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蒋氏家族全传 >

第31部分

蒋氏家族全传-第31部分

小说: 蒋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介石跑了七八公尺。蒋介石虽然性命无虞,右脚却受了伤。而且,在士兵面前,将
军坠马,主“出师不利”之兆,又出了个大洋相,所以蒋介石心理上所受的刺激甚
至较之右足之伤为甚。倒是当时随军侍奉的陈洁如会安慰他,说:“你从马上跌下,
竟能保全性命,说明你命大。有道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尽管放心吧厂一
番宽心话,说得蒋介石转忧为喜,足伤也很快痊愈。
    陈洁如说得不错,蒋介石的确是“命大。”
    早在“二次革命”失败后,蒋介石被袁世凯悬赏三千元通缉,在上海无立足之
地,只好连夜潜回奉化,跑到萧王庙孙家舅父孙琴风家里躲藏。他的舅母遂让他躲
在家里的阁楼上避祸。
    次日奉化县衙得线人密报,知道蒋介石逃往萧王庙孙家,立即派武秀才丁志国
率领兵丁前往萧王庙搜捕革命党。
    兵丁们径直来到孙家,四处搜索,均不见革命党的影子,这时,有人发现了阁
楼,便想登上去查看。武秀才丁志国暗中同情革命党,料定蒋介石多半躲在上面,
便对兵丁说:“那是人家的卧室,咱们不能胡来,我一个人上去搜一搜就成了。”
丁志国上了阁楼,果然见到蒋介石正直延挺地坐在床上瞪着他。丁志国视若无睹,
转身下去对众兵丁说:“上边没人,咱们再到别处去搜搜吧!”他临出门又对蒋介
石的孙家舅母说:“此处不可久留,让他赶快离开奉化吧!”
    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蒋介石果然是“福大命大。”
    蒋家王朝的御用文人们会拍马屁,说蒋介石是“真龙天子”,自有神明护佑,
所以才吉人天相,屡屡大难未死,每每化险为夷。
    蒋介石虽然声称信奉“三民主义,又皈依基督教,成了一个忠实的信徒,但他
骨子里却依然未脱传统中华文化中封建迷信的巢臼,对“神明护佑”一说是笃信不
疑的。他迷信神门“仙道”,迷信阴阳风水之学,也热衷于抽签算命测字看相之术。
因此,每次罹险脱身之后,蒋介石都要默默静坐,祷告列祖列宗、各路神仙,感谢
他们暗中保护,使自己有惊无险。
    而实际上,蒋介石之“大难不死”,每一次都是客观条件围限的结果,关键时
刻,若没有卫兵挺身保卫,蒋介石有10条命怕也早就丢了。即以在长沙阅兵时被颠
落马下的事为例,当时幸亏蒋介石穿的是马靴,当那惊马拖着蒋介石狂奔了一段之
后,马靴从蒋介石的脚上脱落下来,这才使他保住了一条命。若说“护佑”应当说
是“马靴护信”,若说感谢,倒是说该谢谢“马靴”。
    除了前述的几次罹险之外,蒋介石还有两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请看蒋介石的侍
卫队长殓熙的回忆:
    从东征到平定杨、刘,蒋介石的身价抬高了;但在国民政府成立时,他并未居
于重要地位。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悄。谭延间等的地位,都比他高,在军事上他
仍然受许崇智的指挥。但由于他的声名不断提高,锋芒渐露,不甘居于人下,人亦
生有忌心。他日常办公,仍以黄埔军校为主,城内有个军校办事处,他经常坐着汽
车来往。有一天,我清楚地记得是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的夏天,蒋介石由广
州北教场黄埔军校入伍生总队部回到城内军校办事处。他所乘的一辆小汽车,插有
