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蒋氏家族全传 >

第77部分

蒋氏家族全传-第77部分

小说: 蒋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人,在上海和宁波都开有工厂和商号,生意上很得意,他对蒋介石曾有过经济上
的帮助,蒋介石发迹后,曾请孙琴凤做丰镐房的管家,掌握银钱进出,对其信任有
加,孙琴凤没有子嗣,过继了侄子孙经镇为过房子,蒋介石提拔他为农民银行发行
主任。孙经暖之子义宣,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留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返国
后,先任蒋介石的侍从室秘书,赴台后曾任国际货币基金会懂事、“中央银行”副
总裁兼“外汇局”局长、“中央信托局”局长、“交通银行”总经理等。
  蒋介石的发妻毛福梅有两个娘家哥哥,一位名叫毛武宝,一位叫毛秉礼。毛秉
礼做过宁波市警察局长,早年到广东黄埔军校工作过,后又返回浙江,在宁波担任
都奉汽车公司的经理。不过,这位老蒋的大舅哥对蒋介石的作为不太满意,蒋介石
离开大陆赴台时,也没邀他同往。解放后,毛秉礼被邀为全国政协委员,于94岁高
龄时在上海病逝。此外,毛福梅还有一个姐姐,其外孙宋时选随蒋介石逃台,曾任
国民党中央委员、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
  蒋介石的封建家族观念极重,尤其重视自己家庭的族谱编修工作,范学文曾撰
文记述这件事,令引如下:
  蒋介石是一个乡土观念很重的人。他发迹以后,千方百计要查祖宗的来根。他
对蒋家宗谱非常重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重庆。当他已
故的生母王氏八十岁生辰纪念之时,虽溪口已沦陷,他仍叫蒋经国派人从日寇重围
中的故乡密携蒋家宗谱间道入赣,辗转送到重庆。他“三复循诵,几忘寝食”(见
蒋介石自撰《先系考序》)。他详校了天台龙山蒋氏家谱与勤县横山蒋氏、奉化峨
阳蒋氏两谱之异同,认为组奉两谱较龙山谱为可信。蒋家宗谱,循例每隔三十年修
纂一次。自清季以来,康熙三十八年、康熙五十八年、乾隆二年、乾隆三十三年、
嘉庆四年、道光八年、咸丰八年、光绪十四年、民国七年都修过谱。民国七年的那
次修谱,就是由蒋介石哥哥介卿主持的,聘请奉化周带南(均棠)为大总裁。到一
九四八年(民国三十七年)又应为大修之期,蒋介石极为重视,聘请吴敬恒(稚晖)
为总裁,陈布雷为副总编纂(编者按:实际负责修谱者为沙孟海,详见本书首篇沙
孟海的回忆文章《武岭蒋氏宗谱纂修始末》)。虽其时国民政府已形势危殆,摇摇
欲坠,蒋还是强打精神,叫大儿子蒋经国来溪口主持“讲谱”大事。进谱搞得很热
闹。溪口蒋家饲堂挂灯结彩,大摆洒席,并且从上海招来京剧班演戏三天。这是蒋
为家族和自己树碑立传的最后一次机会。
  这次修谱,大书特书的,就是在宁波找到了一个祖宗头。蒋氏之源,出于周代,
这样遥远的稽考,自然不必说了。溪口宗谱中,第一世的太公叫蒋光(延恭),是
迁到四明来的始祖。蒋光生二子,名宗祥、宗霸,那是五代后梁时了。宗霸(字必
大)信佛,就是溪口人尊奉的摩河太公,因他常念“摩河般诺波罗密多”经句得名。
这个摩河太公死后葬于天童寺旁的小盘山口。宗霸初在小盘山筑庵静修,后迁居奉
化三岭(山岭)。到他的孙子蒋浚明,北宋神宗时拜大理评事,迁尚书金部员外郎,
赠金紫光禄大夫,家业始显赫大凡修谱,列举世亲,总要找一个有来头的祖宗头,
以示荣耀。蒋家祖宗,以这个金紫光禄大夫最显赫了。蒋介石即……请沙文若(即
