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蒋氏家族全传 >

第128部分

蒋氏家族全传-第128部分

小说: 蒋氏家族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也由于赋税、兵役的增加而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各地区农民在无粮可食的情况下
只得吃草根。树皮等物,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到了1947年,
国民党统治区的饥民已达1亿人以上。
  造成经济状况恶化的原因,首先是蒋介石为了换得美援来打内战,不惜将中国
的主权拍卖给美国。如1946年11月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商约》,明文规定了美国在
中国享有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特权,实际上等于把美国摆到了国民政府的
头顶上,成了“太上皇”。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美国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
输出达到了空前规模,中国的民族工商业被排挤,人民的血汗被吸尽。其次,以蒋、
宋、孔、陈为首的官僚资产阶级通过垄断贸易,大搞投机活动,在内战中大发横财,
致使官僚资本迅速集中、膨胀,造成了国统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此外,蒋介石
发动的全面内战,使军费开支激增,更使国统区经济雪上加霜,走向崩溃。在危机
四伏的情况下,蒋介石为了摆脱困境,想出了一个“对共匪重大之打击”的好办法。
  1947年6月28日,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对毛泽东下一道“通缉令”,罪名是“意图
颠覆政府,其为内乱犯”。7月4日,国民政府国务会议通过了“厉行全国总动员以
勘平共匪叛乱方案”,19日向全国公布。蒋介石以为这样一来,“不仅军心一振,
而民言亦得一致矣。”可惜的是,一纸“通缉令”与一纸“总动员令”既没有挽回
战场上的败局,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仍是愈演愈烈。
  1947年5月,国统区爱国学生掀起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内容的爱国
民主运动。蒋介石惊惶失措,指斥学生“形同暴徒”,威胁说要“采取断然措施”。
于是,国民党政府制造了“5·20”南京惨案,军警宪特对学生大打出手,500名以
上的学生被打伤。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以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名义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宣言指出,蒋介石及其集团一贯坚持卖国、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方针,使全国人民处
于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宣言中提出
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在这一时期内,全国各地不断爆发规模巨大的罢工和农民反抗运动,与广大学
生的爱国民主运动成相互呼应之势,强烈地冲击着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自1947
年1月起,全国有14个省、300多个县发生农民有组织地抗租、抗捐风潮,迫使蒋介
石不得不抽出30万大军进行弹压。
  1947年11月30日,蒋介石在日记上写了一篇“反省录”,全文如下:
  “全国各战场皆陷于劣势被动之危境,尤以榆林(陕西)、运城(山西)被围
日久,无兵增援;12日,石家庄陷落之后,北方之民心士气尤完全动摇;加之,陈
毅股匪威胁徐州(江苏)、拆毁黄口(江苏)至内黄(河南)铁路,而后进逼徐、
宿(安徽);陈康股匪窜扰豫西、南阳,安阳震动;两广、湘、豫、浙、闽伏匪蠢
动,李济深、冯玉祥且与之遥遥相应,公然宣告叛国,此诚存亡危急之秋也。”
  蒋介石在日记中对当时形势的分析还是比较客观的,不像他在公开场合演讲时
那样色厉内茬。在这篇“自省录”中,他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蒋家王朝惶惶不可终日
的危险处境。从这时起,他已经在考虑日后退逃台湾的事了。可惜,台湾也不是一
片静土,蒋介石对台湾人民也欠下了血债。
  被日寇侵占50年之久的我国领土台湾,在国民党接管之后,其处境与大陆的国
统区同样,成为美国的军事基地与美货的倾销市场。台湾省百分之九十的企业和百
分之七十三以上的士地以及其他财产被国民党集团所劫收。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
贪污腐化成风,致使台湾通货膨胀,物价暴涨,8万多工人失业,300万农民陷于绝
境,广大市民破产。1946年间,台湾也出现了“抢米”风潮和反对蒋介石法西斯统
治的“抗暴”斗争。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示威游行,抗议国民党的专卖局武装
缉私员殴打女烟贩林江迈,并开枪击毙一名抱不平的群众陈文溪的暴行。国民党军
队又向游行请愿的民众开枪,当场死3人、伤3人。激起了全省人民的愤怒,爆发了
轰轰烈烈的“二·二八”武装起义,几天之内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3月3日,蒋
