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资治通鉴全译 >

第7部分

资治通鉴全译-第7部分

小说: 资治通鉴全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骸笆ト搜∪巳喂伲秃帽饶窘呈褂媚玖希∑渌ぃ渌蹋灰虼艘桓媳У牧寄荆挥屑赋咝嗬么Γ呙鞯墓そ呈遣换崛拥羲摹O衷诠υ谡焦渍溃章薹孀赖娜瞬牛匆蛭礁黾Φ岸崞艘辉笨墒匾怀堑拇蠼馐驴刹荒苋昧诠腊。 蔽篮钜辉侔菪凰担骸拔医邮苣愕闹附獭!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卫侯提出了一项不正确的计划,而大臣们却附和如出一口。孔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呀!”公丘懿子问道:“为什么竟会这样?”孔说:“君主自以为是,大家便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即使事情处理对了没有听取众议,也是排斥了众人的意见,更何况现在众人都附和错误见解而助长邪恶之风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而乐于让别人赞扬,是无比的昏暗;不判断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阿谀奉承,是无比的谄媚。君主昏暗而臣下谄媚,这样居于百姓之上,老百姓是不会同意的。长期这样不改,国家就不象国家了。”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孔对卫侯说:“你的国家将要一天不如一天了。”卫侯问:“为什么?”回答说:“事出有因。国君你说话自以为是,卿大夫等官员没有人敢改正你的错误;于是他们也说话自以为是,士人百姓也不敢改正其误。君臣都自以为贤能,下属又同声称贤,称赞贤能则和顺而有福,指出错误则忤逆而有祸,这样,怎么会有好的结果!《诗经》说:‘都称道自己是圣贤,乌鸦雌雄谁能辨?’不也像你们这些君臣吗?”
  '3'鲁穆公薨,子共公奋立。
  '3'鲁国鲁穆公去世,其子姬奋即位,是为鲁共公。
  '4'韩文侯薨,子哀侯立。
  '4'韩国韩文侯去世,其子即位,是为韩哀侯。
  二十六年(乙巳、前376)
  二十六年(乙巳,公元前376年)
  '1'王崩,子烈王喜立。
  '1'周安王去世,其子姬喜即位,是为周烈王。
  '2'魏、韩、赵共废晋靖公为家人而分其地。
  '2'魏、韩、赵三国一同把晋靖公废黜为平民,瓜分了他的残余领地。
  烈王元年(丙午、前375)*周烈王元年(丙午,公元前375年)
  '1'日有食之。
  '1'出现日食。
  '2'韩灭郑,因徙都之。
  '2'韩国灭掉郑国,于是把国都迁到新郑。
  '3'赵敬侯薨,子成侯种立。
  '3'赵国赵敬侯去世,其子赵种即位,是为赵成侯。
  三年(戊申、前373)
  三年(戊申,公元前373年)
  '1'燕败齐师于林狐。
  '1'燕国在林狐击败齐国军队。
  鲁伐齐,入阳关。
  鲁国攻打齐国,进入阳关。
  魏伐齐,至博陵。
  魏国攻打齐国,抵达博陵。
  '2'燕僖公薨,子桓公立。
  '2'燕国燕僖公去世,其子即位,是为燕桓公。
  '3'宋休公薨,子辟公立。
  '3'宋国宋休公去世,其子即位,是为宋辟公。
  '4'卫慎公薨,子声公训立。
  '4'卫国卫慎公去世,其子卫训即位,是为卫声公。
  四年(己酉、前372)
  四年(己酉,公元前372年)
  '1'赵伐卫,取都鄙七十三。
  '1'赵国攻打卫国,夺取七十三个村镇。
  '2'魏败赵师于北蔺。
  '2'魏国在北蔺击败赵国军队。
  五年(庚戌、前371)
  五年(庚戌,公元前371年)
  '1'魏伐楚,取鲁阳。
  '1'魏国攻打楚国,夺取鲁阳。
  '2'韩严遂弑哀侯,国人立其子懿侯。初,哀侯以韩为相而爱严遂,二人甚相害也。严遂令人刺韩于朝,走哀侯,哀侯抱之;人刺韩,兼及哀侯。
  '2'韩国严遂杀死韩哀侯,国中贵族立哀侯之子,是为韩懿侯。当初,韩哀侯曾任命韩为国相却宠爱严遂,两人互相仇恨至深。严遂派人在朝廷行刺韩,韩逃到韩哀侯身边,韩哀侯抱住他,刺客刺韩,连带韩哀侯也被刺死。
  '3'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子与公中缓争立,国内乱。
  '3'魏国魏武侯去世,没有立太子,他的儿子魏与公中缓争位,国内大乱。
  六年(辛亥、前370)
  六年(辛亥,公元前370年)
  '1'齐威王来朝。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
  '1'齐威王朝拜周烈王。当时周王室已十分衰弱,各诸侯国都不来朝拜,唯独齐王仍来朝拜,因此天下人愈发称赞齐威王贤德。
  '2'赵伐齐,至鄄。
  '2'赵国攻打齐国,直至鄄地。
  '3'魏败赵师于怀。
  '3'魏国在怀地击败赵国军队。
  '4'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4'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5'楚肃王薨,无子,立其弟良夫,是为宣王。
  '5'楚国楚肃王去世,他没有儿子,弟弟良夫即位,是为楚宣王。
  '6'宋辟公薨,子剔成立。