一面青天白日小旗子,当这辆小汽车开动时,发动机发生故障月机进行修理。蒋介
石不耐久等,即改乘随从的另一辆没有插青天白日小旗子的汽车,叫我带四名卫士,
乘插旗的汽车,随后赶来。不料这辆插旗的汽车驶近东坡楼附近时,东坡楼附近的
驻军对着它猛烈地开枪射击,油箱破裂,汽车打翻,两名卫士被打死,排长黄文友
手臂受伤,从汽车里爬出来,逃至办事处向我报告。我大为惊讶,心想这下子好险
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什么人干的呢?其中大有文章!便急忙将此情形报告蒋
介石。他一听,也很惊讶,似乎想克制而按捺不住,遂大发雷霆,立即打电话向东
坡楼附近驻地查询。该军代理军长梁鸿楷很快就来到。蒋介石即将东坡楼发生的流
血事件告诉他,命他查明真象。梁鸿楷非常惶惑,这件事不是他自己干的,自已却
有嫌疑;是自已部下做的,自己就有责任。他局促不安,十分紧张,当即带领入伍
生总队一中队长黄埔军校旧卫兵连连长胡公冕等,枪上膛,刀出鞘,如临大敌,直
奔东坡楼驻军部队,进行查究。约一时许,他们回来向蒋介石报告说:“报该驻地
两个连长说,他们是泰旅长杨金龙的命令,叫他们如发现插青天白日旗的汽车,即
集中火力将它打翻,把里面所有的人都打死。他们看见后面来的汽车,插有青天白
日小旗子,便开枪射击,这是执行上面命令这样做的。”还说,上面命令:‘把这
辆汽车打翻,把人都打死,就有重赏!’蒋介石听了,表现出既恐慌,又愤怒,他
极力克制,对梁鸿楷说:“这件事由你负责处理,首先将杨金龙扣留查办,并将他
的部队限四小时内全部撤离广州市区;驻在东坡楼附近的两个连长,也扣押查办。”
梁鸿楷当时很紧张,此事他有责任,引起什么样后果,难以预料。所以很快地接受
下来前去执行。他走后,蒋介石即对入伍生总队长陈复说:“你暂时不要回总队部,
在这里待命,担任警戒,等待杨金龙旅撤离广州市区后,再回总队部。”这时蒋介
石力持镇静,照常办公。有时踱来踱去,不作声,而整个办事处,处于紧张状态。
    当天下午两点左右,第四军代军长梁鸿楷来到军校办公室,向蒋介石报告:“
已将旅长杨金龙和东坡楼驻军两个连长都扣押,所有该旅的部队,已撤出广州市区。”
蒋介石点点头,也嘉勉了几句,梁鸿楷走了。入伍生总队也回到北教场总队部去了。
当天晚上,我们由军校办事处回到黄埔校本部。这一突如其来的事件,就这样结束
了。
    这件事被称为“东坡楼刺蒋案”,曾经被作为蒋介石“有神明护佑”的有力佐
证而大事宣扬。“东坡楼”案后不久,又曾有一次刺蒋未遂案发生,密熙对此详述
如下:
    在东坡楼事件后不多天,就是黄埔军校第二期举行毕业典礼和第三期开学典礼
举行之后,他不在住在军校,而住到长洲要塞司令部去了。原来蒋介石是兼这个长
洲要塞司令的,东征出发时,他保举林振雄代理司令职务。林是广东香山人,是孙
中山先生的旧部,在日本士官学校时与蒋介石同学。由于这种关系,蒋介石认为住
在这里比较安全,他每天乘汽艇到省城办公,晚间回长洲要塞。不久。他的第三个
老婆陈洁如听说蒋介石东征回师,由上海来到广州,先也一同住在长洲要塞司令部。
这时,廖仲他和夫人何香凝在东城门外山脚下东山建有两幢小洋房,自住一幢,
另一幢让给蒋介石带着陈洁如去住。蒋住了进去,一个大门进出,一起吃饭。蒋介
石每天早饭后到省城办公,中午有时回来吃饭,晚饭总是回来吃的,时间不一定,
有时开会,有时还被别人约去吃饭,回来就迟。有一次同廖仲饱一起在汪精卫家里
吃饭,饭后便一起回来,大约每天吃晚饭的时间不固定,或迟或早,或两个人一起
回来,或有先有后,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都是如此。也没有见到谁来访,他也很少
