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2182部分

读者十年精华-第2182部分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的药方钱。

  保险费的多少视收入而定,按工资的比例交,工资越高,比例也越大,所交的钱数当然就更多,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看同样的病,接受的治疗一样,付钱却不一样,富人付得多,穷人付得少。

  “各人自扫门前雪”

  “各人自扫门前雪”这句话在我国是批评某些不关心别人利益的人。在德国它却成了法律。

  有一天我和同学在河边散步,看到不远处有许多别墅。别墅的房子大多是用木板搭成。比较简陋,带一个小花园,周围用篱笆围起来。我看见临近路边的别墅篱笆旁挂个木牌,上面写道:“此处不常住人,冬天门前的路上不撒盐和砂子,请行人注意。如行人雪天在此滑倒,本人概不负责。”我不太理解,就问德国同学。他解释道,早在二次大战前德国就有条法律,下过雪之后每家在9点钟以前须把自己家门前的雪打扫干净。如果没有打扫,其他人在你门口摔倒,你要承担医疗费用。就是在人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今天,这条法律仍然有效。马路上的雪则由市政府雇人打扫。

  德国朋友还告诉我。过去雪天上午10点警察全部出动检查各户是否自扫门前雪,并对不扫雪的家庭课以罚款。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许多家庭在雪天起得迟,雪自然扫得也迟。警察也来得晚了,下雪后警察不来检查的时候也有。不过若有人在你家门前摔倒,医疗费用还必须由你支付。

  富人买国货  穷人买洋货

  在德停留期间我结识了不少德国朋友,有的是律师、教授、记者,有的是普通的工人,但更多的是大学生。我访问过不少家庭,发现一般富裕家庭用的汽车,电器等都是德国货。主人说,德国货虽然贵一点,但质量好。经济比较差一点的家庭,家用电器往往是日本货或者韩国货,也有的家庭购买台湾产的和香港产的。他们说,这些洋货比德国货便宜多了。一位德国朋友告诉我,从中国进口的彩电才卖四五百马克一台,价钱尚不及德国彩电的一半,因此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更有趣的是中国有个代表团在德国访问后不少人也买了国产彩电带回国内。

  在德国,穷人吃罐头,有钱人才吃新鲜蔬菜。德国市场上卖的蔬菜大多是从外国进口的,储存时间不能太长,而且容易烂,卖得贵,1头大蒜1马克,3棵小葱2马克。大白菜4个马克1公斤。1盒罐头才三四个马克。上海的梅林蘑菇罐头才两个多马克。所以穷人乐意吃罐头。

  “同工不同酬”

  在德国打工,干同样的工作,打工者因学历不同工资也不一样。有一次汉堡大学的几个学生同一批中专生一起在商店打工,干的活是为货架上货。德国的中专生人高马大,干起活来生龙活虎,效率比大学生一点不差,甚至更高些。下午收工时,发的钱却不一样。大学生每小时开12个马克,中专生每小时只开10个马克。

  德国同学这样向我解释:德国的工资政策向受教育程度高倾斜。干同样的活,受过职业培训的比没有受过职业培训的每小时的工资高2至3马克,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比中专生高。这样才能鼓励人努力上进,这有利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德国货在世界享有盛誉与德国的职业培训是分不开的。因为德国的教育培养了质量高的劳动力,他们才创出了德国货高质量的牌子。

  避开高峰月票

  汉堡是个大城市,许多人住在远效区,上下班高峰时相当拥挤。这时城市快速火车、公共汽车大多三五分钟发一趟车,而且地铁,快速火车挂十来节车厢,但即使开足了马力,地铁和公共汽车也不能保证每人都有座位。

  为了缓解高峰时对公共交通的压力。汉堡市出售一种特殊的月票,鼓励市民在高峰以外时间乘坐公共车辆。这种月票除星期一至星期五早晨4∶30…9∶00和下午4∶00…6∶00不能使用外,其他时间,包括星期六和星期日及节假日全天都能使用。这种月票比学生月票还便宜1/3左右,而且不仅全家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还可以借给别人使用。它深受家庭妇女的欢迎。

  逃票比买票贵

  汉堡的地铁、公共汽车以及快速火车无人检票,有票无票都可以上车、至于是否买票全靠自觉,交通部门通过抽查来对付不买票的人。查出无票者罚款60马克,相当于月票的一半价钱,同学生月票的价格差不多。只要交上罚款。工作人员就不再追问,未带现钱的记下工作证号码,并开个条子,限三天内到最近的交通部门交款,逾期不交者加倍惩罚。

  据说,根据概率论计算,对逃票者的罚款总数同逃票损失的款数差不多相等,甚至多一些。所以在公共汽车上或者地铁车厢里贴着这样的醒目标语:逃票者付的钱更多。

  盲人听红绿灯过马路

  在德国无论汽车和行人过马路都看红绿灯,盲人过马路怎么办?设计人员有办法让红绿灯灯柱上的按钮发出声音。绿灯亮时,发出长音,像电话接通的声音。如果是红灯,发出的声音则像电话占线时的短促的声音。盲人就不难判断红绿灯了。如果盲人等红灯等久了,还可按按钮。一会儿红灯就变绿灯。

????

