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9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裁创永疵挥锌醇耄浚ㄒ蛭堑某沙て谑窃谝蔚母氤仓卸裙摹#┤绻谥泄送贝右巫由咸拢厍蚧岣鸪龉斓缆穑浚ú换帷#�
过去13年来,亚当斯已回答了大约一千多个诸如此类的问题,所提供的答案有些是权威性的,也有些是开玩笑的和不十分客气的,他的专栏在美国十几个大城市的报纸上刊出过。亚当斯的答案都直截了当而简洁,巧妙地把诸如“为什么嚼铝箔会损害牙齿”之类的谜揭开。(因为唾液会在铝与补牙银之间传导电子,使神经因而感到刺痛。)
如果打电话和去图书馆查书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他便不辞劳苦地亲自进行试验。为了查出开了冷气机行车省油还是打开车窗行车省油,他曾花了大量时间开着车窗驾驶和开着冷气机驾驶以作比较。(二者耗油量相等。把车窗打开并不能节省汽油,原因是阻力增加。)他也曾大量作热水淋浴和冷水淋浴,希望查出浴帘有时会向内飘动的原因。(不能确定。最好的解释是:当热空气上升时,冷空气会涌入填补其缺,或者,水落下时可能会带动浴帘附近的空气。)
亚当斯爱挖苦人而又见闻广博。“巴里,无异要给你开个热力学速成班。”他申斥一位读者。这位读者问他,如果把一杯水送到太空,这杯水会沸腾还是冻结。(它大概会蒸发,然后几乎立刻冻结。)
“原来如此”之能吸引读者,秘密在于它所包含的信息:世界是可以理解的,大自然有其法则,西素尔·亚当斯在这里给你一一解释。
有个大学物理系学生被这问题困扰了很久:“为什么烧水时水壶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大,但是到了水快要煮沸时声音却突然低了下来?”结果,他从亚当斯那里得到了答案。(声音是因为上升的汽泡到达较冷的水时便会破裂而产生的,等到壶里所有水的热度都相等之后,声音便停止。)
老实说,我不能肯定我正在访问的这个带有书卷气而又有点不修边幅的35岁秃头汉是不是西素尔·亚当斯。他坚持说名叫埃德·佐蒂,是亚当斯的工作过多而待遇过低的研究助理和编辑。佐蒂说,真正的西素尔·亚当斯是个极度遁世的人,而且已无数次答应接受访问而爽约。(佐蒂常常代替他接受访问。)
佐蒂聪明机智,简直就是亚当斯。但是他看起来很……正常。他经常在一个健康中心里锻炼身体,而且常为咖啡喝得太多而发愁。这么一个和蔼的人物,不可能会在专栏里对一个诚恳的询问者挖苦地说:“如果无知是玉米片,你可以成为玉米片大王?”
不过,即使最勤奋的调查人员,偶尔也会失败,有时更会在看来很容易回答的问题上阴沟里翻船。例如,亚当斯在探究猫喜欢吃猫薄荷的原因时,就曾遇到困难。“一点也不出奇,原来关于猫薄荷的研究,并未能与其他生物学部门‘并驾齐驱’,”他感慨地说。(其实最好的解释是:猫薄荷是一种麻醉剂。)
但是他不轻易认输。佐蒂常常求助于他的专家顾问团。佐蒂的军师全是他的自己人。他的妻子玛丽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她的兄弟有一个是物理学家,另一个是生物学家,而且娶了个生物学家的妻子。玛丽还有一个姊夫是位物理学家。佐蒂开玩笑说,他结婚并非由于爱情,而是因为他要长期接近知识来源。
写信给亚当斯的人,是一群奇怪的人。“首先我要声明,”亚当斯有一次在他的专栏里说,“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是我捏造的。你们应该看看那些我没有回答的问题。”
我就看见过那些他没有回答的问题。有个人寄了张明信片给他问道:“假如有人跳入一个装满了果子冻的池里,会发生什么结果?你能游到顶上还是会被淹死?”(假如你跳得不深,你大概能够游回表面上。)
“有些问题,你只要想到就会发抖,”佐蒂说。例如,你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假如一个婴儿生于月球,并在那里活到20岁,那么,如果把他带回来,他能应付地心吸力吗?我们在考虑生孩子。”(一位太空医学专家说,月球小子的肌肉系统大概会过于软弱。)
他每星期总收到几十封信,其中有一些是用蜡笔写的,有一封更以郡刑事法庭自首宣誓书的背面为信纸。“许多问题显然是只有那些有严重精神病的人才会想得出来的,”佐蒂说,“这些问题我不会回答,除非他们十分有趣。”
还有这个问题:“人只吃面包可以生存吗?如果可以,能生存多久?”(也许3个月到6个月,假如他也喝水的话。)
亚当斯对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所提出的巧妙或者愚蠢的答案,已使他赢得了大量的拥护者。“在我的专栏出现以前,”他写道,“人们会到死也不知道何以当你在黑暗中咀嚼含糖的鹿蹄草薄荷时,它会发出一片火花。”(糖结晶体被压碎时会冒出火花,这叫做摩擦发光效应,而鹿蹄草能使这种效应增强。)
还有关于打呵欠一事……亚当斯的回答是:“其实谁都不知道打呵欠是否真的能传染。”(有一个理论说,打呵欠是脑部触发的反射作用,以迫使偶然需要的少许氧气进入肺部,然后再进入血流。)
“由于大多数人的作息时间大致相同,并且会在大约同一时间开始感到疲倦,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到了晚上的时候,人人不管怎样都会到了要打呵欠的边缘,而见样学样的力量,足以驱使一个人在看见别人打呵欠时自己也打起呵欠来。”
明白了,亚当斯。
Number:3178
Title:英国女王给光绪的贺联
作者:张羽
出处《读者》:总第80期
Provenance:环球