去访别人。东山这个地方,距离热闹市区比较远,很清静,来往人等也容易注意。
    1925年 8月间,有一天,我跟随蒋介石在外面开会,回东山吃中饭。便衣卫士
告诉我说:“今天早晨在你们进城之后,这里发现两个形迹可疑的人,一个穿长衫,
一个穿短装,不像商人,也不象工人,鬼头鬼脑,来去徘徊三次,不断向蒋介石的
住房注目,东张西望,一连两天都发现这种情形。”我听后,即到住地警察派出所
了解,据警察说:“是有这么两个人,我们已经注意!”我回来便同卫士排长和全
体卫士说明了这种情况,并说:“我们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密切注
意周围能接触到的人的一切行为。”自从东征胜利后,原来的宪兵排即扩编为卫士
连,我担任卫士连长。平常蒋介石出入行动,都由我带一个班和一个卫士随从,在
东山住的时候,也是如此。
    在发现有两个形迹可疑的人之后的第三天,当蒋介石由省城办事处回东山吃中
饭时,我同他坐一辆汽车,我坐在前头同司机并排,还有一个卫士。后面一辆卫士
汽车,卫士排长带着卫士坐着。当我们汽车开进城门约一百米的时候,我和卫士都
发现一个穿长衫的,一个穿短装的两个人,向我们汽车注视。我立即转脸向蒋介石
轻声报告说:“发现两形迹可疑的人,我已作警戒准备。”同时迅速地把汽车门上
层的玻璃板摇下来,把二十发的快慢机盒子枪作好射击准备。时间只有几秒钟,当
汽车开进城门洞约三十步的时候,我看见那个穿长衫的,对着汽车举起手来,我迅
速而敏捷的先发制人,举起盒子枪伸出玻璃门外,对准那个穿长衫的连续发射,卡!
卡!那个人就倒在地下。我不叫停车,继续开出城门洞,风驰电掣地开回东山。同
时后一辆卫士车听见我的枪一响,他们马上停车,卫士们蜂拥而下。当那个穿短装
的人举起手来,还未来得及发枪的一刹那间,被一个卫兵一脚正踢在中膝盖后面,
另两个卫士一把抓住他的手臂,他动弹不得了。卫士排长把他拖到汽车上,那个被
打伤已经垂死的穿长衫的人,也一同拖上汽车,很快也开到东山,立即审讯,供称
是以前商团陈廉伯的人,来行刺的。蒋介石即命令将该犯押交军法处查究。其中内
幕究竟如何?以后怎样处理?我就说不上来了。当天晚上,陈洁如嘉奖我卫护有功,
赏我硬币二百元;对其它人也有奖赏。
    这两次遇险,倒真可说是蒋介石命不该绝了。在“东坡楼”一案中,假使不是
那头一辆汽车鬼使神差般地出了故障,则蒋介石很可能就“当场殉难”了;“城门
口”一案,是陈廉伯用人失当。若是请几位老谋深算的杀手,也不致于因为事前太
着痕迹而引起卫士们的警觉。倘若卫士们事前毫无觉察,则“城门口”也许又蒋介
石“为国捐躯”的所在了。
    世界上的事情,千变万化,往往受限于某个极微小、极容易被忽略的主观或客
观因素而改变事物发展轨迹。前述的几次蒋介石“逢凶化吉”的事例,基本都是因
了某种微小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使蒋介石化险为夷的。马屁文人们事后极尽渲染,
把一切都归于蒋介石“命大”,纯属无稽之谈这是就“道理”而言。
    然而,就“事实”而论,又不能不承认蒋介石的“命大”。从历史唯物主义的
立场来看,恰恰是当时的中国需要有一个“蒋介石”,假如蒋介石不合时宜地夭折
了,中国的历史也许就要重写或者更好,也许更坏。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历史
车轮的转动使蒋介石“命不该绝。”
    用中国民间的传统说法,蒋介石屡屡大难不死,叫作“恶人长寿”,或谓“恶
人命大”。这种唯心色彩较重的解释是难以服人的。蒋介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