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宫锁帝梦 >

第57部分

宫锁帝梦-第57部分

小说: 宫锁帝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面”是指慈安太后,皇帝很快地,也很坚决地答道:“还没有!”

    这让慈禧太后心里好过了些,“你六叔怎么说?”她问。

    皇帝想了想答道:“六叔的意思,仿佛是他一个人作不了主,要让大家来一起商量。”

    “原来召见军机是你六叔的主意。”慈禧太后又问:“文祥他们怎么说?”

    “说是两位皇太后苦心操劳,才有今天这个局面,不能让小安子一个人给搅坏了。”这句话多少是实情,“又说,小安子私自出京,犹有可说,打着那面‘三足乌’的幌子,就非死不可。不然,有玷圣德。”

    “罢了,罢了。”慈禧太后就感到一阵头晕目眩,想起往事说道,“小安子是立过大功的人,所以哀家才另眼相看。谁知道他福命就那么一点儿大,‘自作孽,不可活’,你退下吧。”

    “皇额娘这么说,儿臣可就放心了。”皇帝是真的如释重负。

    跪安退出后,心里十分得意,来时脚步趑趄,去时步履轻快,同时也有些惊异,居然会把这一场风波应付下来,连自己都有点不大能相信。

    安德海被定了死罪这件大快人心的事,从知道安德海抄家开始,就不知有多少人拍手称快。当然也有人去打听消息。

    到了第二天下午,三个消息最灵通的地方:弘德殿、南书房、上书房,对于案情都相当清楚了。

    于是,话题也便由安德海转到了丁宝桢身上。

    有的说,丁宝桢秉性刚烈,安德海遇着他,合该倒霉;有的说他在剿东捻时,受够了李鸿章和淮军的气,此举是有激使然,借此立威收名。

    丁宝桢居官虽清廉,但跟沈葆桢一样,对京中翰林,颇有点缀,因而这一下博得了清议的热烈赞许,似乎一夕之间,丁宝桢的声光凌驾曾侯、李伯相、左爵帅而上之了。

    但是,在济南的丁宝桢却正焦灼不堪。八月初二的奏折,计算日子,折差应该回来了,至今不到,莫非其中有变?

    在的变化中,最要防备的是,慈禧太后可能会承认这回事,安德海的身分由暧昧而明确,事情就棘手了。

    照此看来,慈禧太后或许会追认其事,等假钦差变成真钦差,再要杀安德海,罪名可就严重了。为此,丁宝桢一直不安,谕旨,真如大旱之望云霓。

    二天后,兵部的专差星夜赶到。问明了是“六百里加紧”,那不用说,必是这一案的上谕,随即亲自到签押房来通知丁宝桢。

    恭具衣冠,开读谕旨,丁宝桢不曾想到,朝廷的处置如此明快!踌躇得意之余,竟有些感激涕零的模样,不由得激动地对他属下说道:“真正圣明独断,钦佩莫名。”

    刑房书办一面派人通知刽子手,一面亲自去找掌管监狱,俗称“四老爷”的典吏,办了提取寄押人犯的手续,把安德海提了出来。

    “怎么着?”安德海的神色,青黄不定,“半夜三更还问话吗?”

    “听说圣旨到了。”刑房书办这样告诉他。

    “喔!”安德海急急问道:“怎么说?”

    “听说要把你们连夜送进京去。”

    “怎么样?”安德海得意地,“咱家就知道,准是这么着。”

    也不曾替安德海上绑,典吏很客气地把他领出了县衙侧门,已有抚标派的两辆车和一队兵丁在等着。

    “上那儿呀?”安德海问。

    “先到巡抚衙门,丁大人还有话说。”

    兵丁护送,典吏押解,到了巡抚衙门一看,内外灯火通明,安德海的神气便又不对了,但他似乎不愿示弱,昂起了头直往里走。

    帘子打开,接着有人使劲在他身后一推,安德海踉踉跄跄跌了进去,再有个人顺势往他肩上一按,不由得就跪下了。

    跪下却又挣扎着想起身,那人再一按,同时开口训他:“好生跪着!”

