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红帮演义-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阳阵)口 圈上之茶不可饮,惟中央一碗可饮之。
话说孙琪、蔡标各制定一种招牌,教会众兄弟,即便分布到各码头去做文武差使,扰害闾阎,自不必说。一天,孙、蔡一人同在湖南长沙结识了一个日本人名叫平山周的,劝他们加入革命党中,推倒清朝,重兴汉族。正是:
英雄都自知忠义,战斗何尝费甲兵。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回 合青红两帮缔密约 分黑白全书下定评
话说孙琪、蔡标自与平山周相遇,平山周便介绍孙逸仙与二人相识。那孙逸仙是广东人,少有大志,年十七,在广东做医生,后来组织兴中会,以推翻满清、光复汉士为己志。日本平山周对他甚表同情,极力援助,各省青红帮中兄弟,都是平山周给孙逸仙介绍相识。原来平山周有志调查中国社会情形,青红两帮他都在内,所以孙逸仙得能联络青红帮徒,平山周的力量居多。孙逸仙既与青红帮徒联络,极力宣传他的主义,果然甚有效果。不过一年,杭州终南山的副龙头陶成章,便与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五省各山头的兄弟会合起来,在杭州集议,推崇孙逸仙的主义,打成一个龙华会。他那檄文、章程以及一切办法,详细分别开列于后:
第一 檄文
怎样叫做革命?革命就是造反。有人问我:革命就是造反,这句话如今是通行的了,但这“革命”两字,古人有得说过么?我答应道:有的,易经上面“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就是这两字的出典。又有人问我,革命既是顺人应天,为这么中国古老话儿,又把造反叫做“大逆不道”呢?我答应道:列位!这“大逆不道”四个字,并不是我古时苍颉圣人造字的时候,就把来作“造反”二字注脚用的。要晓得这是後代做了皇帝的人,自己一屁股坐了金交椅,恐怕别个学他的样,就同着开国军师、文武百官造出四个字来,硬派做“造反”的罪名。又用着栗米芝麻大的官职,又冷又臭将要腐烂快的猪羊肉,骗骗那些不识羞耻、认强盗作祖宗、略识几个字的人。他说道:“咄!你们听着!把‘大逆不道’四个字,做了那‘造反’的注脚,说我做皇帝的是天上所传授,别个不容妄想的,我便生前把个官你做,你死了,我便写一尺二寸长,四五寸阔、猪血苏木汁染红的一块小小的木头,上写著‘先儒’两个字的封号,送你到孔夫子庙里去,摆在东西两廊,春秋二祭,杀猪宰羊的祭祀。”那些不爱脸的,听了这句话,便巴结到死,同狗舔屁股一样的趨奉着他。他这独夫位便可传子传孙,安稳不过了。有人要想造反,就便帮着他吠。列位要晓得,孔夫子庙里正中供的,不是孔夫子同孟夫子么?孔夫子孟夫子的说话,诸位兄弟们想必多愿意听的。他两位老先生说的说话,载在四书上面,明明白白,何尝说皇帝是不许百姓做的,造反是大逆不道的?孔夫子因为春秋时代百姓苦极了,故而教着七十二个贤人,三千个徒弟,天天商议办法。其中他第一个徒弟,叫做颜渊的来问“为邦”,孔夫子就说着唐虞三代的制度,说我们做了皇帝,是要用这样制度的。还有个徒弟叫仲弓,夫子就说也可“使南面”。请看一个“使”字,孔夫子岂不比皇帝还大么?至于异种乱入中国,他老先生便恨到万分,所以说到齐国的管仲,他不过帮着桓公伐过山戎,便把他不死于纠一节大事轻轻放过了,还再三说管仲是个仁者。又恐怕后世的人解不出这个“仁”字,便道“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他老先生如今坐在大成殿上,看看这些戴红缨帽、穿马蹄袖、拖猪尾巴的,三跪九叩首的来拜他,两廊还立着元朝、清朝的走狗,不知怎样伤心呢。
