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芙蓉-2006年第2期 >

第71部分

芙蓉-2006年第2期-第71部分

小说: 芙蓉-2006年第2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的水上迷宫里了。 
  天色渐渐明朗,船已驶出水巷,前方是恬淡辽阔的湖面,远远可望见岸边农家隐约的白墙。小船像是在绿色的田野中行驶,两侧漂浮的菱莲莼菰的嫩叶,随着波浪起伏。一只青灰色的苍鹭,蜷着身子懒懒地蹲立在养殖场水中的木柱上;两只长脚鹭鸶拨开水面凌空起飞;三只黑白相间的沙鸥盘旋不去;四只野鸭泰然地逐波浮游。最喜是一群乳毛未干、淡黄色的鸳鸯小雏,扑扑地啄着水草,欢欢地溅起水花,雀跃着钻入油汪汪的水葫芦叶片下去…… 
  德清德清,你拥有满山翠竹的清凉莫干山,已是你不竭的财富和荣耀。却还藏掖着这一片扑朔迷离的下渚湖大湿地,让人一时把杭州西湖都暂忘了。 
  相传当年大禹为表彰防风氏治水有功,特赐封山禺山方圆百里,立为防风国,为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下渚湖上岸不远,即是历时1700年之久,又于1996年重修的防风氏祠。游历了下渚湖的美景,再听奇异的防风氏神话,德清的自然山水,在历史的风烟中更增添了人文的重墨。 
  两百年前,剧作家洪升有诗曰:地裂防风国,天开下渚湖。三山浮水树,千港划菰芦。 
  这“天开”二字,尽得下渚湖幽深野逸之神韵。 
  只求今日游人纷至沓来探望下渚湖时,多多存有维护下渚湖原始风貌的一份爱心。 


追忆逝水年华(组诗)
聂 沛 
  追忆逝水年华 
   
  看见一只蝴蝶在飞 
  飞了一会儿,它就飞走了 
  但是感觉,它还在那儿飞 
  更多的蝴蝶飞来飞去 
  充满记忆空灵的线条 
  ——我知道记忆并不可靠 
  逝水年华有很多留白 
  为了忍住悲伤,生活说 
  ——要学会数数 
  一只、两只、三只蝴蝶…… 
  更多的蝴蝶尘埃般飞扬 
  天有多蓝,天有多高 
  要学会感谢和宽恕 
  感谢更多的蝴蝶在飞 
  宽恕它们不过是一些隐喻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沙漠干渴的大陆架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重大的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隔阂 
   
  清晨我到海边去买沙蟹 
  渔民怎么也听不懂我的普通话 
  我怎么也听不懂他们的客家话 
  无论我怎么努力比画 
  他们总是板着脸摇头 
  仿佛我是一个巨大的阴谋 
  晚上躺在床上听了一夜的海风 
  海风的话不像人的话那么难懂 
  我不说它让人回味无穷 
  也不说它令人感动 
  但它确实让人听得懂 
  我相信棕榈和椰子树也听得懂 
  远在撒哈拉的大黄沙也听得懂 
  甚至,聋子的命运也听得懂 
  ——海风就是海风 
   
  那个高飞的东西 
   
  那个高飞的东西 
  首先是云朵 
  其次是鹰 
  最后是一颗子弹 
  把我的愿望准确地,击落 
  我看见地上的一摊血 
  把它掩埋 
  在回家的路上 
  天空,变成鞋底下顽强的小铁钉 
  扎得脚跟生疼 
   
  会飞的风 
   
  我在树叶上看到风,在哀伤里看到风 
  在倦怠的夜晚看到风在静静地读书 
  身体空空荡荡,可以听见黑暗中 
  一场大雪辽阔的呼吸,那么多的风 
  变成了时间的颗粒,在微茫的光中飞 
  但这与岁月无关,与空间无关 
  可以在思想的缝隙听见会飞的风 
  但这与形而上无关,与无法言说无关 
  可以在电话的空号听见会飞的风 
  但这与怀念无关,与遗忘无关 
  直到天亮了,雪停了,剩下一小堆 
  抒情之灰!天有多蓝,风就飞得多快 
   
  像云朵 
   
  云朵在天空荡来荡去 
  谁也不去注意 
  如果云朵受不了忽视 
  在好天气里突然打雷 
  会有几个人抬头看看 
  不由得加快步伐 
  要赶在下雨之前回家 
  我们不像云朵,不怕淋湿 
  我们不像云朵,居高临下 
  我们不像云朵,自由自在 
  然而,我们像云朵 
  像云朵—— 
  骨子里有一股无名火 
  身体绵软,前程渺茫! 
   
  天空吐出了我们 
   
  天空胃口好 
  吐出蓝色 
   
  天空胃口不好 
  吐出乌云 
   
  天空最终 
  吐出了我们 
   
  旧钥匙 
   
  旧钥匙,像时光那么洁亮 
  手感很好,但不免打滑 
  我已无意再配一把新的 
  在锁眼里转了一圈又一圈 
  总会偶然碰到这样的瞬间 
  ——“叭”地打开了门 
  并且,并且 
  很意外地打开了所有的灯! 
  让我怀疑它 
  是不是已经旧得可以通灵? 
   
  邮筒 
   
  邮筒曾经盛满过许多内心的花朵 
  我一直对它肉体的衰老视而不见 
  有一天,一个人往它的嘴里塞了一张 
  废纸,脸上露出恶作剧的得意 
  我紧紧攥着打算寄给爱人的信 
  像一个心脏病人攥着自己的胸口 
  天凉透了,异乡是否也遍地寒霜? 
   
