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老子道经德校释 >

第5部分

老子道经德校释-第5部分

小说: 老子道经德校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音扶履反。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旁证:文子守弱篇:“为天下牝,
故能神不死。”自然篇:“天下有始,莫知其理,惟圣人能知所以,非雌非雄,
非牡非牝,生而不死。”(卷八,十六轸)江永曰:“牝”,毗履切。老子:“谷
神不死,是谓玄牝。”按“牝”从匕得声,而今音为毗忍切,此后世方音之
转,犹“敏”为眉陨切,“准”为之尹切,“隼”为息允切,“○”为居隐切
也。顾氏谓“牝”字后人以其通俗不雅而改音,非是(古韵标准,上声第二
部)。严可均曰:“牝”,广韵旨、轸兼收“牝”字。按大戴易本命“死”“牝”
协音,老子“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皆未转入轸(说文声类上篇脂类)。

魏建功曰:死、牝、门、根、存、勤六句相协。经典释文:“牝,频忍
反,旧音扶死反,简文扶紧反。”是旧音与“死”相协,而后改音与“门”“根”
诸字协。其初当全相协可知(古音系研究二九四)。

右景龙碑本二十二字,合“道冲而用之”下至此为一章。敦煌本二十
三字,河上、王弼、范应元本二十五字,傅奕本二十六字。河上本题“成象
第六”,王弼本题“六章”,范应元本题“谷神不死章第六”。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严可均曰:“长久者”,
河上、王弼“长”下有“且”字。

谦之案:傅、范本同。遂州碑作“天地长久”。又“天长地久”,盖古
有此语,此引而释之耳。

故能长久。

谦之案:“故”字碑本磨灭不明。“长久”,各本作“长生”。严可均曰:
“王氏萃编引邢州本与此同。易州石柱及河上、王弼作‘长生’,非也。”又
案敦煌本与晋纪瞻易太极论引均作“长久”。此“久”字盖假借为“有”,与
前二“久”字稍别。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久;道进乎本不久。”注:
“当作有。”故能长久,即言故能长有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谦之案:杜光庭本无此二句。韩诗外传引“故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与诸本均同。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严可均曰:“以其无私”,释文引河上与此同。御注、王弼“以”字上


有“非”字,王弼句末有“邪”字。

谦之案:陈碧虚曰:“河上公、严君平本‘以其无私’,王弼古本作:‘不
以其无私邪?’”是陈所见严本与此石同。王古本与傅本及准南道应训引同。
广明、庆阳、楼正、高翿、范应元、室町钞本与今王本同。又遂州碑本作“此
其无尸,故能成其尸”。

强本成疏:“尸,主也,。。而言成其尸者,结叹圣人也。”成所据经
文,盖即遂州碑本。案“私”作“尸”,非也。后汉方术传“尸解”注:“言
将登仙,假托为尸以解化也。”此为神仙家言,窜入老子本文,强本成疏与
遂州本皆如此。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无韵。姚文田:先、存韵,奚侗同。陈柱生、
生韵,先、存、私韵。“私”字音变与“先”均,犹“西施”又作“先施”。
谦之案:“长生”之“生”,敦、景、遂三本均作“长久”,知此章久、久、
久为韵,生、生无韵。又“不自生”之“生”入耕部,与“先”“存”入文
部字相协,此为文、耕通韵。

右景龙碑本四十六字,敦煌本同,河、王、傅、范本四十九字。河上
本题“韬光第七”,王弼本题“七章”,范应元本题“天长地久章第七”。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

严可均曰:“又不”,河上、王弼作“而不”。

谦之案:御览五十八引无“善”字,“万”作“万”。“又不争”,敦煌、
遂州、御注、楼正、司马光、曹道冲、强思齐、李荣、室町本皆如此。传、
范本作“而不争”,与王本同。

又案古代道家言,往往以水喻道。管子水地篇曰:“地者,万物之本原,
诸生之根基也。水者,地之血脉,如筋脉之通流也。”又“水者,何也?万
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其说可与老子相参证。淮南子曰:“天下之物,
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远沦于无涯,息耗减
益,通于不訾。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
成,大包群生而无所私,泽及蚑蛲而不求报,富赡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
不费。”薛君采谓淮南之说实推广“善利万物”之义,信矣。

处众人□所恶,故几于道。

谦之案:“人”下各本有“之”字,碑本泐。陆德明曰:“处,一本作
居。”案河、王本作“处”,傅、范本作“居”,敦煌本与此石同。室町本“道”
下有“矣”字。

大田睛轩曰:“几”,平声,近也。系辞上传曰:“乾坤或几乎息矣。”
礼乐记曰:“知乐则几于礼矣。”注:“几,近也。”庄子渔父篇曰:“几于不
免矣。”吕氏春秋大乐篇曰:“则几于知之矣。”注:“几,近也。”道者无形,
而水犹有形,故水之利万物与诸生,其为可见也,未能若道之无形施与也,
故曰几于道矣。近世解者释“几”为机转之义,妄矣。

淮南原道训曰:“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无音者,声之大宗也。其子


为光,其孙为水,皆生于无形乎!”夫光可见而不可握,水可循而不可毁,
故有像之类,莫尊于水,是此章“几于道”之脚注。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严可均曰:“善人”,各本作“善仁”,古字
通。

