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芙蓉-2005年第6期 >

第45部分

芙蓉-2005年第6期-第45部分

小说: 芙蓉-2005年第6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亲一边收拾一边猜测着这个姓侯的首长的心思。当她听到他说的那个地名时,身上所有的血一下子涌到脸上,冲得她面红耳赤。她想,那个大妈要找的人一定就是他了!这时她突然想到早上她们进城的那会儿,在城边上看见过那个大妈,这会儿她一定又是在县城的某个地方打听她的大儿子…… 
  母亲丢下手里的行装,飞快地向大院外面跑去,队友们以为她发了哪根神经,喊都喊不住。 
  母亲在县城里转一圈果真就找到了奶奶。那会儿,奶奶正蹲在一个热气腾腾的饭铺前面,大口大口吞咽着手里捧着的一块馒头,那是饭铺老板给她的。母亲跑到她面前,来不及喘息,就叫了一声大妈!她没理她,继续啃大馒头。她实在太饿了,从早上进城的那会儿,她就一直没吃饭,好不容易讨得了一块大馒头,现在什么事也不能阻止她填饱肚子,除非是她的大儿子回来了。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母亲又喊一声大妈,说,你儿子是姓侯吗? 
  奶奶这才把脸从自己的手里抬起来,口里停止了吞咽,对着母亲点了点头。 
  母亲又问,他是不是叫侯清芝? 
  奶奶两眼直直地盯着母亲,傻子一样点点头。 
  母亲腰微微弯了一下,手朝自己刚才跑来的方向指一指,大声对奶奶说,你儿子回来了!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回来了! 
  母亲说完那一句,身上的血又全部涌到脸上来,冲得她一脸红涨。 
  奶奶轻快地叫了一声,扔掉未吃完的小块馒头,站起来。母亲拉住她的手,两人疯了似的朝前跑去。 
  就在母亲在大街上寻找奶奶的时候,县里以县长为首的几个领导都来了,他们专为父亲来洗尘,相互介绍后,接着就坐下来喝茶,寒暄。这样,奶奶和父亲就在这种场合下见面了。事隔多年,那些当时在场的人以后经常向我们提起当时的情景。 
  当一老一少两个女人跑到县大队大院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她俩。母亲悄悄指给奶奶看,谁是她儿子。父亲侧对着大门坐着,能看到他大半个脸,然而奶奶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戴着大盖帽,与县里那些有身份的人坐在一起,一边说笑一边喝茶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她痴痴呆呆站在那儿,不晓得该怎么办。 
  母亲对她说,你叫他一声!你叫他一声试试! 
  奶奶就叫了一声,她弯下腰,放开嗓子,像太阳冲破层层乌云,大喊一声:清——芝! 
  父亲稍稍扭转身子,看见了刚才跑出去的那个女干部手里牵着的一个乞丐一样的女人。他愣了那么三四秒钟的时间,然后用力大喊一声: 
  妈—— 
  他们相隔有那么十几米,父亲像风那样跑到面前,单腿跪下,两手紧紧抱住奶奶的腿。 
  奶奶又叫一声清芝,流着泪说,清芝,你还活着吗?让我摸摸,你的脚手还齐整吗?然后她就开始摸父亲,摸完了头摸胳膊,摸完了胳膊摸胸,摸完了胸摸腿,最后她还摸了他的下身,她发觉他身上该有的都有,哪儿也不缺。 
  父亲单腿跪着,仰着头,笑着,又流着泪对奶奶说,妈,儿子命大着呢!好多次儿子都到了鬼门关,阎王爷他晓得我今天要与妈见面的,不能让我死,每次他都一脚把我踢了回来…… 
  奶奶说,活着就好,回来了就好!清芝,你打完仗了?不走了? 
  父亲说,我打完仗了,不走了! 
  奶奶问,你以后都跟妈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父亲说,我以后都跟妈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奶奶便跟父亲住在了县城。但她晓得,大儿子是公家人,不定什么时候,说走就走了,今后她得日夜守护他,别让他从自己的身边跑掉。现在他就是她依靠的一座山,一棵树了,她再也离不开他了。 
  奶奶心里还是不踏实,她觉得,要长久地稳住儿子的心,当务之急,是要让儿子赶快结婚,成个家,然后生几个孩子。她思来想去,心里终于确定了给她做儿媳妇的人选,就是我母亲龚伦齐。自从与儿子相见后,她一直认为,能找到大儿子,有她的一半功劳。没有谁能比得上那个女子,她善解人意,聪慧漂亮,还能帮她找到儿子,既是这样,那就让她做自己的儿媳妇吧!没有谁比她更合适了。 
  很快,奶奶就打听到了我母亲。 
  很快,奶奶就找了人替父亲说媒。 
  很快,一桩我奶奶认为的百年好姻缘就这样成了。 
   