  白河 
   
  一条流经县城的小河 
  几条锈迹斑斑的挖沙船 
  常年停泊,无事可做 
  一条河连沙子都没有了 
  它——还好意思叫河? 
  我看到一点点浪花翻起 
  心底有着难言的虚脱 
   
  激烈的人 
   
  你为五分钱跟人争得面红耳赤 
  你并无抽烟喝酒之类的不良嗜好 
  你按时散步,读书看报 
  慢悠悠从先锋路走到中山北路 
  梳着背头,自我感觉良好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喜欢指责单位和公共厕所 
  喜欢对大人物、大事情发表看法 
  但你的意志承受不住孙子一哭 
  这时你手足无措,热泪盈眶 


从狼到狗及草原精神
贺绍俊 
  祖国的北疆覆盖着一片广袤的草原,在蓝天白云下,骏马奔驰,牛羊遍地,我们往往把它当成生长诗意和爱情的地方,就像歌曲中所吟唱的那样:“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但草原不仅仅为我们的诗意烘托背景,它也是培育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对于后一点,我们多多少少有所忽略。这不足为奇,因为中国的历史是一个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历史。问题在于,今天,当全球化、都市化的钢筋水泥般的大军大面积地侵占着生长着大豆高粱的土地时,农耕文化就像一位卑微的弃妇退缩到人们的视线后面,建立在农耕文化秩序上的一切伦理道德观念逐渐在人们的心目中变得无足轻重,人们迫切需要为攻陷后的行动找到观念的依据,于是不约而同地找到了草原文化。这也许是这些年来为什么草原上的生物如此引起人们兴趣的文化背景。人们或者把狼奉为当今社会的图腾,或者视藏獒为最忠实的伙伴,或者从狐狸身上看到文明的危机。人们在注目草原文化时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在草原上的动物,正是这些动物的野性和放纵更典型地象征了草原文化的自然法则。先有2004年的《狼图腾》,后有2005年的《藏獒》。难道是人们真要退回到动物时代,奉动物为楷模,惟有这样才能拯救问题丛生的人类社会? 
  我不知道今天的社会如果真的按狼的生存原则重新组织,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也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都期待着实施狼的法典,但《狼图腾》这本书倒的确是卖得红火。不仅在中国火,还在国外火。据新闻报道,《狼图腾》的国外版税就卖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好价钱。狗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现在我们都知道,狗是从狼演变而来的,没有人类文明,狗们大概仍旧只会在黑夜的荒原上嗥叫。从这个角度说,从狼到狗是一道文明的履痕。既然如此,我们在狗年来临之际的确可以多一些对狗的怀想,但最能咬合住这道履痕的怀想,不是那些憨态可掬的卡通玩具,而是一本长篇小说——杨志军在狗年尚未到来时写就的《藏獒》。 
  《藏獒》自然可以归入到动物小说系列,一群剽悍不羁、威风凛凛的藏獒是小说的主角。我们惊异于这些动物生灵的勇猛表现,也会被它们的深沉情感所打动。一部小说带给我们这些阅读的愉悦已经足矣,何况小说还挟着大量鲜为人知的关于藏獒的知识,这些知识在这个时候传达给我们有着特别的意义。今天,人类与狗的关系看似越来越亲密,在欲望之河横流的城市,人们相互之间缺少了沟通和理解,弥漫着冷漠和孤独的情绪,于是只有与那些不谙世事的宠物狗们相依为伴。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了解什么是狗的精神。真正的狗精神是从那些在公寓楼前草地上跑着碎步、嬉戏翻滚的宠物狗身上了解不到的。当你读了《藏獒》,看到獒头冈日森格为了保护主人如何机智勇敢地与众多藏獒周旋,看到大黑獒那日在大雪灾中如何用自己的奶汁救活了被困在帐篷里的尼玛爷爷一家四口人,看到白狮子嘎保森格在失败后为了自己的尊严而跳崖自杀,你就会发现,藏獒身上所表现出的狗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人性相通的。 
  一般说来,动物小说虽然写的是动物,但最终写的还是人。《藏獒》同样如此,作者是将自己对人性的美好愿望寄寓在一群藏獒身上,因此小说中的藏獒都是人化的藏獒。小说必然写到藏獒与人的关系。藏獒是在与人的交往中才被人化的,通过藏獒与人的对比和映衬式的描写,作者也表达出自己的批判性: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交际中把人性中很多美好的东西都丢弃了。在小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形象,那就是“父亲”,父亲是作者笔下的一个英雄,父亲与众多英雄式的藏獒一起共同完成了一支“英雄交响曲”。毫无疑问,父亲才是这支英雄交响曲中的主旋律,他像是人类文明的化身,他真正懂得藏獒的内心。在他的感化和启迪下,互为仇敌的藏獒才会由恨转为爱。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力量。但作者赋予了父亲更大的文化使命,他在草原上开办学校,以教育启迪人性,净化人性,使人们从仇恨和对抗中解放出来。他的教育不包括一点,让人们真正认识藏獒,从藏獒身上学习到被人们逐渐淡忘的可贵精神。 
  但另一方面,狗是从狼变异过来的,狗与狼的联系我们在藏獒身上看得更为真切。就像小说中所写的,父亲来到西部草原,见到第一只藏獒时,他以为是见到了狼。这是因为藏獒虽然成为文明的产物,但它仍然生活在草原上,仍保留着最原初的生存习性,所以它与狼的血缘印记非常清晰。进一步探究的话,也许可以说,狼的血缘印记主要是留在藏獒的体型外表和生活习性上,而人类文明则熔铸在藏獒的血液和灵魂里。藏獒据说是世界公认的最古老、最稀有的犬种,其特征是“体大如驴,奔驰如虎,吼声如狮,仪表堂堂”。藏民将藏獒视为他们的护卫犬和保护神。一种动物,不仅能够与人类朝夕相处,而且被人类尊为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