谦之案:王羲之本亦作“人”。又庄子在宥篇“其居也渊而静”,郭注:
“静之可使如渊。”又诗燕燕“其心塞渊”,传:“渊,深也。”太玄“闲中心
渊也”,注:“渊,深也。”“渊”有静而深之义,“心善渊”,以言其心渊静而
莫测,所谓“良贾深藏若虚”。

言善信,政善治,严可均曰:“政善”,河上作“正善”。
纪昀曰:永乐大典作“政”,古通用。
毕沅曰:永乐大典作“政”,作“正”者非。
谦之案:作“政”是也。老子书中“正”“政”二字互见。五十八章“其

政闷闷,其政察察”,与此均用“政”。“治”字,释名释言语:“治,值也,

物皆值其所也。”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谦之案:“尤”下傅本有“矣”字。河上、王弼、范应元本同此石。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渊、信韵(真部,渊,一均反,信,平声)。

治、能、尤韵(之部,能,奴其反,尤音怡)。姚文田:渊、仁、信韵,治、
能、时、尤韵。邓廷桢同。邓曰:“‘能’,古音在之、咍部。‘尤’,古读若
怡,诗载驰以韵子、思、之。”江有诰曰:“‘信’,息晋切。按古惟读平声,
至汉人乃间读去声,当与真部并收。老子易性篇‘善’‘信’与‘渊’‘信’
协。虚心篇‘其中有信’与‘真’协。”(唐韵四声正二十一震)右景龙碑本
五十字,敦煌本与河、王、范本同,傅奕本五十二字。河上题“易性第八”,
王弼题“八章”,范应元题“上善若水章第八”。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若其以。
严可均曰:“不若其以”,各本作“不如其已”,古字通。
谦之案:后汉书申屠刚对策曰:“持满之戒,老氏所慎。”“持满”即“持

盈”也。

史记乐书:“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此作“持而盈之”,于义
为优。荀子宥坐篇:“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弟子挹水而注之,
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按此即惧其盈之易溢,
不若其已也。
严君平作“殖而盈之”,陈碧虚云:“谓积其财宝也。”谦之案:此盖涉

下文“金玉满室,莫之能守”,而误改上文。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严可均曰:“而锐”,王弼作“而梲”;“长保”,邢州本作“长宝”。
谦之案:“揣而锐之”,傅本作“○而梲之”,高翿作“○而锐之”。
毕沅曰:说文解字无“○”字。奕本惟此句下有音义云:“○音揣,量


也。”案“量”之义即“揣”字。左传所称“揣高卑”,是或“○”为“揣”
字古文欤?谦之案:“揣”乃老子书中方言。扬雄方言十三“揣,试也”,郭
璞注:“揣度试之。”以试训揣,义不明。“揣”应训摧,顾欢注:“治也。”
集韵:“‘揣’,冶击也。”皆是。

夏竦古文四声韵卷三“揣”字,引古老子作○,傅奕本作“○”,即古
“揣”字。

孙诒让曰:“○”即“揣”之或体,见集韵四纸。然以注义推之,“揣”
字当读为“捶”(集韵三十四梁文以“○”为或“捶”字,二字古本通也)。
王云:“既揣末令尖,锐之令利。”即谓捶锻钩针,使之尖锐(河上公本“梲”
作“锐”)。淮南子道应训云:“大马之捶钩者。”高注云:“捶,锻击也。”说
文手部云:“揣,量也,一曰捶之。”盖揣与捶声转字通也。傅校“揣”作“○”,
于文无异,而训为量,则非其义。

易顺鼎曰:“梲”字当从河上本作“锐”。说文:“梲,木杖也。”梲既
为木杖,不得云“揣而梲之”。释文虽据王本作“梲”,然言梲字“音菟夺反,
又徒活反”。考玉篇手部:“挩,徒活、兔夺二切,说文云:‘解也。’”木部
“梲”字两见,一之悦切,一朱悦切,并无“菟夺”“徒活”两音,则释文
“梲”字明系“挩”字之误。。。实则王本作“锐”与古本作“挩”不同,
注云:“既揣末令尖,又锐之令利,势必摧衄。”是其证。文子微明篇、淮南
子道应训作“锐”,并同。谦之案:易说是也。马叙伦曰:“彭耜引释文正作
‘挩’,盖王本作‘挩’而读为‘锐’。”蒋锡昌曰:“刘惟永考异:‘严遵、
杨孚、王弼并同古本。’又引王本经文‘揣而锐之’,则刘见王本作‘锐’,
易氏谓王本作‘锐’是也。”武内义雄曰:“揣而梲之”,河上本作“锐”。按
王注云:“既揣末令尖,又锐之令利。”则王氏以“梲”字为“锐”之假借,
河上从正字作“锐”。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谦之案:“堂”,释文:“本或作室。”范应元曰:“‘室’字,严遵、杨
孚、王弼同古本。”今案傅本亦作“室”,作“室”义优。说文:“室,实也。”
释名:“人物实满其中也。”陈碧虚所见严君平、王弼本亦作“室”。

富贵而骄,自遗其○。

严可均曰:“而骄”,御注作“而憍”。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景福三本作“○”,乃“咎”别构。

谦之案:楼正、司马光“骄”亦作“憍”,高翿本作“○”。“自遗其咎”,
治要作“还自遗咎”,室町本作“还自遗其咎”。玉篇:“‘咎’,说文云:‘灾
也,从人从各,各有相违也。’”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严可均曰:王弼作“功遂、身退”,傅奕作“成名、功遂、身退”,邢
州本作“名成、功遂、身退”。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景福三本均作“功成、名遂、身退”。景福本
“道”下有“也”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