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欧洲文学史 >

第21部分

欧洲文学史-第21部分

小说: 欧洲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取得对回教徒的胜利,攻下圣城耶路撒冷。这个主题在当时有政治上的现实意义。土耳其断绝了意大利东方贸易的出路,威胁着意大利本土,作者要唤起英雄精神,抵抗土耳其的扩张。他又企图通过基督教与异教的斗争和两种文化思想的冲突来显示基督教信仰的力量,这和当时天主教反对宗教改革的运动有联系,但是诗中异教因素往往战胜了基督教因素。许多故事描写爱情的力量战胜了基督教信仰,如里那尔多由于迷恋魔女阿尔米达而忘记了自己的基督教战士的责任。塔索所要表达的宗教思想是反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天主教教会强加在人们头上的,它毫无打动人心的力量。基督教英雄史诗的创作源泉事实上早已枯竭,塔索塑造出来的基督教英雄高弗莱多也只能是一个抽象的人物。可是在一些表现非基督教精神的人物形象和场面的描写上,这部长诗却显示出它的艺术威力,闪耀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最后的光芒。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文艺理论的探讨十分活跃。他们首先面临的任务是为诗歌辩护,因为当时天主教会认为诗歌不能表现真理而且伤风败俗。在早期,彼特拉克和卜伽丘都认为诗歌能用寓意表达真理,起到教育作用。十五世纪中叶以后,研究亚理斯多德《诗学》和贺拉斯《诗艺》的风气盛极一时。但是形成两派:保守派把亚理斯多德的理论看成普遍永恒的“法则”;革新派则强调民族、时代和风俗习惯不同,不能完全走古希腊、罗马的老路,为一些新兴的文学体裁进行辩解。这两派的“古今之争”在十七世纪的法国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E…mail:master@chinawriter  TEL:010…64208453          
 第三节 德国文学   
  德国在十六世纪是封建统治下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政治上是分裂的,经济力量是分散的,但是资本主义因素在个别城市中有所发展。罗马天主教会、神圣罗马帝国皇权和封建诸侯对人民进行重重剥削,使农民、城市平民直至部分小贵族都对现存制度感到不满。宗教改革和农民起义标志着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冲击。宗教改革在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十六世纪二、三十年代,路德派新教已传入北欧以及英、法、波兰等国。德国的民族感情在这一世纪的革命高潮中觉醒起来。德国各地的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延续数十年之久,他们“所怀抱的理想和计划,常常使他们的后代为之惊惧”,但最后遭到诸侯们残酷的镇压。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人文主义者反教会、争取思想自由的作品,宗教改革和农民起义中富有战斗性的政论文和从中古时期发展来的民间文学。 
  在德国,人文主义思想多半在各大学的学者中间传布,它代表早期资产阶级想从中古的蒙昧主义和经院哲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要求。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约翰·赖希林(1455…1522)编纂了《蒙昧者书简》(1515),这些书简在罗马讽刺诗人的影响下,借蒙昧的神学家的口吻,模拟他们拙劣的拉丁文,揭露经院学者和僧侣们的狭隘无知以及教会的道德败坏。德西德利乌斯·埃拉斯慕斯(1466…1536)生于尼德兰的鹿特丹,是一个著名的语言学家,学识渊博,先后旅居法、英、德、意、瑞士各国,和莫尔友善。他的著名文学讽刺作品、用拉丁文写的《愚蠢颂》(1509),从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观点出发,通过“愚蠢”这个人物的自白,揭露僧侣的虚伪愚昧,批判诸侯争权夺利的战争,嘲讽迷信,肯定现世生活。这些人文主义者的著作有积极意义,但他们用拉丁文写作,和人民有相当大的距离。最富有战斗性的人文主义者是乌利希·封·胡登(1488…1523),他参加过济金根的骑士起义,是《蒙昧者书简》第二部(1517)的主要撰稿人。《书简》第二部比第一部词锋更为锐利,给教会以毫不容情的抨击。他也用德语写诗,表达自己鲜明的战斗立场。他模仿琉善写作《对话录》,并把其中最主要的几篇从拉丁文译成德语,有两篇通过作者和“热病”的对话表示出对自己民族的热爱,涉及当时政治上和宗教上的重大问题。他以文学为武器,反对诸侯的分裂统治和罗马天主教会对德国人民的压迫,努力唤起人民的民族意识。 
  马丁·路德(1483…1546)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他在1517年宣布宗教改革纲领,1520年写成《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反对教皇干涉王权,呼吁德意志教会摆脱罗马教皇种种不合理的控制,并提出一系列反对天主教教义的主张,要求建立新教。从1517到1533年,他根据人文主义学者对古代语言研究的成果,采用人民语言,把希伯来语和希腊语的《圣经》译成德语。他的《圣经》译本使农民和平民能够援引《圣经》中的章句为自己的阶级利益辩护,并对于促进德国民族语言的统一发生重大影响。他写过许多赞美诗、论争性散文和寓言,最流行的一首赞美诗是《我们的上帝是一府坚固的保垒》(1525)。“路德不但扫清了教会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而且也扫清了德国语言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创造了现代德国散文,并且撰作了成为十六世纪《马赛曲》的充满胜利信心的赞美诗的词和曲。” 
