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920部分

读者十年精华-第920部分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一点东西。我们要在浙赣线以北山地建立第二道防线,确保沪、杭。”

  23日,这个曾经作为国民党首都的金陵古城终于被解放了。

  这时杭州正下着细雨,“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蒋介石感到一陈寒意,望着雨中西湖,心中一片凄凉之感。

Number:3234

Title:目光,传递心灵讯息的语言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李定

  你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或人像摄影时,首先注视的是那一部位呢?毫无疑问,是人的眼睛。目光,是人类传递心灵讯息的特殊语言。

  苏联心理学家为此作了一些有趣的实验。他在实验者的眼睛上装上微型橡胶吸盘,吸盘上有小巧的反射镜。在观摩人像时,反射镜能反射定向的灯光,从而在照相纸上留下眼球活动的轨迹。这个轨迹图是十分引人入胜的。我们可以看到,观画者的目光一次又一次折回到画中人物的眼睛上,即使是一张侧面像,眼睛仍是被注意的中心。

  英国一些心理学家的实验则证明:任何两个平行排列的环状物或圆圈,特别是圈内还套有小圈(如人的瞳孔)都能吸引住人的视线。可以相象,人对眼睛作出的自动反应是动物祖先的遗传。许多动物瞠目噔眼,其目的是要向敌手发出威胁信号。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有些蝴蝶翅膀上的环形斑纹越来越醒目,这种斑纹会使蝴蝶的天敌产生错觉,误以为是某种怪物虎视眈眈的大眼睛,而不敢轻举妄动。

  人的目光,则是赖以交际的工具之一。不同民族在交往中各自使用目光的方式千差万别;而用目光进行交际的习惯,在童年一经形成,几乎终生不再改变。

  瑞典人交谈时,互相打量的次数要多于英国人。印第安人那发赫部族从小教育孩子不要看着对话者。南美印第安人维图托部族和博罗罗部族的人对话时目光要各朝不同方向,面对众人讲话者必须侧过身子,让自己的目光注视着住室的深处。日本人对话时,目光要落在对方的颈部,这样对方的脸和双眼就映入自己眼帘的外缘,大眼瞪小眼是失礼的行为。这种禁忌在其他一些民族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才有。例如肯尼亚的卢奥族,岳母与女婿交谈时就要转过身去。阿拉伯等一些民族却认为,不论与谁讲话都应看着对方,儿童接受的也是这种教育。世界上大部分民族都有不成文的规矩,忌讳死死地盯着别人看,认为这种目光带有挑衅和侮辱的性质。

  妇女比男子更爱直眼看人,她们常常仔细端量对话者,注视的时间也长。男女之间或许生来就有这种差别。不管怎么说,出世六个月的女婴的眼神就已经比同龄男孩锐利得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别也就更大。心理学家推测说,这种特征可以从妇女传统的社会地位来解释。作为子女的养育者,母亲要与尚不会说话的孩子进行内心的交流,就必须使用目光来作工具。

  人们在交谈时,目光具有补偿的功能。说话者打量对方的次数明显少于听话者。专家们认为,这使说话者有可能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要表达的内容上,而不致于分心。一般在一个长句或几个有逻辑联系的句子结束前一秒钟,言者会察看一下听者,仿佛是给对方一个信息:“我要结束了,下面该轮到你了。”听者的反应则是移开自己的视线。

  从眼睛这个心灵的窗口,可以领会人的心灵语言。芬兰心理学家曾请一些演员通过表情来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然后再把所摄的照片横裁成细条,挑出印有双眼的细条相片让人们来辨认,结果回答的正确率相当高。显然,传递心灵讯息时眼睛起了作用。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些实验心理学家还证明,目光有助于交谈双方保持接触,可以抵消那些造成疏远的因素。例如,请对话者分坐在一张宽桌子的两侧,结果他们互相观望的次数要比坐在窄桌旁频繁得多。在这种场合,间隔距离的扩大通过目光频度的增加而得到了补偿。对话者直视目光频度的高低,还取决于一方在另一方心目中的地位。一些心理学家曾同女大学生一起进行了实验。他们让两个不相识的女大学生共同讨论问题,预先对其中一人说,她的对话者是研究生,同时却让另一方知道,对话者是个高考多次落选的中学毕业生。得知自己地位高的女大学生,不论是说话时,还是听讲时,目光总是盯着对方。而自认为地位低的人,听讲时投去的目光要多于说话时。

  不屑一顾也是一种信号,可以有意识地回避对方的目光以表示不愿答理和不想与之打交道。大量的观察表明,情绪高昂时投射的目光就多,而郁郁寡欢时常常就会白眼待人。

  研究目光语言当然不是为了猎奇。培养演员、教师、记者和外交人员离不开传授交际的科学,而人的表情、举止、目光都与交际这门学问密切相关。此外,这项研究还可以帮助医学工作者矫正诸如眼珠滴溜转、目光闪烁、咄咄逼人、眼神凝滞等多种缺陷。上述反常的习惯往往与某些神经机能病有关。目光语言的研究成果在技术领域也能大显身手。技术人员在设计公交车辆的座席时,可以得到心理学家的提示,以避免让乘客在旅途中相对而坐,面面相觑。眼睁睁地对视,对乘客是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为避免这种窘况,大部分地铁乘客往往不是看书读报就是打瞌睡。

  目光研究对电视电话系统的研制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有朝一日,当电视电话深入千家万户之时,你或许会意识到,你把亲友呼唤到屏幕上来,仅仅只是为了给对方递上一个眼色,同时得到对方一个或是亲昵、或是祈求、或是得意的目光。

Number:3235

Title:隆美尔的珍宝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1期

Provenance:人与法

Date:

