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老子为道 >

第5部分

老子为道-第5部分

小说: 老子为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益 1寸光阴 等于 1寸金   寸金 小于 寸光阴   水滴 —— 石穿   积沙 —— 成塔   不日进 —— 必日退  日,是指每一天,朝朝暮暮。我们人人都生活在每一天里,但对每一天的意义并非都能通晓,平时忽视的往往是每一天。而对前天和昨天,或者是一种背叛和忘却,或是一种迷惑和执着;对今天不是无所谓,就是觉得很累;而对明天和后天不是茫然,就是依托或是一种等待。所以有人说“不要迷恋昨天,不要虚度今天,更不要等待明天”。 古人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跎。”如果什么事都等到明天去做,那就一事无成了。所以每一天对每一个人的人生来说,不可小视。有句有名的谚语说:“日半生,夜半生,”就是说人生之旅,白天一半,晚上一半。如果虚度了每一天的白天,就等于虚度了一生的光阴。因另一半是用来睡大觉的。许多的美梦都是骗你的,当醒过来时,你还是要向自己要饭吃。 前年,我在日记上记下了一段随想,我给你们念念: 有句俗话:“早上栽树,晚上乘荫”。我看还是改成“中午乘荫”吧,晚上乘什么荫?中午不乘荫,到晚上才乘荫,不是“为时晚矣”吗? 难道古人说话错了吗?其实并没有错。早上是指白天,太阳出来了,表示阳;晚上指太阳下山了,表示阴。一朝一暮,一昼一夜才是一整天。有阴无阳,有阳无阴,却不完整。人生是由几万个昼夜(阴阳)相续组合而成的,中间省略任何一个白天或黑夜,不是间断,而是死亡。 树也一样,它也有一定的生长周期,它的周期里也无法省略任何一个白天和昼夜。有人急功退利,指望小树早上栽上了,晚上就能乘荫,其实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在自然规律中,每一个白天和黑夜,每一天的分分秒秒都不能省略,因为都是与生命所系呀! 所以《易经·乾卦》中说:“君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要与时偕行,就得终日乾乾,即终日勤勤,勤勤恳恳。而且要夕惕若厉,意思是晚上(夕)还要检讨自己(惕),还要检查今天是否作错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明天还要怎么样。所以,我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天天有事做,月月有钱花,年年有进步”。我认为就应该这样,因天天有事可做,就不怕月月没钱花,这样就有钱交电费,过日子,买书看,有钱去消费了。还要年年有进步。因为时代在前进,如果自身没有进步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淘汰。所以要“与时偕行”,要从天天做起,这就是看重每一天,日益就是每一天都要精进。有句流传最广的赠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这个意思,勤就是勤勤恳恳,终日乾乾。天道酬勤,天道奖酬的是勤劳的人。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涯的,用苦作舟也可渡到彼岸。


第一部分为道“损益法”之为道的充实——日益(2)

