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 >

第25部分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第25部分

小说: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跣惴馕诨赴耸蝗宋酢⒑畹龋市砦诨盖ň佑谘乇咧羁ぃ悍烙倥拖时啊:涸谏瞎饶牵ń窈颖毙浇┲没の诨感N荆媪煊胛诨浮⑾时盎ナ械仁隆O时凹涛诨钢螅补楦蕉海跣惴庀时暗氖琢煳酢⒑睢:偷凼保毙倥蟛糠治麽悖时跋蛭鞣⒄梗季萘嗣晒鸥咴拇蟛俊1毙倥次麽愕牟渴羰嗤蚵洌ɑВ甲猿剖窍时叭耍时案忧看蟆;傅凼保时按笕颂词蓖骋幌时案鞑俊A⑼ィㄊ赘┯诮裾偶铱诒薄7秩拷型持危鹤杂冶逼剑ㄖ谓窈颖狈崛笙囟希┮晕髦辽瞎龋ㄖ位忱矗胁浚饺莶渴牢胁看笕耍簧瞎纫晕髦炼鼗停鞑浚匕喜渴牢鞑看笕耍挥冶逼揭远亮啥ㄖ谓窳赡裳簦浚钗牟渴牢看笕恕6家圆课稀2痪茫词彼溃时坝址至盐浚α考跞酢7蛴嗟茸濉≡诮裱悸探员保谒绽锝秃诹桨叮钡蕉V酰幼∽欧蛴唷⑥诼Α⒏呔滏辍Ⅴ龆⑽志诘茸濉6撼跄辏庑┟褡宥冀邮芎旱姆夂牛趸蚴钩汲5仅醚簟:涸谡饫镏眯丝ぃㄔ诹赡蜓舳⒔芯停越谥聘髯骞笞宓耐持巍
  5。蛮 族。蛮族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因地区和血缘、习俗的不同,分为武陵蛮、廪君蛮和板楯蛮三大支系。武陵蛮居住在武陵郡(治今湖南常德)的山区,廪君蛮居住在巴郡(治今四川重庆北)和南郡(治今湖北江陵纪南城)一带,因之也叫做巴郡南郡蛮,板楯蛮居住在今四川的嘉陵江流域。武陵蛮和廪君蛮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板楯蛮在战国后期属于秦国。东汉时期,这些民族的社会经济都有进一步的发展,东汉统治者对他们的剥削日益加重。蛮人和当地的汉人一再联合起义,反抗东汉王朝。有时起义人数达十余万之多,捕杀地方官吏,焚烧官府,斗争时起时伏,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
  6。 西南夷。西南夷居于今之贵州西部,云南全部,四川西部和西藏的昌都一带。西汉武帝经略西南夷,势力仅达于今洱海以东,设置西南七郡。此后,中原地区的先进的文化、技术相继传入七郡,这里各族居民的社会变化较快,经济发展迅速。东汉时期,夜郎和滇人地区已兴办学校,读儒家经典,和中原地区差不多。哀牢夷西汉时期,生活在今澜沧江流域的哀牢夷,与西汉官府没有什么联系。哀牢地区土地肥沃,宜于种植五谷和桑麻,经济以农业为主,人民善于织帛叠、兰干细布、文绣、绫锦和毛罽等;还用梧桐木华(木棉)织布,幅广五尺,洁白,不易污损;并且还掌握了染色的技术。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至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夷有两支愿内属,人口共有五万余户,五十余万口。汉在哀牢地区设置哀牢(今云南盈江东)和博南(今永平南)两县。后来汉又在今保山置永昌郡,以郑纯为永昌太守。规定哀牢夷的赋税,为“邑豪岁输布贯头衣二领,盐一斛”。①一般居民不直接承担封建国家的赋税剥削。永昌郡为横断山脉地区,山高水深,气候湿热,东汉经营这一地区,十分艰苦。当时被征发到这里来的人作歌曰:“汉德广,开不宾。度(渡)博南,越兰(澜)津。度兰仓(澜沧),为它人。”②掸族 永昌郡的西南面是掸(shàn扇)族聚居区。自永昌郡设置以后,掸族与汉发生了直接的联系。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掸王雍由调和附近各族遣使到首都雒阳,奉献珍宝。和帝赐给雍由调金印紫绶,亦赐给其他掸族贵族印绶和钱、帛。安帝永宁元年(公元120年),雍由调又遣使来京,“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③这些魔术师自言是海西人,海西是大秦国,就是罗马帝国。