Nation:苏联

Translator:徐晓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军队曾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各国和民间的珍贵文物、金银财宝,进行了大规模抢劫。尤其是隆美尔将军统率的非洲远征军,更是掳掠了大批罕世珍宝。这些珍宝中的一部分于战后被陆续发现,而大部分至今下落不明。为了寻找和占有这些珍宝,西方各国的政府和各种各样的公司、团体、冒险家,纷纷登台,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探宝闹剧,许多人还为此死于非命。其中最为甚者,大概要算围绕“弗莱格案件”所展开的隆美尔珍宝之争了。

  弗莱格粉墨登场

  1948年6月的一天上午,法国驻德国什图特加特领事馆里,走进一个25岁的瘦高青年。他自称皮切尔·弗来格,前来申请去法国科西嘉旅游的签证。法国代办得知他曾是党卫军驻意大利潜水分队的司务长时,顿生疑窦,便说:

  “我可以考虑您的申请,但您必须讲出前往科西嘉的真实目的。注意,别拿鸡毛蒜皮的事来蒙我!”

  弗莱格一怔,但他略加思索后,就讲出一段令人震惊的往事来:

  1942年至1943年,弗莱格曾在党卫军驻意大利某海港的潜水分队服役。1943年9月的一天,他突然奉命带上潜水具前往科西嘉向党卫军中校路德维格·德里尔报到。9月17日,德里尔等四名军官,又带他出海来到巴斯的亚市外的圣弗罗伦海湾。弗莱格的任务是:在海底寻找一个能容纳六只铁箱的隐蔽处。经过几天下潜后,他终于在水深55米的海底峭崖上,找到了一个洞穴,便用浮标做下记号。次日凌晨,四名军官又带弗莱格出海,这一次,艇上多了六只体积为80×40×40厘米的铁箱。来到浮标处后,弗莱格开始做下潜准备。这时,一个军官用六分仪测下了这个点的座标,并记在了纸上。弗莱格“无意”中瞟了那纸一眼,便牢牢记住了上面的数字。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根据几个可见的岸上地物(一幢被炸毁的房屋、一座灯塔、一小片树林),估算了沉物点的方位。

  但两天之后,弗莱格在科西嘉突然被盖世太保逮捕。受审中他才知道,箱子中装满被那四个军官偷出来的金币、珠宝、首饰之类的贵重品。弗莱格一口咬定自己只是执行命令,其他事一概不知,更说不出藏宝点的准确位置。后来他在军事法庭出庭作证时,得知四个军官也没招供。最后,德里尔等军官被枪决,他也被罚往东方战线去打仗。

  当天,一份绝密电报飞向巴黎。紧接着,一个专门鉴定委员会成立了。专家们对弗莱格提供的情况做了仔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疑问。例如,党卫队军官们怎么会让一个素不相识的潜水员来干如此诡密之事呢?如此重要的座标会让弗莱格“瞟”去吗?弗莱格既然与犯罪毫无干系,事先又不知箱中何物,为什么不向盖世太保供出准确的藏宝点呢?总之,鉴定委员会对弗莱格的话充满怀疑,但法国政府还是决定利用弗莱格去寻找这批珍宝。而莱恩伯格公司则自告奋勇地承担了具体工作。

  想发财反遭破产

  在巴斯的亚,弗莱格显得非常自信,在同当局代表谈判时,他坚持要以得到三分之一珍宝为条件,才肯对探宝工作提供帮助。当局则要在找到珍宝后才谈报酬问题。双方最后还是达成了协议。几天后,弗莱格手持藏宝点示意草图,领着莱恩伯格公司的全部船只,浩浩荡荡地向海上开去。但很快就出现了混乱:弗莱格图上的方位,同他“瞟”来的座标对不上号,而且,沿岸数十公里内,根本就找不到他所说的地理标记。

  弗莱格显得手忙脚乱,不是抱怨岸上变化太大,就是咒骂那个军官根本不懂六分仪。最后,专家们只得根据弗莱格的草图和他那充满矛盾的解释,划定了一个大概搜索区。十名职业潜水员依次下潜,弗莱格也下了海。这时人们发现,这个前党卫军潜水员,对潜水却几乎是个门外汉。

  时间一天天过去。几个月后,探宝费用已达100万法朗,可连宝藏的影子也没见到。人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上了当。最后,莱恩伯格公司总经理找到弗莱格,只说了一句话:“骗子手,你害得我破了产,但你这个恶棍也绝无好下场!”

  弗莱格见势不妙,便闭门不出,暗中筹划逃回德国。为了弄到路费,他企图偷偷卖掉配给他的潜水具和两个望远镜,结果事情败露,反被判了两个月监禁。

  就在弗莱格坐牢的时候,有关科西嘉藏着“隆美尔珍宝”的消息,传进了报界。一家西德报纸登载了一篇文章,题为《天方夜谭中的神奇财宝》,说隆美尔将军曾指挥部下在非洲各国抢了价值不下1;000万英磅的金银财宝和艺术珍品。1943年,因非洲战局恶化,这批珍宝被运到意大利,后来便不知去向了。紧接着,法国报纸又登出一篇某记者采访前抵抗战士路易·布尔德的谈话纪要。这位曾在科西嘉一带打过游击的人说,1943年9月的一个夜晚,他在望远镜里清楚地看见,有一艘德军快艇往海里沉下了一些箱子。

  这样一来,弗莱格一出狱就成了新闻人物。他也趁机闪烁其词地向记者们透了点有关“隆美尔珍宝”的情况,但对藏宝地点却只字不提,只是暗示他这次参加探宝是被强迫的,所以“不可能有诚意”。

  失败、失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