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道德经新解 >

第15部分

道德经新解-第15部分

小说: 道德经新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没有人去保护它。它始终自然无争地发挥着软弱者的本能。当暴风雨到来之时,它一改往日的平静和软弱,奔腾咆哮,一泻千里,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基倒厦,刷新世界。
  水和气是再柔弱不过的了,但是,当它们驰骋天下,摧枯拉朽,涤荡污垢的时候,却充分显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威力。这一威力是“强梁”者永远无法阻挡的。
  如果说“驰骋天下之至坚”显示了柔弱者的外在威力,而“无有入于无间”则显示了柔弱着的内在威力。钢铁可谓坚硬,可它们都是由原子组成的,每一个原子之内无不充满了至柔之气;骨、木可谓坚强,可它们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每一个细胞内无不充盈至柔之水。水和气无坚不摧,无孔不入,从这里我们才真正认识了柔弱者的巨大力量和作用,明白了“无为之治”即民主法治的好处。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是老子贵民思想的基础。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不言之教”的科学,“无为之治”的好处,天下的统治者很少有人认识到,即他们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一思想境界。这说明老子已经深刻洞察了统治阶级的贪婪本性。表明把施行“不言之教”和“无为之治”的治国策略完全寄托于统治者是根本不可能的。人民要想获得民主和自由,还得依靠自己的力量。
  本章通过宇宙生成论揭示了宇宙的根本规律。正告统治阶级不要为了既得利益而对劳动人民实行强权统治,强与弱是可以转化的。老子把弱者比于百姓,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明确表达了老子推翻反动统治还人民权力和自由的强烈愿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天下希及之”,则说明只有人民群众的真正觉悟,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获得幸福和自由。 
39章 贵生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名利和身体相比谁更亲?身体和财富相比谁更多?得到了名声和财富却丧失了生命,和不争名利却得以保寿全生,谁的害处更大?
  这里,老子用名利和生命作比较,旨在说明生命重于名利。这一道理虽然浅显易懂,但是世人总是不能正确处理身体和名利的关系。在常人看来,追求名利是人生的目的,为了名利,可以不顾及身体甚至生命。因此有人说:名利二字甚于利箭,利箭易躲,名利难防。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所以,执着于名利之爱的,必刻意求之,并为此而绞尽脑汁。投人所好,大献供品,阳奉阴违,奸诈机巧,不择手段,怎能不耗尽精神,费尽心机。积藏的东西越多,失去的就越多。而失去的不仅仅是财富,还包括人的精神、人格、尊严、品质等方面的损失。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足于内而不争虚名,就不会有屈辱;知止于外而不贪得无厌,就不会有忧患。如此可以使身体健康长寿。
  知足、知止者,是体道之人,圣人之所以能够被褐怀玉,便是知足于内而知止于外的缘故。
  本章是老子的贵生思想,辨证地论证了身体和名利的关系。常人贵生,两眼只盯着名利,认为有了名利就有了一切,结果反为名利所害。反对名利,并不是放弃对物质文明的追求,而是反对贪得无厌,反对片面地以金钱来衡量人生价值的思想观念。正确的贵生方式应该是反求于朴,只有返朴归真,才能获取真正的人生幸福。 
40章 生克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器已成之人,返朴归真,与宇宙合一,面对浩瀚的宇宙,总感智慧不足。这种人生追求所产生的作用才是对自己、对社会没有危害的。浩然正气充盈体内却虚怀若谷,这种功夫的作用才是无穷的。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是通过长期修炼功德圆满的体现,是求之于内的结果。“不弊”、“不穷”是道德使然。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e),大赢若诎(qu)。
  直:正直。屈:委屈服从。巧:技巧。拙:笨拙。讷:说话迟钝。赢:收获、取得。诎:缺少、短缺。
  最刚直不阿的人,却好象胆小怕事以至于委屈自我,顺从他人。最有技巧的人,却好象笨拙。最具有雄辩才能的人,却好象愚讷。最有收获的人,收获的是真我,是真理,却好象还有短缺。
  道德之学是探寻大道、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涵养品德、超越自我的学问。道德有成之人,虽有“大直”之德,“大巧”之能、“大辩”之才、“大赢”之获,却从不自我炫耀,留给别人的印象是“屈”、“拙”、“讷”、“诎”。体现了有道之人一切自我行为都完全遵循客观规律,绝不盲从主观情感,妄作妄为。这正是自我的无为之德,不争之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运动战胜寒冷,心静战胜燥热,“无为之治”、“不言之教”可以使天下安定。
  躁,是躁动、运动的意思。“躁”和“静”相对,“寒”和“热”相对。动则生热,热则胜寒。心静自然凉,凉则胜热。“躁胜寒,静胜热”,是阴阳生克原理。运用这一辨证原理去治理国家,其具体措施就是用“清静”二字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清静无为是圣人之治,圣人之治,就是施行“不言之教”和“无为之治。”无为之治可以发扬民主使政治清明,不言之教可以消除狂热、浮躁,使民心安宁。政通人和、人心思定,这才是人间正道。
