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2948部分

读者十年精华-第2948部分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冉夏苁视肪场⒈冉咸秩嘶缎摹⒈冉细颐跋铡⒈冉嫌凶孕拧⒈冉峡煽浚荒切┮阊矍坝暮⒆樱敲挥邪旆ǹ酥谱约海堑腅Q比较低,长大后,各方面的成就,都比能克制自己的孩子低。

  自我认识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他出门,你说什么,他都说:“随你啊!”日子久了,你会觉得内疚:“我是不是剥夺了这个朋友的自由权?我是不是有点亏待他?他什么都依我,只要我高兴。”慢慢地,内疚感演变成厌恶感,你不再觉得和他在一起是有趣的事。

  事实证明,这种感情表达有障碍的人,对别人的感情也比较冷漠。原因是他没有能力了解自己的感情,又如何了解别人的感情呢?

  这例子告诉我们,提升自己的EQ,也包括了学习坦然表露自己的情感。

  比如,你今天赶着回家,不能够答应同事的要求送他一程,就应该坦诚相告:“我有要事,没办法送你,很抱歉。”通常,对方不会因此生气,反而,他和你做朋友,会觉得自在。

  人际技巧

    提升EQ,包括搞好人际关系。要搞好人际关系,我们应培养所谓的同理心——感觉别人的感受。

  例如上述例子,如果你有同理心,你会了解:“同事在赶时间,如果我再问他能不能送我,硬要他送我是不好的。”

  作为父母,更应该培养对孩子的同理心。很多严而不慈的父母,都缺乏同理心。他们关心孩子有没有吃饭、冲凉、读书,他们会监督孩子,但孩子不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只感受到家庭的压力。

  反之,严而慈的父母,通常会参与孩子的活动,不只问孩子到底读书了没有,也会花时间和孩子沟通、说话。只要你每个星期肯定有一段时间和孩子沟通,孩子在感情和情绪上发生问题时,他会想:“下星期,当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我一定要告诉他们。”反之,如果你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跟他在一起,他根本没有准备好要跟你提,即使你突然出现,他也不会告诉你。

  此外,我们跟人说话、吵架,都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交流。我们在跟人沟通时,没有办法控制别人怎么想、怎么感觉,没有办法预知别人的行为。但是,我们却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用这种自制力影响和感染别人的行为和情绪。例如,当一个顾客投诉公司的服务时,如果你忙着辩护,他会越讲越生气。但是,如果你表现出有同理心,让他知道你在听他说话,他生气是有道理的,他的口气将会逐渐放软。

  所以,我们要提升自己的EQ,也应该培养同理心,进而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改变别人的情绪。

  一般东方人对自己的情绪,习惯用非语言方式表达。例如:有些人不高兴时比较静;不自在时,坐的姿势不一样……如果我们能培养这种判断能力,判断别人的非语言式的表达方式,别人会觉得你很了解他,而你也能准确推测别人的行为。这一些,都是一个EQ高的人,应该具有的特点。

  EQ概念

    EQ是一种心灵力量,是“情绪智商”的简称,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书籍里提出的。

  为什么EQ现在受到商业界、学术界,以及众多人士的重视呢?难道以前的人就不需要EQ吗?

  道理在于:随着科技的发展,资讯传播已跨入另一时空。好比国际网络,你不能阻止孩子取阅,也难以分辨适不适合孩子阅读。同时,网络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因此,在这时候提出影响个人情绪、影响人际关系的EQ,正是时候。

  EQ的概念其实是在探讨人生的成功,除了IQ之外起作用的其他因素。作者认为一个人的成功,IQ的作用只占20%。

  换句话说,IQ高的人,不一定会成功。就说爱迪生吧!小时候,老师对他妈妈说:“你孩子是弱智儿,我们没有办法教他。”他妈妈不信,把他带回家亲自教导。结果,这个被认为IQ低的人,成为人类史上的伟大发明家。

  看!IQ可以是人类成功的指数,但,并不是最重要,也不是惟一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占80%的“其他因素”——我们把它包含在EQ里。

  举个例子,一个人为什么会被大家推崇为领导呢?很可能,并不是因为他特别聪明,而是因为他很有人缘,和大家关系融洽,让他当领导,大家会觉得比较舒服。

  简单说来,EQ是一种为人的涵养,是一种性格的素质。

  EQ包括了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包含了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如何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感受别人的感受,包括了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培养自动自发的心灵动力……

  你也可以说,EQ是一种做人的道理。□

 

Number : 9723 

Title :家

作者 :曹明华

出处《读者》 : 总第 192期

Provenance :文汇报

Date :1997。4。10

Nation :

Translator :

  在一个没有爱的盲目的地方,你做事情必须正确。

  家是一个宽容错误的地方,家的定义是舒适,而不是互相追究行为是否符合准则。

  在我长大的过程中,十几岁的时候,有一个于“准则”“对”与“错”的思考阶段,那时候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之事跟爸爸争辩,还要看谁赢谁输。现在想起来很可笑,也很后悔。

  在美国的这几年中,也许因为每个人在家庭外承受的压力的缘故,我看到这儿的一些年轻夫妇(包括很多留学生夫妇)格外爱吵架,甚至很严重地斗殴。而且因为双方文化学识都不浅,男女都极有道理,我面临了几次劝架之后,发现在家庭中讲“道理”是很可怕的。