  但是路德逐渐和诸侯妥协,背叛了人民。把人民的宗教改革进行到底,彻底反对封建统治的是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托马斯·闵采尔(1490?…1525)。闵采尔以牧师的身分,在宗教外衣下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于1525年失败被杀害。他倡导一种原始的共产主义,要求平均分配财富,在宗教问题上他已不局限于抨击天主教的一切主要论点,而是更进一步抨击基督教的一切主要论点,接近于后来的泛神论和唯理主义。他的《对诸侯讲道》(1524)号召萨克森的诸侯反对天主教,而他的《公开驳斥不忠实世界的错误信仰》则进一步抨击封建统治者。他在他的《论据充分的辩护词》里把路德称为“维登堡的行尸走肉”,宣告与路德断然决裂。1525年他发布《致阿尔斯特德人民书》,号召城市贫民与农民联合起来,举行起义。这些文件论证充足,热情充沛,是用火热、锋利的语言写成的,是德国最早的优秀的革命宣传文字。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一时期民间文学极为繁荣。因为新兴市民阶层需要文化生活,而印刷术的普遍使用提供了满足这一需要的条件。中古晚期流行的小故事和“笑话”大大发展,不少“笑话”收集成册。民间故事书也风行一时,或取材于中古传说,或取材于东方和南方国家的故事,良莠不齐。其中意义较大,能反映时代生活的有《梯尔·厄伦史皮格尔》(1515)。书中主人公厄伦史皮格尔是一个农民,作品通过他把许多民间故事和笑话串联在一起。有的故事写手工业行会师傅受到厄伦史皮格尔的愚弄;有的写厄伦史皮格尔以农民的机智战胜了统治阶级,或对教会进行批评。例如故事之一叙述厄伦史皮格尔被一个伯爵雇佣为守塔人,因为伯爵苛待他,使他常常挨饿,他便使出妙计,捉弄伯爵,伯爵责问他为什么这样作,他答道:“谁挨饿受罪,谁就会想出一些计谋来。”这部作品反映了农民在革命前夕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宗教改革的要求。另一部民间故事书是《浮士德博士的生平》(1587)。浮士德实有其人,出生于十五世纪末的德国,传说他通晓天文地理,懂得魔术,死于1540年。故事书叙述浮士德和魔鬼订约,把肉体和灵魂卖给魔鬼,魔鬼答应为他服务二十四年,满足他的一切愿望。他和魔鬼上天入地,纵论天文地理,并追求人生享乐。作者虽然站在宗教立场反对浮士德,但从浮士德的言行里也反映出文艺复兴时代探索宇宙奥秘,追求知识的冒险精神,因而引起人民广泛的兴趣。同时代英国作家马娄和后来歌德都以浮士德为题材,写出他们的名著。 
  这一时期来自社会下层的一个多产作家是汉斯·萨克斯(1494…1576)。他是个鞋匠,主要的成就是戏剧与诗歌。他提高了手工艺人的诗歌,把中古的宗教戏剧发展为反映人民生活的讽刺戏剧。这些戏剧大都取材于民间故事,描写的对象有市民、农民、奴仆、骑士、流浪汉等。他的作品,形象生动,语言通俗幽默,内容和形式都为当时人民所喜爱。但是他反映的生活面狭窄,对现存社会制度表示满足,局限于投合市民阶层的趣味。 
  宗教改革的不彻底,农民革命的失败,加强了德国的分裂。这一世纪德国没有能产生像英国、法国、西班牙那样杰出的民族文学,但是在这动荡时代,德国文学是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它接受人民群众,具有现实主义因素。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E…mail:master@chinawriter  TEL:010…64208453          
 第四节 法国文学和拉伯雷   
  十五、十六世纪是法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某些手工业部门已超出中古行会的范围,手工业工场开始出现。商业也相当活跃,里昂成为国际性的金融市场。但法国仍然是一个封建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农业国。 
  十六世纪的法国是西欧最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王权地位相当巩固。贵族地主需要王权镇压农民起义,保护他们的封建特权。天主教教会虽然和国王有矛盾,但它仍要依靠王权来排斥“异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也是王权的可靠同盟者,他们借钱给国王,包收国税,购买官职。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逐渐贵族化,当上法官,成为“穿袍贵族”。城市平民和农民受到重重剥削和压迫,城市起义和农民暴动日趋频繁。 
  十五世纪末,法国新兴资产阶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意识。在意大利的影响下,人们开始钻研希腊文学和哲学,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传播。毕代(1467…1540)、拉伯雷、杜尔奈伯(1512…1565)、拉缪(1515…1572)等是法国最早的人文主义者。教会和巴黎大学仇视新思想,有时甚至企图使用消灭肉体的野蛮手段来消灭人文主义思想,1546年野昂的语言学家、印刷商多雷(1509…1546)被处绞刑和火刑,就是这种迫害的著名例子之一。 
  法国的宗教改革是在加尔文派的领导下进行的。加尔文(1509…1564)最初曾受到路德的影响。“加尔文的信条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他所提倡的教会制度比较民主,是“选民公社”制度。加尔文信徒在法国称为胡格诺教徒。1540年法国设立宗教裁判所,大肆镇压加尔文信徒。1562年开始的胡格诺战争延续了三十多年之久,这场残酷的宗教内战也是一场大封建主争权夺利的战争。 
  法国文艺复兴运动有时也得到王权的支持。弗朗索瓦一世在人文主义者毕代的建议之下,1530年成立以研究希腊语、拉丁语和希伯来语为主的法兰西学院,和巴黎大学相对抗。弗朗索瓦的姐姐玛格利特·德·那侥尔的宫廷,是受教会和巴黎大学迫害的人文主义者和加尔文信徒的避难所。 
  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有两种不同倾向。具有贵族倾向的七星诗社中的抒情诗人肯定生活,歌颂自然和爱情,反对禁欲主义,有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