沙孟海)负责具体编纂工作,沙又请杨菊庭、朱赞卿等在宁波寻极查据,经杨菊庭
多方考证,作了一篇《联桂坊蒋氏遗迹考》,查出蒋浚明居采莲桥蒋家带(带河巷),
现在宁波的白水巷还有蒋家饲堂,供奉蒋浚明牌位。蒋家的数世坟莹,则都在奉化
三岭(山岭)。由此可知蒋氏一支,是从宁波分过去的。查清了祖根后,蒋介石大
为高兴,于一九四九年农历正月初一,曾派蒋经国到宁波蒋祠拜祭。是年四月中旬,
蒋介石又亲自带了张群、俞济时、蒋经国等,到宁波访谒宗庙,还到宁波柳亭庵旁
及天童小盘山祭扫祖宗头蒋摩河等坟墓。蒋介石对奉化以外的蒋氏族根也很关心。
据报载:一九四七年三月十日,蒋面谕文官长吴鼎昌,派郑弥再往临海调查,征得
蒋氏谱三册携京。又宜兴徐舍镇西北十公里都山函亭蒋饲(祀东汉函亭侯蒋澄),
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六日落成,蒋特自京乘汽车抵徐舍,再乘汽船到函亭主持典礼。
数典不忘祖,在这一点上,蒋介石是有浓厚血统观念的。即使是死在台湾,也不愿
葬身异乡,棺木暂居,希望能搬回家乡安葬。
 
               2.人不亲土亲
  蒋介石的乡土观念和寻根意识决定了他是个民族主义者,他的脑子里充满了
“落叶归根”的思想,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不愿葬身异乡,期望有朝一日魂归故
里,在生他养他的地方陪伴父母长眠地下。实际上,他的这一愿望不难实现,中国
共产党的博大胸怀是随时敞开着的,祖国的大地和溪口蒋氏家乡的热土也随时准备
接纳蒋介石这个特殊“游子”的灵枢,真正成为障碍使蒋介石难以魂归故里的是台
湾领导人现在坚持的反共政策。这一点,世人都看得很清楚。如果蒋介石泉下有知,
他多半也会主张将灵枢运回大陆,安葬在家乡的。事实上,早在大陆期间,蒋介石
就在家乡为自己选择了墓地。开始,他打算把墓地设在慈庵母亲墓边。后来,他又
看到奉化城北响铃岗地势高爽,景物幽美,风水颇佳,于是改变了主意,选定岗上
的仁湖作为自己的葬身之所,并且派人在周围修了一条公路。可惜,时至如今,蒋
介石辞世已20余年,其归葬家乡热土的愿望仍未实现。
  溪口蒋家曾是望族,后来一度中落,到了蒋介石这一代,由于蒋介石的发迹,
蒋氏家族乃成为旧中国的“天下第一家”。这样一个家庭,对修族谱之事当然是十
分重视的了。著名学者,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曾负责重修《蒋氏宗谱》。他的回忆是
极具史料性的,从今特摘录于下:
  我曾在国民政府各部门工作二十年,起初和蒋介石没有直接关系,一九四六年
以后,为纂修《武岭蒋氏宗谱》(武岭是奉化溪口的一座山),蒋介石不时召见、
询问、指示,始有接触。正谱修成后,他还要我另编一本小型简谱。前后历时近三
年。这一段历史,社会上传说纷坛,报章杂志,亦有虚构事实,渲染演化,编成传
奇小说者。因此忆述始末,写此资料,以正视听,我认为是有必要的。
  旧社会重视宗谱,各姓各族大抵隔三十年纂修一次。《武岭蒋氏宗谱》自一九
一八年即民国七年纂修后,将届三十年续修之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蒋经国派人
从奉化故乡密携旧谱间道入赣州,再送达重庆,蒋介石就考虑重修问题。一九四五
年日本投降,蒋氏族众始具体等议,采取行动。蒋介石重视此事,亲自掌握。一九
四六年在南京,他对旧谱所载先世事迹曾提出两点疑问,写条子交国民政府政务局
长陈方查考史籍。当时我是教育部秘书,调到文官处每天半天工作(后来补上国民
政府秘书),陈方将此事转嘱我代为查政。我到多图书馆翻检资料,写出答案。陈