Date:1987。1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德宗(载)皇帝举行大婚盛典,各国国家元首和驻北京使节纷纷致贺。大英帝国维多利亚女王送来的贺礼是一座供玩赏的自鸣时辰钟,钟上用汉字镌刻着一幅贺联。上联是“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下联是“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寿康。”
贺者无心,受者有意。维多利亚女王的这份礼物,据说正是由于那副贺联,而未能取得慈禧的欢心。
原来,自清世祖福临率清兵入侵中原,进而统治中国后,中国民间秘密反清会道门组织风起云涌。他们的宗旨是复兴明朝,推翻清廷,口号(五字真言)便是“扶明灭满清”。因此,慈禧太后最忌讳的就是这个“明”字。她看到“日月同明”的镌字后,就把脸拉长了。当即指示大太监李莲英将英国时辰钟搬出大殿,匿迹避忌。德宗皇帝知道后,觉得英国女王的贺联,并非有意嘲弄朝廷。弃置不展,有碍中英外交关系。但在慈禧的怒颜威慑下,未敢进言缓颊。
Number:3179
Title:开幕辞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80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韦玉
德国著名诗人和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对冗长、单调、无效的集会和会议极为厌恶。有一次他被邀参加一个作家会议并致开幕辞。工作过于繁重的布莱希特回绝了这一邀请。举办人并不罢休,直至布莱希特无可奈何地答应为止。开会那天布莱希特准时来到会场,坐在最后一排。主办人看到后把他请到了主席台就座。一开始,主办人以冗长的贺辞向到会者表示欢迎,然后以高八度声音激动地宣布:“现在请布莱希特致开幕辞!”布莱希特站了起来。记者纷纷掏出笔记本,照相机也咔嚓作响。布莱希特只讲了一句:
“我宣布会议开始。”
Number:3180
Title:不用付钱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80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韦玉
威廉·格里辛格是德国著名医学家。他不愿白白浪费他宝贵的时间,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而对病人的唠唠叨叨就会光火。
有一天上午来了位女病人。她一言不发地把手伸给了医生。
“事故?”“玻璃碎片。”
“何时?”“昨天早晨。”
“已处理过?”“碘酒。”
“还痛吗?”“感到血液跳动。”
接着进行了简短的检查,伤口得到了包扎。
“费用?”
“真令人高兴,”格里辛格笑容可掬地回答,“不用付钱,夫人,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享爱,该感谢的是我!”
Number:3181
Title:论快乐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80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度过去。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享到快乐。但是我们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当,我们还理想死后有个天堂,在那里谢上帝,也有这一天!我们终于享受到永远的快乐。你看,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这样说来,人生虽然痛苦,却并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现在的帐,我们预支了将来支付。为了快活,我们甚至于愿意慢死。
钱钟书
Number:3182
Title:顽皮的三月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80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三月是个顽皮的女孩,乱蓬蓬的头发,带着淘气的笑容,鞋上沾满泥浆,声音中带着笑容。她令人气愤而又可爱,是个小捣乱,跟她说理又太年轻,要打她屁股又年纪太大。
Number:3183
Title:游戏人生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80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孩子玩“长大后想做什么”游戏时,常常异想天开,例如要做冰淇淋小贩,吃冰淇淋当早餐。最近有朋友参加宴会,又玩这种游戏。客人在纸条上各自写出他们真正长成时想做些什么,毋须具名。我觉得这游戏很有意思。以下是成年人写的一些答案:
能把掩藏真正情感的讨厌假面具丢开。
敢在怒时发怒。
受了委屈敢于痛哭。
对孩子说“不”而坚持到底。
能陪太太去参观艺术展览而不感觉自己像傻子。
多讪笑自己。
拒绝使心境不安的要求。
少给孩子们金钱和享受,多给他们爱。
爱护自己身体一如爱护自己的汽车。
把惦记着而没说出的有关他人的优点告诉他们。
Number:3184
Title:各有妙处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80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现代音乐的妙处在于如果你演奏错了,不会有人知道。
秃头的妙处在于朋友们出其不意地来看你时,你只须整一整领带就行了。
年轻的妙处在于你的经验不足以让你知道,你不能做你现在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