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蒋氏家族全传 >

第3部分

蒋氏家族全传-第3部分

小说: 蒋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祖籍并非浙江奉化,而是河南许州(今许昌)繁城镇后郑庄。
    按照唐人的说法,蒋介石的生父姓郑,共有兄弟三人,蒋排行第三,故名“郑
三发子”。他的母亲早年带着他嫁给浙江奉化人蒋肇聪,“郑三发子”遂改姓更名
为蒋中正。据说这“中正”还隐含“宋郑”或“中州郑家”之意。这种说法曾经风
靡一时,而且,事实上也确曾有过一位名叫郑绍发的老农、祖籍河南许州繁城镇后
郑庄,此人曾在40年代辗转来到陪都重庄,自称是“郑三发子”——蒋委员长的大
哥,前来兄弟相认。关于这一史实,沈醉先生在《我所知道的戴笠》中曾有叙述:
    当时在重庆曾经闹得满城风雨,许多人都听到过的一件新闻:蒋介石的亲哥哥
郑绍发从河南家乡到重庆找蒋介石,而蒋介石不认亲兄的丑事,便是由戴笠一手来
替他处理的。蒋介石随母下嫁到蒋家当“施油瓶”之前,他母亲所生的大儿子仍然
留在河南郑家。几十年后,他的大哥弄清了这一底细,想到重庆见见这位当了委员
长的同胞弟弟,叙一下骨肉之情。蒋介石哪肯承认有一个异姓的乡下上老儿是自己
的亲哥哥,不但不接见,并立刻叫戴笠来替他处理这一件大不违的“冒充领袖亲兄
案”。当戴笠派特务把这位老头抓去亲自进行了一番询问之后。不用说,一看面孔
身材,完全像是一母所生,而所答的一切都是确确实实有根有据。这样,当然不敢
公开严办,而一向标榜奉母至孝的蒋介石,也不便无端地叫部下杀害骨肉。最后只
好听从戴笠贡献的两全之策,将这位哥哥交戴笠软禁在军统局望龙门两湖会馆的看
守所里,不久又移住在磁器口丝厂,不准外人和他接近,免得被外国记者知道了宣
扬出去。我多次去看过这个老头,他一谈起这件事,便滔滔不绝地叫冤,希望蒋介
石不承认就算了,快点让他回家去。以后戴笠便禁止军统特务去和这个人谈话,怕
不留心传开出来,便把他送往息烽软禁了几年。抗战胜利后,还是把他送回去了。
    沈醉先生以亲历亲见者的身份所作的叙述,当是确凿无疑的。但既使如此,也
还不能证明唐人所说的是事实或史实。综观沈醉先生的描述,只能说明当时确曾有
一个叫郑绍发的人称是蒋介石的大哥,而且此人长得与蒋介石极为相像。但郑绍发
是否确系蒋介石的大哥,就再也无从考据了——天下人相貌相似的巧事很多,当初
的“蒋委员长”名扬天下,则难免有人以相貌酷肖之利而行“冒称领袖兄长”之事,
这也是极有可能的。
    至于蒋介石系“拖油瓶”,从理论上讲倒有几分令人相信,也只有这样解释,
才能使蒋介石本人对自己身世的这一部分一直讳莫如深的作法容易被理解。这也是
蒋介石个人经历的一个悲剧,也许正是这种身世经历,导致了蒋介石其后政治生涯
中的“异秉”。孟绝子在《蒋介石的爹》中说:蒋介石小时候逃荒讨饭的贫贱境况,
像朱元璋,“拖油瓶”的境况,像秦始皇。贫贱而又兼“拖油瓶”在蒋介石内心中
所织成的情结,则远比朱元璋或秦始皇严重,因此反弹出来的力量也比较大。蒋介
石一生,紧抓绝对权力的心理比秦始皇朱元璋强烈,杀人的毅力比二人坚强,爱好
“神圣”、“伟大”、“民族救星”……等尊号的心情比二人热烈,把政权交给儿
子的意志比二人坚定。
    这种心理分析,倒可成为一家之言,然而也绝对不可采信。
    关于《金陵春梦》所说蒋介石是“郑三发子”,史料根据不足,殊不可信。蒋
介石的身世之所以给后人以扑朔迷离的感觉,主要是因为他对生母王太夫人曾经再
嫁的事实讳莫如深,瞒得太紧。比如,在蒋介石的多次自叙中,都只承认他的生母
是“年二十三来归吾先父肃庵公”,而按照当时浙东乡间的民俗,女孩子一般是十
六岁左右就要出嫁,王太夫人直到二十三岁才嫁给蒋肃庵,则多半不是初嫁。另据
张明镐先生所著《蒋介石在溪口》考订,蒋介石的生母王采玉是“先嫁给本地人某
某为妻,夫亡,在娘家茹素念佛,度其寡居生活。那时王氏只有二十二岁。她的哥
哥王贤炬王贤裕都劝她改嫁,庶能终身有靠。”在这种情形下,年轻的寡妇王采玉
经其堂兄王贤栋(当时在蒋介石父亲的店铺里当帐房先生)介绍,才嫁给了新丧妻
的蒋肃庵。又据杨树标先生说,王采玉初嫁是嫁给了溪口曹家田一户姓俞的,俞氏
36岁时去世;石友三《关于蒋氏宗族》中则又考订王采玉“早适曹家田竺某为妻……”
由上述考证可知,王采玉“先适”俞家也好,初嫁竺姓也罢,总之有一点是可以肯
定的:王采玉家是师县人,无论初嫁是俞家还是竺家,反正嫁的是曹家田,而不是
河南郑家。因此,“郑三发子”说是根本不能成立的讹传。
 