    警惕“假受益”    
    《荀子》说,只要诚心诚意地积累,功夫就能持久。功夫持久了,知识才能钻得进去,这是非常通俗的一个道理。我们对“益”的理解只凭这些还不行,还必须追求“真受益”:我们把“真受益”和“假受益”分清。    
        比如我们学了一大堆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对我不但无益,反而会害了我们,这种事时有发生。学的时候还不太觉得,还认为我学到了好的知识,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它的侵蚀,受到负面影响和迷惑。    
    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各种各样的假受益,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个东西。我们看录像,看光盘,看书的时候,有一些误导的东西,结果你接受了它,你的意识就被腐蚀了,变成了消极的东西,甚至本来有一种积极的东西也会被消极的东西转化了。所谓的“假受益”,也并不是有意地去接受它,而是无意的,并非有意跟自己过不去,想害自己。    
    三“正”与“真受益”    
    知识有正知识和邪知识之分,所以要真受益,必须有三点要做到,哪三点呢?一是“正知识”,二是“正思维”,三是“正享受”。这就表明必须要“正”,就是我们接受的知识是“正”的,“堂堂正正”的,也就是符合“自然法则”,符合“道德标准”,符合“社会公德”,符合“法律要求”;不伤害他人,也不会伤害自己。这就是一个标准,它反映的是事物本来面目。这些都符合了,就是“正知识”。    
    我们经常强调要“博览群书”,但并不是让我们盲目地阅读,什么东西都去阅读。我们必须“明辨是非”,特别是年轻人要注意。现在从日本输进的有些游戏软件,严重地歪曲历史,违反科学,但许多中小学生迷上了其中刺激性的东西,盲目上瘾,结果都受害了。虽说文化不是禁锢的,但有些书它不是文化,而是文化的“渣子”。    
    我们必须吸取精华除弃糟粕,这些糟粕的东西,怎么能把它当作文化而奉若神明呢?这不是害人害己吗?所以我们要明辨是非,要有选择,选择精华,这就是“正知识”。这个必须认识清楚,不然把邪知、邪见都当“正知识”,那就是害人害己。污染就是一大片,成了恶性循环。    
    第二个,必须“正思维”。何谓思?古人云:“思接千载”,思维有神通啊。孟子云:“心之官则思。”冯友兰先生云:“思,分析则细入毫芒。”程明道有诗云:“心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你接受的东西,学到了知识,阅读的,听到的,请教的,老师讲的,自己观察的,这都是得到的知识,但必须去思维,而这种思维,必须是“正思维”。何为“正思维”呢?就是必须正确地去观察、分析、理解。不能老从反面的去看,别人讲的东西本来是很科学的,而你非要从伪科学方面去钻牛角尖,这就不是正思维了。因为每一个东西它都有其反的一面,即使是“科学的真理”它也有负面的东西。如果老是从负面去追究,正面的知识不是正思维,那样也得不到真受益,所以我们必须有正思维。    
    我以老子这句话举例,是想说明我们的思维方向、思维方式要符合原义,原义就是本原,本原在生活中。    
    《老子》云:“智慧出,有大伪。”有研究《老子》的学者研究到这一章时,他害怕了。害怕什么?害怕“智慧”一词。不得了,智慧一出,就会产生伪诈了。其实,这种思维误解了老子的本义。帛书《老子》甲本不是“智慧”,而是“知快出案有大伪。”(知,古文通智)。《说文》解释说:“快,喜也。”也有人解其本义为心气畅行的意思。我有两种理解,一解为智出得太多太快,可能会乱人心性。如周瑜的一步三计就不及诸葛亮的三步一计。一步三计就是智谋出得太多太快太杂,结果无法沉淀,难以选择,难免会被假相所迷惑。另一种理解是根据王夫之的“阴阳向背”来的。阴与阳是向与背的关系,那么智与谋同样是向与背的关系。太阳出来照南墙,那么北墙就显现为阴冷,但这与太阳没关系,这是事物变化的规律。这两种理解都请你们批评指证。    
    第三点“正享受”。得到知识便是一种享受,很高兴的事。那么正享受以什么为标准呢?当你获得某种知识,产生某种灵感和体验时,你的精神很充实,而不是感到空虚了,感到空虚那不是正享受。精神充实给人一种向上的东西,不是一种沮丧的东西,萎靡不振的东西,这不是正享受。正享受,必须是进取心,为你的思想激发一种向上的自信。    
    另外还有一种宽容心,也是一种正享受。而不是使你的心胸变狭窄,使你对这个不能接受,那个不能接受,使你受到心理折磨。那样只能给你一种难受而不是一种享受。正享受是有宽容心的,有了宽容心,跟人相处,与人交往,就经常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计较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短处也可以包容。    
    这样,你就能适应各种性格的人,你的人际圈子也会大,这样不就是一种享受吗?无论走到何处你的人缘都好,这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宽容心是一种标准,另外一个就是“平常心”了。有了平常心,在顺境中不贪图安逸,在逆境中不感到沮丧,也不消沉。假如得到知识后,你有了宽容心、平常心,那就是一种正享受。    
    正享受必须具有:自己的精神充实了,有进取心了,有宽容心、平常心了。所以真受益的三个标准也就是“正知识、正思维、正享受”。真正的“真受益”,就是日益。    
    


第一部分为道“损益法”之为道的超越——日损(1)

    什么是“损”    
    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日损”。这个“损”可能比“益”更难理解,知识天天要学,怎么还要天天损呢?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学子初进北京的时候,才一床被子,一支笔,几本书,上了大学,后来在这里找了工作。成家后第一次搬家时,就会将以前的一些书和资料淘汰一批。搬进新家后,添置了老三大件:一个闹钟,一部自行车,一个收音机。几年后再搬家时这三大件肯定不要,因为有了新的三大件了:彩电、冰箱、洗衣机。再过几年这些又要被淘汰,连大电脑都不要,变成笔记本式电脑了,就像在北京暂住的外国人搬家那样,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叫上一辆小车,简简单单就安下了家。以前好多好多的资料,不用带了,它们全被装进了电脑里面。就是几个大箱子,里面的东西也很简单,而且很现代化。这种不断淘汰就是“损”。这种损是自然呢?还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呢?我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的减损,而且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就是这个道理。    
    在损的同时,有新的增益,这是在发展,在进步,是知识在更新。《大学》里有这么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苟,如果之意。新有两层意思,如果我们今天有新的知识增长了,那么天天我都要去增长,增长了又增长,这就是“日益”的意思;实际上,新又有“损”的意思,什么是损呢?这新是指:自心反省,检讨,这就是损,就象洗脸、洗涤一样,洗掉旧的、不良的习气,涤除一些杂物、贪欲,这不就是“损”吗?你不把这些不好的东西涤除掉,冲洗掉,不去反省检讨,那么怎能得到一个新呢?怎么又能使自己面目一新,新的精神风貌怎么能体现出来呢?如果不涤除旧的、不好的东西,就会萎靡不振,很庸俗的,那就谈不上新了。    
    怎么做才是“会损”    
    如果你想“新”想“益”,那么首先就要“损”,要会“损”,要持之以恒地“损”。这个“损”就是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过错,检讨自己的毛病,涤除自己的私心杂念和贪欲,冲洗自己身上不良的习气。尼采说过:“一个人智慧的增长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呢?就是看他的不良品性减少了多少,他的智慧就能增长多少。”这就是会损的意思。    
    必须会损才会益。在损的同时才能受益,总不可能搬一个新家,而一些旧东西和垃圾也舍不得丢掉。所以有些东西当损则损,这损还要主动地去损,积极地去损,乐观地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