安帝让乐人和魔术师在宫廷表现,并封雍由调为“汉大都尉”,赐给印、绶、金、银及各种丝织品。至此,永昌郡西南地区,也入汉的版图。白狼等部 明帝时,汶山郡以西的白狼、槃木、唐菆(zōu邹)等部约有一百三十余万户,六百余万口,自愿内属。他们作诗歌三章,献给东汉皇帝。当时的犍为郡掾①田恭译出,题为《远夷乐德歌》、《远夷慕德歌》、《远夷怀德歌》,合称《白狼歌》,备述“白狼王、唐菆等慕化归义”之意。《白狼歌》的原文(用汉字对音写出)和译文都保存在《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及注中。译文虽经封建官僚之手,带有浓厚的大汉族主义倾向。但基本内容应是符合实际的。原文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羌语的音、义和语汇,是研究西南地区与古羌人有关的少数民族的历史与语言的宝贵资料。
  四、宦官与朋党。东汉从中期开始,政权主要控制在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手中。这两大集团各谋私利,互相斗争,政治黑暗。东汉后期,宦官掌权,政治更加腐朽,一部分比较正直的官吏和太学生结合起来,与宦官集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1。外戚与宦官。东汉前期,皇帝很注意外戚干政,严格限制他们的政治权力,不使权势过大。章帝死后,和帝十岁即位。以后的继位皇帝也多是小儿,太后则是少年寡妇。太后临朝听政,实是依靠娘家的父兄掌权,因之往往形成庞大的外戚权力集团,左右朝政。小皇帝多非太后亲生,年长之后,畏忌外戚的权势,怕被废黜,就以身边的宦官为心腹,伺机除掉外戚集团,宦官又掌大权。这样的斗争在东汉中期的和、安、顺、桓四帝时各发生过一次。宦官干政的情况日益严重。第四次斗争是外戚梁冀擅权和宦官单超等诛除梁氏。梁冀擅权 顺帝时,后兄梁冀继父梁商为大将军。顺帝死,他立两岁的小儿为帝,是为冲帝。次年冲帝死,他又立八岁的小儿为帝,即质帝。质帝虽小,但却知道梁冀专权骄横。在上朝时,他说梁冀,“此跋扈将军也。”①梁冀很忿恨,就把质帝毒死,另立宗室十五岁的刘志为帝,是为桓帝,梁太后临朝。梁冀专权近二十年,亲属党羽布满朝廷和州、郡。大小官吏升迁,先向他谢恩,送大量的贿赂。这些官吏到任后,再疯狂搜刮人民。地方官吏向中央送贡品,要将最好的贡品先送给梁冀,次品送给皇帝。扶风(即右扶风,今陕西兴平)人士孙奋家中很富,梁冀送给他一套车马(四马一车),向他借钱五千万。士孙奋畏于梁冀的权势,不得不给;但却只给他三千万,他大怒,胡说士孙奋之母是梁家的奴婢,偷盗了梁家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于是逮捕了士孙奋兄弟,士孙奋死于狱中,全部家产被没收,其资产共值一亿七千余万钱。梁冀还劫略几千口平民为奴婢,称这些奴婢为“自卖人”。梁冀在雒阳周围强占民田,调发农民,建造了一座私人苑囿,周围千里,梁冀不许人触动苑中的一草一木。有人误杀了苑中的一只兔子,竟有十多个人因受牵连而遭杀害。梁冀一家前后有七人封侯,出了三个皇后,六个贵人,两个大将军,娶公主为妻者三人,其余任卿、将、尹②、校的,有五十七人。桓帝本是河间王刘开之孙,十五岁时,为梁太后和梁冀 所立。他对于梁冀也很惧怕。单超等诛除梁氏 公元159年(延熹二年),梁皇后死①,桓帝与中常侍单超、具瑗(yuàn院)、唐衡、左悺(guàn贯)、徐璜等五人合谋,以虎贲、羽林千余人包围了梁冀的府第,梁冀自杀,梁氏的族人亲戚不论长少,皆弃市。因牵连被杀的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有数十人,故吏、宾客被免官的有三百余人。据说“朝廷为空”。没收梁冀的财货被出卖后,共得钱三十余亿。这是宦官对外戚的第四次打击。单超等五人以功同日封侯,史称“五侯”。诛除梁冀及其党羽,对当时的政治、社会都有好处;但从此以后,东汉政权为宦官垄断。
