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蒋氏家族全传 >

第13部分

蒋氏家族全传-第13部分

小说: 蒋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也难以容身,遂于1913年9月偕同蒋介石到了宁波,企图运动浙军起义,但未能成
功。10月初,陈其美奉孙中山电召去了日本,留下蒋介石负责上海讨袁事宜。蒋介
石坚持了两个月,工作无法开展,袁世凯又缉拿得紧,无奈,也去了日本。
  蒋介石这一次赴日本,完全是流亡。但是,由于孙中山、陈其美也在日本,在
陈其美的引荐下,他与孙中山相识、相熟、相知,由此逐渐取得了孙中山的信任。
  蒋介石第一次面见孙中山,是1910年的事。那时,蒋介石加入同盟会还不到3年,
能面见同盟会总理,完全得益于陈其美。这一次,又是因为陈其美,蒋介石才接近
了孙中山,得以追随左右。所以,说陈其美是蒋介石的“革命引路人”,是一点也
不夸张的。
  头一次与孙中山见面之后,孙中山对蒋介石的看法就颇令人鼓舞。孙中山曾对
陈其美说:“我们的革命运动实在需要这样的人,对同盟会来说,是很难得的人才,
他一定会成为革命的实行家。”
  初次见面就留下了如此印象,殊为难得。二次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在孙中山的
眼里变得更成熟、更坚强了。
  短暂的二次革命讨袁行动遭到惨败,刚组建的中国国民党被袁世凯抓的抓、杀
的杀,弄得七零八落。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成了袁大总统政治餐桌上的一盘菜,而
苦心孤诣制作了这盘“菜”的“厨师”们孙中山及其一大批革命党人都不得不
亡命海外,眼睁睁地看着袁世凯在中国大地上为所欲为。一句话,二次革命给中国
的革命者们除了留下遗憾、沮丧和血的教训之外,任何有益的东西都没有留下。
  可是,对于蒋介石来说,他应当感谢袁大总统镇压二次革命的果决和迅猛。因
为,如果不是二次革命的失败,他也许永远没有机会接近孙中山。
  因此,我们可以说:二次革命的失败,使蒋介石成为最大受益者。
 
                         2.誓为第二化身
  1927年,北伐军打到上海后,蒋介石曾以北伐军总司令的名义举行了一个“陈
英士先生殉国十一周年纪念会”,并亲自到会主持。
  在上海各界为欢迎北伐军而举行的集会上,蒋介石还发表了一篇题为《纪念陈
英士同志》的演说,十分动情地说:“我们追溯前源,我们的成功,也就是陈烈士
遗留下来的”,“我们追溯国民党领导国民革命的成功,我们第一纪念总理,第二
要纪念陈烈士。没有陈烈士就没有国民党!”“诸位今天来欢迎我,不是欢迎我,
是欢迎陈烈士的化身。我希望大家都做陈烈士的化身”。
  “第二化身”,是蒋介石为向陈其美表忠心而说的一句名言。1915年初,袁世
凯为了复辟帝制,准备接受日本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出,举国愤怒,
反袁、讨袁的呼声日益强烈,革命时机日趋成熟。这时,留在上海等地的一些革命
党人纷纷催请陈其美回国主持讨袁斗争。孙中山这时正在抓紧筹划建立中华革命军
的事,于是命令陈其美赶回上海,召募革命队伍,建立中华革命军东南军,准备再
举讨袁义旗。形势虽然有利于革命,却并不利于陈其美回国工作。因为当时陈其美
是袁世凯的北京政府悬赏5万元重金通缉的“国事犯”,他一旦回国,处境必将万分
危险。
  陈其美明知回国后凶多吉少,却仍然义无反顾,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毅然决定返
沪。蒋介石送陈其美到日本横滨道别,曾对蒋介石说:“吾愿牺牲一己,以偿我党
之代价,以挽我国之弱风。吾愿扫除中国之恶魔,吾愿建造世界之平等”。蒋介石
