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蒋氏家族全传 >

第147部分

蒋氏家族全传-第147部分

小说: 蒋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长的蒋纬国和膺任“参谋总长”的郝柏林对他李登辉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
这两张牌的份量着实不轻。那么李登辉究竟选择了哪一张呢?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蒋纬国曾任三军大学战争学院院长及三军大学校长,因而
桃李满军中,自然可以凭借其师生关系而发挥可观的影响力。其实不然。严格说来,
曾在蒋纬国担任三军大学校长任内的毕业生而目前仍在军中服役的将领,仅有“陆
军总司令”蒋仲革等极少数而已,其他将领早已因无法晋升上将而在中将或少将军
阶时届龄退休了。所以,蒋纬国在军中直接的影响力,相当有限的。
  可以这样说,国民党军中将领几乎都已经从“蒋家军”变成了“郝家军”。
  蒋纬国既无法在军中与郝柏村分庭抗礼,只得将目光转向国民党十三全大会,
寄望能进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
  会前的预测无不认为蒋纬国可能出任增设的“副主席”,如果“副主席”不成,
退而求其次地当个中央委员、甚至中常委,应该不是难事,也在情理之中。然而,
事实赤裸裸地呈现出来,不要说“副主席”,连中央委员的愿望也是春梦苦短。李
登辉太让蒋纬国失望了。蒋纬国梦魂索绕的中央委员,任他千呼万唤也不肯来临,
却意外地当上了中央评议委员,无异暗示他国民党权力核心没他的份了。
  在十三全大会上,蒋纬国未如外界所料更上一层楼,痛失进军中常会的机会,
政治行情也一泄千里。一时间,过去奔走于蒋家门下的人物,现在都以“革新”自
许,争先恐后地和蒋家告别,这回蒋家人马真的是惨遭失败。
  相反,李登辉在本次党代表会上正式当选为国民党的主席,完全扎稳了营寨,
形成了自己的班底。
  在这次党代会以及随之而来内阁大换血中,李登辉不为舆论所左右,让没有多
少外交经历的连战任“外交部长”,而让素有“外交才子”之誉的钱复去管“经济
委员会”;让“新生代”中走红最早、声势日隆的中常委、“内政部长”吴伯雄屈
居台北市长等等;虽然有人称之为“大败笔”,但更多的人则认为:这种不按牌理
出牌的惟一作用在于打破传统,表现李登辉本人的权威。
  同时,为了推行“新政”,李登辉继续效法蒋经国奉行的年轻化、本土化用人
原则,大量吸收了台籍“精英”、技术官僚和党务少壮派进入高层领导核心。“十
三大”新产生的180名中央委员,平均年龄59岁,比上届降低11岁;其中60%的是新
任委员;台藉人士则由上届的45%上升到55%。在31名中常委中,平均年龄为63岁,
其中有12人是新进。在内阁大调整中,21名阁员被一下子换了15名。
  另外,李登辉还利用党主席的提名权,把10余名心腹提拔进了党政上层。所以,
在这两次党政人事变更上,虽表面上仍体现一些政治的继承性,如让保守色彩很浓
的俞国华、沈昌焕继续留在原来的位置上;但政治运作的轴心已不再是他们,而是
国民党内的“新生代”和李登辉的嫡系亲信。
  “十三大”值得注意的另一个动向是,舆论一直关注的军方,这次和李登辉更
紧密地实现了联合。在中央委员会和中常会中,军方主要首脑所占的位次,远比过
去靠前。
  “一朝天子一朝臣”,经过这一番大换血,李登辉完全控制了台湾政坛党、政、
军大权。
  “蒋家王朝”,是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的一个怪胎,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及社
会大变革、大动荡中的必然产物。“蒋家王朝”从大陆到台湾,历经两代,凡61年。
它所施于中国社会及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无论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
极的,抑或是反面的、消极的,谁都不可能否认这种影响的存在。即使到了今天,
公元一千九百九十六年,至少在台湾的政治生活中仍有那个已然不复存在了的“蒋
家王朝”的政治阴影的影响痕迹。蒋氏一门的后代,仍然成为台湾公众舆论感兴趣
的话题。而且,有迹象表明:在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程中,蒋介石的后代子孙
们仍有可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正是众望所归,亦且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
的期望。因为,蒋介石的传人毕竟也是炎黄子孙,无论三代五代抑或十代百代,蒋
家的“根”永远是奉化溪口。这一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绝不会因为政治
见解的异同而发生改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