  十三 
  幺叔看见解放军,就像看见自己家里人一样。他突然不想回去了 
   
  甘肃成县我幺叔那里。 
  解放军进城那阵子,我幺叔正紧张地为赵家收包谷。一天吃过早饭,赵家主人穿上一身新,然后就拉我幺叔到县城看解放军去。幺叔说,山上好多包谷,再不收怕野兽糟蹋,我不去。赵家主人说,现在都改朝换代了,这么热闹的事,不看可惜了。硬是把幺叔拉走了。那天他儿子儿媳女儿也去了,留下他老伴看家。 
  到了县城,果然看到一队队解放军。老百姓都站在街道两旁看热闹,还有人领头喊欢迎解放军进城的口号。 
  当时那件事,不知道赵家主人是事先想好了的,还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当解放军队伍快走完的时候,他一只手拉着幺叔,另一只手突然就扯住一位走过来的首长,对他说: 
  首长,这个后生是个红军娃呢! 
  那首长没多说什么,就带着他们去了部队驻地。部队就驻在县城,一小会儿就到了。坐下来,那首长安排了人专门听幺叔的情况。幺叔说两句,赵家主人又说两句,他们还认真做了笔记。最后幺叔要他们帮忙找一找,家里还有什么人活着。他们说部队这么大,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他们让他先参军,说参军以后就容易找了。 
  幺叔那时看见他们,就好像看见了自己家里人一样,他总以为,两个哥哥,妈、嫂、姐他们都在这个部队里。他突然就不想回去了。他们让他参军,正是他心里求之不得的事。但他又不敢答应下来,为什么?因为他盘葬养父养母,还欠着赵家一些账,没还清,再说这几年赵家对他这么好,他总觉得还欠着他家的人情。他坐在那里,一个劲地看赵家主人,赵家主人明白了他的意思,先开口说: 
  九生娃,你想参军是不是,这是光荣的事,赵叔我支持你。 
  他说,赵叔叔,我欠着你的…… 
  赵家主人摆摆手,没让他把话说下去,他说,九生娃,你啥也别说了,你再说就生分了。这么几年,你难道还没看出来,我赵叔叔是把你当干儿子待的…… 
  听了这话,他泪水一下子就涌出来了,两只膝盖不听使唤地就磕在地上,给他跪下了,抱着赵家主人两腿呜呜哭得说不成话。 
  幺叔没有什么亲人,部队开拔时,赵家主人就自动当他的家属。他戴上了大红花,觉得挺光荣,他跟着队伍走了好远的路,在街上看见熟人就说:把咱九生娃送去当兵了。部队走好远了,还向他摇着手。他摇了一会儿手,又用衣袖往脸上擦一下。他看不见他的脸,可他晓得他那是擦脸上的泪。那会儿,他也忍不住,一边走一边流泪。 
  从参军那天起,幺叔就一直被叫做何维俊。实际上他只当了几个月的兵。他随部队日夜兼程地赶到武都山区,然后就在那一带剿匪,剿了几个月匪,就到了1950年4月,部队一下子开到陕西,驻扎下来,要重新改编,说是要去朝鲜打仗。去朝鲜,他有些不愿意。他不是怕死,他只是心里担心:一家人死的死,散的散,但不可能都死完,兴许有什么人还在部队,特别是两个哥哥,再怎么运气差,总还是有一个活着。这么多年了,他们没来找他,肯定是忙着打仗,仗打完了,他们一定会到成县来找他的,要是去了朝鲜,他们就找不到他了。他把自己的想法跟部队领导说了,领导也为他考虑,就让他复了员,把他分到成县武装大队,继续剿匪。 
  到了1954年,地方上的土匪都剿干净了,幺叔也到了二十五六岁。在县大队工作的他有一天看上了一个女子。那女子叫田玉梅,精巧能干,又长得白里透红,是半山坡村的民兵组长,又是共青团员,经常到县里开会,一来二去,两人就相互看上了。不久两人就结了婚。 
   