介石电令驻江苏的21军全部开台;限3月8日前到达,镇压“台湾乱民暴动”。3月8
日起,国民党军在全省进行大逮捕、大屠杀,群众被杀达3万余人,3月13日起义失
败。3月 16日,蒋介石说:这是台湾行政长官陈仪“主持台湾政事,不自如其短,
而唯虚骄粉饰是尚,笔此剧变,犹不引咎自责,可为太息痛恨也。”蒋介石还给陈
仪发去一封电令,全文是:“台湾,陈长官:请兄负责严禁军政人员施行报复,否
则以抗令论罪。中正。”这是蒋介石的惯用伎俩,先当刽子手,后充慈善家,一纸
电文,把杀人的责任推给了别人。
  按照“国民大会”的决议,1948年为“实行宪政年”。1948年3月29日,国民党
在南京召开第二届“国民代表大会”,即所谓“行宪国大”,其主要议程就是选举
总统。当时,美国的意思是让胡适当总统,为的是消弥民怨,挽救蒋介石的垂危政
局,在公众面前显示国民党的“民主”风范。蒋介石为了敷衍美国人,口头上宣布
不作总统候选人,实际上却指使手下的“中常委”们在开会时大吵大闹,叫嚣一定
要由党的“领袖”任总统。蒋介石则欲擒故纵,仍旧“坚辞”以示“诚意”。这一
番“诚意”,一是给美国人看,二是争权的一种手段。因为在当时国民党的宪法中,
还缺一条“总统紧急处置权”,这意味着即使当了总统,其权力也受到“宪法”的
限制。于是,4月18日,国民党中常委开会决定,增加临时条款,授予总统有“紧急
处置权”。这时,蒋介石才粉墨登场,宣称:“我不做总统,谁做总统!”于是,
蒋介石与居正同时成为总统候选人。关于副总统人选,原内定为孙科,但出乎意料
的是,李宗仁却横空出世参加竞选,并当选为副总统。究其原委,白崇禧如是说:
  (一)广西建设的声誉:广西被誉为模范省,李为广西的领袖,这是他在政治
上的资本。
  (二)北伐时第七军的声誉:第七军战功彪炳,被誉为钢军,李为第七军军长,
后来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他对北伐有特殊贡献,使他名声远播。
  (三)抗战时主持第五战区军事的功勋:从二十年九·一八起,经一二八、七
七、八·一三等役,我国都遭受挫败,损失很大,上海会战,多于敌人多少倍也败
了,好像注定国军要打败仗的。可是台儿庄一役我军竟打胜仗,一时士气提高人心
奋发,乃至于全世界另眼看待。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此役,此后,一直
担任斯职,对抗战贡献至钜,声望极高。
  (四)待人接物的态度:李待人接物态度谦恭,能倾听别人讲话,你对他说话,
他让你说,听一点钟不会不耐烦,人情味很浓,这是他个人方面获得友谊与同情的
条件。
  以上是李的四个基本条件。再就竞选时情况来分析,孙科虽然得党团全力支持,
但反而引起一些反作用;李的票源甚多,广西全体都帮他助选,西北(新疆、宁夏、
青海)、东北、华北等地区很支持,民青两党支持,同情票很多,因此能幸获多数。
  白崇禧的分析是不无道理的。李宗仁的人望较高,政声也不错,这是他当选为
副总统的重要原因。另外,李宗仁是桂系的一号代表人物,而桂系历史上与蒋介石
的争斗是从未停止过的。因此,李的当选,也说明当时国内反蒋政治势力是不可低
估的。
  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蒋介石才坚决反对李宗仁参加副总统竞选。他认为,李
宗仁是拥有军事力量的地方实力派,李若当选,对蒋的危胁是很大的。蒋介石把李
宗仁竞选一事说成“好比一把刀指着胸膛那样难过”,因此,他不惜动用一切手段
试图阻止李宗仁参加竞选,两个人唇枪舌剑,竟当面争吵起来。蒋介石说:“我不
支持你,你一定选不到!”李宗仁则反驳说:“委员长,我一定选得到!”这种当
面反驳的口吻,直把蒋介石气得嘴里吐长气,什么也说不出来了。李宗仁之所以成
竹在胸,是因为他背后也有美国在暗中支持。何况既已决定竞选,弓在弦上,也不
得不发了。李宗仁自己曾回忆说:
  此时各地“国大”代表已纷纷选出,中央也已明令规定于三十七年(194年)3
月29日召开第一届行宪国大,选举正、副总统。蒋先生并口头申明,本党同志可以
自由竞选。经此鼓励,我原有的理想便进入实行的阶段了。
  我既决定竞选,遂将私意告诉老友白崇禧、黄旭初和甘介侯三人。白君时任国
防部长,长住南京;黄任广西省主席,常在桂林;介候时在清华大学执教,在平无
住宅,所以长住我寓。时时叙晤黄、白二人知道我这项企图后,竟一致反对。白崇
禧且特地请黄绍、程思远、韦永成三人先后飞平来劝我打消此意。这批老朋友们竭
力反对我竞选,蒋先生必定不会支持,我就必然要落选。我如果不顾蒋先生的意旨
而硬要竞选,势将引起我与蒋之间的严重摩擦。我与蒋先生摩擦起来,则向来被目
为“桂系”首脑的一白二黄势必被卷入漩涡,而遭池鱼之殃。故与其听我知其不可
而为之,以致牵累大家,不若早早断念于未萌之时,免惹多疑善忌的蒋先生不快。
  再者,这批老朋友且预为我做了一项退路的安排。当三十六年秋广西选举监察
委员时,他们替我竞选,我就当选为广西籍监察委员。他们认为,在必要时,我可
以竞选那位尊而无所事事的监察院长,以免与蒋先生发生抵触。他们这项安排也可
谓煞费苦心。
  因此黄绍到了北平,便劝我说,既不吃着羊肉,何必惹一身膻呢?所以他劝我
竞选监察院长,因为于院长春秋已高,可能要退休了,我去竞选,一定是轻而易举
的事。
  我回答他说:“季宽,我的看法与你和健生的看法不大一致。你知道国民党政
权在现在人民眼光中已反动透顶,但是一般人民又怕共产党,因此大家都希望我们
党有像我这样比较开明而敢作敢为的人出来辅佐蒋先生,换换空气。此次竞选,蒋
先生和CC系不反对我便罢,他们愈反对,我自信我获选的可能性便愈大。至于监察
院长,我是不做的。因为我如做了监察院长,我可不能像于右老那样只拍苍蝇不打
老虎呀!我要行使起职权来,恐怕首先受弹劾的便是蒋先生。蒋先生如不服弹劾,
那事情就闹大了,可能你们更要遭受无辜的牵累了。”
  黄君去后,我立刻发出两通长电分别给白崇禧和吴忠信,表“示我已决心竞选
副总统,请他们便中转报蒋先生,希望蒋先生同情我的竞选。不久,得白、吴两君
复电,俱说,曾将我见之意转报介公,介公之意国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