                          2.蒋氏先祖轶闻
    蒋介石的故乡是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溪口地处四明山南麓,此地有山有水,
水绕山环,风光秀丽,名胜古迹广为天下闻。相传这里有“溪口十景”,是游客情
系山水,冶游偕趣的绝佳胜地。蒋介石发迹后,又数度在家乡大兴土木,重建十景
之一的文昌阁(蒋介石命名为“乐亭”),扩建祖居丰镐房,亲题蒋家祖业“玉泰
盐铺原址”界石,等等。此外,蒋母去世后,蒋介石又在溪口达北约1.5公里的白
岩山鱼鳞乔中段被称为“弥勒佛的肚脐眼”的地方为其母筑坟,其后又两度修建了
“慈庵”。凡此种种,日后都成了装点溪口胜景的建筑。
    据传说,溪口古称禽孝乡。这里面有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从前有一位董姓少
女,极擅女红,她每天在闽阁中倚窗刺绣,窗外恰有两只燕子筑巢而居,无意中与
董姑娘成了邻居。董姑娘每天都用米食喂这两只燕子,为使燕巢免遭风雨,她还特
意用竹篱编成护拦围这燕巢。冬去春来,两只燕子北飞南归,年年往复于此。后来,
董姓少女生了病;不治而殁。两只燕子已经通了人性,悲鸣不已。过了几天,董姓
少女的父母到女儿坟地上去祭扫,却看见那两只燕子已经伏死于女儿的坟上。一时
间乡人争相传颂,都说那两只燕子至情至性,是在为董氏姑娘“尽孝”。因此,乡
人改称此地为“禽孝乡”。到清季末年,溪口仍隶禽孝乡,改称为溪口则是民国17
年的事了。
    溪口镇实际上只是一条长不足3公里的街市而己,蒋家的祖室就在溪口镇,为一
幢二层楼房,有屋10余间,名叫“素居”,后改称“丰镐房”。
    蒋介石发迹后,每每在自叙中称自己是“迁四明第二十八孙”。据《左传》载:
“凡蒋、邢、茅、祭,周公之后也”。那么,蒋姓祖上应当源出于周代。而《武岭
蒋氏宗谱》中,蒋氏祖先是“摩河居士”。这一点,多半是因为蒋氏家族的旧族谱
自“摩河居士”以上散佚或失传,所以蒋家的后人尊“摩河居士”为祖先,称为
“摩河太公”。
    据传,摩河居士的本名叫蒋宗霸,字必大,五代后梁时在世。蒋宗霸曾入仁途,
做过明州(即宁波)评事,后罢官,身后留有一子。蒋宗霸为人慈善。常口诵“摩
河般若婆罗密多”,故尔当时乡人称之为蒋摩河,罢官后,蒋宗霸结庵于小盘山,
自称“摩河居士”。当时有游方僧寄居奉化岳林寺,人称布袋和尚,长年带着一个
大布袋,须臾不离身。蒋摩河心甚异之,遂拜布袋和尚为师,随他四方云游。一天,
他们到了福建长汀,师徒二人同浴于温泉,蒋摩河突然发现布袋和尚背上长着一只
眼睛,便惊叫起来,说“和尚是佛也!”布袋和尚便对他说:“吾被汝所窥破,当
去矣!吾以布袋赠汝,子孙代代为衣冠家。”师徒二人重返奉化岳林寺,布袋和尚
就坐在岳林寺外的大石头上圆寂了。他死后,葬在后山上,后来有奉化人到四川去,
在路上竟然邂逅了布袋和尚,当时被吓了一跳。布袋和尚便托此人捎话给蒋摩河,
说:“相见之日已近,愿自爱!”这人回到奉化岳林寺,掘开布袋和尚的墓,里面
却只有禅伏净瓶而已。此人又找到蒋摩河,把布袋和尚托转的口信告诉他。蒋摩河
听了,说:“我已知之。”于是,遍访亲友—一话别,无疾而终。
    摩河居士的墓地就在宁波东乡小盘山。蒋介石回乡时,常常上山祭拜这个先祖。
蒋家素有信佛好佛之风,蒋介石的祖父蒋工表生前信佛,蒋母王氏更曾一度皈依佛
门、带发修行。蒋介石的结发妻子毛福梅嫁到蒋家后,受蒋母影响,也皈依佛教,
并出资在溪口镇北建了一座“摩河殿”,经常驻殿诵经。毛福梅因日机轰炸身亡后,
其子蒋经国就把母亲葬在摩河殿一侧。
    蒋宗霸这一支,若向上追溯,可逆推到东汉时期宜兴的蒋澄。当时蒋澄封函亭
侯,至今在宜兴仍有蒋澄墓。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曾专程前往祭拜。宜兴蒋氏,传
至晋代时,始适台州,传至五代时期,有蒋显著,曾任四明盐官,其子蒋光,在明
州定居下来,生有二子,长子名宗拜,次子就是蒋宗霸。
    蒋宗霸的后世子孙,至北宋神宗时,有一蒋浚明,始迁奉化食孝乡三岭。蒋浚
明,宗颜昭,曾官拜大理寺评事,迁尚书员外郎,因为上书谏止新法,被神宗贬滴,
授无为军司户,改建康户曹,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其名迹入乡贤。
    蒋家历代祖先,以蒋浚明的“金紫光禄大夫”最为显赫。所以,蒋家祠堂的祖
宗牌位即从蒋俊明供起,以示荣耀。
    蒋家排行,从第25世起依序为五言四句,即“祁斯肇周国、孝友得成章、秀明
启贤达、奕世庆吉昌。”
    蒋介石的曾祖蒋祁增,字怀盛;祖父蒋斯千,字玉表;父蒋肇聪,字肃庵。
    蒋介石为溪口蒋家世系28世周字辈,他的谱名为“周泰”。
 