  2。清议与党锢。宦官垄断政权以后,政治日益黑暗,一些比较正直的高级官吏、在野的地主士人和太学生,采取各种形式,对宦官集团展开了斗争。于是相继发生了“清议”运动和“党锢”事件。宦官肆虐 宦官专权以后,排斥打击一般官僚士大夫,重用宦官的子弟、亲属和投靠他们的官僚。《后汉书·朱晖(huī挥)传》附《朱穆传》曰:宦官“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天朝政事,一更其手,权倾海内,宠贵无极,子弟亲戚并荷(hè贺)荣任。”他们抢夺民财,略取民女以为婢妾。中常侍侯览侵夺宅舍三百八十一所,侵夺田地百一十八顷,起立第宅十六区,还虏略良人为奴婢。他的哥哥侯参任益州刺史,为了侵夺民财,诬人以“大逆”之罪,捕杀后,霸占财产,前后侵夺民产以亿计。《后汉书·单超传》曰:“五侯宗族宾客虐遍天下,民不堪命,起为寇贼。”腐朽反动的政治统治加速了土地的恶性兼并,广大农民纷纷破产,流离失所,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清议 宦官专政不仅使政治黑暗,而且也垄断了仕途。这时的选举、征辟(bì闭),都要按照他们的爱憎行事,这就严重地侵夺了士人的上进之路。这一时期,太学生已发展到三万余人,各郡县的儒生也很多,他们上进无门,就与官僚士大夫结合,在朝野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士大夫反宦官专权的社会政治力量。他们“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覈(hē核)公卿,裁量执政。”①这就是所谓的“清议”。所谓“激扬名声,互相题拂”,主要是比较廉正的官吏、士人、太学生等互相标榜。如说:“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②所谓“品覈公卿,裁量执政”,主要是批评宦官专权乱政。如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③这样的议论自社会流入太学,太学生以郭泰为首,奉司隶校尉李膺、太尉陈蕃为领袖,公开与宦官集团相对抗。党锢 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们不仅在舆论上抨击宦官,还试图在政治上打击宦官势力。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冀州刺史朱穆在安平(今河北冀县)逮捕了宦官赵忠的不法家属。桓帝大怒,把朱穆撤职,关进左校服劳役。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为朱穆申辩。并说:“愿黥首系趾,代穆校作。”④桓帝迫于舆论,赦免了朱穆。延熹五年(公元162年),中常侍徐璜、左悺向中郎将皇甫规勒索钱财,皇甫规不理。徐璜等就给他强加以罪名,关进左校服劳役。一些官吏和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诣阙上书。皇甫规亦被赦免。这样,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与宦官集团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延熹九年,术士张成教唆其子杀人,为司隶校尉李膺逮捕。适逢国家有赦令;可是李膺因张成与宦官关系密切,就把他们处死。张成的弟子牢脩上书,诬告李膺与太学生、诸郡儒生及游学士人“共为部党,诽讪(fěi shàn匪善)朝廷,疑乱风俗。”①桓帝大怒,逮捕了李膺等二百余人。后经尚书霍谞(xǔ许)、城门校尉窦武等一再向桓帝说情,才得赦免回归田里,但却禁锢终身。这是第一次“党锢”。自这次事件之后,“正直废放,邪枉炽结”。②大量的不愿与宦官集团为伍的士大夫、太学生等进一步结合,并推出了他们的首领或代表人物。就是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