  '6'宋国宋辟公去世,其子宋剔成即位。
  七年(壬子、前369)
  七年(壬子,公元前369年)
  '1'日有食之。
  '1'出现日食。
  '2'王崩,弟扁立,是为显王。
  '2'周烈王去世,弟弟姬扁即位,是为周显王。
  '3'魏大夫王错出奔韩。公孙颀谓韩懿侯曰:“魏乱,可取也。”懿侯乃与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成侯曰:“杀,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二国之利也。”懿侯曰:“不可。杀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贪也。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患矣。”赵人不听。懿侯不悦,以其兵夜去。赵成侯亦去。遂杀公中缓而立,是为惠王。
  '3'魏国大夫王错逃奔韩国。公孙颀对韩懿侯说:“魏国内乱,可以乘机攻取。”韩懿侯于是与赵成侯联合出兵攻打魏国,在浊泽地方交战,大败魏军,包围了魏国都城。赵成侯说:“杀掉魏,立公中缓为魏国国君,然后割地退兵,这对我们两国是有利的作法。”韩懿侯说:“不妥。杀死魏国国君,是强暴;割地后才退兵,是贪婪。不如让两人分别治理魏国,魏国分为两半,比宋国、卫国还不如,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魏国的威胁了。”赵成侯不同意。韩懿侯不高兴,率领他的军队乘夜离去。赵成侯也只好退兵归国。魏于是杀死公中缓即位,是为魏惠王。
  太史公曰:魏惠王所以身不死、国不分者,二国之谋不和也。若从一家之谋,魏必分矣。故曰:“君终,无适子,其国可破也。”
  太史公司马迁曰:魏惠王之所以能自身不死,国家不被瓜分,是由于韩、赵两国意见不和。如果按照其中一家的办法去做,魏国一定会被瓜分。所以说:“国君死时,无继承人,国家就会被击破。” 
周纪二 显王元年(癸丑、前368)
  周纪二 周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368年)
  '1'齐伐魏,取观津。
  '1'齐国攻打魏国;夺取观津。
  '2'赵侵齐,取长城。
  '2'赵国入侵齐国,占领长城。
  三年(乙卯、前366)
  三年(乙卯,公元前366年)
  '1'魏、韩会于宅阳。
  '1'魏国、韩国在宅阳举行会议。
  '2'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2'秦国在洛阳击败魏国和韩国军队。
  四年(丙辰、前365)B》
  四年(丙辰,公元前365年)
  '1'魏伐宋。
  '1'魏国攻打宋国。
  五年(丁巳、前364)
  五年(丁巳,公元前364年)
  '1'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1'秦献公在石门大败韩、赵、魏三国联军,斩首六万人。周王特地颁赏他绣有黑、白、青花纹的服饰。
  七年(己未、前362)
  七年(己未,公元前362年)
  '1'魏败韩师、赵师于浍。
  '1'魏国在浍地击败韩国和赵国军队。
  '2'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
  '2'秦国、魏国在少梁激战,魏国军队大败而逃,公孙痤被俘。
  '3'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
  '3'卫国卫声公去世,其子卫速即位为卫成侯。
  '4'燕桓公薨,子文公立。
  '4'燕国燕桓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燕文公。
  '5'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生二十一年矣。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馀,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于是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
  '5'秦国秦献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秦孝公。孝公已经二十一岁了。这时黄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淮河、泗水流域十几个小国林立,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筑有一道长城,从郑县沿着洛水直到上郡;楚国自汉中向南占有巴郡、黔中等地。各国都把秦国当作未开化的夷族,予以鄙视,不准参加中原各诸侯国的会议盟誓。目睹此情,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整顿国家,修明政治,让秦国强大起来。
  八年(庚申、前361)
  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
  '1'孝公下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