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730部分

读者十年精华-第730部分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如果说话的人讲的是真话,那他会是特威德勒哥哥,应持有一张黑牌,但他是决不可能既讲真话而又持黑牌的。因此,他必然在说假话,而这意味着他持有的必然是张黑牌。由于他讲的是假话,所以他决不会是持黑牌的特威德勒哥哥,而一定是持有黑牌的特威德勒弟弟。

Number:2574

Title:老人的请求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9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王跃峰

在邮局大厅内,一个中年人看见一位老太太手拿明信片在四处张望。过了一会儿,老太太走到他跟前,客气地说:“先生,请帮个忙。帮我在这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

“当然可以。”中年人保证道,并按老人说的写了。

“谢谢,”老太太感谢地说,“我不愿意求人,不过你再给我写上一小段话,好吗?”

中年人徽徽一笑,然后把明信片翻过来,照她的要求写好了。“还有什么要帮忙的?”

“嗯,还有一件小事,”老太太看着明信片说:“请您在下面再加一句‘字写得很草,请原谅。’”

Number:2575

Title:急诊指示牌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9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石凯宁

一个军人门诊部的门口挂着一个指示牌,告诉人们医生下班以后,有急诊的病人怎样处置。指示牌用很长的篇幅列举了各种细则,在哪儿能找到看护,怎样和看护联系,看护来之前做些什么等等。

然后,指示牌的最后一段写道:如果你竟有时间把这个细则读完,那么你的病就不是急诊。明天上班再来吧!

Number:2576

Title:见面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9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许明

甲:“我们在芝加哥见过面,对吧?”

乙:“不,我从未去过那。”

甲:“我也没去过,那一定是另外两个人了。”

Number:2577

Title:最好的裁缝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9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曹济黎

在伦敦的同一条街上,住着三个裁缝。

一天,一个裁缝在他的橱窗里挂出了一块招牌,上面写着:

伦敦最好的裁缝

另一个看到了,在同一天也挂出了一块招牌。招牌上用大写字母写着:

英国最好的裁缝

第三个裁缝看了后,思考了很久。几天之后,他也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

本街最好的裁缝

Number:2578

Title:违者法办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9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电站外高挂着一块告示牌,上面用红笔大书:“严禁触摸电线!五百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Number:2579

Title:无法入睡的“贝多芬”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9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郑无畏

我和妻子欣赏古典音乐,一直听到深夜。当我们发现门前擦脚垫上的纸条时,才关掉机器。

纸条上写道:

亲爱的音乐爱好者们:

你们可以想象出,当我深夜中一觉醒来,听到一支大型交响乐队演奏我的作品时,我所感到的喜悦与惊愕。睡了这么长一觉后,我终于又获得了听力!我早就知道我的耳朵不会聋得太久,唯一的一点批评:我想演奏的调子有点过高了。也许你们的下个音乐会将包括第九交响曲?那我可以请警察合唱队参加你们的演奏。

忠实的

拉德韦格·万·贝多芬

Number:2580

Title:马背上的小红军

作者:陈靖

出处《读者》:总第29期

Provenance:人民日报

Date:1983。10。3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在延安时期,有的同志向陈赓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陈,听说你一生有两怕,在国民党怕廖仲恺,在共产党怕彭德怀,是真的吗?”陈赓平静地点头默认着。站在一旁的贺炳炎同志说:“老陈还有第三怕呢……”陈赓给贺炳炎一拳,人们都静下来了。陈赓同志心情特别激动,眼圈发红,大家也就不便往下问了。

这位在黄埔时代就被称为“黄埔三杰”之一的人物,人们只知他是天不怕、地不怕、鬼不怕的英雄,怕的却是一个廖先生,第二次国内战争中,又有人传他怕彭总。但谁也不知他还有第三怕。直到全国解放后,贺炳炎同志逝世的那个晚上,陈赓同志道出了他的第三“怕”。

“快出草地了。但许多事情都是越到最后越难,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嘛!”陈赓同志深情地回顾着往事,他说一生中,只是这时承认过“难”字。

那是个霜雪纷飞的深秋,太阳早偏西了。他感到十分疲惫,掉下队来,同他那也十分疲惫的瘦马,慢慢地朝前走着。忽然来到一个掉队小红军的身旁。这个小家伙,看来不过十二岁,一口四川腔,圆溜溜的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穿着一双破草鞋的脚板子,冻得又青又红。陈赓靠近他身边说:“小鬼,你过来骑一会儿。”

小鬼拿出一副蛮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那满脸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说:“老同志,我的体力可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用命令口吻说:“上去,骑一段再说!”

小鬼用倔犟的语气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小鬼把腰一挺,做出一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你先走,我还要慢慢走,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无奈,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口袋一拉,轻轻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比你还要多呢。”

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他只好爬上马背,一个人朝前走去。

不知为什么,陈赓此时心情总是静不下来。他脑子里,出现一连串孩子的影子。从上海滩上、广州沿街直到香港码头,他所打过交道的那些娃娃们,都向他的眼里直涌上来。陈赓突然喊了一声:“不对,我受骗了!”他调转马头,狠踢着马肚,向来路奔跑起来。

当陈赓寻找到这个小鬼时,已经晚了。

陈赓把小鬼抱上马背时,有一件硬物触到他的左手。他顺着摸出来一看,原来正是小鬼那个鼓鼓的干粮袋,里面只有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留有几个牙齿印。

陈赓全明白了。正在这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一手紧搂着小鬼的尸体:一手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这个大笨蛋,怎么对得起阶级小兄弟!”这就是陈赓同志为什么怕同小孩子开玩笑,怕听小孩子生病,怕听小孩子哭……

Number:2581

Title:生死攸关的烛光

作者:谢仁超

出处《读者》:总第29期

Provenance:羊城晚报

Date:1983。10。15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瑙德夫人。她的丈夫在马奇诺防线被德军攻陷后,当了德国人的俘虏。身边只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十二岁的雅克和十岁的杰奎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的光荣斗争行列。

每周的星期四晚,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内装着特工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他们安全地度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瑙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当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位德国军官,其中一位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位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铁管处后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轻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为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时候,小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手把烛台夺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上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来,我给你讲讲我的路易莎好吗?”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你再给我讲好吗?”“当然可以,小姑娘。”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Number:2582

Title:歌声

作者:山本有三

出处《读者》:总第29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日本

Translator:李慰慈

1920年10月,一个漆黑的夜晚,在英国斯特兰腊尔西岸的布里斯托尔湾的洋面上,发生了一起船只相撞事件。一艘名叫“洛瓦号”的小汽船跟一艘比它大十多倍的航班船相撞后沉没了,104名搭乘者中有11名乘务员和14名旅客下落不明。

艾利森国际保险公司的督察官弗朗哥·马金纳从下沉的船身中被抛了出来,他在黑色的波浪中挣扎着。救生船这会儿为什么还不来?他觉得自己已经气息奄奄了。

渐渐地,附近的呼救声、哭喊声低了下来,似乎所有的生命全被浪头吞没,死一般的沉寂在周围扩散开去。就在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寂静中,突然完全出人意料,传来了一阵优美的歌声。那是一个女人的声音,歌曲丝毫也没有走调,而且也不带一点儿哆嗦。那歌唱者简直象面对着客厅里众多的来宾在进行表演一样。

马金纳静下心来倾听着,一会儿就听得入了神。

教堂里的赞美诗从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