  爱情会渐而淡漠,在一对成功的夫妇中,亲情会取而代之地增长。亲情也意味着盲目和宽容。

  但亲情所波及的范围理应是狭隘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众多欲望的矛盾便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冲突。为了缓和协调这种冲突,人便用理性发明了许多关于公平、正确的定理。于是在同僚之间、上司下属之间、大部分时候的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就更是了)是靠“恰当”、“正确”来维系的。

  但一个时刻正确的人生是会让人提前累死的。于是“家”是一个供人松懈的地方。而家的松懈不免有许多逻辑的错误可发掘出来。

  美国女人是不和婆婆一起住的。有次我和一个美国女孩谈起为什么婆婆不易与媳妇相处,她先简单地断言说:“因为老的女人总是嫉妒年轻的女人。”继而想一下又说:“弗洛伊德的恋母、恋子情结,会导致婆媳之间因争夺爱而发生战争。”

  而我觉得更主要的,是两者之间缺乏爱的联结,于是双方都不失时机、极其敏锐地发现对方那些“不正确”、“不公平”的部分。而“粗心的丈夫”往往视而不见。婆婆对她自己的女儿,又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有一堂课上,教授让我们讨论,人的一生,在变老的过程中会遭遇的问题。

  西方人喜欢个人空间,老人孤独。在人类心理需要方面,是存在共通的人性,还是东西方文化传统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美国男生说,他羡慕东方人一家人住在一起,所具有的家庭温暖和互相给予支持的习惯。

  日本女孩马上举手反驳:“日本的统计数字表明,三代住在一起互相照顾的家庭里,自杀率是最高的。”

  课堂的讨论变得热烈起来……孤独是一种代价,拥挤之温暖所付出的心理代价也许要更昂贵一些。那么没有爱和宽容的两个人、三个人,不要住在一个屋檐下。

  看影片《阿甘正传》时,我流泪了。那是种很奇妙的感动。很多专家骂它“Stupid”(愚蠢)——尤其在它获多项奥斯卡大奖之后。

  我不清楚为什么大多数普通的美国人喜欢它。在我,它是一部使人感到温暖安全的娱乐片。也许因为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了,充满了勾心斗角的紧张,反而从一个低智商者身上,看到可能有的生存的简单。他的爱是不计回报的。而事实上,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回报的付出。当他思念的女人创伤累累回到他身边,一头倒在他温暖的房间里,他注视着沉睡的她:“她睡着,睡着,仿佛她已经好几年从未睡过觉了……”

  这是一种“家”的感觉。

  而这种“家”的角落已经愈来愈不易存在了——在这个节奏愈来愈快的社会里。

  美国的特点是靠一些白手起家的人创建起来的。于是他们仍以同样的要求来对待自己的亲人。

  美国父母对子女往往算得一清二楚。百万富翁让25岁的女儿回家住4个月是要收房租的。不算清楚又怎样呢?溺爱的结果是孩子跟不上社会的步伐。这个百万富翁说,他女儿的男朋友是好莱坞制片商的儿子,口袋里装着一张信用卡随便拉拉,账单寄到父母处——“在这个地域中,这是不正常的。”结果呢,这个男孩没有能力保持一份工作。“一旦他失去父母庇护,是很容易被这个社会淘汰的。”百万富翁的道理也许是对的。

  于是,每个人都不得不被磨练得如刺猬一般。在外争斗之余,回到家里心里往往不易平衡,于是需要向亲人算得失,算“公平”、“合理”之类。

  于是只能自己住。

  家所能容纳的人数愈来愈少——最少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当你需要做一点不“正确”的事情时,不必让任何人受累。

  这便是理性高度发达、利益极度分明之后“家”的形式吗?

  但愿文明的走向不必是这样的。□

 

Number : 9724 

Title :欧陆趣闻

作者 :邓宝翠

出处《读者》 : 总第 192期

Provenance :海外文摘

Date :1997。5

Nation :

Translator :

  虽然现在有欧洲共同体,表现了欧洲统一的愿望,但欧洲各国都有自己历史悠久的民族特性和风俗人情,这也是众所周知的。

  有些幽默的欧洲人便在T恤和明信片上,把欧洲各国人的特性展现一番,幽他人一默,也让他人“一目了然”欧洲各国人民的不同,发出会心的微笑。

  去欧洲旅行时,便在地摊市场发现了卖给游客的这种T恤,绘制了“完美的欧洲应该是怎样的”:法国人是厨师、英国人是警察、西班牙人是舞蹈员、意大利人是情人、一切由德国人组织。这将是一个理想的天堂式欧洲。

  如果法国人是警察、英国人是厨师、德国人是舞蹈员,一切由意大利人组织……那肯定是欧洲人认为的地狱式欧洲。

  以下是一些漫画家以反讽的手法,在“欧洲共同体”明信片上描绘出“什么是完美的欧洲人”,颇能传神地表露出欧洲各国人的不同特性:

  像英国人一样擅长烹饪:其实英国人的烹饪,一向被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讥为欧洲的倒数第一名。大家都听过法国名菜、德国猪脚及啤酒、奥地利的蛋糕、点心及咖啡、瑞士的巧克力、意大利的比萨饼等,但英国的名菜是什么呢?恐怕脑中只有一片空白。

  像西班牙人一样谦虚:十五六世纪西班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