢?” 
   
  (二) 
   
  关于梯云纵是什么东西,我们四个很早就有过猜测,但意见始终不能统一。大师兄认为,梯云纵是一种内功心法,从脚底逼出真气,作为身体上升的动力:二师兄则说,传说我派有御剑飞天之术,失传已久,所谓梯云纵,想来就是这门神技;四师弟最富想象力,他曾经很详细地向我们描述过梯云纵,他说其实梯云纵压根儿就不是什么武功,而是一种神奇机关,背在身后,填充燃料,点火就能直冲天空。 
  我们都对四师弟的想法嗤之以鼻,小小年纪就爱乱想。事实上,我觉得大师兄的想法最符合逻辑,在理论上应该也能实现。在我们四人之中,也属大师兄最为沉稳,考虑事情最为周全。 
  可谁也没想到,大师兄是第一个掉下去的。 
   
  (三) 
   
  天柱峰真的就是一根柱子,几乎没有坡度。还好绝壁之上怪石嶙岣,尚有惜力之处,当我们气喘吁吁地爬上一块平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俯视山下黑暗如海,师父在哪里根本无从得知,天知道要真掉下去,他能不能接得住我们。 
  没想到,意外就在这时候发生了。 
  一块巨石突然从山上滚落,足有一头牛那么大。我们发觉的时候,已经距离我们不足三丈。大师兄反应最快,只见他脚下一动,人已滑出,姿势潇洒,疾如闪电,滑得又快又远,那弧度宛若新月,简直是完美。 
  我们仨都看呆了,就这一愣的工夫,那巨石已到了头顶。我们完全没有时间闪避,不约而同地向天劈出一掌,可就是我们三个人的掌力加起来也劈不开这么大一块石头啊。 
  只听大师兄一声暴喝,身形冲天而起,飞起一脚,就将那巨石踢得粉碎。巨石残留的冲力将大师兄的身子弹出老远,直落到悬崖之外。月光下,大师兄朝我们回头一笑,那笑容分明在说:“师父会接住我的。” 
  然后他的身体笔直地坠落下去。 
  我扑到悬崖边,山风劲吹,根本听不到大师兄的声音。我回头,见二师兄和四师弟正蹲在地上,盯着满地的碎石发呆。 
   
  (四) 
   
  二师兄写得一手好书法,他的“泼墨剑意”在江湖之中一时风头无两。这时候,他的宝贝却在地上哧拉哧拉地划个不停,连我都替他心疼。 
  二师兄边划边满头是汗地说道:“此处岩壁平滑如砥,无处借力,岩质却十分柔软,只要稍稍用力,便可将长剑插入岩壁……”说着他用力一刺,那长剑便没入地面一尺有余。他得意地笑道,“只要我们以剑为梯……” 
  “但我们借力一次。最多能跃起两丈,这已是极限。”四师弟突然开口道:“我目测过,到下一个平台至少还有九丈的高度,我们有三把剑,加上脚下的平台,却只有四次借力的机会。” 
  “这我已经考虑过了,如果下面有人将我们的起点抬高,同时再给我们一个助力……第一跳的高度就能超过三丈……”二师兄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可谁甘做这个垫脚石呢?我突然有一个很不厚道的想法——要是昨天夜里留下大师兄的剑就好了。 
  “我留下来。”还是二师兄打破了沉默。 
  他别过头去,不敢看我们的眼睛:“我悟性最差,就算得到了‘梯云纵’也不一定能学会,这机会,还是给你们吧。” 
  我和师弟爬上下一个平台,二师兄正在下面朝我们招手。他张开嘴好像喊了一句什么,但山风猛烈,只隐约听到“我下去了”,然后就见他纵身一跃,投入万丈深渊。 
   
  (五) 
   
  日头从东边到了西边,我和师弟却一直对着天空发呆。 
  无处借力,还是无处惜力,没有了唯一的工具,我们只能对着高耸入云的山峰叹气。 
  “要是我一蹬脚,就能跳得和天柱峰这样高该多好。唉……” 
  突然,师弟跳了起来,抓住我的肩膀,把我晃得晕头转向。“师兄,你真是个天才!”师弟满脸流光溢彩,那神情就像他刚刚完成了一项惊天动地的发明。 
  天才?这个词汇从来就没和我扯上过任何关系,我不知道师弟又想出了什么鬼点子。 
  “师兄你想,我们上不去就是因为我们找不到借力之处。我们总是在寻找外物的助力,却忽视了我们自身的条件。你的一个‘蹬’字启发了我,如果我左脚蹬右脚,自己借力给自己,那么再高再远的天空,也能被我征服!” 
  我听得晕晕乎乎,不过这确实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左脚蹬右脚,那岂不是人人都是轻功高手? 
  “人们都觉得这很荒谬,认为天地之间,没有人能突破万物运行的常理,但我们是天门弟子,我们身怀绝学,一定能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师弟目光坚定得令我惭愧,没有什么是他不敢想不敢做的,可就算人了天门又如何々我们也是凡人,就连师父也不过是一个跛脚的老头子罢了。 
  我苦笑,事到如今,也只有一试。 
  我跃起,左脚蹬右脚,我看到脚下的石头在慢慢变小,我能飞了。 
  是的,我能飞了,鲲鹏一飞九万里,纵横天地任我行。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梯云纵々我欣喜若狂,放声大笑。 
  但马上我发现什么不对,我上升的速度逐渐慢了下来,任凭我怎么蹬腿,也没法阻止速度的流逝。 
  我绝望地看向身旁的师弟,他一把抓住我的手。我从来没有发现他有这么大的力量,他对我一笑,说:“对不起,师兄,看来我们毕竟是凡人。” 
  耳边突然“呼”的掠过一阵风声,我的视线也跟着模糊起来。我意识到那不仅是泪水模糊了双眼。还有时间空间在我眼前飞快地流逝,我好像在腾云驾雾,自练轻功以来,我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那真的是——飞的感觉。 
   