Number : 7452 

Title :不会唱歌的人

作者 :张宁静

出处《读者》 : 总第 145期

Provenance :光华

Date :1992。

Nation :台湾

Translator :

  有些人是天生的音乐迷,不是唱歌就是弹琴。我生来愚笨,对这两样都不喜欢,而且还有一种反感。在“爱唱歌的孩子不会学坏”的原则下,我这个相当“安静”的人,日子就过得很不平凡了。

  小学时不爱唱歌,老师不爱,同学不羡,可说没有人喜欢,也没有风头可出,不过日了还是平凡。可是升到初中后,我的日了就不平凡了,因为我的音乐老师很细心,很认真、很凶,对不开口唱歌的人,绝不客气。

  “唱呀!你!”老师指着我。

  我不会唱、嘴无法张开。

  “唱呀!”你!”老师又说。

  我还是不会唱,嘴还是张不开。

  老师认为我是抗拒命令,罚我站墙角,一次站墙角,两次站墙角,三次……几次之后,老师知道我不会开口了,索性不准我在教室里,从此我成了“逃兵”,老师心目中最可憎的人

  !初中毕业时,我的成绩平均是84。5分,但音乐一科是0分,可见老师多么不喜欢我!不过按照学校的规定,不管总平均分数是多少,如有0分,必须补考。天呀,我还是得过过这严酷的一关。我自知毕不了业了,因为3年都没有学会唱歌,3天又怎能学会呢?这件事情传到校长的耳朵里,导师为我打气,我的同学更为我愤愤不平,因为音乐并非主课,不论我将来升学或就业,与会不会唱歌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过校规还是校规,于是他们“发明”了一个办法:他们集在音乐教室门外,当补考时音乐老师的钢琴一响,就在窗外来个大合唱,我只要跟在他们的声音里哼就成了。说的也是,被考时,他们果然在窗外大吼大叫地唱起来,我在音乐教室里,被他们宏亮的歌声感动了,潸然泪下之余,喉咙里终于“哼”了起来了。

  可是,仅哼了半句,音乐老师猛然把钢琴盖子合起来。

  “好了,不用唱了”,音乐老师说:“补考及格!”

  老师终于适时地放我一马,我很高兴。可是,一转眼,在老师走出音乐教室之前,我忽然看见老师眼睛上的泪光。原来老师也流泪了。

  我对这件事记忆深刻,我不知道老师为什么流泪。我的眼泪为自己的笨拙,而老师呢?

  30年后,我与这位折磨我3年的老师在欧洲相遇,当然我不再恨他了。我陪他参观肖邦的坟墓,那是一个秋叶燃烧的美丽黄昏,略有感伤的气味。我问老师是否仍在教授音乐。老师说,自我毕业后,他就改行了。我心里一震,问他为什么。老师说:“你也许恨我,但教你的音乐是我的职责,我可以马虎,但对不起良心。我知道你不是好的音乐人才,但你在我眼里一样可以有天使的声音呀…不过,我那时太年轻了,我折磨你,我比你还痛苦…所以改了行……”

  “老师”我说,“我也太年轻,我只知道我的痛苦,不知你的……”

????

Number : 7453 

Title :别看两边

作者 :日月

出处《读者》 : 总第 145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嫩绿的柳芽和粉红的桃花在街头点点染染;有事无事,我都愿骑上自行车外出漫游。

  几乎每一次,我肯定会在车水马龙中发现自己的“对手”潇洒的披肩长发,随着两条富于弹性的小腿一上一下地用力,那匀称的躯干有节奏地起伏。于是,我暗暗与她展开了一场力量与速度的角逐。后来居上,当然可以为自信与成功而陶醉;并驾齐驱,愈可显现高超的车技,颇得“仰手接飞揉,俯身散马蹄”的乐趣。

  然而,在这场竞争中,我断乎是个最终的失败者。这一切只取决于你超越对手时蓦然回首的一瞬如果与你心目中所憧憬的一样,她堪与你匹敌,随之而来的却是拥有之后的怅惘;一旦你认清她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弱者,油然而起的又是有侮风度的失落。

  一直骑,别往两边看。

????

Number : 7454 

Title :适命的美丽

作者 :冥子

出处《读者》 : 总第 145期

Provenance :文汇报

Date :1993。5。24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那时候,我还住在上海,上海最东面的一条小弄堂里。我们这条弄堂,细算起来不过百八十户人家,却有四个残疾人,两男两女。在我懂事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是夫妻了,而我也以为他们在一起是顺理成章的事。

  其中有一对夫妻是哑巴。男的长得极白净,嘴唇是少见的那种鲜红色。那时,我常常很疑惑:这样的嘴里怎么会发不出声音呢?

  女的长得极美,不像普通的哑巴,因竭力发出一种嘟哝的声音而使脸部肌肉很紧张。小时候,我常想:上帝真是太残酷了,赋予她美丽的面容就不再赋予她美丽的声音。极美的女人是不是都不会说话呢?比如,安徒生笔下的那条“美人鱼”。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高音喇叭里每天是震耳欲聋的最高指示。哑巴夫妻生理上与别人有异,行为上就有一种求同意识。他们苦于不能像常人一样背“老三篇”、唱“语录歌”,每天回家后必工工整整地抄十页毛选。抄得手臂酸疼,丈夫便为妻子揉一揉,再把耳朵贴在她隆起的腹上,那时哑妻已经怀孕了。夫用哑语说:“孩子动得不厉害。”动得厉害了,也许就不会说话,需要借助身体的语言来表达,他们都这样想。

  哑巴夫妻果然接连生了两个如花似玉的会说话的女孩。那时奶奶常常说,谁将来娶了哑巴的女儿,谁一定会好福气的。她们的父母前世里已经替她们受过罪了,她们会好命的。

  哑巴夫妻要养活一双女儿非常不易,但我却从未看到过他们翻脸吵架,两人很恩爱。冬天,外面自来水龙头上结成了冰,夫妇俩在月光下穿着雨鞋洗床单,一人拧一头,嘴角上始终挂着笑意。

  艰难、寂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