  本章通过有道者人格的伟大体现了道德学的巨大功用,并运用阴阳生克原理论证了治国策略。如果统治阶级热衷于功名利禄,搞专制主义,则劳动人民必然饥寒交迫。人民若要改变饥寒交迫的命运,就必须起来革命,变统治阶级的奴隶为国家的主人,实行民主法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政治文明的同时,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因为政治文明,必然带来物质文明,而单纯的物质文明,又必然使人心浮躁、欲望无限、患得患失、内心茫然,这就需要用“不言之教”,来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人们有了正确信仰,社会自然安定。 
41章 人性论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却:止、退。粪:名词动用,肥、养的意思。走:跑。戎马:比喻精卵。郊:荒郊。
  就治身而言,“天下有道”,是说人们懂得养生之道,通过夺精补脑之术来养生。“却走马以粪”即夺精补脑之术。“戎马生于郊”,即漏泄精液,说明不懂得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之于当今社会尤为迫切,尽管世界人民的平均寿命有了很大提高,但生命的质量并不乐观,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越来越差。现在,人们用于治病的费用已远远高于吃粮的费用,并且越是发达国家医药费用越高。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懂得养生之道。人们不知惜精如命,加强自身内在修养,却视之如粪土、垃圾,毫无节制地行淫欲之事,以满足自我情欲。不懂得养生之道,不仅造成身体的疾病,而且还造成精神上的疾病。现在,社会上因精神空虚而自杀身亡者逐年增加,老年忧郁症、痴呆症、精神分裂症等日趋严重。这些症状的产生都是不知修之于内,一味地寻求外来刺激,以满足自我欲望的结果。
  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罪:过错。祸:祸害。咎:凶险。罪、祸、咎,都是指淫欲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危害的程度是逐层加重的。可欲:可以实现欲望即达到性生活的高潮。不知足:欲望不知满足。欲得:欲望得以放纵。
  就养生而言,罪过莫大于可以达到欲望;祸害莫大于不知满足欲望;凶险莫大于欲望得以放纵。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所以,知道什么是可以满足的,什么是不可以满足的,然后去克制不可以满足的自我欲望,常守可以令人满足的心灵世界,就永远满足了,罪、祸、咎的人生弊端自然也就没有了。知足,就是知足于朴,有朴与我为伴,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对于“知足之足”,有道之士抱朴子也有高论:“知足者则能肥遁勿用,颐光山林。纡鸾龙之翼于细介之伍,养浩然之气于蓬荜之中。褴褛带索,不以贸龙章之暐晔也;负步杖筴,不以易结驷之骆驿也。藏夜光于崇岫,不受他山之攻;沉灵甲于玄渊,以违钻灼之灾。动息知止,无往不足。”
  本章是老子的人性论。淫欲是健康的罪魁祸首,若要养生,必须从克制淫欲开始。
  道德功的修炼,就是从克制淫欲开始的。修炼道德功是遵循“液化精,精化炁,炁化神,神还朴”这一思路前进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强调守精如玉,惜精如命,使之不脱、不漏,并长期坚持不懈,直至返朴归真。其中的奥妙就在一个“化”字,只知惜守,不知转化,同样会给身体带来疾病。随着精气的转化,人一旦进入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自我私欲就自然漫漫地消失了,自我价值观亦随之转化。 
42章 微观认识论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常言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秀才能知天下事,凭借的是书本知识。圣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凭借的是他自身的修养功夫,是对人体基因组这一天书的破译。人体基因组是宇宙的全息缩影,记载了宇宙万物及人类有史以来的所有信息,是一部活的宇宙百科全书。只要具备了查阅这一天书的功夫,就可以足不出户而遍知天下大事;不窥探窗外,就可以知道日月星辰的运转情况及其规律。所以,秀才所知和圣人所知是无法相比的。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圣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依赖的是返观内视的自身修养功夫,是解读自我基因组的结果。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智力也是有限的,仅凭五官去感知世界远远不够,因为宇宙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奔波世界各地,于事物的表面现象探索无限的宇宙奥妙,必然知之甚少。细胞虽是生命体的最小功能单位,却蕴藏着宇宙信息和遗传信息,所以,只要破译了基因密码,就能彻悟自然之道、社会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也就是“少则得,多则惑”的道理。
  现在的人类基因工程,志在破译基因密码,目的就在于以小见大,揭示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奥秘。
  值得一提的是,基因工程将和分裂原子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危害的一面,利害程度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道德水平。道这一天书,只有用德去解碼,才有百利而无一害。另外,破译基因密码的电脑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永远无法和人类的心灵相比,因此,密码的破译程度也终将是有限的。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圣人返观内视,修德悟道,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认识上,所以是“不行而知”;大道不能以目视,只能以神视,用心灵对基因组作生动、具体、形象的直观,所以说“不见而名”;圣人功德圆满,开发出了潜在的大智大慧和特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