闻听这一番深情的表白后,也激动万分地回答说:“此去万一不幸而为袁贼所害,
我一定要成为兄之化身,为革命赴汤蹈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完成兄的未竟
事业。
  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流亡日本后,就“发起重新党帜,为卷土重来之计”。
他表示:“国民党已成一盘散沙,党员不听号令,这个党我不要了!”遂决定重新
组建一个新党,名为“中华革命党”,其目的是要发动“第三次革命”,继续讨袁。
  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组建,孙中山为总理,陈其美为总务部长,
张静江为财政部长,居正为党务部长,胡汉民为政治部长,许崇智为军务部长。在
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上,孙中山当众宣誓入党,并指定陈其美和居正为他的入党介
绍人。仅此一点,也足见孙中山对陈其美的倚重和信任。
  担任中华革命党总务部长的陈其美,实际上是孙中山在党内的第一副手。孙中
山曾明确规定总务部的地位和职权:“总务部为各部之领袖。各部事务应受其考试。
凡总理发表命令或委任职员,必须总务部及有关部长副署,特别筹款及对外交涉,
亦由总务部任之。”这种权限,在当时的中华革命党中,可说是:“一人之下,诸
人之上”的股腑之臣了。
  孙中山重组中华革命党,在原国民党内引起了极大的意见纷歧。因此改组的筹
备策划用了很长的时间,一些同盟会元老如李烈钩、谭人风等人坚决反对孙中山的
重组新党的举措,黄兴虽未便公开争执,但拒绝加入新党,毅然离日赴美,为的是
避免与孙中山正面冲突。在众人纷纷反对和拒绝入党的情况下,陈其美和蒋介石是
坚定地拥护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成立前不久,蒋介石即于1913年10月29日由陈其
美的盟兄张静江为盟誓人,正式加入了中华革命党,他的“入党誓约”编号为第10
2号,这个中华革命党党员人数最多时只有500人左右,蒋介石是在上海宣誓入党的,
是国内最早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几个人之一。蒋介石入党后不久,即于1913年12月离
开上海,到日本协助陈其美做些杂事,空余时间无事可干,就孜孜不倦地阅读《曾
文正公全集》等书,以致“两目成疾”。他真正喜爱这部《曾文正公全集》,也就
从此时开始。
  中华革命党成立后,孙中山继续以反袁革命为号召,并任命了各省的中华革命
军司令,派人深入各省进行联络,策动发起讨袁活动。陈其美被任命为湘沪司令长
官,于1915年10月中旬从日本回到上海,秘密开展反袁军事活动。蒋介石那著名的
“第二化身”的誓言,也就是这次送陈返沪时所说。
  陈其美秘密潜回上海,在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5号安了个家。从此就以这个
家作为反袁军事活动的总指挥部。
  陈其美将一切安排妥当后,立即给在日本的蒋介石发出“盼即回沪”的电报。
蒋介石接到电报,立即启程返回上海。与蒋介石一起返回上海的还有丁人杰、余祥
辉、杨庶堪等人。会同已在上海的邵元冲、周淡游、吴忠信等,齐集陈其美麾下,
组成了上海讨袁总部,蒋介石分工主管军事工作。
  当时,袁世凯的势力还十分强大,军事控制极其严密,爪牙党羽遍布全国。因
此,讨袁活动的准备工作只能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进行。蒋介石初返上海,深居简
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久便亲自拟订了一份详细的“湘沪起义军事计划书”,