方上报时写明是沙某人查答的。蒋介石正好在物色修谱人选,见此报告,次日即派
蒋经国到国民政府来看我,奉父命并代蒋氏宗族请我负责重修宗谱工作。我家四个
弟弟和弟妇等长期从事中共地下党工作或在解放区工作,二弟文求且已在广州牺牲,
这一点蒋介石父子是不知道的。至于我自己在国民政府主要凭一套旧笔墨吃饭,不
管“文案”。平日对史志谱碟之学粗有研究。既然有修谱机会,所以欣然同意了。
  接着便由蒋经国向溪口蒋氏家族联系,在溪口开个会议,他和我都去参加。会
后随即提取旧谱数种带回南京。我顾虑修谱应从几方面进行工作:第一,新谱凡例,
由我着手起草,此是主要的。第二,安排纂修工作人员。第三,追查先系。从旧谱
找出先世有联系的各地同宗,向他们借取家谱备参考。同时查阅当地的府县志。第
四,蒋氏族人新生一代旧谱未经载入者,不论殁存长幼,依照凡例制订的项目,由
各房推定人员分头进行采访。
  关于纂修人员,我推举奉化籍的周军以自助。原蒋经国秘书上虞人黄寄慈熟悉
溪口情况,也请其参加编纂,住溪口,负责联系当地采访工作。另外经各方推荐精
熟小楷的张景钟,徐百炼、徐正旅三人,担任日常具体编录校对等工作。周、张、
二徐皆在南京随我工作。就国民政府内部腾出一间空房,给他们四人工作之用。
  武岭蒋氏从宜兴迁来,旧谱及《宜兴县志》皆有记载。近来有人写史料,说我
曾两次到宜兴访问调查。我实未去过。当年南京,上海各报刊登蒋介石父子往宜兴
展谒汉函亭乡侯蒋澄基,敬献花圈,报上并附刊墓地照片。我于次日读报始知之。
  蒋介石平日住中央军校,随时要索阅谱稿,白天晚上不一定。侍从武官往往突
然来个电话,并派车来接。我去时总携带手头稿件,一面向蒋介石说明情况,一面
即向他请示。他特别重视先系问题。我订出几例之后。首先起草《先系谱》一篇。
《左传》载:“凡,蒋、邢、茅、昨、祭,周公之见也。”蒋氏是周公之后,没有
问题。旧谱只追溯到五代时始迁明州(宁波地区古称明州)的蒋光、蒋宗霸父子。
由此逆推上去,中世纪一大段世系,问题就多。我根据借集的各地蒋氏家谱,并参
证地方志乘,逐步追查。最后由宁海龙山一支找到线索,更从临海、黄岩、仙居诸
谱及郊且横山谱、奉化峨阳谱参互核核,居然得到衔接。虽然如此,毕竟年代太远,
或有未可尽信。故于各人名下注出据某书或某谱,以明责任。至于宜兴,天台及临
海诸谱详载西周以来一连串的世系名爵完整无缺,我以其“于史无证”,概不采用。
  社会上对蒋母王氏里籍问题谣传甚多。有说她出生在河南,成年嫁到南方来,
我不大相信。因为生活服装容易改变,语言不可能完全改变。我认识几个溪口人,
从来未听说镇上有讲北方话的妇女。直到近年,有张明镐、何国涛等人详细写述文
史资料,张文刊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七十三辑,何文刊在《浙江省文史
资料选辑》第二十三辑。两书大量馨销,谣传遂熄。至于对蒋介石元配毛氏与宋美
龄等在宗谱中如何叙法问题,社会上揣测更多,谣传也不少。如传说修谱时陈布雷、
沙孟海二人对此无法动笔,只有请吴稚晖出主意云云,完全出于猜想。事实是这样
的:新谱中关于蒋介石这一条,蒋介石亲自写成稿子交给我们,我们只照样编录,
并不发生任何为难。世碟的原文是:
  “周秦,原名瑞元,一名中正,字介石,肇聪次子。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第
一期肄业,考送日本振武学校毕业,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团士官候补生。大元帅府参
谋长、大本营参谋长、黄埔陆军军官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