    这一下,安德海眼中的恐惧,清晰可见,张皇四顾,不知要看些什么。

    “你叫什么名字?”潘霨慢吞吞地问。

    “我……,我叫安德海。”

    “是从京里出来的太监,安德海吗?”

    “是啊!”安德海不断眨眼,仿佛十分困惑似的。

    潘霨用很平静的语气说道:“安德海!今天晚上奉到密旨,拿你就地正法、此刻就要行刑了。特为告诉你清楚,免得你死了是个糊涂鬼!”(。)

123 母子关系() 
他显得非常吃力地喊:“我有话说……。”

    “晚了!”潘霨有力地挥一挥手:“奉旨无须审讯,指认明白就正法。除非你不是安德海,是安德海就难逃一死。拉下去吧!”

    等人来拉时,安德海已瘫痪在地,但照旧上了绑,潘霨亲自批了斩标,由折署西便门出衙,押赴刑场,在绪承监临之下,一刀斩讫。

    在京里的慈禧太后,因为安德海性命既已不保,也就无所顾惜,认为不如趁此机会,雷厉风行办一办,反倒能落得一个贤明的名声。

    特召见内务府大臣,责备他们对太监约束不严,说是要振饬纪纲,下一道明发上谕,申明朝廷的决心。

    于是恭亲王承旨,根据慈禧太后所说的那番义正辞严的话,拟旨发出。

    前面叙明事实经过,后面申述态度:

    “我朝家法相承,整饬宦寺,有犯必惩,纲纪至严,每遇有在外招摇生事者,无不立治其罪。

    乃该太监安德海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种种不法,实属罪有应得。经此次严惩后,各太监自当益知儆惧,仍着总管内务府大臣,严饬总管太监等,嗣后务将所管太监,严加约束,俾各勤慎当差。

    如有不守本分,出外滋事者,除将本犯照例治罪外,定将该管太监,一并惩办。并通谕直省各督抚,严饬所属,遇有太监冒称奉差等事,无论已未犯法,立即锁拿,奏明惩治,毋稍宽纵。”

    京中官员无不颂赞圣明,而事先知道将有这回事发生的人,回想一下,亦无不因为有此圆满结局而深感意外。

    从这次事件中也让满朝文武大臣看到了,同治皇帝是一个具有杀伐决断手腕的好皇帝。

    最高兴地就数同治皇帝的老师们了,众人无不交口称赞。有人竟然开始私下提议可以早一点亲政之事了。

    两宫也自然耳有所闻,在慈禧看来这是威逼行为,是要她早交出权力的举动啊!

    这一日,慈禧把皇帝叫去,有意要难为他一下,皇帝一紧张,迟迟背不出《大学》,气的慈禧张口训斥道:“这还怎么得了呢?”

    慈禧太后痛心疾首地说道:“今年十六了!连《大学》都不能背。明年大婚,接下来就该‘亲政’了,可是连个折子都念不断句!一说上书房,见书就怕,左右不过磨工夫!这样子下去,不是回事!总得想个办法才好。”

    “稽察弘德殿”是醇亲王的差使,因此,遇到两宫太后垂询书房功课,恭亲王总觉得不便多说,只拿眼看着李鸿藻,示意他答奏。

    “按说,皇帝是六岁开蒙,到现在整整十年了。十六岁中举的都多得很,皇帝怕连‘进学’都不能够。”

    慈禧太后停了一下又说道:“你们总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看皇帝那样,几乎连句整话都不会说。读了十年的书,四位师傅教着,就学成这样子吗?”

    “两宫太后圣明!”李鸿藻答道:“皇上天资过人,却不宜束缚过甚。臣等内心惭惶,莫可名状,唯有苦苦谏劝。好在天也凉了,目前书房是‘整功课’,臣等尽力辅导。伏望两位皇太后,对皇上也别逼得太紧。”

    “天天逼,还是不肯用功,不逼可就更不得了。”

    慈禧太后又说道:“别的都还在其次,不能讲折,就是看不懂折子,试问,这样怎么才能亲政?”