并在日后的起义中亲自参与讨袁作战的指挥工作。
  与此同时,陈其美等人分析了形势,决定首先诛杀袁世凯在上海的爪牙上
海镇守使郑汝成,以灭敌人威风,振革命气势。为执行这次杀郑任务,埋伏在郑汝
成的必经之路上。11月10日,郑法成前往出席日本总领事为庆祝天皇大正加冕典礼
而设的酒宴,返回时途经外白渡桥,狙击手王晓峰掷出炸弹,当即命中,汽车瘫地
原地不动了。王晓峰随即与杀手王明山分别登上汽车,各开数枪,将郑汝成当场击
毙。完成任务后,在大量军警纷纷赶来包围现场的情况下,两位义士从容就捕,后
被租界当局引渡给中国官方遭杀害。
  这时期内,陈其美与蒋介石多次身陷险境,都被他侥幸脱逃。
  第一次险情发生在陈其美、蒋介石策动上海军舰起义的当天夜里。当诛杀郑汝
成成功之后,陈其美和蒋介石等人商议后认为,要想在上海起义成功,必须先袭取
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海军军舰,然后利用军舰上的炮火支援陆地的进攻。这一方案付
诸实施后,经几个月的努力,海军肇和舰舰长黄鸡球、舰员陈可钩等人被革命党争
取过来。这时,海军当局似乎嗅出异常的味道,发出指令,命肇和舰于12月6日升火
开船,调往广州。陈其美得到情报,立即决定发动肇和舰起义。
  12月5日,肇和舰宣布起义。蒋介石随同陈其美亲临南市工程总局火线督战。各
路义军在陈其美和蒋介石的指挥下,分头攻击上海警察局、电灯厂、电话局等目标。
但是,由于起义准备仓促,肇和舰开炮支援陆地作战的同时,未能及时组织陆战队
增援陆地战斗。战至黎明,义军被袁军分而围击,伤亡惨重。陈其美和蒋介石等人
只好退返指挥部。
  当天夜里,法租界的巡捕突然包围渔阳里5号陈宅,要强行入内搜查。楼下的陈
果夫为掩护陈其美、蒋介石等人逃跑,机警地与巡捕大声争吵。正在楼上的陈其美、
蒋介石、吴忠信和邵元帅等人闻知险情,立即从楼顶的窗户跃出,攀上屋顶逃逸。
大家转移到新民里  119号蒋介石的住处,原以为肇和舰已经得手,计划转移到那里
去,不料清早刚一出门,就遇到了曾率众攻占肇和舰的杨虎,这才知道肇和舰在应
瑞、通济两舰的夹击下死伤惨重,起义失败。
  第二次遇险发生在1916年4月。l月22日陈其美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华革命军苏浙
赣皖四省总司令。陈其美闻知蔡愕已在云南举事,发动了护国战争,便继续积极谋
划同时在沪、浙两地发动讨袁。4月14日,陈其美又策动了江阴独立,派蒋介石协助
杨虎率队攻取了江阴炮台,并趁势攻下了吴江、盛泽。不料5天之后,起义军内部发
生了哗变,守卫炮台的卫兵多数逃离。只剩下蒋介石和两个士兵。蒋介石临危不乱,
带领仅剩的两个士兵从炮台上撤了下来,只身一人潜回上海。
  1916年4月27日,孙中山从日本返回国内,亲临上海主持讨袁斗争,并发表《第
二次讨袁宣言》,号召全国人民起而进行反袁斗争,同时指示“不徒以去袁为毕事”,
而应永远铲除帝制。
  陈其美在孙中山抵沪后,更觉肩上责任重大,急于有所作为,以配合蔡愕领导
的护国军节节胜利,全国讨袁呼声日益高涨的大好形势。然而,举事讨袁需要大量
的款项,在经费奇缺的情况下,陈其美数度制订起义计划,均因经费困难而未能实
现。
  急于筹措革命经费的欲望导致陈其美陷入了一个危险圈套。当时袁世凯一直未
放弃用金钱收买陈其美或至少使其脱离革命的企图,曾以70万元的巨资诱使陈其美
出洋游历,遭陈其美严辞拒绝。袁党分子视陈其美为眼中钉肉中刺,又设计了一个
杀掉陈其美的巧计:由朱光明、许国霖、程子安等人开设了一个徒有虚名的“鸿丰
煤矿公司”,勾结革命党内部的叛徒李海秋,由李海秋去对陈其美说:鸿丰公司有
一块矿地,准备以此向日本银行抵押一笔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