  (六) 
   
  从来没有如此狼狈过,我竟然被师弟甩到了峰顶上。我揉了揉脑袋,睁开眼睛,云海苍茫,托着半轮残阳,我仿佛来到了时间的渡口,仿佛无穷无尽的时间正从这里起程,随着流云飞渡而走。 
  这,就是天柱峰。 
  可,没有梯云纵。 
  “老三,你明白了吗?”是师父的声音。 
  我急忙转身,师父正站在我的身后,肩上扛着昏迷的师弟。 
  “大师兄,二师兄怎么样了?” 
  师父微微一笑:“你放心,他们都很安全。” 
  师父又道:“你明白了么?” 
  我心中一阵懊恼:“左脚蹬右脚,难道这就是梯云纵?” 
  “左脚蹬右脚?当年我也这样尝试过,而且我也是被师兄顶上来的,只是运气不好摔断了腿,”师父哈哈大笑。“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梯云纵。左脚蹬右脚,是好轻功,但直上九重天,这岂是我们凡人可为?你想想,你凭什么能登上天柱绝顶?” 
  是什么呢,没有大师兄、二师兄和职师弟的牺牲,我永远无法登上天柱峰。我沮丧地望着师父,难道是因为我最无能,所以成功的反而是我’ 
  师父道:“我们都是凡人,都有极限。你要知道人之所以能突破极限,是因为我们懂得用自己的牺牲为别人创造助力,我们有愿意为我们牺牲的朋友。你能登上天柱峰。这是命数,也是他们三个人的选择,但你既已继任我派掌门,就要明白,只有你们兄弟四人齐心合力,才能振兴天门。朋友、兄弟、团结,这才是你的梯云纵啊。”师父眉毛一挑,道,“不过,看来你们已经练成梯云纵了。” 
  说完,师父长笑一声,纵身一跃,带着师弟飞落悬崖。 
  我感到自己的胸襟从未有过的开阔,遥望天际那一轮辉煌的落日,只觉天上地下,皆是我们兄弟大展拳脚的舞台,胸中豪气顿生,正要放声呐喊,可那豪情刚到嘴边又被我生生噎了回去。 
  因为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我,该怎么下去呢?! 


东京梦华
作者:盛 颜
今古传奇·武侠版 年22期 字数:3057 字体: 【大 中 小 】 

  '前情提要' 
  《东京梦华》系盛颜“三京画本”系列的第三部,前两部《黑山白水》和《南金东箭(上、下)》分别刊登于2007年6月下半月版和2007年10月下半月版、二月上半月版,主要讲述观音妈(即崔夜来)和义兄萧铁骊的成长和际遇,以及与沈皓岩、卫清樱等人的江湖经历,同时有耶律嘉树与八宝崔家的恩怨情仇观、萧、沈、卫自西夏居延城中夺得《迷世书》,回返东京,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作为北宋的首善之区,东京共有三重城垣,最核心的一重为宫城。俗称大内;第二重为里城,即唐朝李勉营造的汴州城;第三重为外城,乃后周皇帝柴荣扩建。 
  自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国,到钦宗赵桓即位时已历一百六十七载,承平日久,物阜民丰。且东京号称“四达之会”,位于黄河、汴河、蔡河与五丈河交汇处,虽无四塞之固,却有漕运之利,宋国帝京的风雅富丽因此冠绝天下。 
  孰料靖康丧乱,宋国徽、钦二帝与六宫皇族被女真人掳至金国,东京沦陷,日渐荒废。南宋绍兴年间,有位随宋室南渡的士人孟元老,暮年闲居,思及故都,作《东京梦华录》十卷,记述帝京风物之盛和冶游之乐,使当年繁华不致湮没于黄河泥沙。那文字并不出奇,掩卷后眼前却生发出异常绚美的风光。正是: 
  忽忽一场大梦,其乐也无边;悠悠一朝梦觉,其恨也幽远。 
   
  '第一折'伤心不独为悲秋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七月廿九。 
  观音奴一行由西夏归来,自外城的新郑门进入东京。 
  新郑门与西御街相接,沿途尽为妓馆娼舍,故京中皆呼西御街为曲院街。萧铁骊见楼宇雅致,珠帘翠幕高张,玉树娇花掩映,实为生平仅见的华丽之城,不由赞叹。 
  卫清樱也不点破,挽起车帘道:“这儿到晚上才热闹呢,铁骊若有意游览,改日我换了男装陪你来。” 
  萧铁骊不明白她为何要换男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