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2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惊呆。“流浪汉麦罗有个阔朋友”的新闻一经传开,立时成为许多新闻记者亟待解开的谜。
原来,十几年前,密特朗只是个作家、普通议员、社会党第一书记的时候,麦罗就与他成了知交。也许是麦罗那些犀利的牢骚话,也许是他那些下层社会波谲云诡的故事,总之密特朗挺喜欢跟他聊天。密特朗经常请麦罗到他的书房共进早餐。他俩在一起谈童年、学校生活,也谈信仰、宗教,但很少谈现实的政治话题。
面对记者,麦罗不掩饰自己的自卑感:“我想不通,他为什么要跟一个流浪者交朋友……最好笑的是,有一次,他到咖啡馆来找我,竟是为了问我知不知达妮埃尔(密特朗夫人)到哪里去了。”在1981年密特朗入主爱丽舍宫前的那一阵,可以说在巴黎,除了警察局,就是密特朗最掌握麦罗的行踪了。
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子汉,麦罗从不找密特朗办私事,尽管他目前处境相当不妙。他告诉记者:“弗朗索瓦当上总统以后,我再没见过他,这次在诊疗所碰上,完全是偶然。我也没有写信打扰他,因为我没有住处,往哪儿给我回信呢?难道总统回信时写‘第五大街拐角小桥下的桥洞麦罗先生收’吗?”记者问他:“你不能向总统要一份差事干干吗?”他摇摇头,又是苦笑:“当然,如果他能主动给我件合适的工作干,我将会高兴的。但前提是我决不求他,因为他应当为法国办事。”
????
Number : 7583
Title :安详
作者 :王蒙
出处《读者》 : 总第 140期
Provenance :《南方周末》
Date :1992。5。8
Nation :
Translator :
我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做安详。
活着是件麻烦的事情,焦灼、急躁、忿忿不平的时候多,而安宁、平静、沉着有定的时候少。
常常抱怨旁人不理解自己的人糊涂了。人人都渴望理解,这正说明理解并不容易,被理解就更难,用无止无休的抱怨、解释、辩论、大喊大叫去求得理解,更是只会把人吓跑的了。
不理解本身应该是可以理解的。理解“不理解”,这是理解的初步,也是寻求理解的前提。你连别人为什么不理解你都理解不了,你又怎么能理解别人?一个不理解别人的人,又怎么要求旁人的理解呢?
不要过分地依赖语言。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有解开的话,语言就会失去价值,甚至于只能添乱。动辄想到让事实说话的人比起动不动就想说倒一大片的人更安详。
不要以为有了这个就会有那个。不要以为有了名声就有了信誉。不要以为有了成就就有了幸福。不要以为有了权力就有了威望。不要以为这件事做好了下一件事也一定做得好。
有人崇拜名牌;有人更喜欢挑剔名牌。有人承认成就,更有人因为旁人的成就而虎视耽耽。有人渴望权力,也有无数只眼睛盯着你权力的运用。一个成功可以带来一连串成功,也可以因你的狂妄恣肆而大败特败。没有这一面的道理,只有那一面的道理,就没有戏看了。
安详属于强者,骄躁流露幼稚。安详属于智者,气急败坏显得可笑。安详属于信心,大吵大闹暴露了其实没有多少底气。
安详也有被破坏的时候,喜怒哀乐都是人之常情。问题是,喜完了怒完了哀完了乐完了能不能及时回到安详状态上来。如果动不动就闹腾,如果动不动就要拽住每一个人,论述自己的正确,如果要求自己的配偶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下属无休无止地论证自己是多么多么地好,如果看到花没有按自己的意愿开果没有按自己的尺寸长就伤心顿足;那您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安详方能静观。观察方能判断。明断方能行动。有条有理,不慌不乱,如烹小鲜,庶几可以谈学问矣。
童年常听到一种俗话:形容一个人气急败坏为“急得抓蝎子”。如果您对,急什么?如果您差劲,越躁越没有用。动不动摆出一副抓蝎子的样子,以为这种样子可以动人唬人,实属可叹可恶。《红楼梦》里的赵姨娘就是个动辄“抓蝎子”的人,我要以她为戒。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至少不必活得那么痛苦,给旁人带来那么多的不快。
????
Number : 7584
Title :受气的小东西
作者 :履福
出处《读者》 : 总第 140期
Provenance :《大公报》
Date :1992。5。8
Nation :
Translator :
人有一些“小可笑”,想来也很有趣。
譬如“弄个闹钟摆在床头”之类。
要早点起来,照说,最“科学”的方法,应该无过于早点儿睡觉。
但人又不喜欢早睡,到了晚上,明知明天要绝早起来,似乎也“怕睡”,却宁可摸摸这个,弄弄那个,直到呵欠连连,然后才蓦然惊觉:“哎哟!得睡觉,要不然,明天早上准起不来!”
怎么办?于是“乞灵”闹钟,拼命“上弦”,校时间,还怕闹钟不闹,试了又试,试得来不断的“大作铃声”,几乎把睡意也赶走了。
闹钟与人,并无所负。(机械之所以为机械也)到时到候,真的大闹。
妙在听到闹钟的人,却是皱起眉头,抹抹嘴巴,伸出懒洋洋的手,把钟的活门一捺,然后像做完了一件惬意的事,翻个身睡去。
忽然惊醒,一爬起来,第一件事,却是双手抱起闹钟,拼命地摇。
“怎么你不响?要命的!”