                3.“百善孝为先”——蒋介石和他的母亲
    蒋介石侍母至孝,这一点是天下闻名的。一方面,这是事实。蒋介石出于人子
之情,对含辛茹苦把自己一手拉扯成人的亲生母亲感情至深,谁也不能说是假的。
1921年5月24日,蒋介石任许崇智手下粤军第二军少将参谋长一职时,因为在广州寓
所做了一个梦,梦中的情景是:雪满山原,一白无际。”他当即惊醒,“身犹寒战,
默念此必母病凶兆,因不自安,返沪归里。”当时,蒋母确实在生着病,蒋介石情
系母亲,只因为一个梦就不惜从广东长途跋涉返归故里去探视母亲,可见他的孝心
之诚。当然,蒋介石的这次“归里”十分不智,因为当时孙中山的北伐之师正困在
桂林,陆荣廷又兵分三路攻打广东,孙中山率部受阻,归路将断,情势十分危急。
在此种情况下,李烈钧和讨贼粤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讨贼福军司令李福林、讨贼
滇军总司令朱培德、讨贼赣军总司令彭程万等急由湘边回师桂林援救孙中山。各路
军马星夜水陆兼程,同赴国难。广西省长马君武也急急忙忙返回广东,不幸在途中
遇到劫匪,马君武伏身在船底才幸免一死,可惜所携财物尽失,妻子和随员也都被
土匪杀害。大家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