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译林-2006年第1期 >

第75部分

译林-2006年第1期-第75部分

小说: 译林-2006年第1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术方面的成就而被选为圣费尔南多皇家艺术科学院院士。 
  《无知的好处》中的大部分诗篇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哀叹:“活着是多么奇怪”,“你的存在毫无价值”,“你没有过去和未来”,“任何人任何东西也不属于你”。其他诗篇表现具体的事物和生活琐事:孤独的散步、四月意外的雨水、一只欢跳的狗、飞舞的苍蝇、树木、海边的一列火车、拉曼都的土地等。所有的诗篇都比较简短,不事雕琢,仿佛即兴之作或笔记。而且押韵的诗不多。 
  (西文) 
   
  比达尔获西班牙 
  第二大文学奖 
   
  塞萨尔·比达尔(César Vidal)是西班牙多产作家,从教学参考书到历史小说及青年读物,已出版数十部作品,获得过“传记之光奖”(2002)等多个奖项。据西班牙《世界报》2005年10月1日报道,比达尔日前又以其诗作《光的儿子们》获得西班牙第二大文学奖——托雷比埃哈市长篇小说奖,奖金为36万欧元(仅次于奖金为60万欧元的行星奖)。参加本年度该竞争的共有406部作品,其中西班牙327部,拉丁美洲72部,其他来自美国和欧洲。 
  报道称,《光的儿子们》的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法国:从1789年的人民起义前的岁月到1793年法国国民议会成立。讲述的是一位侦探的坎坷经历:他旅行去德国的马伐利亚,调查一起杀人案,被害者是一个和共济会有关系的男子。 
  令众人感到惊讶的是,评委会主席何塞·曼努埃尔·卡瓦列里·博纳尔德对比达尔的获奖作品并不看好。他在称赞了此作“结构上的特点”后坦白地说,他并没有投这部小说的票,因为他认为“作品的思想阴暗、可疑、不可信”。他还说:“让描述法国革命的历史同关于巴伐利亚的另一个故事平行发展,会误导读者认为1789年的革命不过是若干歹徒迫害有钱人的历史。” 
  (西文) 
   
  施瓦茨获诺尔玛拉美小说奖 
   
  据西班牙《最后一点钟》报2005年9月21日报道,哥伦比亚作家兼新闻工作者马尔科·施瓦茨以其长篇小说《卡普兰赞歌》获得由哥伦比亚诺尔玛出版社和卡利市艺术促进学会主办的首届拉丁美洲长篇小说奖,奖金为三万美元。 
  马尔科·施瓦茨1956年生于哥伦比亚加勒比海边的巴兰基利亚市,曾攻读工程专业,在巴兰基利亚《先驱报》供职,1971年至1974年曾在耶路撒冷居住(父母是波兰犹太移民),1986年定居马德里,1991年加入西班牙国籍,目前在《卡塔卢尼亚报》工作。2004年出版《圣经中的爱情》和《加勒比圣经》。现在他正在写一部表现哥伦比亚暴力的小说。 
  在谈到他的获奖作品《卡普兰赞歌》时,他对记者说:“我想写一位十分年迈的老人的故事,他是一个犹太人,从波兰来到加勒比定居,人已接近死亡,他觉得他所建立的世界就要完蛋了,因为新来了一些领导人,他们不具备领导条件,不过是一些无知的人和新富人罢了。所以这位名叫哈科夫·卡普兰的老人决定做一件急迫的事情以保证其后代的光荣地位:头脑里想成就一番大事业——重复以色列警察1961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绑架纳粹分子阿道夫·艾希曼审判并绞死他的壮举。”作者说,小说中写入了他童年时代的故事和生活,比如35年前住在巴西丛林中的一个隐姓埋名的老人就是纳粹头目马丁·博尔曼。 
  (哥文) 
   
  马里奥·略萨获首届 
  拉萨罗·卡雷特尔文学奖 
   
  据欧洲通讯社9月27日发自马德里的消息说,西班牙—秘鲁籍作家马里奥·略萨获首届拉萨罗·卡雷特尔文学奖,奖金为2。5万欧元和一枚奖章。该奖是由赫尔曼·桑切斯·鲁斯佩雷斯基金会设立的,旨在奖励略萨文学创作的价值、他对研究和分析文学的杰出贡献,以及他和用西班牙文撰写的文章在国际交往中所起的突出作用。 
  略萨在为获奖而发表的感谢演说中坦言,他对该奖有压抑感和表示感谢,并感激所获得的慷慨奖励,他还强调拉萨罗·卡雷特尔文学奖的设立是“正确的”,拉萨罗·卡雷特尔是相当杰出的人物。出席授奖仪式的有基金会女主席赫尔曼·桑切斯·鲁斯佩雷斯、教育部部长玛丽娅·赫苏斯、西班牙皇家文学院院长维克多·加西亚·德拉孔查等要人。 
  桑切斯·鲁斯佩雷斯说,为使这一奖项开奖没有比《小山羊的节日》的作者略萨“更好的人选”。因为他是最为优秀的西班牙文学作家之一。 
  拉萨罗·卡雷特尔文学奖的设立是为了纪念这位2004年3月去世的杰出知识分子。 
  (于凤川) 
   
  2005年度国家图书奖揭晓 
   
  2005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于2005年11月16日揭晓。小说奖由被普遍看好的历史小说《欧洲中心》夺得,这是一部描写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和苏联错综复杂关系的作品,作者是多产的历史小说作家威廉·T。沃尔曼。非小说奖的归属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兼导演琼·迪戴恩的《不可想像的一年》,该书曾名列亚马逊销售排行榜第二名,作者用真诚的笔调展示了丈夫去世、女儿患重病的艰难一年。琼·迪戴恩曾于1981年入围该单元的最终名单。诗歌奖花落W。S。默温,其获奖作品是《移民:新诗加诗选》。W。S。默温是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新超现实主义”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七次入围最终名单,但均铩羽而归,这次获奖,终于圆了默温的国家图书奖梦。青年文学奖颁给了珍妮·伯兹奥尔的处女作《彭德威克一家》,该作品讲述了一个单身父亲和四个女儿之间的动人故事。 
  (小林) 
   