于是受了冤枉的小东西,还会给狠狠一摔。
这个无良主人是谁?在下是也。
????
Number : 7585
Title :徐特立的四次大寿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40期
Provenance :《炎黄春秋》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今年2月1日,是徐特立老人诞辰114周年。徐老生前,每逢生日总有不少同志向他祝贺,以表达对他的敬爱之情。
60大寿
1937年2月1日,是徐老的60寿辰,这是徐老51岁入党以来第一个大寿。延安的同志们自发地给徐老做寿。蔡畅、邓颖超讲话特别赞扬徐老尊重妇女,对夫人徐师母的爱情始终不渝,他的高尚品德是共产党员的典范。徐老听了很激动。
毛泽东给徐老的祝寿信中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70大寿
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在即,中央机关大部分都已疏散,徐老也到了绥德,随时准备渡过黄河,延安只留下毛泽东和一个灵活精干的机关。
毛主席留在陕北是为了吸引敌人的兵力以消灭之。可是敌人摸不清中共中央究竟还在不在陕北,举棋不定。毛主席为了帮助敌人下决心,需要告诉胡宗南:“我在陕北,你来吧。”可是这句话怎样说法呢?他便想起了给徐老做寿。
绥德专区的同志早在暗暗地筹备为徐老祝寿。突然一骑快马来到,请徐老回延安,中央要给他老人家做寿。徐老立刻意识到此举的意义,他说:“这是政治寿!”,便立即返回延安。
新华通讯社的无线电波把这一喜讯传遍了全国。徐老桃李满天下,于是蒋管区和边区遥相呼应,一个规模巨大的祝寿活动在中华大地上涌起。
80大寿
1957年2月1日是徐老的80大寿,这个日子处于当时我国政治、经济形势最好的时期。
寿日前一个月,朱老总提出要为徐老庆80大寿,徐老坚决不同意;朱老总坚持一定要做。徐老没了办法,三十六计走为上,于是在寿辰的前两天偕夫人和儿媳徐乾去了长沙。
长沙是他的学生最集中的地方,徐老的到来,像春风一样吹遍了长沙市。他的学生们纷纷前来探望徐老,一时间挤满了一屋子人,除了和徐老亲切交谈之外,还有人在窃窃私语商量什么。其中一位口快的说:“徐老,我们明天给您祝寿!”徐老赶紧说自己的生日已经过去了。在场的人都说他们记得清清楚楚,莫想瞒过。徐老后悔莫及躲寿不该躲到长沙来。于是赶紧买票,连夜上了去桂林的火车。
2月1日,徐老坐在火车上。徐乾出于孝心,到餐车上商量做两碗寿面。车上的服务人员得到这一信息,高兴极了!列车长带着乘务人员前来给徐老拜寿,乘客中也有听到这一喜讯前来给徐老拜寿的。就这样,徐老过了一个躲也躲不开的80大寿。
90大寿
1967年2月1日,徐老在北京西单堂子胡同20号迎来了自己的90岁诞辰,也是最后一次大寿。这一次,他不用担心别人会给他做寿。
这是文化大革命的魔力使全国疯狂起来已经七个月的时候。本来常有他的老同事、老学生、老战友以及民主人士来探望他,拜访他,现在没有人来了。
一天,难得一位老朋友来看望徐老,他是右侧瘫痪了的谢老(觉哉)。谢老是坐着轮椅,由王定国推着来的。二老相见,格外高兴,只有这时才得以倾吐衷曲。徐老说:“我真是老了,弄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谢老也用含混不清的的口齿说:“我也是一样。”徐老说:“我真想回乡下去学养猪,还能清静地读点书。”谢老苦笑着。谢老回到家中,用左手写了一首七绝让王定国送给徐老,写的是:
九十高龄力有余,身闲不住待何如。
人老又羡耕和读,想傍桑荫学养猪。
徐老看了很高兴:“知我者,觉哉也。”
寿诞这天,徐乾总觉心里过不去,又不敢自作主张,便同徐老商量:“请图片社来人给您照张相吧?”徐老摆摆手不让照。
徐老度过的最后一次大寿,是一次忧郁的大寿。
????
Number : 7586
Title :希伯莱语复活记
作者 :何大明
出处《读者》 : 总第 140期
Provenance :《世界博览》
Date :1992。11
Nation :
Translator :
希伯莱语的再度使用,是语言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事。它把一种近2000年不说的语言引回到千家万户的日常口语之中。
希伯莱语是犹太人的民族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属于中东闪含语系闪语族的一个分支,没有元音字母,只有22个辅音字母,其文字从右往左书写。许多文学作品和文献是用这种语言创造出来的,今日则主要保留在《圣经》、死海古卷和大量犹太教法典及文献之中。
公元前70年,罗马人毁掉了犹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犹太人被逐出家园流落世界各地。他们使用寄居国的语言,致使希伯莱语作为口语逐渐消失(但作为书面语继续存在)。
19世纪后半叶,有一个犹太人决心复活希伯莱语。他是立陶宛犹太青年埃里泽·本·耶胡达。1879年,耶胡达发表论文《事关大局的问题》,认为在现代世俗世界同化的压力下,犹太民族作为一个独立民族而生存面临大问题;而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家园,是犹太民族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民族延续和民族复兴,犹太人必须重说希伯莱语。
耶胡达决心在与其他犹太人交往时只说希伯莱语。他的第一个孩子成了近2000年来第一个把希伯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