    照她的意思,似乎垂帘训政,着实还要几年。

    也许这就是慈禧太后的本心,但也是有隙可乘。如果皇帝婚后还不能亲政,言官一定会纠参师傅,十年辛苦,倘或落这样一个结局,那可是太令人不甘心了。

    为此,李鸿藻为皇帝授读“越有声色”,无奈皇帝不是报以嘻笑,便是闹意气,令人无可措手。

    因为慈禧太后说过,皇帝连“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都背不出来,李鸿藻觉得这话未免过分,皇帝讲奏折有囫囵吞枣的地方。

    作论时好时坏,往往通篇气势,不能贯串,作诗要看诗题,写景抒情,常有好句,须发挥义理的题目,不免陈腐,甚至不知所云。

    拿这些归咎于师傅未曾尽心教导,犹有可说,说是《大学》都背不出来,不免离谱,令人不能甘服。

    过不了几天就是慈禧太后的万寿,因为筹办大婚正忙,而且明年是她四十整寿,必有一番大大的热闹,所以这年为示体恤,并无举动。

    话虽如此,福晋、命妇,照常入宫拜寿,由升平署的太监,伺候了一台戏,只少数近支懿亲,得以陪侍入座。

    皇帝这两天比较高兴,因为第一,万寿前后三天不上书房;第二,有了一班游伴——都是跟他年纪相仿的堂弟兄和至亲,惇王的儿子载濂、载漪;恭王的儿子载澂,载滢;

    僧王的孙子也是醇王的女婿那尔苏;荣安公主的额驸苻珍;独独不见荣寿公主的额驸,就是“六额驸”景寿的长子志端。

    “怎么?”皇帝悄悄问身边人,“大格格的女婿,怎么没有见?”

    “今儿圣母皇太后大喜的日子。万岁爷就别问这档子事吧!”

    皇帝既惊且诧:“出了什么乱子?怎么没有听说?”

    看看不能拦着他不问,那尔苏便即答道:“荣寿公主额驸,病得起不了床了。”

    “啊……”皇帝失声问道,“什么病?这么厉害!”

    “吐血!一吐就是一痰盂。大夫已经不肯开方子了。”

    “朕得去看看。”皇帝随口一说。

    “使不得,使不得!”太监跪了下来,乱摇着手说道,“没有这个规矩。万岁爷一去看了,就非死不可。”

    这个规矩,皇帝也听说过,懿亲重臣病危,皇帝有时亲自临视,这是饰终难遇的荣典,也就表示此人已经死定了。

    高年大臣还无所谓,志端只有十八岁,他家还抱着万一的希望,皇帝如果临视,不死也得惊吓死!

    岂不是太伤“六额驸”和荣寿公主的心?“再说,都说是痨病,要远人,两位皇太后决不能让万岁爷去。”

    这就无法了!皇帝想到十八岁的荣寿公主,年轻轻就要守寡,心如刀绞,无论如何也排遣不开。(。)

124 终身大事() 
“你看看大格格在那儿,朕要问问她。”

    小太监大有难色:“万岁爷,今儿是什么日子?说得荣寿公主伤了心,哭哭啼啼的,多不合适。”

    “大格格最懂事,朕也不会惹她伤心。不要紧,朕在重华宫等。你悄悄儿把她去找来。”

    小太监这样转念一想,荣寿公主是慈禧太后面前最得宠的人,又是姊弟相聚,就算让上头知道了,也不是什么罪过!便答应遵旨去找。

    荣寿公主正坐在两宫太后身后,陪着听戏,只见有个宫女悄悄在她耳边说道:“万岁爷在重华宫召见,问额驸的病。”

    她一听此话,心一阵发酸。一方面为她丈夫的病伤心,一方面也为皇帝的垂念姊弟之情而感动。

    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