至于孟夫子说话更多了,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到武王、汤王,便说道“汤放桀,武王伐纣”,“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者也”。这种说话,在下一时没有功夫细说,好在四书并不是世间什么少有的书本,列位可以自己去看,但不要相信那宋朝那个混帐东西不过姓朱的《四书集注》便好了。
又有一个说,汤王、武王本是个诸侯,所以有力量革命,我们强煞是个百姓,哪有这种力量?所以孔夫子、孟夫子也只好嘴里说说,到底做不成皇帝。咳,这又是不懂时的话头了。春秋战国是个封建时代,所以平民做不成皇帝。到了奏汉以来,那局面就变了。列位请看看那秦始老皇,吞灭了六国,统一天下,说起他的兵力,真比后代皇帝强得多了。他恐怕人家造反,便收聚着天下的兵器,都拿来一把火烧销毁掉了。这个心思狠不狠呢?哪晓得他还没有死,韩国有个张良,拿着一个千斤重的铁椎,在博浪沙中等他出来的时候,要打死他。虽然打他不着,到处搜了十日,连影儿也搜不着半个。后来百姓晓得皇帝的本领不过如此,陈涉一把锄头,刘邦的三尺宝剑,便都等不得始皇的肉冷,就都起来了。那陈涉虽然没有做到皇帝,然中国平民头一个造反就是他,而且一个种田帮工的人,生前做到楚王,打破了封建的全局,也就可以心满意足了。那汉高祖刘邦的出身,不是一个亭长么?这秦时的亭长,就是我们现在的地保。你道他的力量,岂不比秦始皇还大么?三国时的刘备,他虽自己说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其实这种说话,不过拿来摆摆场面,我们大家不都是轩辕黄帝的后代么?若说起刘备的出身,是个织草履卖的。至于宋朝那个赵禅郎,是列位看过戏文就没有一个不晓得他是个光棍出身。咳!可怜,可怜,他的子孙不争气,到了后来,被金国那个四太子兀术杀得无地可奔。两个老皇帝是掳到金国城去了,单只剩着一个小康王泥马渡江,做了一个小朝廷的皇帝。当时虽有个岳爷爷,惊天动地的出来,替他报仇,恨只恨岳爷爷是个宋朝的臣子,被那奸臣秦桧害死了。这个时候,岳爷爷自己肯做皇帝,怕不把江山一统打平?那元朝的贵族,也不至乘势进来,做中国的皇帝了。
列位啊,自从盘古以未,虽有那五胡乱华,一统中国的就头一个是元朝的贵族,这是汉人第一次沦入被奴役的深渊了。幸亏坐不到百年,就出一个朱洪武,把那元朝的贵族赶出神州,仍旧是我汉人做皇帝。只是来洪武的出身,列位也都晓得,岂不是替人家看牛小厮!到着没奈何的时候,还在皇觉寺做过和尚呢。万料不到后来金朝后代女真人的贵族又乘着我们明朝年岁饥荒有了内乱、崇祯皇帝死在煤山的时节,几个做奸细的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引贼开门,他又进了山海关,强占着北京城,来做我们天朝的皇帝了。那时南边都立着明朝的亲王,论理已经得了北方,他也就不当抢到南边来了。不料他狼子野心,得一想十,又带着许多军兵,把明朝南边的亲王一个个灭了。那南来的凶恶,到一处屠一处的城,不知死了多少忠臣义士,剩下来的,因为逼我们改他的打扮,又不晓得杀了多少。当时他有两句口号,叫做“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到今剃头担上竖着的那根旗杆,就是当时因为不肯剃头拿来杀了,把头挂在旗杆斗上做榜样的。你道可惨不可惨?他既削平了南北,就想出种种不平暴虐的制度,我一枝笔哪里写得尽。单只为防我们汉人造反,更各处要紧的省分驻扎旗兵,监守着我们,还要我们辛苦田地种出来养活他们。近来又想出新鲜法子,要想夺我们的各省田地。