  加西亚·马尔克斯 
  小说《恶时辰》将搬上银幕 
  据法新社9月21日发自西班牙圣塞瓦斯蒂安的消息说,巴西电影导演鲁斯·格拉将把哥伦比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中篇小说《恶时辰》搬上银幕,并无疑会保持原作者的风格。他的这番话是在该市图书博览会正式对记者说的。 
  由《恶时辰》改编的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距今五十来年的一个拉美小镇。小说描写该镇因出现揭人隐私和诽谤他人的匿名帖子而酿成的悲剧。反映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哥伦比亚由于暴力恐怖和党派纷争所引起的社会极度混乱现象。 
  在谈到改编时,原籍莫桑比克的导演鲁斯·格拉说:“我从现代物理学基础证明,观点可以成为相反或真实。比如地球可以说是圆的,同时又呈平面。”他又说,如果故事按时间顺序来叙述,那么死亡可能是同时的,我因此使用省略法,便可以陈述每件事的真实情况。尽管如此,这部影片并不是贴着马尔克斯的原著而改编,恰巧是离开原著改编的。为了将小说变成影片,必须与小说保持距离,这可能是较为忠于原文。“我承认影片距离小说的结构相当远,但是保持了马尔克斯的境界。” 
  影片的女主角之一演员雷哈内·阿乌达说:“我阅读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所有的书,以便接受他的境界,然后我又脱离了一切。”(于凤川) 
   
  新作 
   
  拉什迪出版长篇新作 
   
  旅美英国著名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的长篇小说新作《小丑沙利马尔》(Shalimar the Clown)于9月1日出版。全书共416页,对于喜欢长篇大论的拉什迪来说,这是一部标准长度的长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1991年的洛杉矶。一个名叫马克西米廉·奥弗勒斯的社会名流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杀死在他的私生女印迪亚的家门口。杀人者就是他的克什米尔人司机。这位司机是一个神秘的人物,他自称叫小丑沙利马尔。被杀者奥弗勒斯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国抵抗运动英雄,他有着惊人的智力而且极富个性魅力。由于他曾经担任过美国驻印度大使,后来还成为美国反恐怖机构的首脑,所以这次刺杀事件最初被人们认为是一桩政治事件。但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出于个人情感原因而发生的谋杀行为。 
   这个故事中主要有四个人物:奥弗勒斯、他的谋杀者、他的女儿以及一个和他们有关系的女人,整个故事就由这个女人叙述出来。在故事中,拉什迪向我们表明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然而每一件事情又都是有联系的。 
  (左亚琴) 
   
  《洋妞在北京》在美出版 
   
  5月9日,《洋妞在北京:新中国的幕后》(Foreign Babes in Beijing:Behind the Scenes of a New China)一书由美国诺顿公司出版发行。作者是美国姑娘蕾切尔·德沃斯金(Rachel DeWoskin),她的中文名字叫林瑞秋。 
  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了两年汉语之后,蕾切尔于1989年来到北京,期望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并亲身体会中国的风土人情。起初她在美国驻北京的某公共关系公司任公关顾问,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人拉去拍了部20集的电视剧—— 
  《洋妞在北京》。她饰演的美国姑娘杰西爱上一个中国男人,害得他家庭破裂。一夜之间瑞秋成了“6亿中国观众”眼中的明星。5年后,她回到了美国纽约,北京的明星生活仍然历历在目。此后她开始写作,北京是她最主要的写作题材。2000年她拿到了波士顿大学诗歌专业的硕士学位,并于同年得到一项美国诗人协会奖。 
  (田冬青) 
   
  萨拉马戈的新书《死的间歇》 
   
  据路透社巴西圣保罗10月29日电,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说,尽管他的这部小说谈的是死亡,但是这部作品将使读者笑。这部书名为《死的间歇》,作者在小说里描写的是,如果人不死的话,将要发生的事。 
  当这部书在巴西圣保罗举行首发式时,萨拉马戈说:“所有我的书,无一例外地谈的都是不大可能和可能的事。”这个描写死的故事就像描写一个罢工的女人一样,因为他甚至遭到所有人仇恨。而小说的故事是这样展开的:医院里挤满了人,但是人们老而不死,养老金无法满足需要。不久,教会开始一场运动,以便使死亡回来。作者说:“最后我们发现,为了活着,惟一的条件是死亡。”“这是本相当有趣的书。读者多次微笑,甚至大笑。” 
   
  萨拉马戈的小说常常采取魔幻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自他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著作已被译为30多种文字。这部书先用葡萄牙文,后用西班牙文在拉丁美洲和西班牙出版发行。 


编者的话
  这是6岁的乔恩贝尼。 
  本期的长篇小说《消失的踪影》,与十年前美国一起真实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她就是那个“消失的踪影”。1996年12月26日,科罗拉多州的帕特里夏·拉姆齐女士报警称6岁的女儿乔恩贝尼失踪,在家里发现了一张索要11.8万美元赎金的纸条。警察在现场等了数小时却没有接到勒索电话,后来在地下室发现了孩子冰冷的身躯。凶手是谁?身处上流阶层的乔恩贝尼的父母一度被视为疑凶,最终基于美国司法的“无罪推定”原则得以脱罪,真凶却成为永远的谜。《消失的踪影》不能为我们解开谜底,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