  1956年秋冬,有一天,成县民政科收到一封湖南省大庸县写来的寻亲信,信是一个叫侯清芝的人写的,说是要找一个叫侯宗九的人。 
  幺叔已改名叫何维俊,谁知道侯宗九呢?恰好县民政科有个干事姓高,他和何维俊一起当过兵,在部队时,他们有时就叫他九生,又都知道他姓过侯,所以一接到信,高干事就找到已调到初级社当主任的幺叔,说湖南省大庸县来了一封寻亲信,你看是不是找你的?他不识字,高干事识字,就给他读信。听着听着,他眼睛就湿了。信里面讲的好多情况,他都还记得。信是他大哥我父亲写的,说原先跟随贺龙长征时,一家是哪些人,路上又死了谁,到了西康,妈、嫂、姐又是怎么失散的,后来在成县那一仗一打,又不见了爹和他……信中说,那个叫侯宗九的人如果还记得这些,或对这些有些印象的话那就是他家里人了,希望给他们回信。 
  要找的人就是幺叔。高干事问他怎么办?他说,你还是以你们民政科的名义写信过去,说人找到了,就住在成县泡沙乡半山村76号,让他们给我来信。高干事按他说的写了回信。没过多久,又来信了,这回信是直接寄到幺叔手里的。我父亲在信里面还夹了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家人的合影,我父亲和我奶奶他认识,可有一个女的和两个孩子就不认得了。那就是我母亲,还有我侯德永,二弟侯德长啦。 
  幺叔马上就找人帮他回信了,信是这样写的:母亲大人身体好么?哥哥嫂嫂工作忙么?两个侄儿也好么……然后他就把长征时一家人是哪些人,后来大家相互失散了的事,按他记得的一一说了,把爷爷死时的情况也说了。 
  信是在县城寄的,幺叔和婶子田玉梅专门照了一张相,夹在信中。 
  和家里人通上信后,幺叔天天睡不着,有时一个人还偷偷流泪。想起来心里又高兴又心酸,给家里的信一寄,第二天就盼着能收到回信。周围好几个村的人,乡里、县里好多人都知道了他的事,他一走出来,大家就围上来问长问短。 
  而大庸这边我奶奶呢?她听了父亲念了她幺儿子的信,先是高兴,后就哭。她让父亲一遍又一遍给她念信。二叔从乡下来看她,就让二叔给她念,直到把信中的内容全部记住。她拿着她幺儿子的照片整整哭了一个星期。她嘱咐父亲给幺叔写信,让他尽快回来看她。 
  幺叔收到家里的来信,晓得奶奶想他想得不行,回信中说他当着公社里的大队长,什么时候都忙,请不脱假。一直到第二年下半年,幺叔才来信说,这回总算请了三个月假,他要带着婶子回大庸来探亲。 
   
  幺叔和婶子冬月三十从成县出发,先是赶到天水搭汽车,然后赶到宝鸡搭火车到长沙,用去了四天四夜。然后坐着拉货的汽车从长沙回大庸,用去了两天。 
  腊月初七,他们到了大庸。出汽车站,太阳都快落山了,幺叔拿着信,走到十字街问那些做生意的,侯大队长家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