他凡是好的都想归给他们。那狗屁的上谕,反说是满汉平等,时价估买。啊哟!你这班满清贵族,北边近京的田地,二百年前已被你们圈占去了,难道南边的几亩荒田,你不肯舍免了么?再说,我们当时的老辈,哪一个不切齿痛恨他?独可惜各处所起的义兵,都被那班大逆不道的邪说所误,独立无助,终究没有成功。直到出了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天王,本来我们汉人可以再见天日了,却被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混帐王八羔子猪狗不吃的东西,练着汉兵,反帮清朝杀我汉人。咳!这也是满洲气数未尽,我再该多吃几十年的苦。若像今日的人心,个个都晓得清朝是应该灭的,就再出几个曾、左、李也不相干了。
诸位要晓得今日的人心,为什么比从前几十年明白的多呢?这都是各国交通的好处。原来外洋各国,从没有异种人做皇帝的,就是同种的人暴虐,百姓也就要起来革命。我们如今与外国人来往的渐渐的多了,再把孔夫子、孟夫子的说话印证起来,这个道理就明白了。将来我们革命成功,外国人哪个不称赞我国?然而也有一种口口声声拍清朝马屁的外国人,同着几个亡心昧理的中国人,居然想望清朝立宪。列位要晓得“立宪”二字怎么样解法。外面看看像是照各国的样子,实在是把权都集在皇帝同几个大官身上,却好借着“宪法”二字,用出种种的苛法来压制我们。无论各国立宪,是因为离着封建时代不远,一时不能到平民执政的时代,就把这立宪做个上下过渡的用法。我们已是平民做了皇帝、宰相千百余年,哪里还要用着立宪过渡呢?况且立宪实在是有弊病,无论什么君主立宪、共和立宪,总不免于少数人的私意,平民依旧吃苦。将来天下各国定归还要革命,况且我们又添着一个异种的政府来替我们立宪,哪里立得好呢?所以我们今日就是同种人来立宪,还要再起革命。虽然成功以后,或是因为万不得已,暂时设立一总统,由大家公举,或五年一任,或八年一任,年限虽不定,然而不能传子传孙呢。或者用市民政体,或者竟定为无政府,不设总统也未可知。然而必须看那时候我国国民程度了。但无论如何,皇位是永远不能霸占的。列位有大本领的出来,替大家办事,余外百姓也便万万不致于像今日的样子,苦的苦到万分,穷的穷到万分,他们做皇帝大官的,依旧快活到一万二千分。到那时候,也没有大财主,也没有苦百姓,税也轻了,厘捐税关也都废了,兵也少了,从此大家有饭吃了,不愁冷了,于是乎可以太太平平,永远不要造反革命了。这才是我中华民国的万岁。
或者难曰:皇帝传子传孙是我中国的老例,中国没有无皇帝的国家。唉!列位,要晓得我们中国古时皇帝,也不是世袭的。昔者唐尧的父亲高辛皇帝死了,大儿子名唤挚,坐了皇帝九年。因为无道,经大众公议,革了他的皇位,立了他的兄弟唐尧做了皇帝。尧之儿子不肖,尧请于大众,寻了一位在历山耕田的农夫,名叫做舜,遂传了皇位于他。后来舜的儿子又入下流,舜请于大众,因为当其时有一军犯鲧之子名叫大禹,着实贤能,遂又传了皇位于他,他就是夏朝头代祖宗大禹皇帝了。夏禹皇帝因为治了洪水,有大功劳,他的儿子又好,大家公许了承袭,遂变为传子传孙的皇帝位了。后来孔子知道此事又有点不妙了,于是将尧舜的事迹载在《书经》第一编上头,叫大家看看,庶几或者有能照此办理。又在《礼记》上面内有《礼运》一篇,其中亦有孔夫子的说话,言明皇位当由大众公举,其言曰:“大同之世,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使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幼有所长,壮有所归”云云。从此看来,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